蘇教版四年級上冊《元日》教學設計(精選16篇)
蘇教版四年級上冊《元日》教學設計 篇1
一、教材簡析:
《元日》,作者是宋代詩人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學家。“元”的本意為頭,后引申為“開始”。春節是農歷歲首,故稱“元日”!对铡肪褪且皇滓髟佫r歷元日即春節的絕句。雖然只是四句小詩,但是涉及春節期間放爆竹、貼門神和飲屠蘇酒以避鬼驅邪等民俗文化,溫情并茂,立意清新,描繪了一派除舊布新、歡樂喜慶的迎春景象,寫出了人們對吉祥美滿生活的深深祝福和期盼。同時,詩歌也體現了王安石作為政治家除舊布新的改革精神。全詩文筆輕快,色調明朗,眼前景與心中情水乳交融,確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詩。
二、目標預設:
1、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屠,屠,符。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默寫課文。
3、了解詩句所描繪的歡天喜地、熱熱鬧鬧的節日景象,感受詩中表達的全民族歡度佳節、辭舊迎新的美好愿望。
4、查字典,初步了解詩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問題,了解學習古詩的一般方法。
三、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會讀會寫本課的生字新詞,能夠背誦古詩,并能弄懂詩句意思。
2、難點:了解詩句所描繪的歡天喜地、熱熱鬧鬧的節日景象,感受詩中表達
的全民族歡度佳節、辭舊迎新的美好愿望,同時體會王安石作為政治家除舊布新的改革精神。
四、設計理念:
1、激發興趣,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學習。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把小學生的好奇轉化為求知的欲望,力求讓學生對學習內容抱有新鮮感、探究欲。
2、重視誦讀,引導學生掌握方法學習。有效地培養和鍛煉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必須讓學生充分地讀,有效地讀。
3、開放學法,引導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學習古詩,可以讓學生在讀、說、畫、寫、議、評等多種學法中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來學習。
五、設計思路:教學思路大致是這樣的:激趣導入初讀感知品讀感悟
讀背體會。
六、教學過程:
一、談春節,導入新課
1、課件出示一組春聯和過年喜慶的畫面,師提問:同學們,課件上的畫面我們在什么樣的日子才能見到呢?
生答:春節。
2、春節是我國最熱鬧、最盛大、最富有特色的傳統節日,正如西方圣誕節一樣。大家回想一下,我國的春節都有哪些特有的風俗習慣呢?
學生自由述說。
教師交流總結:放爆竹、貼春聯、貼“福”字,貼窗花、拜大年,領壓歲錢,吃水餃,大人小孩都要穿上漂亮的新衣服,等等這些都是春節富有特色的風俗。這些都是我們現代的人過春節所具有的風俗,那么宋代的春節都有哪些風俗習慣呢?同學們想知道嗎?
3、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王安石的古詩《元日》,學完以后我們就能知道答案了,板書課題。
4、大家看到課題《元日》,腦子里會產生哪些想法呢?可能會有同學會問:“元日”到底是什么意思?“元日”就是“元旦”嗎。
學生相互交流。
教師總結:“元日”并非現在的一般所說的“元旦”,而是農歷正月初一,就是春節,F在“元旦”、“新年”一般會指公歷的一年之首,也就是1月1號。而“元日”是農歷歲首正月初一,即一般所說的“春節”。
二、初讀感知,了解大意
1、看完課題,現在我們把書打開,看看這首詩到底寫的是什么。課件出示自讀要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課文,初步感知課文。“讀一讀”,讀準字音、讀通詩句、讀懂大意;“看一看”,觀察課本插圖,揣摩詩意。
教師巡視指導。
2、檢查
(1)檢查讀,讀準字音,認清字形。指明讀。
教師更正讀音,著重指出生字的讀音:爆、屠、符。(課件演示)
(2)檢查看,請同學說說看課本插圖的意思,大致說說這首詩主要說了什么?
三、精讀古詩,理解詩意
1、再讀詩句,學習第一句,抓住關鍵字詞理解詩意:
“歲”就是“年”,“除”就是“過去”,引導學生說出第一句的意思:爆竹聲中一年過去了。
2、師:同學們用自己的方法弄懂了第一句詩的意思,那有誰能來有感情的讀讀第二句詩,注意第二句的生字詞:屠蘇。
師生相互交流屠蘇的意思:指屠蘇酒。古時候的風俗,每年除夕家家用屠蘇草泡酒,吊在井里,元日取出來,全家大大小小朝東喝屠蘇酒。據說喝此酒可以避瘟疫。春風送暖,感受美好的春天來臨。
學生小組交流第二句詩句意思,指名回答。
3、師:同學們可真聰明,第二句詩句也弄明白了,有信心接受挑戰嗎?誰能把3、4兩句詩連起來有感情的朗讀。
師生相互交流重點詞意思:①曈曈:日出時光亮的樣子,光輝燦爛的意思。
②總:都的意思。
③新桃、舊符:都是桃符的意思。桃符又稱桃板。古人認為桃木是五木之精,從漢代起即有用桃木做桃人、桃印、桃符等避邪的風習。我們現在的春聯就是從桃符發展而來的。
學生相互交流3、4詩意。
師:有誰能夠自告奮勇的跟同學們分享一下這兩句詩的意思?
學生回答,教師點撥。
4、師:同學們真了不起,老師要給你們一個更大的挑戰,有誰能把整首詩的意思說說呢?先自己在下面整理一下。
學生回答,教師隨時點撥,或引導學生相互幫助。
5、師:同學們說的真是太好了,現在我們一起再把這首詩有感情的朗讀一下。
6、鼓勵學生背誦古詩,小組比賽,哪組背得最好!
四、細讀古詩,體悟詩情(課件演示)
1、想一想,作者是怎么樣來表現春節的熱鬧歡樂、萬象更新的動人景象的?又選擇了哪些富有節日特色的景物來表現的。
師生相互交流:放爆竹、喝屠蘇、換桃符。
2、議一議,詩人是怎么樣通過對新年元日熱鬧、歡樂的動人景象的描寫來抒發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的?
