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 > 《滿山的燈籠火把》第二課時(精選13篇)

《滿山的燈籠火把》第二課時

發布時間:2023-11-07

《滿山的燈籠火把》第二課時(精選13篇)

《滿山的燈籠火把》第二課時 篇1

  教學目標:

  1、抓住重點句子品讀感悟,體會“我”的善于思考與堅強勇敢,體驗“我”得到全村父老鄉親救助時的感動與感激之情,進而感悟鄉親們的淳樸和善良,我們的生活需要互相幫助。

  2、指導學生聯系課文和生活實際理解“雨幕、盲目、堅持、渴望、漫山遍野”,正確運用這些詞。

  3、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激情導入

  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總會有許多難以忘懷的事情,總有令人終生銘記的感動,那一聲聲焦急的呼喚,那滿山遍野的燈籠火把就永遠銘刻在作家鄒德學的心里。孩子們,今天我們接著學習第九課《滿山的燈籠火把》,一同去體驗那份感動于感激。

  、細讀25自然段,體會“我”的聰明、勇敢。

  1、通過昨天的學習,你知道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按社么順序講述的?

  2、體驗環境惡劣。

  (1)這件事怎么發生的?聽老師讀課文,邊聽邊想象當時的天氣情況,在特別能表現天氣情況的詞語下面畫上圓點。

  (2)生交流找到的詞語,課件出示句子,理解“雨幕”。

  (3)你能用一個詞說說當時的天氣情況嗎?

  (4)作者為社么要這樣具體些天氣的惡劣?

  3、體驗剛墜入土井時的慌亂無助。

  (1)剛墜井時,我是怎么做的?找出有關的句子畫上直線,讀一讀,在寫我動作的詞下滑上三角形符號,并用心體會我是怎樣一種心情。

  (2)指名生讀句子,(課件出示句子)找出動詞。

  (3)你從中體會到我此時是怎樣一種心情?

  (4)能用你的朗讀表達出我當時的慌亂嗎?(自讀、指名讀、點評指導再齊讀。)

  4、品讀3—5自然段,體會我的冷靜聰明、勇敢堅強。

  (1)然而,這樣一番艱苦努力的結果卻是——(生回答)那我是怎樣面對的?默讀課文3—5自然段,用直線畫出寫我怎么想的句子,用波浪線畫出寫我怎么做的句子,多讀幾遍,用心體會,從中你感受到我是個怎樣的孩子,批注在書上。

  (2)我怎么想的?(生讀句子,課件出示)

  (3)指導學生聯系前后文理解“盲目”。 為什么亂掙扎的結果只會更壞?

  (4)引導孩子們聯系生活中的具體事例理解“堅持”。(課文中學過的事件、汶川地震中那些堅持不放棄的事例、自己學習生活中的事例等)

  (5)我又是怎么做的?此時,我面臨那些可怕的情況?(寒冷、黑暗、孤獨、危險)

  (6)知道有感情地朗讀。

  4、從作者身上,你收到什么啟發?遇到困難要勇敢堅強,善于動腦筋

  三、自學6----8自然段,體驗那份親情,感悟作者的感動與感激。

  1、出示自學提示:默讀課文,想一想哪些情景最讓你感動?

  2、指名讀出被感動的句子,說說理由。

  (1)抓住兩個“急”字:“急切的渴望”,體會“渴望”一的含義, “焦急悠長的呼喚”是親人“焦急”的呼喚,體會我的感動。

  (2)還要抓住一個場面描寫:重點的詞語—“一線、一片、一大片、漫山遍野”等加點。這些描寫,特別是這些加點的詞語,反映了什么情景?一方面,反映出親人們的心情之急切,;另一方面。反映出援救我的人數之多,這情景無不使人感動。

  3)當鄉親們把我緊緊地摟在懷里,拍著我的背,會說些什么?

  (4)體會淚“是熱的”。

  (5)我又會對鄉親們說些什么?

  (6)指導朗讀最后一段,體會作者的感激之情。

  四、回顧全文,體味情感

  1、那一聲聲呼喚時時縈繞耳畔,那滿山的燈籠火把常常浮現眼前,那是因為我心里永遠無法忘記全村老少的關愛。作者深情講述這個感人的故事,除了要表達深深的感激之情,還要告訴我們什么?

