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度 有創(chuàng)意閱讀的評價 ——《小兒垂釣》課堂實錄 片斷及感悟(精選16篇)
多角度 有創(chuàng)意閱讀的評價 ——《小兒垂釣》課堂實錄 片斷及感悟 篇1
多角度 有創(chuàng)意閱讀的評價 ——《小兒垂釣》課堂實錄 片斷及感悟
崇州市元通小學 曠紅霞
教學片段:
師:通過你多次朗讀、感悟,你認為詩中的小孩子是怎樣一個人?
生a:我認為他是一個自私的人。
生b:我認為他做的不夠好。
(許多學生附和)
師(詫異的樣子):為什么你們有這樣的觀點呢?
生c:他居然為了自己能讓魚兒上鉤就不禮貌地拒絕別人的求助,這是不文明、不禮貌的表現(xiàn)。
生d:他完全可以想辦法做到兩全其美——既幫助了過路人,又不影響釣魚。
師:你們的觀點非常獨到,用我們現(xiàn)代小學生的觀點來說,他確實做的不夠好,那我們以后遇到此類情況,就應(yīng)多動腦,盡量把事情做的比較完美。
我們站在“認真學習”這個角度去評價,你覺得詩中的小孩子怎樣了?
生:他是個學習很認真的孩子,同時也是一個很可愛的孩子。
師:對,我們就是要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理解同一個事物。采用“一分為二”的觀點對待周圍的事物。
、
感悟: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了“要重視對學生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閱讀的評價”。“多角度是指每個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感受、體驗、理解和價值趨向的差異性;”有創(chuàng)意閱讀“是指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獨特感悟和再 創(chuàng)造。”教師在對學生這有創(chuàng)意閱讀時,要敢于打破傳統(tǒng)觀點,充分及時對其進行肯定和引導。
我們知道《小兒垂釣》這一經(jīng)典詩歌一個傳統(tǒng)教學觀點是學習小孩那專心致志的學習態(tài)度,而該片斷中的學生卻提出“他很自私”“他做的不夠好”等觀點,在面隊這樣獨特的觀點,該老師并沒有否定,而是充分肯定,然后引導學生用“一分為二”的觀點評價這小孩,這樣老師的評價就起到了助燃的作用,把學生思維的火花點燃了。他的評價和引導給學生鋪設(shè)了一級向上的階梯,讓學生在他的評價中產(chǎn)生情感的共鳴,受到思想啟迪!
多角度 有創(chuàng)意閱讀的評價 ——《小兒垂釣》課堂實錄 片斷及感悟 篇2
作者:連江縣第二實驗小學 林寧 轉(zhuǎn)貼自:轉(zhuǎn)載 點擊數(shù):124
《小兒垂釣》教學案例
出處:連江縣第二實驗小學 作者:林寧
案例:
師:我們再看看插圖,聯(lián)系“側(cè)坐莓苔草映身”這句話,想一想,說說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生:老師,圖畫錯了!旁邊的草并沒有遮住孩子身上。應(yīng)該在孩子的身邊再畫一些草。
生:不對,是寫錯了!要寫“身映草”才對。
師:是寫錯了,還是畫錯了?還是有其他原因?請大家開動腦筋,分組討論(學生分組進行討論)。
師:有沒有不贊成畫錯了,也不贊成寫錯了的同學——說給大家聽聽?
生:過路人看孩子時可以說“草映身”。
生:從旁邊的路上看孩子,也可以說“草映身”。
師:真聰明!觀察的多認真,真會動腦筋,想得多有道理,其他的同學再看看圖,對不對呢?
評析:
《課文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語文學習方式,強調(diào)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應(yīng)為學生提供參與學習,體驗成功的機會。在探究性學習中,通過設(shè)置問題情景,讓學生獨立、自主地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并能應(yīng)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究疑難問題。本課中,我啟發(fā)學生:“想一想,有什么新發(fā)現(xiàn)?”鼓勵學生對課文質(zhì)疑。學生有了新發(fā)現(xiàn):是文字錯了,還是插圖錯了?插圖中的“草映身”看不出。一時學生們議論紛紛。我就進一步啟發(fā),讓學生討論,發(fā)散思維是探究的主要形式,學生們七嘴八舌,抒發(fā)出自己的獨到見解,從發(fā)現(xiàn)問題到問題得到解決,學生思維在教學活動過程中得到訓練。教材的編排意圖,插圖的意義得到充分的體現(xiàn)。
古人云:“學貴有疑”,“學則有疑”。有了“疑”才會去探其究竟,方會獲得新知。可以說,生疑是探究的開始,解疑是探究的過程,答疑則是探究的成果。因此,在學生質(zhì)疑、解疑的過程中,教師要始終扮演好“配角”,要起好“主導作用”,以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在質(zhì)疑——解疑——答疑的過程中,發(fā)揮學習主動性,積極參與性,從而使學生的探究能力得到充分的培養(yǎng)。
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網(wǎng)頁底端輸入課題的關(guān)鍵字搜索!
多角度 有創(chuàng)意閱讀的評價 ——《小兒垂釣》課堂實錄 片斷及感悟 篇3
一、談話放松
1、同學們,大家好,今天第一次見面,咱們相互介紹一下:我是來自通州市實驗小學的老師,知道我姓什么嗎?(原來老師已經(jīng)告訴你了!/我的姓啊,很有意思的,把它倒過來,反過來,轉(zhuǎn)半圈,還是一樣的!猜猜看!)
2、王老師啊今天特別高興!記得五年前,我就來咱們通師二附,實習過,當時而附的小朋友熱情、活潑!留給我的印象可深了!今天來到二附,見到你們,也很想跟你們交個朋友,介紹一下你自己,你的班級或你的學校,可以嗎?(補:我相信在座的客人老師們也是很想知道的!)
[評價:(簡單地)行啊,好,,記住你了!……
(可以在傳話筒的過程中補白:話筒在哪兒,幫忙傳一下。拿著話筒,享受的可是主持人的待遇,只要舉手發(fā)言,就有機會。)
(手勢停)3、二附的同學果然能說會道,活潑可愛。我還知道二附的讀書節(jié)搞得非常棒,同學們愛讀書,讀童話、讀小說、讀詩歌收獲是特別大,沒說錯吧?下面我們準備開始上課了,好嗎?
二、導入揭題(激趣)
1、揭題
這堂課,我們一起來學習唐代詩人胡令能的一首詩:小兒垂釣。跟著老師書空是個好習慣。“垂”字的橫畫比較多,中間這一橫最長;“釣”字這里面是個點兒。
2、一起讀,知道題目意思嗎?釣過魚嗎?
3、很多同學釣過魚,釣魚是件很有趣的事,詩人筆下的小兒垂釣又別有一番情趣呢!
三、初讀探趣
1、打開課本,自己讀讀這首詩,讀上兩遍,讀正確,有不理解的詞兒打上問號。
[課件]
(巡視)
2、反饋。手:停。誰來讀給大家聽聽。
評:不錯,三個生字全讀正確了,我們一起讀一遍。(課件出示三個生字)
還有誰再來讀。(評:詩讀得不錯,還能讀出那么一點味道來了,不錯,果然會讀詩)
3、有不理解的詞嗎?
讓學生一一列出。
誰能幫幫忙。
讓學生說,教師一一界定。(多說了:別人沒問的你也答了,少說了:看來有點難度,需要老師幫忙嗎?)
垂綸就是垂釣,那為什么不說“學垂釣”呢?
(映/應(yīng):看來這個詞一時半會還說不清楚,待會我們邊讀邊理解。板書應(yīng)?
4、小結(jié):詩讀正確了,詞語也理解了,那么詩中的趣味有沒有讀出來呢?
再輕輕地讀一遍詩,你一定能看到許多有意思的畫面。(生自瀆)你看到哪些有意思的畫面呢?
(評:真有意思/是挺好玩的,很有趣/挺逗的/恩,你呢?)(板書:趣)
小結(jié):同學們邊讀詩,邊想象畫面,真會讀書。
四、細讀品趣
1、其實,要真正地體會這首詩的情趣和意境,還需要好好地讀一讀,抓住詩中的詞語好好體會體會,可以把自己認為有趣傳神的詞圈畫出來。
2、巡視(發(fā)現(xiàn)問題一一指導:大家的感受不一樣,有的在后兩行,有的在第一、二行也找了好幾個呢)
個別指導一、二行詞語,鼓勵發(fā)言。
3、反饋:讀完了嗎?圈畫了哪些詞句?選擇一個最有趣的同座交流交流。
4、誰來說?(指名)(如回答后面二句的,確實有趣/說出了你的感受,請坐,你抓住了,好的,還有其他的嗎?)
①蓬頭。(第一個回答的板書)(及時板書)
評:哦……還有誰?也覺得有趣。附和:你從“蓬頭”中品出了淘氣,“蓬頭”透著野性/本真/可愛/感興趣
小結(jié):嘖嘖,一個“蓬頭”,讓人忍俊不禁,真是野趣十足呀!(指板書說)
(,抓的好,還有嗎?)
②側(cè)坐(及時板書)(及時板書)
評:(從“側(cè)坐”中你品出了小兒垂釣的悠閑)抓住“側(cè)坐”這個細微的動作讀出趣味來了,很好!其他同學門?有補充嗎?還有誰從“側(cè)坐”中讀出了樂趣?