小結:春風送暖入屠蘇,元日飲屠蘇酒,卻是按照先少后老的次序進行的,言辭中寄寓著詩人欣欣然于年輕一輩的健康成長,期待著充滿朝氣和活力的年輕人的有所作為,同樣也期待著執政變法,除舊布新,強國富民?偘研绿覔Q舊符,這個“換”字,王安石不僅僅是期待著新桃“換”(變)舊符,他期待著更大的“變”,更深的“變”,那就是變革政治,變法圖強。
五、課后作業
根據詩意,想象一下當時的情景,編寫一個古詩故事。(課件演示)
附板書設計
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人屠蘇。熱鬧、歡快
千門/萬戶/瞳瞳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蘇教版四年級上冊《元日》教學設計 篇2
教材分析
這首詩的作者是宋代政治家王安石。在有關春節的古典詩歌中,沒有一首能像王安石的這首《元日》那樣流傳至廣,影響深遠。
這首七言絕句之所以獲得歷代人的喜愛,不僅在于它節奏明快,語言流暢,雅俗共賞,更主要的是在于它通過對春節風俗的描繪,表達了全民族歡度佳節的美好祝愿和共同追求。特別是詩歌中“總把新桃換舊符”一句中的“總”和“換”字,表達除舊布新不可逆轉的規律和堅定的信念。
題目《元日》。元日,本意為吉日,我國古代以正月初一為元日,為一年的第一天。
“爆竹聲中一四除,春風送暖入屠蘇。”這句是說在歡快的爆竹聲中又送走了一年,在送暖的春風中,合家歡飲屠蘇美酒。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句說在守夜中,千家萬戶迎來了曈曈紅日,然后用新的桃符來換去舊符。
曈曈:太陽初升時光亮的樣子。
教學目標
1、認會5個生字,寫會5個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背誦和默寫。
2、查字典,初步了解詩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問題。
3、了解詩句所描繪的歡天喜地、熱熱鬧鬧的節日景象,感受詩中表達的全民族歡度佳節、辭舊迎新的美好愿望。
教學重點、難點
初步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想象詩中所描繪的氣氛,體會人們的美好愿望。
教學建議
關于課文
1、教學中要鼓勵學生自學古詩,提出不懂的問題,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教師要善于啟發引導,不要直接講解?梢宰寣W生試著講講詩句的意思和自己的理解。不懂的地方,要指導學生通過查閱工具書、小組或全班討論等方法解決。
2、古詩的學習除了要加強朗讀和背誦外,還要引導學生結合詩句的內容,展開合理的想象。先把詩句變成畫面,加強情感體驗;然后再把畫面變成語言,讓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出來,以達到發展學生的想象力、發展語言的目的。
3、學習本詩之后,可鼓勵學生查找資料,了解詩中提到的過節的各種習俗的來歷。
關于生字
本課的幾個生字,“爆、曈、符”都可以用記形聲字的方法記憶!皳Q”字右邊的撇不出頭,不要寫成“央”字。
課時安排
建議教學1課時。
拓展習題
1、默寫古詩。
元日
2、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想像畫面,并把想像到的內容用通俗的語言描述出來。要求句子通順,描寫形象。
相關資料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家、文學家。字介甫,晚號半山。撫州臨川(今江西)人。宋仁宗慶歷二年中進士后,曾任過地方官,后任參加政事、宰相等職。世稱荊公。
他的文學成就很高,影響甚巨。他的詩文頗有揭露時弊、反映社會矛盾之作,體現了他的政治主張和抱負。其詩長于說理,精于修辭,內容亦能反映社會現實。詞雖不多,卻風格高峻豪放,感慨深沉別具一格。散文雄健峭拔,舊時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歌遒勁清新。
教案精品
元日
教學準備:
課前搜集有關春節的詩句;錄音《新年好》
教學過程:
一、激發情感、導入析題。
1、聽唱《新年好》后,教師激情導入:是呀,過新年時我們唱歌、跳舞,心里多高興呀!你們知道嗎?過新年時還有很多更讓人高興的事。就讓我們一起來,讀讀宋代詩人王安石寫的《元日》吧。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說說對課題的理解。
二、自學詩歌、感知大意。
1、讀通古詩。
1)自由練讀,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檢查初讀情況,正音。
2、讀出問題
1)輕聲再讀古詩,想一想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交流讀懂了什么?
3)不懂的問題在四人小組內交流。
4)匯報解決不了的或意見不統一的問題,師生梳理、歸納出重點解決的共性問題。
三、精讀品味,理解詩歌。
1、自主學習,讀中感悟。
1)自讀自悟,看看前面提出問題哪些能自我解決。
2)借助工具書,試想想詩句的意思和自己的體會。
2、同桌交流,互相說說自己的理解。
3、全班交流
1)交流要求:先讀詩句,再說說詩句的意思和自己的體會。
2)教師對學生的不同體會給予肯定,并相機引導
A理解除:除去,過去。
B、曈曈:太陽初升時光亮的樣子。
C、體會“總把新桃換舊符”中的“總”“換”表達除舊布新不可逆轉的規律和堅定的信念。
D、感受詩中全民族歡渡佳節、辭舊迎新的美好愿望。
4、吟誦古詩,啟發想像。
1)指生吟讀,師生。
2)師配樂范讀,生評。師生交流讀好古詩的秘決。除了注意語速、語氣外,還要邊讀邊想。這樣,才能把詩中的感情讀出來。
3)學生練讀,邊讀邊聯想。
4)指生讀,評議讀、齊讀、背誦。
5)畫一畫,說一說,把詩中的情景根據自己的想像畫出來,并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四、延伸拓展,感受民俗
1、閱讀“語文天地”中的《過年》,談談自己對過年的認識和感受。
2、課外搜集有關人過年習俗的資料,同桌交流。
蘇教版四年級上冊《元日》教學設計 篇3
一、預習目標
1、讀詩4至5遍,誦讀詩歌。
2、學會生字,了解詩句的意思。
3、通過朗讀感受詩中描寫的景象,體會詩人的感情。
二、知識鏈接
王安石:宋代著名政治家、詩人。字介甫,號半山,撫州臨川人。他在文學中具有突出成就,與“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曾鞏”并稱為“唐宋八大家”。
三、學習導航
1、我會填:
《元日》這首詩主要寫了 人們在元日那天在鞭炮聲中迎接 ,迎著春風 ,還有
的情景。
我讀這首詩的感受: 。
2、我理解 :
一歲除: 。
瞳瞳日: 。
屠蘇: 。
3、我質疑: 。
4、我查找:
搜集一至兩首王安石寫的古詩。
蘇教版四年級上冊《元日》教學設計 篇4
教材分析
這首詩的作者是宋代政治家王安石。在有關春節的古典詩歌中,沒有一首能像王安石的這首《元日》那樣流傳至廣,影響深遠。
這首七言絕句之所以獲得歷代人的喜愛,不僅在于它節奏明快,語言流暢,雅俗共賞,更主要的是在于它通過對春節風俗的描繪,表達了全民族歡度佳節的美好祝愿和共同追求。特別是詩歌中“總把新桃換舊符”一句中的“總”和“換”字,表達除舊布新不可逆轉的規律和堅定的信念。
題目《元日》。元日,本意為吉日,我國古代以正月初一為元日,為一年的第一天。
“爆竹聲中一四除,春風送暖入屠蘇。”這句是說在歡快的爆竹聲中又送走了一年,在送暖的春風中,合家歡飲屠蘇美酒。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句說在守夜中,千家萬戶迎來了曈曈紅日,然后用新的桃符來換去舊符。
曈曈:太陽初升時光亮的樣子。
教學目標
1、認會5個生字,寫會5個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背誦和默寫。
2、查字典,初步了解詩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問題。
3、了解詩句所描繪的歡天喜地、熱熱鬧鬧的節日景象,感受詩中表達的全民族歡度佳節、辭舊迎新的美好愿望。
教學重點、難點
初步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想象詩中所描繪的氣氛,體會人們的美好愿望。
教學建議
關于課文
1、教學中要鼓勵學生自學古詩,提出不懂的問題,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教師要善于啟發引導,不要直接講解?梢宰寣W生試著講講詩句的意思和自己的理解。不懂的地方,要指導學生通過查閱工具書、小組或全班討論等方法解決。
2、古詩的學習除了要加強朗讀和背誦外,還要引導學生結合詩句的內容,展開合理的想象。先把詩句變成畫面,加強情感體驗;然后再把畫面變成語言,讓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出來,以達到發展學生的想象力、發展語言的目的。
3、學習本詩之后,可鼓勵學生查找資料,了解詩中提到的過節的各種習俗的來歷。
關于生字
本課的幾個生字,“爆、曈、符”都可以用記形聲字的方法記憶!皳Q”字右邊的撇不出頭,不要寫成“央”字。
課時安排
建議教學1課時。
拓展習題
1、默寫古詩。
2、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想像畫面,并把想像到的內容用通俗的語言描述出來。要求句子通順,描寫形象。
相關資料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家、文學家。字介甫,晚號半山。撫州臨川(今江西)人。宋仁宗慶歷二年中進士后,曾任過地方官,后任參加政事、宰相等職。世稱荊公。
他的文學成就很高,影響甚巨。他的詩文頗有揭露時弊、反映社會矛盾之作,體現了他的政治主張和抱負。其詩長于說理,精于修辭,內容亦能反映社會現實。詞雖不多,卻風格高峻豪放,感慨深沉別具一格。散文雄健峭拔,舊時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歌遒勁清新。
蘇教版四年級上冊《元日》教學設計 篇5
一、教學目標:
1、讀準“爆、屠、曈、符”的字音,認清字形,正確、流暢、有感情地朗讀本詩,并能背誦。
2、通過討論及合作交流,學會“屠蘇、曈曈日、桃符”等生詞,理解詩意,掌握學習古詩的方法。
3、通過關于春節民俗資料和詩歌背景資料的補充閱讀,體會本詩所描寫的場景和所表達的感情,引導學生喜愛我國的民俗文化。
二、教學重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并能體會詩歌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準備:
1、學生搜集相關資料了解春節民俗,搜集春聯。
2、教師制作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解題。
1、課前循環播放過年的相關樂曲及圖片。
2、非常高興今天能和我們四(2)班同學一起學習《元日》這首古詩。來,齊讀課題。
3、同學們,剛才課前你們聽到的歌曲、看到的圖片十分喜慶,一般是在什么時候聽到、見到?(過年)提到過年,我就想到“新年”一詞,[出示:新年]平時我們所說的“新年”一般有兩個時間,你知道分別是指什么時候嗎?[出示:元旦:陽歷1月1日;元日:農歷正月初一,即春節。]這里的“元”是什么意思?[出示:元:第一、起始。]元旦就是陽歷的第一天,春節就是農歷的第一天。
4、現在你知道課題什么意思了吧?(板書:農歷正月初一,即春節)《元日》這首詩給我們描繪的就是人們歡度春節的情景。你們喜不喜歡過春節啊,讓我們一起歡快地再讀一次課題。
(二)檢查預習,讀準古詩。
1、這首詩是宋朝的宰相王安石寫的(板書:[宋]王安石)他是一名政治家,也是一位大詩人。
2、課前同學們都做了預習,下面就看看大家的預習效果,誰能接受我的第一個挑戰[出示:挑戰一]。指名讀詩(2人),相機正音。
3、老師發現,剛才兩位選手很了不起,尤其這幾個生詞讀得特別準確[出示:爆竹、屠蘇、曈曈日、桃符],誰再來教教大家。指名1人讀其他跟讀。會讀還要會寫,我們再來記一記這幾個生字的字形:三個生字結構都不一樣,一起說說?知道“爆”字為什么是“火”字旁?注意可別寫錯。在書上描紅(P132),提醒寫字姿勢。
4、讓我們把生字帶進古詩,一起挑戰第一關(齊讀古詩)。
(三)交流學習,理解詩意。
1、通過學習,我們已經能把古詩讀正確讀流暢了。接下來我要發出第二關挑戰[出示:挑戰二]。
2、引導學法:同學們,我們只有讀懂了詞語的意思才能理解詩句的意思。看一看,這首詩里你有哪些詞語不明白的?[出示全詩,相機點擊詞語]
3、平時遇到不理解的詞語你是怎樣解決的?(指名說)是的,我們一般有三個途徑解決:[出示:(1)聯系上下文猜測;(2)查找資料(字典、詞典、辭海、網絡等);(3)聯系生活實際理解或請教別人。]
4、現在你能利用上述的解詞方法來理解這些詞語嗎?[出示詩歌]
集體交流。[相機出示“屠蘇”、“曈曈日”、“桃符”的解釋]
5、理解了重點詞意,現在就請你準備迎接挑戰,說說詩句的意思。你可以獨立思考,也可以跟前后左右同學一起討論。
6、交流理解詩意:[出示全詩]
(1)第一句:
A、誰來挑戰第一句?(在此起彼伏的爆竹聲中,一年又過去了。)
B、指導朗讀:舊的一年過去了,新的一年來到了,人們都在“噼里啪啦”放鞭炮,給你什么感受?(板書:熱鬧、喜慶)指讀(2人),男女分別讀。
(2)第二句
A、誰來挑戰第二句?(春風把暖氣吹進了屠蘇酒,人們喝了屠蘇酒感到很溫暖。)
B、組織交流:理解“入”。這“溫暖”僅僅指的是人們身體上的溫暖?(心里還充滿了希望。)
C、指導朗讀:誰能讀出這溫暖的、充滿希望的感受?指讀(2人)小組讀。
(3)第三句
A、誰來挑戰第三句?(千家萬戶都照進了溫暖而光亮的太陽。)
B、指導朗讀:太陽給人溫暖、光明與希望,能讀出這種感覺嗎?指讀(2人),齊讀。
(4)第四句
A、誰來完成最后的挑戰?(每年春節時人們總要用新春聯換掉舊春聯。)你知道春節貼春聯有什么含意嗎?(辭舊迎新,表達祝福)強調理解“總”。
B、說到春聯,課前老師請大家回去搜集幾副,誰帶大家欣賞一下?指名說。
老師這里也有幾副,我們一起欣賞[出示春聯]
(5)小結:一副副春聯表達了人們新年時的美好祝愿!对铡愤@首詩更讓我們感受到了新春佳節的熱鬧、喜慶,誰能完成更大的挑戰,連起來說一說這首詩的意思?
(四)體悟詩情,賞讀背誦。
1、師引:俗語常說“詩中有畫”[出示:詩中有畫],詩中,你從哪里可以感受到春節那熱鬧、喜慶的場面?放爆竹、喝屠蘇酒、貼春聯,這都是春節時的習俗,你還知道哪些春節習俗?你最喜歡的是什么?給大家介紹一下。
2、一聲聲爆竹、一杯杯美酒、一張張春聯,一碗碗熱騰騰的餃子,還有那嶄新的壓歲錢……同學們根據詩文,又結合自己的生活充分感受到了春節那歡樂的情景。其實,不僅“詩中有畫”,詩中還有“話”呢。[出示:詩中有話]
詩人王安石寫這首詩不僅僅是描寫新年新氣象,他還有更深刻的用意。[出示:寫作背景]
3、引導朗讀:可以說,《元日》這首詩是王安石這位胸懷遠大的宰相對國家和人民最為美好的祝福。[出示全詩,教師配樂朗讀]
你能把詩人的這份美好祝福讀出來嗎?自由練讀,指讀,齊讀[配樂]。
4、理解了詩意,我們和詩人共同感受到了春節的熱鬧與歡快,讓我們一起背下這首喜慶的詩吧。請大家接受挑戰。[出示:挑戰三]
5、指名背,會背的齊背。
(五)鞏固理解、拓展延伸。
1、師:三關挑戰下來,我們四(1)班的同學們真是了不起,但老師還想考考大家,請接招。
2、課堂練習:[出示:挑戰四]。
3、小結:這節課,我們共同學習了《元日》這首古詩。學習時我們是按照這樣的方法來學的[出示:學習古詩基本方法]。這也是今后我們學習古詩可以采用的方法,使我們可以更多更好地閱讀古詩,進行有效的積累和運用。
(七)布置作業。
1、背誦并默寫《元日》;
2、積累辭舊迎新的詩句和對聯。
板書設計:
元日 【宋】王安石
農歷正月初一,即春節
熱鬧、喜慶
蘇教版四年級上冊《元日》教學設計 篇6
教學要求:
知識目標:
1.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默寫課文。
情感目標:
了解詩句所描繪的歡天喜地、熱熱鬧鬧的節日景象,感受詩中表達的全民族歡度佳節、辭舊迎新的美好愿望。
能力目標:
查字典,初步了解詩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問題。
教學重點:指導學生了解詩句的意思,說說自己的理解。
教具準備:字典、生字詞語卡片,課文插圖。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讀通詩歌。
上課前,我們先來讀一組詞語。
1.孩子們,當這些詞語出現在你的眼前,你想到了什么? ——過春節
誰來說說,你是怎么過春節的?(放爆竹、貼春聯和福字、拜大年)
2.你們想知道古人是怎樣過春節的嗎?宋代詩人王安石就寫下了這樣一首詩,叫做《元日》。(板書)讀題。
3.解題:古人用“元”表示頭、開始的意思,“元日”就是什么意思?指哪一天?古人認為春節是歲之元、時之元、月之元,故又稱“三元”。再讀課題。
4.想聽聽這首詩嗎?從這首詩中,你感受到了一種怎樣的氣氛?