回答當中插:“側(cè)坐”在大家眼里有那么多豐富的鏡頭,你們想象得真有趣。
小結(jié):從“側(cè)坐”,大家就讀出這么多有意思的畫面,是啊,一個“側(cè)坐”,把小兒垂釣刻畫得惟妙惟肖,生動傳神,閑趣中又透著一絲情趣!你還抓了哪些詞語讀出了你的感受?
③草映身(可見小孩子身子小)
是啊,如果是大人哪會有“草映身”的趣味呢?
小結(jié):“草映身”可以想象小兒垂釣之處是花紅柳綠,生機勃勃,生趣盎然。(指板書)
還有其它的嗎?
④“稚子”,稚嫩,可愛,天真。
⑤“學”非“玩”,似懂非懂,專注認真,趣味無窮。
同學們從一二兩行詩中體會出了小兒垂釣的種種樂趣,能把你體會到的“趣”讀出來嗎?
教你方法:邊讀邊想形象。
評價:感受的興趣不一樣,讀出的味道也不一樣。你對……情有獨鐘。
過渡:從小兒的摸樣→垂釣的姿態(tài)→垂釣的環(huán)境→
⑥“遙招手”“不應(yīng)人”(相機板書,搖招手,不應(yīng)人)
讓學生充分說的基礎(chǔ)之上教師小結(jié):是啊,“路人……”那是因為“怕得……”
“怕”寫出了小兒垂釣的有趣心理,他在想什么呢?
小結(jié):這正是兒童獨特的心理,“遙招手”、“不應(yīng)人”。(板書)
多么有趣呀,越爬越有趣。能讀好這個這兩行詩嗎?
方法:借助手勢。評價:聽出你的擔心來了。
一起來讀好它!(齊讀)(教師加手勢“噓”提前滲透。)
4、讀得很好。能把這組有趣的鏡頭表演出來嗎?
好,你來演這個“蓬頭雅子”。
心理疏導:會釣魚嗎?(那你是真正“學垂倫”哪!別緊張,老師教你,雙手緊握魚竿,隨時關(guān)注水畫上浮漂的動靜,一下子就學會了!/那好,來,把魚鉤甩到河里,真是有模有樣!)快看,一條魚兒游過來了……
我就是那個路人了,我就站這兒行嗎?那我還得遠遠的,到哪邊呀?
師自言自語:今天到牛家莊去買牛,可是這牛家村該往哪兒去呢?(師用手張望)奇怪!一個小孩蹲在草叢里干嘛呀?在釣魚。我來問問他:小朋友,請問到牛家村怎么走?
師走上講臺:我來問問你,你這個動作什么意思?為什么不應(yīng)聲?
好的,看你釣魚這么認真,路人不會怪你的,下去吧,小家伙。
(2)招手他是這樣的,招手(招手)你有不同的表演嗎?/招手他是這樣理解的,有不同的表演嗎?
一群魚兒游過來了!抓住機會喲!
師:(換個地方)再來問問:小朋友,請問牛家莊該往哪兒走哇?
你這個手勢什么意思?
評價(3)相機
小朋友,剛才的招手是什么意思?
謝謝你,謝謝你,你在享受釣魚的樂趣時,還不忘幫助別人,真是機靈又可愛!握握手!下去吧小機靈鬼。
小結(jié):一個“招手”,有的這么表演,有的這么表演,有的這么表演,各有各的情趣,同學們的理解都可以,專家們也一直在爭議呢?甚至連是小孩招手,還是路人招手,都有不同的意見,這個呀就是學古詩給我們帶來的樂趣!等我們長大后再去研究。
5、剛才我們通過抓詞語,想畫面,品意境感受到了小兒垂釣的野趣、樂趣、生趣、情趣。這些便是難得的童趣!
五、吟詩誦趣
《小兒垂釣》這首詩,短短四行,卻給我們勾勒了一位天真浪漫,稚氣可愛的小兒的形象。閉上眼睛,(音樂起)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幅充滿童趣的《小兒垂釣》
師范讀(完,聽音樂)
吟詩是感情豐富的表現(xiàn),是自我陶醉的體現(xiàn)。自己也試著吟誦這首詩。
大家(挺)有吟詩的味道,誰愿意來試試?推薦一個吧?(老師給你配上音樂)
掌聲,真不愧是二附的學生,no.1!吟詩見功底呀!(豎拇指)
一起來吟這首石,能不看屏幕嗎?音樂一起來……(手勢指揮)
六、拓展賞趣
1、大家沉浸其中地吟著,陶醉在童趣之中。其實古詩中寫童趣的詩還不少,拿出講義,老師推薦給大家的是:白居易的《池上》,袁枚的《所見》,高鼎的《村居》,楊萬里的《宿新市徐公店》。
選一首你最喜歡的,按照剛才學古詩的方法:抓詞語、想畫面、品意境,好好體會其中的童趣所在。
2、學生交流匯報,先讀讀,再說說你感受到的童趣。
①“偷”字細品之下,卻是天真可愛!妙就妙在“不解”,童趣之所在呀!②能騎牛,唱歌、捕鳴蟬,哪一樣不是充滿童趣的呢?
③這么美的春光,放飛的豈只是紙鳶?放飛的還有無盡的童趣!
④蝴蝶是沒抓到,可是快樂卻已經(jīng)裝在他們心里了!
七、總結(jié)明趣
1、今天,我們學習了《小兒垂釣》,還讀了幾首童趣詩,詩人們?yōu)槭裁茨軐懗鑫覀儍和姆N種童趣之所在呢?我想這和他們擁有一顆童心。用不泯的童心去觀察著生活有關(guān)。冰心奶奶曾說過:除了宇宙最可愛的就是兒童。一個成人再也無法變成兒童。然而兒童世界永遠是一個人最眷戀的精神家園。
2、孩子們,你們擁有這世上最寶貴的童真、童趣、童心,永遠不要放棄:童心不泯,童趣永在……
作業(yè):詩歌學完了,老師還想給大家留兩個作業(yè)。根據(jù)自己的興趣選一個完成吧:1、展開想象,把《小兒垂釣》改寫成一個有趣的故事。
2、畫出你想象中的小兒垂釣圖,再和書本上的插圖比較比較。
大家可以把作業(yè)通過e-mail的方式發(fā)送給我,我的e-mail是.
多角度 有創(chuàng)意閱讀的評價 ——《小兒垂釣》課堂實錄 片斷及感悟 篇4
師:小孩正在專心致志地釣魚,行人匆匆走來向他大聲提問,他心里會怎么想?
生:這么大的聲響會把魚兒嚇跑的。
生:千萬別再叫喊了,不然我就捉不到魚了。
生:我應(yīng)該做個手勢讓行人不要再叫喊了。
師:如果你是那個小孩,你會對行人做什么手勢?
(請學生邊演示,邊說說手勢的含義)
生:(做擺手的動作)讓行人不要叫喊了,免得驚嚇了魚兒。
生:(做手指向外甩的動作)讓行人走開,不要打擾我釣魚。
生:(做手指向外甩的動作)讓行人走近說話,這樣就不會影響我釣魚了。
師:你認為課文中的那個小孩做的是什么手勢?
生:那個小孩做讓行人走近的手勢,行人走近后輕輕地回答他的問題,這樣就不會嚇跑魚兒。
生:我也認為這樣。小孩子愿意回答行人的問題,只不過不想驚嚇魚兒,所以讓行人走近說話。
生:我想那個小孩應(yīng)該先擺手讓行人不要大聲叫喊,再招手讓他過來輕聲說話。這樣既幫助了別人,又不會把魚兒嚇跑。
師:大家說得非常對。這位鄉(xiāng)村小男孩十分機靈,他陶醉在垂釣樂趣之中的時候,還不忘幫助別人,真是十分可愛。老師想,同學們也愿意像這位小男孩一樣處處樂于助人吧。
[評析]
孩子的靈魂嫩如面粉團,不當心碰它一下,你的指紋就印在他的靈魂深處。隨著他的年齡增長,那指紋就發(fā)展成腦組織紋路,發(fā)展成一種人生方式。因此教師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應(yīng)從細微之處塑造兒童健康向上的美好心靈。這位教師正是從一個不引人注目的小動作出發(fā),讓學生進行發(fā)散思維,同時結(jié)合行為規(guī)范的準則,引導學生養(yǎng)成禮貌待人、樂于助人的好習慣、好品質(zhì)。
多角度 有創(chuàng)意閱讀的評價 ——《小兒垂釣》課堂實錄 片斷及感悟 篇5
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通過講解和朗讀古詩,使學生感悟古詩大意,能夠熟讀和背誦古詩。學會本課的7個一類生字和7個二類生字,通過古詩教學培養(yǎng)孩子的想象能力和觀察能力。
過程和方法:通過識字教學,使孩子們學會運用部件組合法來識記生字,并且掌握形聲字的基本特點。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對生活的無比熱愛之情,讓學生去貼近自然,感受自然給人們帶來的樂趣。
教學重點和難點:
能夠感悟古詩大意,學會本課的7個一類生字,理解其字義,會認7個二類字。
教具準備:小孩圖、路人圖、草圖、生字卡片、實物投影儀
教學時數(shù):1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
1. 感悟和理解古詩大意,熟讀并背誦古詩。
2. 學會7個一類生字和7個二類生字;指導書寫一類生字。
3. 完成課后習題。
教學過程:
一. 復習導入:
同學們,上學期我們學習過一首描寫小孩在河邊釣魚時的情景的古詩,誰還記得它的題目?《小兒垂釣》你能試著背誦這首詩嗎?