二、品詞析句,體悟詩情。
1.一元復始,萬象更新。古人到底是怎樣過春節的呢?自己讀讀這首詩。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節,人們放起了鞭炮,聽著“噼里啪啦”的聲音,我們的心都情不自禁地被感染了。詩中的哪個詞就是指“鞭炮”呀?(爆竹)
你們知道除夕夜的爆竹聲,哪一時刻最響?為什么?
那一時刻,新舊更替,這個“除”的意思就是----更換。
這里的“歲”是什么意思?年,哪些成語或詩句也曾用到歲?
現在,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句詩的意思嗎?
讀了這句詩,你一定想起了自己在除夕夜放鞭炮的情景,能給大家說說嗎?
從這鞭炮聲中,你仿佛聽出了什么?
是!這響亮的爆竹聲充滿了喜慶和希望,這響亮的爆竹聲送走了舊歲,迎來了新春。誰來讀?
人們放爆竹就是為了辭舊迎新啊!怎么能不快樂呢?齊讀。
▲“春風送暖入屠蘇”
在這闔家歡樂的日子里,人們除了用放鞭炮表達自己的喜悅之情,還會喝口香醇美味的屠蘇酒。知道什么是屠蘇酒嗎?
這可不是一般的酒,它可是除夕之夜,人們將最新鮮的屠蘇草浸入酒中,大年初一一大早全家人歡聚一堂,迎著和煦的春風,品這新年第一口酒!想象一下,他們可能會說些什么呢?
評:人們的心中一定會涌起一陣陣暖流。
是啊,就像春天里的風一般給你帶來溫暖。
那這句詩是什么意思呢?
春風不僅把溫暖的氣息送入屠蘇酒中,更將這暖暖的春意送進了人們的心田!誰來吟一吟這句詩?
告訴你們一個小秘密:古代人在禮儀上一般講究先長后幼,可是只有飲這屠蘇酒時是先幼后長!不相信?有詩為證:“不覺老將春共至,手把屠蘇讓少年!边@正是因為新春開元,年輕人又長了一歲,充滿著朝氣和活力。長輩們希望他們在新年里能有新的作為!回憶一下,大年初一,長輩們常會怎樣祝福你?
2.小結:同學們,聽著清脆的爆竹聲,品著醉人的屠蘇酒,與家人共享天倫之樂,你們心中一定充滿著喜悅之情。(出示兩行詩)指名讀。
評價:聽著你的朗讀,我們好像已經融入了那快樂、喜慶的氛圍當中去了。
愿意和他一樣快樂嗎?咱們一起讀吧!
▲“千門萬戶瞳瞳日”
其實除了放鞭炮、喝屠蘇酒之外,人們還會用其他方式歡度春節。除夕之夜,人們常常會一夜不睡覺,為的就是迎接新年的第一縷陽光。
你知道“曈曈”是什么意思嗎?這個詞值得我們好好研究:看偏旁,跟什么有關?形聲字, “曈”(由暗漸明)——曈曈:古詩的語言追求精練,這里卻舍得用兩個字。為什么呢?重疊使用,就是為了強調太陽剛升起時明亮的樣子。
想象一下,在經歷了一夜的等待之后,人們看到東方出現了一幅怎樣的情景?
多么溫暖,多么令人欣喜!
那一輪瞳瞳紅日,在守歲的人們眼里其實象征了什么?(光明與希望)
那這句詩是什么意思呢?(千家萬戶都照進了溫暖而明亮的太陽)
這陽光也照到了人們的心里,在新的一年里。讓人感到前途一片光明,充滿希望。誰能讀出這種充滿光明,充滿希望的感覺?齊讀。
▲“總把新桃換舊符”
是呀!瞳瞳紅日象征著美好的前景,那紅彤彤的春聯其實也寄予了人們的希望與喜悅之情。知道古人怎么稱呼春聯嗎?
他們把它稱之為“桃符”。誰能給大家介紹介紹“桃符”的?
你們看:這就是桃符。古人認為桃木是一種神木,可以避邪。所以在上面寫上字或像這樣畫上畫,就可以避邪祈福。后來桃符就逐步演化成了我們今天的春聯。
我們書上的彩圖中就有一副春聯,你們注意到了嗎?
老師用簡體字把它寫出來了,你會讀嗎?這可是我國最早的一副春聯!它以工整的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抒發了美好的愿望。 讓我們再來讀一遍。
“總把新桃換舊符”這一句什么意思?人們的這一舉動有什么含義嗎?
當你換下去年已經陳舊的春聯,換上嶄新的春聯時,你的心中是怎么想的呢?
3.小結:難怪古人在春節時“總把——”, “桃”和 “符”指的都是?壓縮省略,交替使用,古詩的語言多么凝練!讓我們一起誦一誦三四兩句詩。
4.總結:放爆竹、飲屠蘇、換桃符,幾個典型畫面,寥寥數語,就給我們勾畫出歡度新年的喜慶景象。時至今日,人們每到辭舊迎新之時,仍會情不自禁地吟誦起王安石的這首《元日》。指名讀。
就讓我們在這種喜悅的氣氛中,懷著對未來美好的憧憬讀好這首詩吧!齊讀。
5.孩子們,王安石筆下的,僅僅是一幅節日風俗圖嗎?此時的他,已度過了人生中第四十九個元日,每一次都是這樣過春節,為什么偏偏在這年寫下《元日》呢?有時候我們了解了作者和寫作背景后,對詩歌的理解會更加深入。
(出示背景,生瀏覽)看出什么來了嗎?
是啊,他堅信自己政治改革的春天必將來臨,到時定會辭舊迎新,萬象更新!這就是所謂的“詩言志”(板書)!詩是表達作者情感,表達作者志向的。現在的你,對這首詩一定更加深有感觸,那就讓我們融入朗讀吧!配樂讀。
6.我們曾經學過王安石的另一首詩《梅花》,還記得嗎?
在這首詩中,詩人又寄予了自己怎樣的志向呢?
這時的王安石變法失敗,*辭職,十分孤獨。但他仍一如既往地堅持自己的政治理想。詩中的梅花,正是作者人格的化身。齊讀。
7.總結:同學們,不管是《元日》表達出的對變法的充滿希望,還是《梅花》所表達出的高潔堅強,無一不在托物言志,借詩傳情。所以,我們在讀一首詩的時候,更是在讀詩人的一顆美好的心靈,希望你們都能用心去讀好每一首詩歌,每一篇文章!
蘇教版四年級上冊《元日》教學設計 篇7
目標確定的依據
1.課程標準相關要求
(1)基于閱讀: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能復述敘事性作品的大意,能聯系上下文,借助字典和詞典理解詞語的意義,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表達情感的作用,積累課文中優美詞語、精彩句段,以及在課外閱讀和生活中獲得的語言材料,背誦優秀詩文。
2.教材分析
《元日》是人教20__課標版(部編)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第9課中的一首古詩,這首詩是宋代政治家、文學家王安石寫的七言絕句。這首詩描寫了新年熱鬧、歡樂和萬象更新的景象,抒發了作者執政變法,除舊布新,強國富民的抱負和樂觀自信的態度。
3.學情分析
(1)基于識字寫字:三年級的學生有一定的識字能力,能使用硬筆書寫正楷字,需要進一步做到規范、端正、整潔,養成有良好的書寫習慣。
(2)基于閱讀: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能復述敘事性作品的大意,能聯系上下文,借助字典和詞典理解詞語的意義,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表達情感的作用,積累課文中優美詞語、精彩句段,以及在課外閱讀和生活中獲得的語言材料,背誦優秀詩文。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了解詩句主要意思。
3.通過朗讀感受詩中描寫的景物,體會詩人的感情。
評價任務
1.通過多種讀書形式,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檢測目標一的達成。
2.聯系上下文理解詞意,能自讀感悟把握詩歌主要內容,檢測目標二的達成。
3.抓住重點詞語,品讀詩中意境,體會作者的情感,檢測目標三的達成。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教學活動評價要點環節一
理解題目
認識作者
3分鐘
1.揭示課題,板書課題,圍繞課題提出問題。
2.理解“元”日的意思。
3.朗讀題目。
4.認識作者。
了解題目含義,并能讀出所表達的含義。
認識作者。
環節二
“讀”古詩
3分30秒活動一(2分鐘)
1.自讀古詩,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ㄍ瓿赡繕艘唬┠芙柚匆糇x準字音。(評價任務一)活動二(1分鐘30秒)
2.讀出古詩的節奏韻律。
(完成目標一)(評價任務一)
環節三
“解”古詩
19分鐘活動一(1分鐘30秒)
思考:再讀古詩,詩中向我們描繪了古人過新年時的哪幾幅畫面?并交流。
。ㄍ瓿赡繕巳┩ㄟ^讀詩,能抓住重點字詞,把握詩中主要內容。
。ㄔu價任務二)活動二(3分鐘30秒)
1.交流第一個畫面:爆竹聲中一歲除。(板書:放爆竹)
2.認識爆竹由來。
3.體會放爆竹時的情景,指導有感情的朗讀。
。ㄍ瓿赡繕艘弧⒍、三)
。ㄔu價任務一、二)活動三(3分鐘30秒)
1.交流第二個畫面:春風送暖入屠蘇。(板書:飲屠蘇)
2.認識屠蘇酒由來。
3.體會家家團聚和屠蘇酒時的情景,指導有感情的朗讀。
。ㄍ瓿赡繕艘、二、三)活動四(3分鐘30秒)
1.交流第三個畫面:千門萬戶曈曈日,(板書:迎紅日)
2.出示圖片:觀察圖片理解曈曈日。
3.想象所有人迎紅日時的情景,指導有感情的朗讀。
(完成目標一、二、三)活動五(2分鐘30秒)
1.交流第四個畫面:總把新桃換舊符。(板書:換桃符)
2.出示圖片:觀察圖片理解桃符。
3.想象家家戶戶換桃符時的情景,指導有感情的朗讀。
。ㄍ瓿赡繕艘弧⒍、三)活動六(4分鐘30秒)
1.帶著理解,想象著畫面多種形式朗讀全詩。(指生讀、師范讀、齊讀)
(完成目標一、二、三)環節四
“背”古詩
1分鐘30秒根據板書提示,想象著畫面,背誦古詩。
。ㄍ瓿赡繕艘唬
(評價任務一、二)
環節五
“品”古詩
9分鐘30秒活動一(4分鐘30秒)
1.思考:詩中的哪個字最能體現大家的感受?
2.交流,并提出疑問。
。ㄍ瓿赡繕巳
(評價任務三)活動二(3分鐘)
解決問題:“暖意”何處來?
抓住詩中關鍵詞句和主要內容,體會過年時的處處暖意。
(完成目標三)活動三(2分鐘)
解決問題:誰“暖”誰?
1.了解王安石變法。
2.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情感。
。ㄍ瓿赡繕巳
環節六
總結升華
閱讀拓展
5分鐘30秒1.回顧學古詩的四個步驟:讀、解、背、品。
2.拓展閱讀《除夜作》,對比過年詩,體會不同的作者所表達的情感也是不同的。
。ㄍ瓿赡繕巳1.回顧學古詩的方法。
2.對比同樣類型的詩歌,所表達的不同的情感。
3.推薦課外閱讀。
蘇教版四年級上冊《元日》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運用多種識字渠道,認字與識字。在不同的語境中識字,誦讀古詩。
2、過程與方法:通過引導學生自學,學習古詩,提出疑問。指導學生查找資料,培養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調動查找資料的興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朗讀課文,通過各種方式的以讀悟情。了解中國的傳統節日—春節過年的習俗,表達人們對生活的熱愛,對美好情感的追求。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能夠有感情地誦讀古詩。
教學難點:
了解詩句所蘊含的情感。
課前難點:
運用工具書獨立完成預習。
課前準備:
對聯積累,能夠誦讀對聯。
教學過程:
一、談春節激趣入課題:
1.出示一組春聯和過年的畫面
2.學生們,還記得去年的春節嗎?
3.回憶春節的情景,除夕,大年初一……
4.引出詩題:古代的大年初一叫作“元日”,板書:“解詩題”。
5.初步了解作者,指導學生吸收有價值的資料。
二、初讀感知,檢查預習。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2.生字游戲――師:課文上說,過年的時候放鞭炮,這鞭炮,用了什么詞?
預設:爆竹。
師:對啊,大家寫上這個詞,想象它怎么就是鞭炮呢?
預設:在竹子里安裝火藥,爆炸,出花,出響。
師:沒錯!那,這“爆”字該怎么寫呢?
火藥的“火”作形旁,暴躁的“暴”作聲旁,兩個熟字合起來,很好記。
師:同座互相用剛才這樣的方法學習其他的生字新詞。
爆屠童換符
3.學生讀生字。
三、再讀課文,理解詩意。
1.教師引導學生學習第一句,抓住關鍵字詞理解詩意:
“歲”就是“年”,“除”就是“過去”,這一句的意思就是“爆竹聲中一年過去了”。
2.學生用這種方法理解下面的語句。
3.交流討論,相機出示課件。
指導“屠蘇”,這句話是什么意思,你們明白嗎?有疑問嗎?師告知:張老師第一次讀到這首詩的時候也和你們一樣產生了疑問,想知道我是怎么解決的嗎?(查《辭海》,上網查“屠蘇酒”的資料)師出示:屠蘇:①草名(闊葉草)②屠蘇酒③茅屋(查于《辭!罚皶訒尤铡保撼鍪緢D片引導理解。
“桃符”:講故事,理解詞義。
4.連起來說說詩句的意思。板書:“讀詩文,解詩意”。
四、精讀古詩、領悟詩情、想象意境。
1.學生再讀課文,抓住關鍵的詞語,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學生體會“熱鬧,快樂”之情。追問“從哪里體會回到的”。
3.重點指導“千門萬戶”,激發學生想象,從內心中體會快樂之情。
4.播放課件,古代過年的鏡頭,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快樂。
5.通過朗讀表現這種快樂,教師范讀,指導學生讀詩文。
五、指導書寫:
新:注意左半部的下半部是“小”上有一橫。
換:注意右半部的下半部不是“央”。
六、趣味作業,拓展延伸。
采訪爺爺奶奶等長輩,了解他們小的時候是怎樣過年的,與自己相比有哪些不同,寫成采訪日記。
七、板書設計:
元日
(宋)王安石
送舊迎新爆竹聲中一歲除,元旦:公歷一月一日
煥然一新春風送暖入屠蘇。元日:農歷正月初一
言行相符千門萬戶曈曈日。
蘇教版四年級上冊《元日》教學設計 篇9
播放幻燈片1
1.聽著這喜慶的音樂,讓你想到了什么?