二. 練讀古詩、背誦古詩。
1、多種方式朗讀古詩:學生領(lǐng)讀古詩。學生自由練讀古詩。
指名讀古詩。背誦古詩。
2、讓學生在詩中畫出一類生字和二類生字,同桌之間讀一讀。
三. 對照書中插畫,感悟古詩大意。
1.觀察圖畫,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涂上畫了些什么?
2.通過讀詩你讀懂了什么?結(jié)合詩句說一說。
3.把詩中描繪的情景將給大家聽。
四.學習生字。
五、指導書寫:
重點指導垂、側(cè)
多角度 有創(chuàng)意閱讀的評價 ——《小兒垂釣》課堂實錄 片斷及感悟 篇6
這首詩的情趣,不但是詩人在詩歌中流露出來的情趣,更重要的是孩子在讀詩中迸發(fā)出來的情趣。
前兩句“蓬頭稚子學垂綸,側(cè)坐莓苔草映身。”寫小孩學釣魚的姿勢;后兩句“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yīng)人。”寫路人借問,小童招手不應(yīng)的動作神態(tài),重在寫神,在遇到“路人借問”的情況下,小兒急著“遙招手”,為什么呢?因為害怕驚動快要上鉤的魚,所以沒有馬上回答路人的問話。這把小兒專注垂釣的神態(tài)活脫脫地展現(xiàn)出來了。這是教學中的一個難點。為了讓學生很好地理解這一點,我讓學生合作探究:為什么寫“遙招手”,而不是“遙搖手”?從“招手”中你能想到什么,能否體會到小兒當時的心理?通過討論,學生認為:詩中用“招手”而不是“搖手”,說明小兒并沒有完全拒絕答話,只是請路人再靠近些,他會輕聲作答的。
詩句把小兒的神態(tài)寫得十分傳神,令讀者不得不愛上這個可愛的孩子。接著我讓學生把《小兒垂釣》一詩描繪的情景分角色演一演,不僅僅演到“遙招手”為止,還要把“招手”以后的情景通過想象表演出來。學生興趣盎然,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多角度 有創(chuàng)意閱讀的評價 ——《小兒垂釣》課堂實錄 片斷及感悟 篇7
課型新授課課時2教學日期第十七周教學要求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2、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3、 理解這兩首古詩的意思,想象古詩描繪的情景,感受鄉(xiāng)村兒童鮮明的形象,體會純真的童心和樸素的美感。教學重難點讀中理解詩句的含義,讀中感悟詩文的意境,體會童真童趣。有感情的朗讀、背誦《池上》、《小兒垂釣》,豐富古詩積累。教具學具幻燈片教 學 活 動 內(nèi) 容教學活動內(nèi)容與主要問題的設(shè)置學生活動方式教師活動要點及教學意圖第一課時一、調(diào)動積累,導入新課。1、師:現(xiàn)在已是初夏時節(jié),星期天我路過南湖邊的一個小池塘時,看到有幾朵小荷已露出粉嘟嘟的笑臉,我想到了詩人楊萬里《小池》中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說到池塘、荷花,你們還想到哪些詩句呢?2、學生交流自己積累的關(guān)于池塘或荷花的詩句。3、師:今天我們要學的一首古詩也是講的夏日池塘上發(fā)生的事,它的題目就叫《池上》。(板書詩題:池上)相機顧名思義理解詩題:荷花池塘里。 回憶詩句 交流詩句 讀題,理解題意 談話導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板書:池上指導理解題意 教 學 活 動 內(nèi) 容教學活動內(nèi)容與主要問題的設(shè)置學生活動方式教師活動要點及教學意圖4、學生齊讀題目。5、簡介作者白居易。 二、初讀詩歌,整體感知。1、學生自由讀《池上》。要求:讀準字音,把詩句讀通順。2、檢查初讀情況。(1)指名讀古詩,集體正音。①讀準后鼻音:撐、艇、萍②學習新詞:浮萍,理解詞義,練習書寫。(2)齊讀詩歌(3)學生簡單說說池塘上發(fā)上了一件什么事兒。 (一個小孩偷采白蓮。)3、學生再次自由讀古詩。要求:邊讀邊想詩句的意思,畫出不理解的詞句。4、小組合作學習,弄懂詩意。(1)學生結(jié)合前后句和插圖,借助工具書,自己理解詩句含義。(2)小組逐句內(nèi)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啟發(fā)、補充。5、集體交流,了解《池上》大意。(指名說自己對詩句的理解) 三、吟詩煉字,體會意境。 (一)前兩行——小娃偷采蓮。1、學生自由輕聲誦讀古詩,邊讀邊想象畫面。2、學生交流“看”到的畫面。(1)怎樣的荷塘,怎樣的白蓮?(2)小孩如何偷采白蓮的?①學生暢談自己想象到的小娃偷采白蓮圖。因太想吃那嫩滑、甜美的蓮蓬,而不經(jīng)大人同意就小心翼翼、偷偷撐船去采池中蓮蓬。簡介作者 自由讀詩 指名讀 交流 理解詩意 指名說 邊讀邊想 交流 出示初讀要求 及時正音 引導學生通過朗讀古詩后,簡單說說內(nèi)容。 鼓勵學生動手解決遇到的難題。 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想象到的“蓮葉何田田”的美好畫面,喚起學生對荷花池和嬌嫩蓮蓬的向往之情。教 學 活 動 內(nèi)
多角度 有創(chuàng)意閱讀的評價 ——《小兒垂釣》課堂實錄 片斷及感悟 篇8
教學目標:
1.學習本首古詩中的5個生字;
2.背誦古詩,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想象詩句描寫的景象;
教學重點:朗讀古詩,理解詩句意思。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同學們,今天要走進我們課堂的是古時候的一個小朋友,當時詩人把小孩兒叫作“小兒”、還叫作“稚子”(板書:小兒垂釣)。你能通過這個詞想像出來這個小孩兒在做什么嗎?(釣魚)
齊讀課題:
誰能說說這首詩題目的意思?
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詩人胡令能,他筆下的這個小孩兒既天真又可愛,相信你們也一定會喜歡他。下邊我們就趕快去認識他吧。請同學們打開書,自己先讀一讀這首詩,要求要讀正確,讀流利。
二、學習古詩
1.學生自讀古詩。
2.指名學生讀。先找?guī)讉,再找一行,學生評議。
3.同桌互讀:讀給你的同桌聽,如果你的同桌有讀得不正確的地方,給他指導指導。
4.同學們,你們都會讀這首詩了嗎?你們學得真快。要想從這首詩中發(fā)現(xiàn)更多的東西,還得仔細地讀,反復地讀。下邊我們就以組為單位合作學習,看看哪你們能從詩中讀懂什么,我們來比一比,看看哪一組同學理解得好,發(fā)現(xiàn)得多,遇到不理解的詞,你可以看看詩下面的注釋,可以聯(lián)系上下文,也可以跟你們組的同學商量商量。小組長要做好總結(jié),準備匯報你們組的學習結(jié)果,還要把你們組解決不了的問題記下來。
5.小組合作學習。
6.交流學習結(jié)果。
7.質(zhì)疑,解決不懂的問題。
8.自讀古詩,說說這個小孩兒給你怎么樣的印象。并說說詩中的哪些詞句給你這樣的印象。
9.指導朗讀,背誦
帶著對小孩子的喜愛朗讀這首古詩。 自讀,指名讀,評議,范讀,再指名讀。背誦。
三、學習本課生字。
四、擴展閱讀:其它描寫古代兒童生活的詩。
多角度 有創(chuàng)意閱讀的評價 ——《小兒垂釣》課堂實錄 片斷及感悟 篇9
星辰實驗學校 周偉華
一、導入。
師:今天,我們學習21課《古詩兩首》,課前老師布置大家預(yù)習了課文,我想先考考大家,你們知道編輯老師為什么要把這兩首詩安排在一起嗎?
(出示兩首古詩)
生1:這兩首古詩都是描寫的兒童。
生2:我想因為都是寫的小孩子,所以編輯老師把他們放在一起了。
師:對,是這樣的原因,今天我們就要同時來學習兩首描寫兒童的詩。有人說童年是一支快樂的歌,童年是一幅美麗的畫,童年是一首韻味無窮的詩。今天,就讓我們穿越時空,一起走進古詩的童年中,去尋找童年的快樂。
二、讀詩。
師:這兩首詩大家都預(yù)習了,那這兩位作者你們能用簡潔的語言介紹一下嗎?
生1:我來介紹白居易,白居易字樂天,是唐代著名詩人,他一生寫了許多詩。白居易寫的詩常常讀給小孩和老奶奶聽,所以他寫的詩通俗易懂。
生2:白居易一生為官清正廉明,杭州西湖的白堤就是他在任時所建造的。
生3:胡令能是唐代詩人。小時侯家里很窮,但是他仍然用功讀書。其中,我們知道的有四首詩比較有名。)
師:同學們說得很清楚,看來課前預(yù)習花了很多工夫。老師課前也搜集了有關(guān)資料,比較簡潔,大家一起讀一讀。(老師出示:
白居易:唐代著名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他寫的詩質(zhì)樸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讀,一生寫詩3600首,是唐朝寫詩最多的詩人。
胡令能:唐代詩人,其詩富有生活氣息,真切自然,有四首詩流傳至今。)
(生齊讀)
師:了解了作者,現(xiàn)在來讀詩,大家會讀嗎?要不,你們先在下面練習一下吧。
(學生先練讀,老師再指名讀, 中間給“得”、 “應(yīng)”兩個多音字正音,以加深學生的印象。齊讀。)
師:光會讀正確還不算會讀,還應(yīng)該讀出詩的節(jié)奏來。大家看,這兩首詩的節(jié)奏會一樣嗎?為什么?