2.喜歡過年嗎?為什么喜歡?
3.今天老師也為大家準備了紅包,想要嗎?
4.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首古詩,如果你們能一路闖關,真正學會這首古詩,就能得到我的禮物,你們有信心嗎?
出示幻燈片2 (出示全詩)
請快瀏覽,嘗試閱讀,準備接我的第一招吧!
板書課題:元日
1.出示幻燈片3
。ū⊥馈》樱
這些字,你們會讀嗎?
2.出示幻燈片4
爆bào 屠tú
符fú 曈tóng
3.你能想到關于這些生字的詞語嗎?
4.出示幻燈片5
這些字怎樣才能寫得好看呢?描紅這些字。
四年級學生仍舊對顯性的畫面比較感興趣,在老師的引導下,他們在讀詩時會將詩中的畫面與自己的現實生活聯系起來理解,從而能夠感受到詩中洋溢著的歡快氣氛,也能夠體會一系列春節傳統習俗背后蘊含著人們對幸福美好未來的期盼之情。
在新基礎的背景下,課堂的有效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如何有效地讓學生走進詩的天地呢?我嘗試打破串講的傳統古詩教學模式,力避逐字逐詞逐句講析的做法,給學生以自主學習的權力,充分調動其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在參與中自悟自得。
在教學中用多層次的吟誦、多層次的問、拎出一條主線等方法讓詩中的畫面和詩人的感情在學生腦中“活”起來,進而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讓學生的生活世界融入文本世界,激發其情感,把詩人創造的意境在學生的心中再現。
古詩的特點之一就是它轉承合轍的韻律,遵循這一文體的特點,我首先讓學生帶著字音、節奏兩方面的要求——字正腔圓和有板有眼自由朗讀古詩,接著在反饋時注意運用激勵性評價和劃分節奏符的方法引導學生關注并落實這兩個層次的朗讀要求,扎扎實實讀好詩。由“字正腔圓”到“有板有眼”的初讀要求使學生明白詩所特有的節奏魅力,并掌握了讀出韻味的基本方法——劃分停頓符號。經過四年古詩文大環境的熏陶,大多數學生都明白讀詩僅字正腔圓板有眼是不夠的,還要讀得有感情,這就向學生提出了朗讀的更高層次的要求。
蘇教版四年級上冊《元日》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1.正確朗誦背誦古詩,了解古代人民過年的節日習俗和熱愛生活、向往美好的情感。
2.能用自己的話解釋古詩。
3.能用簡單概括的語言描述現在的過年方式。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課
同學們,時間過得真快!很快就要過年了,新的一年馬上來到了。在這段時間人們都在干什么?說一說你是怎樣過新年的?(學生發言)
同學們非常喜歡過年,了解了很多過年的習俗。今天老師要帶領大家一起學習一首宋代詩人王安石的描寫有關春節的古典詩歌。板書課題:《元旦》。(齊讀課題)讓學生質疑問難。了解“元旦”的含義。(我國古代以正月初一為元旦,為一年的第一天。)
過渡:你能想像王安石在詩中都會寫些什么嗎?自己讀讀古詩看看。
。ǘ┬率
1.請同學們利用你手中的字典,自讀古詩體會含義,找出自己不懂的問題。
2.小組討論不理解的詞句。
3.班交流解決學生難以理解的地方。
估計學生會對下列詞語不理解:屠蘇、瞳瞳日 千門萬戶、新桃、舊符。
4.一讀古詩,你能自己說出這首詩的意思嗎?人們都在這一天做什么?
5.從古詩當中你能感受出怎樣一種氣氛?你是從哪句話或者哪一個詞語中感受到的?讓我們帶著這些心情齊讀古詩。然后指名有感情地朗讀。和同位一起背誦。
6.在這首古詩當中你感覺哪些字對你來說記住有些困難?找出來我們一起解決。(學生互相幫助,交流記字,寫字心得)
教師總結講解:
“爆”是一個形聲字,左邊表示它的意思,右邊表示它的讀音,在寫起來的時候需要注意右下部分共有5筆完成(教師示范)。
“屠”讓學生根據字典的解釋記住生字。
“蘇”讓班里姓蘇的小朋友講解給大家聽。
“換”是一個我們平時常見的字,如交換、換位等,右邊不能寫成“央”。
“符”很簡單,注意寫的時候上小下大。
根據老師講的學生自由練習,可以選擇自己認為不太好寫的字多練(教師巡視指導)
7.同學們這首古詩要求大家會默寫,讓我們趁熱打鐵,在你們的練字本上默寫一遍試試。
8.我們現在過新年的方式和以往有什么共同點和不同點?你更喜歡哪一種方式,談談你的理由?(學生小組討論,交流意見)
(三)教學延伸
除了《元旦》,王安石還寫了很多優秀的古詩。老師非常喜歡他寫的另外兩首詩《梅花》和《泊船瓜洲》,實物投影儀出示。
梅花 泊船瓜洲
墻角數枝梅, 京口瓜洲一水間,
凌寒獨自開。 鐘山只隔數重山。
遙知不是雪, 春風又綠江南岸。
為有暗香來。 明月何時照我還。
學生自學后選擇自己喜歡的一首詩來背誦。你還知道哪一些?(鼓勵學生課余多找找王安石的詩積累。)
(四)作業設計
不管是古時,還是現在人們都喜歡過年,請大家繼續搜集有關過節的各種習俗的來歷資料,下節課帶來一起交流。
蘇教版四年級上冊《元日》教學設計 篇11
《元日》是北宋大詩人王安石描寫新春佳節到來之際的一首頗為世人傳頌的詩歌。本課的教學我旨在讓學生感受新春的紅紅火火、熱熱鬧鬧的情景,人們意氣風發,春風得意的感受,通過以下幾個層次來進行渲染,進行教學:
(1)結合學生的知識儲備進行教學。先前我們已經學過了《春聯》這篇課文,文章對春聯的內容以及所表達的情感都有了一定的介紹,學生學完課文后,已經有了一定的知識儲備,例如:“又是一年春草綠,依然十里杏花紅”、“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業興”、“勤勞門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
這些膾炙人口的春聯一下子就把人們帶入了那個歡樂祥和的氛圍當中。在進行《元日》的教學中,我大量的引導學生們聯系春聯的學習內容去感受元日中所描繪的歡樂喜慶的氛圍,課文之間很好地進行了融會貫通,效果很好。
。2)結合學生的生活進行教學。春節,對于學生們來說不是一個陌生的話題,提到春節,總是會浮現許許多多幅美好歡樂的畫面,因此在學習“爆竹聲中一歲除”這句古詩時,我提問:你們放過鞭炮嗎?誰來說說你們當時放鞭炮是一幅怎樣的情景呀?學生們暢所欲言,說到自己捂住耳朵躲在一邊,哥哥姐姐們小心翼翼的去點燃鞭炮,爆竹燃放的時候火光沖天,大家又笑又跳,開心極了……這些生活的場景通過古詩再次讓學生們很快感受到了那份歡樂,自己的生活實際很好的幫助他們理解了詩句,而詩句所描繪表達的內容又反過來加深擴大了孩子們對新年到來的感受,相得益彰。
(3)結合拓展內容進行教學。當古詩學完之后,我們一起交流了古代另外幾首描寫歡度佳節的情景的古詩,“通宵燈火人如織,一派歌聲喜欲狂,正是今年風景美,千紅萬紫報春光。”這樣的詩句又擴大了學生們的理解視野,加深了他們的理解,對元日這首詩歌理解更深了。
蘇教版四年級上冊《元日》教學設計 篇12
活動目標:
1、了解中國的傳統節日—春節過年的習俗,表達人們對生活的熱愛,對美好情感的追求。
2、幼兒喜歡朗讀古詩,并能通過聲音和動作進行表演。
3、理解故事古詩,豐富相關詞匯。
4、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言,積極想象,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元日”動畫課件、古詩誦讀(MP3)、樂曲兩首
活動過程:
一、導入
你喜歡過年嗎?我國傳統的過年是哪一天呢?你想知道過年的習俗是怎么來的嗎?
用自己的話簡單地說一說過年的來歷。
今天我們一起欣賞王安石所寫的古詩《元日》,看看古人是怎樣過年的。
二、學習古詩
幼兒欣賞古詩課件。
你知道古人怎樣過春節的嗎?從詩中哪些地方知道呢?
師幼共同討論古詩中這些詞的意思。
你還有什么不懂的或不理解的嗎?告訴大家,讓大家幫幫你。
三、鞏固古詩
請幼兒對古詩情境進行想象
現在請你們閉眼聽古詩朗誦,在頭腦中想象。
你聽到了什么?好像看到了什么?請幼兒說一說
教師帶領幼兒朗讀。
四、表現古詩
教師播放兩首不同的樂曲,請幼兒說一說,可以用那首來配古詩,為什么?
請幼兒對古詩進行動作創編
師:多喜慶,多熱鬧呀。你能把這首古詩的熱鬧和喜慶通過讀表現出來嗎?把熱鬧和喜慶通過動作表現出來。
幼兒通過自己的理解對古詩進行表達。
蘇教版四年級上冊《元日》教學設計 篇13
設計理念
1.打破串講的傳統古詩教學模式,試圖避免逐字逐詞逐句講析的呆板做法,給學生以自主學習的權力,充分調動其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積極在參與中自悟自得,使學生充分體察個人感受,以學生自身的個性、生活背景、閱讀積累等生活情景為基礎,從詩中有所感悟。從而進行有個性的閱讀。
2.領會詩歌的意境是古詩教學的關鍵。教學中想方設法讓詩中的畫面和詩人的感情在學生腦中“活”起來,進而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激發其情感,把詩人創造的意境在學生的心中再現。
3.課后作業收集其他詩篇,使學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節課,一本書,在激發學生學習古詩興趣的同時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認識生字二十三個。
3、完成“課堂作業”中“我來試一試”。
4、理解詩句的內容,感受詩句中渲染的“歡天喜地、熱熱鬧鬧”的節日氣氛。
教學難點:
1、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全詩。
2、理解語句的意思。
教學準備:
春節家人年飯的照片,生字、詞卡片;過年時家中門上的對聯和一些有趣的春聯。
課型:
古詩。
教學方法:
討論、小組合作式。
教學過程:
一、談春節激趣入課題:
同學們,是否還記得去年的春節嗎?那時的熱鬧,那時的親人相聚,那時火紅的對聯?
。ǔ鍪疽唤M春聯和過年的畫面)
二、初讀感知,想像畫面。
1.聽老師配樂朗讀,看書上的插圖,看這篇課文圖上有什么?
2.輕聲自由朗讀,讀準字音。
生字游戲――教師:課文上說,過年的時候放鞭炮,這鞭炮,用了什么詞?
預設:爆竹。
教師:對啊,大家寫上這個詞,想象它怎么就是鞭炮呢?
預設:在竹子里安裝火藥,爆炸,出花,出響。
教師:沒錯!那,這“爆”字該怎么寫呢?
預設:火藥的“火”作形旁,暴躁的“暴”作聲旁,兩個熟字,合起來,很好記。
教師:真棒!下面,同座互相用剛才這樣的方法學習其他的生字新詞。
爆 屠 童 換 符
3.指生朗讀全詩。
4.說說這首詩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三、進入情景,自主學習
1.對于這首詩,同學們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學習。能用自己的話描繪詩句景象的,可以試著說一說;喜歡朗讀的可以有感情地讀一讀;擅長畫畫的同學可以畫一畫。
2.學生交流。
(1)播放音樂,指生描述:(詩的意思)
(2)剛才這位同學描述的好在哪兒?(強調用自己的語言,自然生動有創造性地描述。)
(3)你有什么補充的?
(4)有時,用不同的語氣,(比如反問、感嘆的語氣)能夠加強我們說話的語氣,更加強烈的表達過年的喜慶。誰能試試把這兩句――“千戶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說一說?
預設學生說話―――(感嘆句)(比喻句)(反問句)等。
注意激發學生個性的感受,把學生生活中過年的景象予以再現。
重點點撥――教師:“總把新桃換舊符”。一個“總”字,把春節這一民族傳統文化生動的表現出來。來,把你們家中的春聯,還有你比較喜歡的春聯展示展示,看看這個“總”字,有著什么樣的含義。
預設:家家戶戶、各有千秋、更新換代、種類繁多、喜氣洋洋......
(老師注意把學生各不相同的感受加以歸納,并對學生的個性化體會予以鼓勵。)
教師:還有什么詞,能這樣傳神地表現節日的氣氛?(除、入、換、)四人小組互相交流一下。指名在全班交流。
(1)展示有代表性的簡筆畫。
(2)用詩句來描繪自己的畫。
(3)引導討論:“千戶萬戶童童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是如何在畫面上表現出來的?
1)指生讀。
2)集體評議。(師指導讀好停頓、節奏、韻腳。)
3)練讀。
想同學所描述的情景,邊想邊讀。
看同學的簡筆畫,邊看邊讀。
聽音樂感受詩的意境,邊聽邊讀。
4)指生背誦。
蘇教版四年級上冊《元日》教學設計 篇14
一、教材簡析:
《元日》,作者是宋代詩人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學家!霸钡谋疽鉃轭^,后引申為“開始”。春節是農歷歲首,故稱“元日”!对铡肪褪且皇滓髟佫r歷元日即春節的絕句。雖然只是四句小詩,但是涉及春節期間放爆竹、貼門神和飲屠蘇酒以避鬼驅邪等民俗文化,溫情并茂,立意清新,描繪了一派除舊布新、歡樂喜慶的迎春景象,寫出了人們對吉祥美滿生活的深深祝福和期盼。同時,詩歌也體現了王安石作為政治家除舊布新的改革精神。全詩文筆輕快,色調明朗,眼前景與心中情水乳相交融,確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詩。
二、目標預設:
1、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屠,屠,符。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默寫課文。
3、了解詩句所描繪的歡天喜地、熱熱鬧鬧的節日景象,感受詩中表達的全民族歡度佳節、辭舊迎新的美好愿望。
4、查字典,初步了解詩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問題,了解學習古詩的一般方法。
三、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會讀會寫本課的生字新詞,能夠背誦古詩,并能弄懂詩句意思。
2、難點:了解詩句所描繪的歡天喜地、熱熱鬧鬧的節日景象,感受詩中表達的全民族歡度佳節、辭舊迎新的美好愿望,同時體會王安石作為政治家除舊布新的改革精神。
四、設計理念:
1、激發興趣,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學習。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把小學生的好奇轉化為求知的欲望,力求讓學生對學習內容抱有新鮮感、探究欲。
2、重視誦讀,引導學生掌握方法學習。有效地培養和鍛煉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必須讓學生充分地讀,有效地讀。
3、開放學法,引導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學習古詩,可以讓學生在讀、說、畫、寫、議、評等多種學法中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來學習。
五、設計思路:
教學思路大致是這樣的:激趣導入 初讀感知 品讀感悟讀背體會。
六、教學過程:
1、課件出示一組春聯和過年喜慶的畫面,師提問:同學們,課件上的畫面我們在什么樣的日子才能見到呢?