生1:這兩首詩的節(jié)奏不一樣,因為一首是一行五個字的詩,一首是一行七個字的詩。
生2:我知道一行五個字的詩叫五言詩,一行七個字的詩就叫七言詩。
師:你們懂的真多,對,它們就是五言詩和七言詩。你們看,這兩首詩都是四行,這樣的古詩就叫絕句。《池上》就是五言絕句,簡稱五絕,那么《小兒垂釣》呢?
生(齊):簡稱七絕。
(老師結(jié)合學生的回答講解五言絕句、七言絕句的知識。)
師:五言絕句與七言絕句分別要讀出什么節(jié)奏來呢?大家讀一讀,可以用鉛筆在詩上劃“/”作記號。
(學生各自練習朗讀,并且根據(jù)練習時的節(jié)奏用鉛筆在書上做記號。
師:拿位同學給大家讀一讀《池上》?
生1: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師:(根據(jù)學生所讀,用粉筆在黑板上給詩做上記號)
生2: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師:這種節(jié)奏讀得也可以,但老師提醒你,誦讀古詩的時候,不要一字一頓地讀,這會破壞古詩的韻味,要注意聲斷氣連,像老師這樣,你們聽——
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大家一起來練讀一下。
(生齊讀,注意到了怎樣運氣。)
師:對,這樣聽起來感覺很好。這首詩還有其他節(jié)奏嗎?
生:沒有了。
師:那誰來給大家讀讀《小兒垂釣》?
生1:蓬頭/稚子/學/垂綸/,側(cè)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yīng)人/。
生2:蓬頭/稚子/學垂綸/,側(cè)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yīng)人/。
師:同學們剛才誦讀的節(jié)奏都是可以的,現(xiàn)在,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節(jié)奏誦讀兩首古詩,并且再次提醒大家聲斷氣連。
(學生能夠各自用心有節(jié)奏地練讀。)
師:這樣就讀出詩的節(jié)奏來了。同學們覺得這樣讀有趣嗎?
(學生搖搖頭看著老師)
師:老師想出一個辦法,可以讓你讀詩有趣一些。你們看——
(師拍手讀詩,生跟著念)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師:這樣讀有趣一些吧?想一想,還可以用什么形式讀詩?
生1:我想用一邊跺腳一邊讀詩的方式來讀。
(學生一邊跺腳一邊讀,其他學生也情不自禁地跟著讀。)
生2:我想一邊拍桌子一邊讀。
(學生一邊害羞地拍桌一邊讀,其他學生也情不自禁地邊拍邊跟著讀。)
生3:我想一邊打響指一邊讀。
(老師和同學們幫助他一邊打響指一邊讀。)
師:剛才同學們說了好幾種方式,非常好,但是都是一個人讀的,可不可以采用兩個人一起合作的方式呢?比如,你們最喜歡的拍手游戲,也可以邊玩邊讀詩呀,我們一起來!
(學生興奮地兩兩組合,邊拍手邊讀詩,興致勃發(fā)!)
……
師:同學們想出了很多辦法來把讀詩變得有趣,現(xiàn)在,你們就自由選擇最喜歡的方式,把這兩首詩都美美地讀一讀。
(學生興致勃勃地用跺腳、拍桌子、拍腿、兩人拍手……等形式誦讀兩首詩)
(老師在學生練習了一段時間后,指名讀。)
師小結(jié):剛才同學們手舞之,足蹈之,搖頭晃腦,你們覺得這樣讀詩讀得有趣嗎?
生(齊):有趣極了!
師:那以后,你們也可以用多種形式,把詩讀得有趣一些,讓學古詩變得輕松有趣好不好?
三、解詩。
師:這兩首詩我們都會讀了是不是就可以了呢?
生:不,我們還要知道詩的意思。
師:對,我們還要了解詩中寫了什么。你們知道有哪些方法可以幫助我們理解詩意嗎?
生1:我們可以查字典 和一些工具書,了解詩的意思。
生2:我們可以再看看書上的插圖,書上都配了圖畫。
生3:我知道我們的《同步拓展訓練》上有詩的全部解釋,讀了就知道意思了。
生4:實在弄不懂的還可以請教老師同學。
……
師:同學們說得很好,那現(xiàn)在就用這些方法試一試自己理解詩意,再把你從詩中讀懂的意思講給你的同桌聽,如果有問題同桌討論,兩個人都不能解決再請教老師。
(老師在教室內(nèi)巡視。為學生解決困惑的地方。沒有發(fā)現(xiàn)需要共同探討的問題。)
四、品詩。
(一)品讀《池上》。
師:兩首詩簡單明了,一讀就懂,但僅僅懂得詩意還遠遠不夠,因為一首詩一幅畫,一首詩一段情,讓我們來細細拼讀這些詩句,想象詩歌所描繪的畫面,體會詩人所要表達的情感。我們先來品讀《池上》這首詩。都說詩中有畫,讀了這首詩,如果讓你來給詩配上一幅畫,你會畫上哪些景物?
生:我會畫上一個小孩,一條小船,還有白蓮,一些浮萍。
師:老師根據(jù)你們所說的景物,把這首詩改了改,(出示“ 娃撐艇 偷白蓮 不解藏 一道開”),讀一讀,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生1:我感覺你改得更簡單了,但意思沒有改變。
生2:我感覺你改的比原來的詩更簡潔,但意思好象更清楚了,讓人一讀就知道詩中寫了什么。
師:是呀,老師給詩減了一下肥,這就叫把詩讀瘦了。字數(shù)少了,留給我們想象的空間卻更大了。現(xiàn)在請同學們插上想象的翅膀,閉上眼睛……
情景創(chuàng)設(shè):(幽雅的古箏曲輕柔地響起——老師輕輕地描述:
一個夏日的清晨,幾朵白云悠閑地飄浮在瓦藍瓦藍的天空,初升的太陽明媚地照耀著大地,湖面吹來陣陣涼爽的清風,滿池的荷花開的格外嬌艷……
同學們,這美麗的情景你們看到了嗎?這是一池怎樣的荷花?這個小娃娃又是怎樣偷采白蓮的?選擇其中一個情景美美地寫下來。
生:(在音樂聲中盡情想像,靜靜地描寫。)
師:同學們可以放下你手中的筆了,現(xiàn)在,我們來交流一下你所想象到的畫面。
生1: 盛夏,那些荷花在水面上嬌艷地開放著,一陣微風吹過,清香撲鼻而來。在碧綠的荷葉的襯托下,荷花是那樣的迷人。它們有的還是花骨朵,有的已經(jīng)開放,給人以純潔雅致的感覺。這真是一幅絕美的畫啊!
生2:碧空如洗,艷陽高照,池塘中一個個大蓮蓬,新鮮清香,多么誘人啊!一位五六歲的小孩劃著小船在偷采白蓮,他迅速采了幾個,準備回家。小艇從池塘上劃過,形成一條“池上小道”。小娃的臉上露出了笑容。
生3:夏日炎炎,池塘里盛開著清香誘人的荷花。嬌滴滴的,這真是一個陽光快樂的早晨。看,那邊的綠色身影是個小孩兒,他禁不住荷花的清香,蓮蓬的香甜,偷偷地采了好幾朵荷花,然后撐著小艇快速離開。他越劃越遠。可是他不知道身后綠綠的浮萍一下子泄露了他的秘密。
生4:
……
師:同學們你們真會想象,在你們的筆下,我感覺白居易寫的《池上》仿佛變成了一副活的畫向我們走來。此時,在你的眼前,你仿佛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小娃?
生1:我看到了一個調(diào)皮又非常可愛的小男孩,他偷偷地采了蓮蓬回來,他真勇敢。
生2:這個小男孩偷采白蓮可能是為了品嘗里面的蓮子,可是大人又不肯讓他一個人去,他只好偷偷地去,我覺得他很機靈,是個小調(diào)皮。
生3:我看到了一個天真的小男孩,他想到去偷白蓮,可是不知道怎樣讓自己的蹤跡藏起來。
師:如果他知道偷了蓮蓬還會藏了蹤跡,你們還覺得他有這么可愛嗎?
生:那就會覺得他是個有心計的孩子了,不那么可愛了。
師:是呀,正因為他的天真無邪,才會偷采蓮蓬而不解藏蹤跡啊!你們喜歡這個孩子嗎?那就帶著你的喜愛之情,讀這首詩。
(生有感情地誦讀《池上》)
(二)、品讀《小兒垂釣》。
師:詩中有畫,詩中有情。剛才大家用手中的筆再現(xiàn)了《池上》這幅畫,現(xiàn)在我們再細細品讀《小兒垂釣》,展開想象,然后,你們試著用表演,讓這幅畫活起來,好不好?
生(興奮地):好!
(各自讀詩以后,同桌互演)
師:哪一組同學為大家來表演?
師:(學生表演了一遍以后,老師采訪那個“小兒”):請問,你不說話卻擺擺手是什么意思?
生:我正在釣魚,搖手表示我不知道,請他快走,不要影響我釣魚。
(另一組學生上臺表演)
師:請問,你先搖搖手,后來又向他招招手是什么意思?
生:搖搖手是叫他不要吵,影響我釣魚,我招招手是想讓他走近一些,我可以輕聲地告訴他。
師:哦,你真是個好心的孩子。同學們,此時,你從他們的表演中,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小兒?