生答:春節。
2、春節是我國最熱鬧、最盛大、最富有特色的傳統節日,正如西方圣誕節一樣。大家回想一下,我國的春節都有哪些特有的風俗習慣呢?
學生自由述說。
教師交流總結:放爆竹、貼春聯、貼“福”字,貼窗花、拜大年,領壓歲錢,吃水餃,大人小孩都要穿上漂亮的新衣服,等等這些都是春節富有特色的風俗。這些都是我們現代的人過春節所具有的風俗,那么宋代的春節都有哪些風俗習慣呢?同學們想知道嗎?
3、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王安石的古詩《元日》,學完以后我們就能知道答案了,板書課題。
4、大家看到課題《元日》,腦子里會產生哪些想法呢?可能 會有同學會問:“元日”到底是什么意思?“元日”就是“元旦”嗎。
學生相互交流。
教師總結:“元日”并非現在的一般所說的“元旦”,而是農歷正月初一,就是春節。現在“元旦”、“新年”一般會指公歷的一年之首,也就是1月1號。而“元日”是農歷歲首正月初一,即一般所說的“春節”。
蘇教版四年級上冊《元日》教學設計 篇15
《元日》是北師大版小學語文第七冊古詩兩首中的第二篇古詩,教學《元日》時,我是按照讀春聯,解釋題——讀詩文,正字音——讀詩文,明詩意——讀詩文,悟詩情這樣的層次開展教學活動的。
我從理解題目“元日”入手。先讓學生猜想,告訴同學們理解詩題可以有很多種方法,例如查字典,看插圖聯想生活實際等。并理清 “元旦”與“元日”的區別。隨后引導學生根據課文后的生字表讀準古詩。再請學生借助字典,自己嘗試理解古詩的意思。教師再從旁講故事幫助學生理解“新桃舊符”和“屠蘇”。引導觀察圖片理解“曈曈日”。這樣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權力,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在參與中自悟自得,使學生充分體察個人感受,以學生自身的生活背景、經驗、閱讀積累等生活情景為基礎,從詩中感悟,從而進行有個性的閱讀。在悟詩情的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再讀古詩,抓住關鍵詞語,體會作者表達“熱鬧”、“快樂”之情。師再追問:你從哪體會到的?學生便想到放焰火和爆竹,貼春聯,跑新年,喝喜酒。于是我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感受新年給人的熱鬧、歡快,萬象更新的景象。最后通過介紹作者,進一步感受作者寫作此詩的深意。教學過程由簡到難,層層深入,效果較好。
蘇教版四年級上冊《元日》教學設計 篇16
第一稿:
課前《鈴兒響叮當》談談節日(東西方不同的重要節日)元日與元日
一、了解學習情況
1、誦讀情況(字音、句讀、讀、背)
2、 理解情況(除 屠蘇 曈曈 桃符 千門萬戶—千家萬戶 換與除的聯系)
元日:農歷正月初一,即春節。
爆竹:古人燒竹子時發出的爆裂聲。用來驅鬼避邪,后來演變成放鞭炮。
一歲除:一年已盡。除:去。
屠蘇:藥酒名。古代習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飲這種用屠蘇草浸泡的酒,以驅邪避瘟疫,求得長壽。
曈曈:形容太陽剛升起時明亮的樣子。日出時光亮的樣子。(字形指導)
桃:桃符,古代一種風俗,農歷正月初一時人們用桃木板寫上神荼、郁壘兩位神靈的名字,懸掛在門旁,用來壓邪。(演變成春聯)
3、 積累情況
關于作者的了解 王安石宋朝著名的政治家、詩人。20歲以前,隨父親南北各地游歷,了解老百姓的疾苦。21歲中進士,當過十年地方官,做了很多有利于國家和老百姓的事情。49歲時被任命位宰相,不顧官僚大地主們的反對實行改革,推行新的政法,這樣,農民可以不再受大地主的剝削,日子比較好過一些,鞏固宋王朝的統治、增加國家收入。后來受到保守派的攻擊,被迫辭職,新法就被廢除,不久就懷著悲憤的心情死去。
《元日》這首詩就是他做宰相推行新法時寫的。
關于春節主題詩詞的了解
二、聯系“我”的生活經驗理解閱讀
文中提及了哪些事情?(波浪線劃出)
生活中誰做這些事情?(在相關事情旁邊寫人)
讀出自己
感受如何?(暖)來自何處?(爆竹——好玩、長一歲、春風、屠蘇、曈曈日、新)
還有多少人在其中?
三、 走進作者的內心閱讀
作者的心境如何?(為什么?)
作者的眼界如何?(從何看出?)
類似于作者的人知多少?(范仲淹 )
四、自定作業:讀完這首詩,你想建議大家一起繼續做些什么?
第二稿:
《鈴兒響叮當》——節日——中國的傳統節日——春節(元日)——風俗習慣。
一、 了解學習情況
1、 誦讀情況(字音、句讀、讀)
2、 理解情況(元日 除 屠蘇 曈曈 桃符 千門萬戶—千家萬戶 換與除的聯系)
3、 資料情況 關于作者的了解
過渡:四年級的孩子,憑自己就能基本讀懂了幾千年前的詩文,真是了不起![讀詩文]集體讀一遍,一邊讀一邊品味文字給你的感受。
詩中的哪個字最能體現大家的感受?(暖)我們就來找找這“暖”意來自何方。
二、感受“暖”
1、“暖意”何處來?
。ǚ疟夼诘臒狒[,長一歲的快樂,春風送暖,屠蘇的力量,曈曈日,辭舊迎新)
2、誰“暖”?
讀者“暖”:文字的傳遞(讀:這是漢語言的無窮魅力,這是吟誦千年的經典傳遞過來的溫暖)(男生、女生)[讀自己]
千門萬戶:普天同慶(讀:這是如陽光般普照的快樂,這是一個民族所特有的溫暖)
作者“暖”:新法推行成功(相關資料)(讀:這是一個成功者的快樂,這是一個心系天下的智者傳遞過來的溫暖)[讀作者]
所有的中國人:文化的傳承(讀:這是幾千年的文明傳承,這是我們華夏祖先傳遞過來的溫暖)
過渡:看來我們讀詩文,不僅要弄懂字詞和詩句的意思,還要讀讀作者,最重要的要聯系自己來讀一讀,就會有不一樣的收獲。一個作品,它能讓所有讀它的人,都能看到自己的身影,就能得到很好的傳承,也自然地成為經典之作。今天這首《元日》就這樣幾千年來溫暖著無數人的心,當然是經典。
三、學法延伸
我們學習的這24課的課題叫——《古詩兩首》,還有一首是什么?(《江雪》)
輕聲地讀一遍 用一個字說出這首詩傳遞給你的感受。這個感受又是誰傳遞給你的?(柳宗元)他又是一個怎樣的人?他又為何要寫這樣的一首詩?他又為何有如此寒冷的感受?我們從詩中又讀到一個怎樣的自己呢?請同學們嘗試著用今天讀《元日》的方法去讀一讀。
24 古詩兩首
讀詩文
經典 讀作者
讀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