生1:我看到了一個專心致志學釣魚的小孩子。
生2:我看到了一個很認真釣魚又心地善良的孩子,他肯熱心幫助別人。
師:你們喜歡這個小兒嗎?帶著這份喜愛之情,誦讀這首詩。
(生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師小結(jié):《池上》和《小兒垂釣》分別給我們描繪了這樣兩個知道偷采白蓮卻不知道隱藏自己蹤跡以及小小年紀學釣魚的農(nóng)家小兒,問問自己,你更喜歡哪個小兒?為什么?
生1:我喜歡《池上》里的小兒,我認為童年就應(yīng)該像他那樣天真爛漫,充滿童趣。
生2:我也喜歡《池上》里的小兒,我不喜歡死板板只會讀書的孩子,像他那樣劃船采蓮,多么幸福的童年啊,可惜,我們做不到。
生3:我也喜歡《小兒垂釣》里的小兒,他那么專心地做一件事,心地善良,我喜歡他。
……
師: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喜歡的那個小兒,想把他們留在自己的腦海中嗎?那就有感情地背誦下來。
五、拓展。
師:喜歡他們不僅可以背,還可以唱。大家聽——(老師出示《小星星》和《鈴兒響叮當》的伴奏曲,輕松歡快的旋律,一下子激發(fā)起學生的興趣),大家把詩填進去唱。
學生們高興地唱了起來。
師:古詩中還有許多寫小兒的詩,都描繪了他們的天真爛漫,老師搜集了幾句,讀一讀。
兒童急走追黃蝶 ,飛入菜花無處尋 。
——楊萬里 《宿新市徐公店》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高鼎《村居》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 忽然閉口立。
——袁枚 《所見》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賀知章《回鄉(xiāng)偶書》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
師:下課后,你們也去搜集描寫兒童的詩句,用我們今天學古詩的方法去讀、去想象、去唱。
多角度 有創(chuàng)意閱讀的評價 ——《小兒垂釣》課堂實錄 片斷及感悟 篇10
《小兒垂釣》課本劇
時間:夏天。
地點:小河邊。
人物:小兒甲、乙、牛牛、路人。
(幕起,初夏的早晨,綠草繁茂的小河邊柳樹成陰,鳥鳴婉轉(zhuǎn)。小兒甲、乙手提魚竿、水桶,蹦跳著上。)
小兒甲:今天陽光燦爛,正是釣魚的好天氣。你看,那邊水草豐茂,又有樹陰是釣魚的好地方!
小兒乙:是啊是啊,瞧,還有一塊大石頭!呢正好讓我們坐在上面。咦,牛牛怎么還沒有?來呢說好了在這柳樹下等的。
小兒甲:可能是有事耽誤了,我們就不等他了吧!
乙:哎,說好了的事怎么能不做到呢,我相信牛牛一定會來的,再等等吧!
(兩人坐下,打開各自的漁具介紹起來。)
甲:為了釣魚,我一早起來做了許多準備,這是用紅薯和面粉做成的魚餌,(把魚餌遞到乙鼻子下)聞聞,多香啊!聽說魚很喜歡吃的。
:乙:魚才不喜歡吃這個呢!你看我,知道我為什么這么胖嗎,吃肉吃出來的!那肉可是好東西呀,誰見誰喜歡,魚兒一定也喜歡!我今天帶了一些肉,用肉做魚餌,那魚呀,還不乖乖上鉤,等會兒,我一定比你釣得多。
甲:我不信!你以為都向你這樣愛吃肉嗎?
:乙:不信?你敢和我打賭嗎?
甲:有什么不敢?等會兒牛牛來了,請他做個見證。
(牛牛上,蓬頭垢面,提著同,釣竿,一路小跑。)
牛牛:伙伴們,我來了,讓你們久等了。
甲乙(齊):你怎么才來呀?
牛牛:唉,別提啦,今天早上,我娘不讓我出門,毫不容易我才瞅準了機會溜出家門你們
猜,我干什么去了?
甲:掏知了?
牛牛:(搖頭)
乙:捉蜻蜓?
牛牛:(搖頭)
甲乙(齊):那你干什么去了?看你,頭發(fā)亂蓬蓬的,臉上還有泥呢?
牛牛:我們不是約好了來釣魚的嗎?我怎么還會去掏知了,捉蜻蜓呢?你們把我看成什么人了?(神秘地掏出一個玻璃瓶)看,就是它!
甲乙:(齊)這不是蚯蚓嗎?有什么稀罕?
牛牛:(有些得意)這你們就不懂了吧!這蚯蚓是魚兒的最愛,上次,我爺爺去河邊釣魚,就是用蚯蚓作餌,嘿,那魚兒呀,一釣一條,靈著呢!
甲:(半信半疑)有這么神嗎?
乙:(驚喜)等會兒也給我試試。
牛牛:別廢話了,我們快去釣魚吧!我們一定會收獲多多的。(邊走邊說)我要釣條大回家給我爹當下酒菜。爹爹一定會很高興的。
甲:我也要釣條大魚回家,讓我娘給我做紅燒魚。(回味似的)那紅燒魚的味道可美了,現(xiàn)在想起來,我還流口水。
甲:瞧你那饞嘴的樣,口水都流下來了,我要是釣到大魚呀,讓我娘做成魚湯喝下去,我娘身子骨弱,聽說魚湯能補身子,我要我娘喝了魚湯身體健康。
甲乙:(走至草叢中)就在這兒吧!
牛牛:好地方。這兒草這么茂盛,剛好遮住我們的身體,我們的倒影也不會映到河里,驚嚇了魚兒。
(三人放下漁具,掛好魚餌,甩線,釣魚。草把三人的身體遮住,只露出小腦袋。周圍靜極了,只聽得幾聲鳥叫。)
甲:(一連兩次把魚鉤提起。)怎么還沒有魚上鉤?
乙:你要有耐心,不要一直把魚鉤提起來,看著魚漂一個勁地沉下去,就是有魚上鉤了。這時才可以提魚竿。
牛牛:(手勢)噓!安靜!當心驚動了魚兒!
(三人繼續(xù)垂釣)
乙:(提起魚竿),咦,魚餌沒了,牛牛,你的蚯蚓給我一點行嗎?
牛牛:好啊,你自己來拿!
甲:(手勢)噓!安靜!
乙輕手輕腳地走到牛牛處取餌,回到原位,甩線,坐下。)
(路人上,身背包袱,一邊走,一邊擦汗。)
路人:我跟老朋友已多年不曾見面了,這次,好友書信來邀,我才不辭辛苦,前來拜訪。可是幾年不見,這道路跟村莊都有些變樣了,我都不認得路了,這如何是好?得找人問問才行!
(舉目四望)
路人:河邊有幾個小孩在釣魚,不如問問他們。(拖長聲音)喂——小孩——
甲乙牛(齊手勢)噓!安靜!
路人:(走近些,大聲)小孩,去張大人家怎么走哇?
(三小兒急忙擺手,招手)
(這時,牛牛的魚漂直往下沉,他使勁一提,一條大鯉魚被釣了上來。)
甲乙(驚呼):哇!好大的魚啊!
(牛牛把魚放進水桶,轉(zhuǎn)身朝路人走來。)
牛牛:先生,剛才是問去張大人家嗎?我知道,沿著這條路向東,走到大槐樹下,往北看見一個村莊,從東起第二家就是張大人家!要不,我?guī)グ桑?/p>
路人:多謝多謝,我自己去吧,你還是在這兒釣魚吧!
(路人按指引方向漸漸走遠)
(三小兒繼續(xù)垂釣,音樂起,詩朗誦聲起,路人,童聲吟誦。三小兒釣線此起彼伏,魚兒紛上鉤。)
多角度 有創(chuàng)意閱讀的評價 ——《小兒垂釣》課堂實錄 片斷及感悟 篇11
作者:洪泓 轉(zhuǎn)貼自:小學語文教師 點擊數(shù):70
精彩片段《小兒垂釣》片段
作者:洪泓
師:小孩正在專心致志地釣魚,行人匆匆走來向他大聲提問,他心里會怎么想
生:這么大的聲響會把魚兒嚇跑的。
生:千萬別再叫喊了,不然我就捉不到魚了。
生:我應(yīng)該做個手勢讓行人不要再叫喊了。
師:如果你是那個小孩,你會對行人做什么手勢
(請學生邊演示,邊說說手勢的含義)
生:(做擺手的動作)讓行人不要叫喊了,免得驚嚇了魚兒。
生:(做手指向外甩的動作)讓行人走開,不要打擾我釣魚。
生:(做手指向外甩的動作)讓行人走近說話,這樣就不會影響我釣魚了。
師:你認為課文中的那個小孩做的是什么手勢
生:那個小孩做讓行人走近的手勢,行人走近后輕輕地回答他的問題,這樣就不會嚇跑魚兒。
生:我也認為這樣。小孩子愿意回答行人的問題,只不過不想驚嚇魚兒,所以讓行人走近說話。
生:我想那個小孩應(yīng)該先擺手讓行人不要大聲叫喊,再招手讓他過來輕聲說話。這樣既幫助了別人,又不會把魚兒嚇跑。
師:大家說得非常對。這位鄉(xiāng)村小男孩十分機靈,他陶醉在垂釣樂趣之中的時候,還不忘幫助別人,真是十分可愛。老師想,同學們也愿意像這位小男孩一樣處處樂于助人吧。
[評析]
孩子的靈魂嫩如面粉團,不當心碰它一下,你的指紋就印在他的靈魂深處。隨著他的年齡增長,那指紋就發(fā)展成腦組織紋路,發(fā)展成一種人生方式。因此教師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應(yīng)從細微之處塑造兒童健康向上的美好心靈。這位教師正是從一個不引人注目的小動作出發(fā),讓學生進行發(fā)散思維,同時結(jié)合行為規(guī)范的準則,引導學生養(yǎng)成禮貌待人、樂于助人的好習慣、好品質(zhì)。
摘自《小學語文教師》1999年7、8期
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網(wǎng)頁底端輸入課題的關(guān)鍵字搜索!
多角度 有創(chuàng)意閱讀的評價 ——《小兒垂釣》課堂實錄 片斷及感悟 篇12
一、默寫古詩,再解釋詞語和詩句。
默寫《池上》和《小兒垂釣》兩首古詩
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應(yīng):_________________
《池上》三四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兒垂釣》三四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聯(lián)系詩文填空。
《池上》、《小兒垂釣》都生動地描繪了鄉(xiāng)村孩子天真淳樸的形象。《池上》一詩中孩童的天真表現(xiàn)在______________。《小兒垂釣》中孩童的天真表現(xiàn)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你還學過哪些反映兒童生活的古詩?想一想,背一背,把詩題和相對應(yīng)的詩句用直線連起來。
村居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宿新市徐公店 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
所見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村晚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選擇上面的其中兩首詩默寫下來。
四、閱讀短文,完成練習:
奇跡的名字叫父親
1984年,在一艘橫渡大西洋的船上,有一位父親帶著他的小女兒,去和在美國的妻子會合。
海上風平浪靜,晨昏瑰麗的云霓交替出現(xiàn)。一天早上,父親正在艙里用腰刀削蘋果,船突然劇烈地搖晃。父親摔倒時,刀子插在他胸口。他全身都在顫抖,嘴唇瞬間發(fā)青。
6歲的女兒被父親瞬間的變化嚇壞了,尖叫著撲過來想要扶他。他卻微笑著推開女兒的手:“沒事兒,只是摔了一跤。”然后輕輕地拾起刀子,很慢很慢地爬起來,不大引人注意地用大拇指揩去了刀鋒上的血跡。
以后三天,父親照常每晚為女兒唱搖籃曲,清晨替她系好美麗的蝴蝶結(jié),帶她去看大海的蔚藍。仿佛一切如常,而小女兒卻沒有注意到父親每一分鐘都比上分鐘更衰落、蒼白,他看向海平線的眼光是那樣憂傷。
抵達的前夜,父親來到女兒身邊,對女兒說:“明天見到媽媽的時候,請告訴媽媽,我愛她。”
女兒不解地問:“可是你明天就要見到她了,你為什么不自己告訴她呢?”
他笑了,俯身,在女兒額上深深刻下一個吻。
船到紐約港了,女兒一眼便到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認出母親,她大喊:“媽媽!媽媽!”
就在此時,周圍忽然一片驚呼,女兒一回頭,看見父親已經(jīng)仰面倒下,胸口如井噴,剎那間染紅了整片天空。
尸解的結(jié)果讓所有人驚呆了:那把刀無比精確地洞穿了他的心臟。他卻多活了三天,而且不被任何人知覺。唯一能解釋的是因為創(chuàng)口太小,使得被切斷的心機依原樣貼在一起,維持了三天的供血。
這是醫(yī)學史上罕見的奇跡。醫(yī)學會議上,有人說要稱它為大西洋奇跡。有人建議以死者的名字命名,還有人說要叫它神跡。
“夠了!”那是一位坐在首席的老醫(yī)生、須發(fā)皆白,皺紋里滿是人生的智慧。此刻一聲大喝,然后一字一頓地說:“這個奇跡的名字,叫父親。”
1.給下列加點字選擇正確讀音。
削蘋果(xuē xiāo ) 系好(jì xì) 創(chuàng)口(chuāng chuàng)
2.寫出下列詞語的近、反義詞。
近義詞:劇烈( ) 照常( ) 抵達( ) 精確( )
反義詞:出現(xiàn)( ) 罕見( ) 憂傷( ) 衰弱( )
3.仔細讀一讀,認真想一想,再回答問題。
(1)父親受傷后是什么力量促使他頑強地多活了三天?
(2)你能列舉出三件父親關(guān)心你的事例嗎?
(3)讀了這篇短文,你一定會有一些感想或體會,請真實地寫下來。
多角度 有創(chuàng)意閱讀的評價 ——《小兒垂釣》課堂實錄 片斷及感悟 篇13
教材分析
《小兒垂釣》生動地描寫了小孩初學釣魚的認真和天真可愛。《夜書所見》寫作者夜里看到了燈火,不禁想起自己的童年思念家鄉(xiāng)之情。
教學要求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7個字,了解詩句的主要意思。
2.正確、流利地讀課文,背誦課文。
3.感受詩中描寫夜晚所見和小兒垂釣的情景,激發(fā)學習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
1.學習生字詞。
2.誦讀詩歌,體會、想像詩歌描寫的畫面和意境。
教學難點
1.學習生字詞。
2.誦讀詩歌,體會、想像詩歌描寫的畫面和意境。
教學方法:情景教學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法
課前準備
1.生字卡片。
2.教學掛圖。
教學課時
二課時。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學習生字詞。
2.理解詩歌《小兒垂釣》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歌。
教學重點
1.學習生字詞。
2.誦讀詩歌,體會、想像詩歌描寫的畫面和意境。
教學難點
1.學習生字詞。
2.誦讀詩歌,體會、想像詩歌描寫的畫面和意境。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學過哪些古詩?(自由發(fā)言)今天我們學習一首反映
兒童生活的古詩。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讀課文,畫出不認識的字。
2.出示生字卡片認讀。
蓬稚綸側(cè)莓苔
(1)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2)小組合作認讀生字。
(3)交流認字方法。
(4)自由讀,開火車讀。
(5)讀課文測讀。
3.出示會寫的生字卡片。
(1)指導寫字。
(2)認真讀,觀察字形。
重點指導:
垂:中間橫最長,最后一橫最短。
招:右邊是刀+口。
(3)學生書寫,師巡視指導。
三、學習《小兒垂釣》
1.聽課文錄音朗讀后自讀課文。
從題目知道這首詩寫什么。“小兒”指什么人?“垂釣”就是做什么?詩中的“垂綸”,“綸”是垂釣的線,釣魚時需要把線垂在水中。“學垂綸”,也就是學釣魚的意思。
2.“小兒”是指小孩子,也就是詩中所說的“稚子”,幼稚的孩子。這首詩就是描寫小孩子學釣魚的情景。
3.讀第1、2兩句。
小孩在河邊釣魚,河邊長著莓苔和青草。
誰能說說小孩釣魚坐在河邊的樣子?
(一個頭發(fā)亂蓬蓬的小孩,側(cè)著身子坐在長著莓苔的河邊,青草映著他的身影。)
齊讀第1、2句。
4.讀第3、4句。
(1)當路人向小孩問路時,小孩有沒有回答?你是從哪里知道的?(“遙招手”,遠遠地招手。教學“遙”,遠遠地。)
(2)小孩為什么不作聲光招手?
(擔心說話的聲音驚動了魚兒不上鉤,所以不應(yīng)答路人的問話,“應(yīng)”,應(yīng)答的意思。)
指點:生動地描寫了小孩初學釣魚的認真和天真可愛。
齊讀第3、4句。
5.朗讀全詩。
小結(jié):短短的四句詩,將一個天真、專注的學釣魚小孩的形象生動、真實地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希望同學們朗讀時,將這種感情讀出來。
6.有感情朗讀全詩。
四、作業(yè)
1.背誦古詩。
2.說說詩句大意。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學習生字詞。
2.理解詩歌《夜書所見》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詩歌。
教學重點
1.學習生字詞。
2.誦讀詩歌,體會、想像詩歌描寫的畫面和意境。
教學難點
1.學習生字詞。
2.誦讀詩歌,體會、想像詩歌描寫的畫面和意境。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小兒垂釣》
1.出示生字卡片抽讀。
2.讀古詩《小兒垂釣》。
二、學習《夜書所見》,認識生字
1.初讀課文。
(1)出示生字卡片認讀。
蕭促籬
(2)交流學習生字的方法。
(3)自由讀,開火車讀。
(4)指導書寫。
重點指導:
客:與容的區(qū)別。
落:是上下結(jié)構(gòu),不要寫成左右結(jié)構(gòu)。
(5)學生書寫,師指導。
三、學習《夜書所見》
1.自由朗讀:放聲朗讀古詩,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把這首古詩讀給學習小組內(nèi)的同學聽,互相評議
3.小組合作,自學交流,互相交流。
4.詞語教學。
蕭蕭:風聲。挑:捉。
促織:蟋蟀或蚰蚰。
籬落:籬笆。
5.題目《夜書所見》的意思。(將夜里看到的寫下來)
6.讀第1、2句。
(1)指名說大意。
(蕭蕭秋風吹動梧桐樹葉,送來陣陣寒意,客游在外的詩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鄉(xiāng)。)
(2)這時的作者心情是怎樣的?(孤獨、郁悶)
7.讀第3、4句。
(1)由此,詩人想起了什么呢?(想起家鄉(xiāng)和童年)
(2)說說詩句大意。
(3)可以想象詩人的童年是怎樣的?
8.指導朗讀。
(1)假如你就是這個離鄉(xiāng)背井、獨自在外的詩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會產(chǎn)生怎樣的心情?(孤獨、寂寞,思念故鄉(xiāng)的親人,想起童年的生活)
(2)帶著這樣的心情讀古詩。
(3)齊讀古詩。
9.背誦古詩。
四、作業(yè)
1.繼續(xù)背誦古詩。
2.用自己的語言說說詩句大意。
多角度 有創(chuàng)意閱讀的評價 ——《小兒垂釣》課堂實錄 片斷及感悟 篇14
一、教材分析:
《古詩兩首》中的兩首古詩均傳神地刻畫出天真可愛的鄉(xiāng)村兒童形象,給了我們無限的遐思、純真的童心和樸素的美感。《池上》描繪小娃偷采了白蓮的情景,細膩傳神,頗有趣味。《小兒垂釣》描繪了一個鄉(xiāng)村兒童在河邊學釣魚的情景,流露出濃郁的生活氣息。
★ 二、教學要求:
小池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 、學會詩中出現(xiàn)的兩個生字 “浮、萍 ”。
3 、理解詩句的內(nèi)容,想象詩中描寫的情境,感受鄉(xiāng)村孩子質(zhì)樸、純真的童心之美。
小兒垂釣
1. 逐字逐句理解《小兒垂釣》的意思,體會釣魚的孩子的天真、可愛。
2. 學習生字“釣、蓬、遙、稚”,理解“蓬頭、稚子、垂綸、側(cè)坐、莓苔、映、路人、借問、遙、招手、魚驚、應(yīng)”的意思。
3. 背誦課文
★ 三、教學重難點:
1 、讀中理解詩句的含義,讀中感悟詩文的意境,體會童真童趣。
2 、有感情的朗讀、背誦《池上》《小兒垂釣》,豐富古詩積累。
教學難點:
1 、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結(jié)合詩句展開想象,體會童年的純真與快樂,與古詩意境產(chǎn)生共鳴。
2 、品味古詩語言,抓住 “偷采 ”、 “不解 ”、 “藏蹤跡 ”等詞語感受詩 人煉字之妙。
★ 四、教學時間:兩課時
★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 池上》
教學過程:
一、調(diào)動積累,導入新課。
1 、師:現(xiàn)在已是初夏時節(jié),星期天我路過南湖邊的一個小池塘時,看到有幾朵小荷已露出粉嘟嘟的笑臉,我想到了詩人楊萬里《小池》中的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說到池塘、荷花,你們還想到哪些詩句呢?
2 、學生交流自己積累的關(guān)于池塘或荷花的詩句。
3 、師:今天我們要學的一首古詩也是講的夏日池塘上發(fā)生的事,它 的題目就叫《池上》。(板書詩題:池上)相機顧名思義理解詩題:荷花池塘里。
4 、學生齊讀題目。
5 、簡介作者白居易。
( 1) 學生說自己知道的關(guān)于白居易的生平、詩作、詩風。
( 2) 教師小結(jié):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從小生活清貧,
生逢戰(zhàn)亂,對社會黑暗和人民疾苦有較深的了解,他寫了很多詩,揭露統(tǒng)治者的奢侈腐化,即有名的 “諷喻詩 ”。他熱愛大自然,寫了不少描寫山水景物的小詩。他的詩質(zhì)樸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讀。白居易一生寫詩 3600多首,是唐朝寫詩最多的詩人。
二、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1 、學生自由讀《池上》。要求:讀準字音,把詩句讀通順。
2 、檢查初讀情況。
( 1) 指名讀古詩,集體正音。
① 讀準后鼻音:撐、艇、萍;
② 學習新詞:浮萍,理解詞義,練習書寫。
( 2)齊讀詩歌。
( 2) 學生簡單說說池塘上發(fā)上了一件什么事兒。
(一個小孩偷采白蓮。)
3 、學生再次自由讀古詩。
要求:邊讀邊想詩句的意思,畫出不理解的詞句。
4 、小組合作學習,弄懂詩意。
( 1) 學生結(jié)合前后句和插圖,借助工具書,自己理解詩句含義。
( 2) 小組逐句內(nèi)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啟發(fā)、補充。
5、集體交流,了解《池上》大意。 (指名說自己對詩句的理解)
三、吟詩煉字,體會意境。
(一)前兩行 ——小娃偷采蓮。
1 、學生自由輕聲誦讀古詩,邊讀邊想象畫面。
3 、學生交流 “看 ”到的畫面。
( 1)怎樣的荷塘,怎樣的白蓮?
(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想象到的 “蓮葉何田田 ”的美好畫面,喚起學生對荷花池和嬌嫩蓮蓬的向往之情。)
( 2)小孩如何偷采白蓮的?
① 學生暢談自己想象到的小娃偷采白蓮圖。因太想吃那嫩滑、甜美的蓮蓬,而不經(jīng)大人同意就小心翼翼、偷偷撐船去采池中蓮蓬。
② 看圖,指導學生讀出小娃天真、調(diào)皮的感覺樣子。(讓學生為“ 小娃偷采白蓮圖 ”起個題目)
③ 朗讀前兩句,思考:你最欣賞其中哪個字?
( “偷 ”,結(jié)合自己小時侯 “偷偷 ”做的一些小惡作劇和頑皮之事,和詩中的小娃產(chǎn)生共鳴,體會孩子的無邪、可愛、純真與童年的快樂、無憂、自由。)
④ 配樂再次有韻味地誦讀前兩行詩句。
(二)后兩行 ——景美童心純
1 、提問:小娃 “偷采白蓮 ”不會被發(fā)現(xiàn)嗎?
2 、學生默讀后兩行詩,談理解。(小娃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劃開的一道浮萍已經(jīng)暴露了他的 “偷采 ”之事。)
3 、抓住 “不解 ”體會小娃純真、質(zhì)樸,練習讀出情趣。
四、回歸整體,拓展延伸。
1 、學生帶著理解,學生再次練習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2 、《池上》賞詩會 ——各小組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表演式誦讀古詩。
3 、熟讀成誦。
五、布置作業(yè) ,鞏固練習。
1 、背誦課文。
2 、默寫《池上》。
3 、依據(jù)《池上》這首詩歌的內(nèi)容,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為這首詩配一幅畫。
第二課時
《 小兒垂釣 》
教學過程:
(一)揭示詩題
1. 導入詩題
2. 理解詩題
(二)理解詩句
1. 朗讀全詩
2. 回顧方法:我們怎樣理解詩句(讀詩→釋詞→調(diào)序→解句)
(三)總結(jié)練習
1. 指導朗讀、背誦。
2. 根據(jù)這首詩,想象出一幅畫。
3. 教師總結(jié)。
(四)鞏固練習
1. 形近字組詞
釣( ) 稚( ) 遙( )
鉤( ) 準( ) 搖( )
2. 多音字組詞
3. 讀下面詩句,先解釋劃線的詞語,再解釋詩句意義。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yīng)人。
4. 背誦《小兒垂釣》
《小兒垂釣》案例:
師:小孩正在專心致志地釣魚,行人匆匆走來向他大聲提問,他心里會怎么想
生:這么大的聲響會把魚兒嚇跑的。
生:千萬別再叫喊了,不然我就捉不到魚了。
生:我應(yīng)該做個手勢讓行人不要再叫喊了。
師:如果你是那個小孩,你會對行人做什么手勢
(請學生邊演示,邊說說手勢的含義)
生:(做擺手的動作)讓行人不要叫喊了,免得驚嚇了魚兒。
生:(做手指向外甩的動作)讓行人走開,不要打擾我釣魚。
生:(做手指向外甩的動作)讓行人走近說話,這樣就不會影響我釣魚了。
師:你認為課文中的那個小孩做的是什么手勢
生:那個小孩做讓行人走近的手勢,行人走近后輕輕地回答他的問題,這樣就不會嚇跑魚兒。
生:我也認為這樣。小孩子愿意回答行人的問題,只不過不想驚嚇魚兒,所以讓行人走近說話。
生:我想那個小孩應(yīng)該先擺手讓行人不要大聲叫喊,再招手讓他過來輕聲說話。這樣既幫助了別人,又不會把魚兒嚇跑。
師:大家說得非常對。這位鄉(xiāng)村小男孩十分機靈,他陶醉在垂釣樂趣之中的時候,還不忘幫助別人,真是十分可愛。老師想,同學們也愿意像這位小男孩一樣處處樂于助人吧。
[評析 ]
孩子的靈魂嫩如面粉團,不當心碰它一下,你的指紋就印在他的靈魂深處。隨著他的年齡增長,那指紋就發(fā)展成腦組織紋路,發(fā)展成一種人生方式。因此教師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應(yīng)從細微之處塑造兒童健康向上的美好心靈。這位教師正是從一個不引人注目的小動作出發(fā),讓學生進行發(fā)散思維,同時結(jié)合行為規(guī)范的準則,引導學生養(yǎng)成禮貌待人、樂于助人的好習慣、好品質(zhì)。
★ 六、板書設(shè)計:
20 古詩兩首
偷采 白蓮回 景美引人
池上
不解 浮萍開 童真童趣
遙招手
小兒垂釣 怕魚驚
不應(yīng)人
★ 七、教學后記:
童年 —— 《池上》與《小兒垂釣》教學思考
讀這兩首詩,我想到了自己的童年,在我讀小學的時候,偷采蓮蓬,小河垂釣?zāi)鞘前l(fā)生過的。我在寫自己童年故事時,這些事早已經(jīng)入文了。我沒有白居易、胡令能的才氣,將這些小事入詩,這足以證明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存在問題。
現(xiàn)在的孩子,能做這些事的越來越少了,即使垂釣也不會有 “側(cè)坐莓苔草映身 ”的感覺,有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yīng)人 ”情境,這首《小兒垂釣》美就美在最后兩句 ,但孩子哪能體會到這種美呀,這不得不讓我對現(xiàn)在孩童缺失的世界感到憐惜。當然,不可能學什么,孩子就有什么體驗。其實這首詩還是可以排成童話劇讓學生表演的,在排練過程中,他們也能體會到 “遙招手,怕魚驚 ”的童趣。
享受孩子的童年,那是因為孩子有著非常有意思的創(chuàng)造。《池上》 “偷 ”字用的多好呀!其實那就是真實的,孩提時代,這種 “偷 ”是會經(jīng)常發(fā)生的,雖然大人們不允許孩子這么做,怕影響孩子的未來,這種偷被父母知道后一般要換回一頓打,詩中有著 “偷 ”,詩外有著 “打 ”,一偷一打,其實就構(gòu)成了美好的童年回憶。所以,在課堂上我們要把這種真實傳遞給孩子。但不要讓孩子模仿 “偷 “,因為模仿就不美了,那就是自己的大腦有問題了。
童年的事還是很多的,現(xiàn)在孩子也有著過去孩子所沒有的世界,所以學習這課,背誦這兩首詩,就是引導學生明白自己的童年小事,其實不小,寫不出詩來,是非常有意思的。
這兩首詩非常簡單,學生背誦下來,老師稍微點撥,他們就理解了。所以,我個人認為,理解這兩首詩不是什么重點,重點應(yīng)該放在引導學生書寫自己的童年上,我覺得這才是把握住這兩首詩的教學起點,才能激發(fā)起學生學習的熱情。而書寫自己的童年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因為孩子必定是孩子,他們 “不知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的事實使得孩子想不起來用文字表達,所以在引導上還要有著新的方法。
兩首詩中的人物都是孩子,雖然詩不是課文的主人所寫,但這些事卻發(fā)生在孩子身上,我覺得讓學生認識文中之事后,想自己的事,想自己的事是不是也有大人來寫?這樣引導,就等于把任務(wù)帶回了家,假如孩子的爸爸、媽媽也寫過自己的孩子,有著為孩子記日記的習慣,孩子也讀到了父母的記錄,我想孩子們會收獲到另一種的快樂。這就是我個人認為的這兩首詩教學的新方法。
所以想到這里,我覺得這兩首詩也是為我們大人而寫,也是為我們語文老師自身而寫。我們?nèi)绻惨晕恼碌男问綄懼⒆觽兊耐晔拢涗浿麄兊念B皮,記錄著他們的享受,課堂中也能夠把自己的記錄拿出來,讀給學生聽,我想這樣的教學就有利于學生進入詩的情境中去了。
多角度 有創(chuàng)意閱讀的評價 ——《小兒垂釣》課堂實錄 片斷及感悟 篇15
讀這兩首詩,我想到了自己的童年,在我讀小學的時候,偷采蓮蓬,小河垂釣?zāi)鞘前l(fā)生過的。我在寫自己童年故事時,這些事早已經(jīng)入文了。我沒有白居易、胡令能的才氣,將這些小事入詩,這足以證明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存在問題。
現(xiàn)在的孩子,能做這些事的越來越少了,即使垂釣也不會有“側(cè)坐莓苔草映身”的感覺,有“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yīng)人”情境,這首《小兒垂釣》美就美在最后兩句,但孩子哪能體會到這種美呀,這不得不讓我對現(xiàn)在孩童缺失的世界感到憐惜。當然,不可能學什么,孩子就有什么體驗。其實這首詩還是可以排成童話劇讓學生表演的,在排練過程中,他們也能體會到“遙招手,怕魚驚”的童趣。
享受孩子的童年,那是因為孩子有著非常有意思的創(chuàng)造。《池上》“偷”字用的多好呀!其實那就是真實的,孩提時代,這種“偷”是會經(jīng)常發(fā)生的,雖然大人們不允許孩子這么做,怕影響孩子的未來,這種偷被父母知道后一般要換回一頓打,詩中有著“偷”,詩外有著“打”,一偷一打,其實就構(gòu)成了美好的童年回憶。所以,在課堂上我們要把這種真實傳遞給孩子。但不要讓孩子模仿“偷“,因為模仿就不美了,那就是自己的大腦有問題了。
童年的事還是很多的,現(xiàn)在孩子也有著過去孩子所沒有的世界,所以學習這課,背誦這兩首詩,就是引導學生明白自己的童年小事,其實不小,寫不出詩來,是非常有意思的。
這兩首詩非常簡單,學生背誦下來,老師稍微點撥,他們就理解了。所以,我個人認為,理解這兩首詩不是什么重點,重點應(yīng)該放在引導學生書寫自己的童年上,我覺得這才是把握住這兩首詩的教學起點,才能激發(fā)起學生學習的熱情。而書寫自己的童年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因為孩子必定是孩子,他們“不知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事實使得孩子想不起來用文字表達,所以在引導上還要有著新的方法。
兩首詩中的人物都是孩子,雖然詩不是課文的主人所寫,但這些事卻發(fā)生在孩子身上,我覺得讓學生認識文中之事后,想自己的事,想自己的事是不是也有大人來寫?這樣引導,就等于把任務(wù)帶回了家,假如孩子的爸爸、媽媽也寫過自己的孩子,有著為孩子記日記的習慣,孩子也讀到了父母的記錄,我想孩子們會收獲到另一種的快樂。這就是我個人認為的這兩首詩教學的新方法。
所以想到這里,我覺得這兩首詩也是為我們大人而寫,也是為我們語文老師自身而寫。我們?nèi)绻惨晕恼碌男问綄懼⒆觽兊耐晔拢涗浿麄兊念B皮,記錄著他們的享受,課堂中也能夠把自己的記錄拿出來,讀給學生聽,我想這樣的教學就有利于學生進入詩的情境中去了。
多角度 有創(chuàng)意閱讀的評價 ——《小兒垂釣》課堂實錄 片斷及感悟 篇16
設(shè)計意圖:
小學古詩教學要眼于培養(yǎng)學生感知語言的能力,強調(diào)以讀為本,通過組織生動活潑、科學有效的朗讀訓練,引導學生感知語言,感悟形象,體驗情感,體會情感,體會用意。遵循以下思路展開:激趣導入——初讀感知——品讀感悟——讀背體會。
教材分析:
《古詩兩首》《池上》寫鄉(xiāng)村孩童的天真可愛,一是“偷采”,二是“不解”;而《小兒垂釣》中則有“映身”、“遙招手”、“不應(yīng)人”。教學中要把詩句中寫景和敘事的畫面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自然巧妙地過渡引導,使整首詩的意境渾為一體。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學會詩中的生字:撐、艇、浮、萍、稚、側(cè)。
3、理解詩句的內(nèi)容,想象詩中描寫的情境,感受鄉(xiāng)村孩子質(zhì)樸、純真的童心之美。
教學重、難點:
1、理解詩句的意思,感悟詩中的意境,體會童真童趣。
2、感受古詩語言的精練之美。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從小生活清貧,生逢戰(zhàn)亂,對社會黑暗和人民疾苦有
較深的了解。他寫了很多詩,揭露統(tǒng)治者的奢侈腐化,即有名的“諷刺詩”。他熱愛大自然,寫下了不少描寫山水景物的小詩。他的詩質(zhì)樸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讀。白居易一生寫詩3600多首,是唐朝寫詩最多的詩人。
二、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1、學生自讀《池上》。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檢查。
(1)讀準字音:撐、艇、萍都是后鼻音。
(2)理解詞語:浮萍。
(3)齊讀詩歌:說說池塘上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
(一個小孩偷采白蓮)
3、再次自由讀詩。畫出不理解的詞句。
4、小組合作學習,弄懂詩意。
蓮葉田田的,蓮蓬嫩嫩的,我也好想去摘。
小孩可能太想吃那嫩嫩的、甜甜的蓮蓬,就不經(jīng)大人同意,撐著船偷偷去采。
景美童心純。
(1)提問:小娃“偷采白蓮”不會被發(fā)現(xiàn)嗎?
(2)生默讀,讀理解。
(小娃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劃開的一道浮萍已經(jīng)暴露了他的“偷采”之事呢)
(3)抓住“不解”體會孩子的質(zhì)樸、純真。
(4)指導讀出情趣。
三、回歸整體,拓展延伸。
1、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誦讀古詩。
(讀、唱、演都可)
2、你還讀過哪些描寫荷塘、荷葉的詩句?
板書設(shè)計
21 古詩兩首
偷采 白蓮回 景美引人
池上
不解 浮萍開 童真童趣
第二課時
一、理解課題。
分別講“小兒”和“垂釣”各是什么意思。
二、初讀。
1、配樂范讀。邊聽邊想畫面。
2、自由讀,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3、重點讀準:稚子、垂綸、借問。
三、讀課文,悟道理。
師:小孩正專心致志地釣魚,行人匆匆走來向他大聲提問,他心里會怎么想?
師:你認為文中的小孩做的是什么手勢?
四、指導背誦全詩。
板書設(shè)計
21 古詩兩首
稚子 垂綸
小兒垂釣 怕得魚驚不應(yīng)人
路人 借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