  2、生自由說自己的閱讀收獲。

  3、師總結,課件播放《讓世界充滿愛》。

  五、課外作業

  1、摘抄你感受最深的句子。

  2、你經歷過令你感動的事嗎?那起筆寫下來吧!

  3、課外閱讀《魯濱遜漂流記》。

  板書設計

  9、滿山 的 燈 籠 火 把

  哭喊      我        流淚

  堅持

  全村老少的關愛

《滿山的燈籠火把》第二課時 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典禮、委員、協商、外賓、誕生、電鈕、瞻仰、飄拂、匯集、莊嚴、宣告、歡呼”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抄寫課文第七自然段。

  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的偉大風采,體會中國人民為新中國的誕生而激動、自豪的思想感情。

  【重難點、關鍵】

  1、理解文章敘述順序。

  2、體會重點詞句所包含的情感。

  【課時劃分】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新詞。

  2、初讀課文,理清課文脈絡。

  3、自讀課文,理解課文第一段,訓練學生的朗讀和閱讀速度。

  〖教學過程〗

  一、播放國歌引入:

  同學們,這是一首,聽著她雄壯的歌曲,老師眼前不由浮現出了新中國剛成立的場景。同學們想不想去看一看?

  二、揭示課題

  1、板題,讀題。

  2、釋“開國”:新中國剛剛成立。

  三、檢查復習

  1、指名開火車讀生字詞。

  2、師指導生字詞。

  3、課文講了什么時間、什么地方的事?

  4、1949年10月1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日子。誰還知道有關這一天的哪些事?

  四、初讀課文

  自由讀課文,理清脈絡。

  1、讀正確。

  2、思考:

  課文寫了幾個場面?哪幾個場面?

  3、課文按什么順序寫的?可以分幾段?為什么?

  五、自悟課文

  1、自然第一段:

 、拍阕x懂了什么?在書的空白處寫出簡要文字。

  ⑵你還有什么不懂?

  2、討論學生不懂的問題:

 、艑W生小組討論。

  ⑵班級師生共同討論。

  六、練習提高

  七、作業

  1、讀熟課文。

  2、抄寫生字詞三遍,聽寫一遍。

  3、畫出自己喜歡的句子。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自讀自悟,學習課文,了解開國大典的盛況。

  2、進一步訓練學生的閱讀速度。

  3、指導背誦“下午三點整……觀禮臺上同時響起一陣掌聲!

  〖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

  聽寫生字新詞。

  二、自悟課文

  1、自然課文第二段:

 、胚@段寫了幾件事?什么事?

 、啤爸腥A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你想應該怎么讀?讀這句話你想到了個么?

  2、自讀課文第三段:閱讀盛況作者寫了哪三層?

  3、自讀課文第四、五段:

 、胚@兩段你讀懂了什么?

 、七有什么不懂?

  ⑶討論學生不懂的問題。

  三、總結方法

  1、這篇課文很長,剛才同學們在老師的要求下讀得較快,回憶一下,說一說怎樣才能使閱讀快一些?

  2、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3、學了這篇課文,你想了些什么?

  4、如果你是記者,會選什么鏡頭拍?請介紹。

  四、鞏固提高

  五、作業

  1、讀熟課文,抄下自己喜歡的語句。

  2、讀第二自然段,畫出示意圖。

  3、背誦課文指定段落。

《滿山的燈籠火把》第二課時 篇3

  一、教學目標:

  1、認讀7個生字,以及由生字組成的新詞。

  2、理解課文中重點句子的意思。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學會用“堅持、渴望、滿山遍野”各寫一句話。

  5、理解課文,體會課文中重點句子的含義。

  6、教育學生關心他人,愛護他人的思想感情。

  二、重難點:

  1、學習課文,體會重點句子的含義。

  2、課文中哪些情景讓你感動,跟同學交流。

  三、教學方法:

  談話法圖文結合法講練結合

  四、教學準備:

  相關的幻燈片

  五、教學時間:

  2課時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新課

  板書課題:9滿山的燈籠火把

  1、一起讀課題,學生質疑課題。

  學生自由說

  2、過渡:是呀,課文中描寫的山為什么滿山都是燈籠火把呢?他們舉著燈籠火把是為了做什么呢?我們就來學習這篇課文。

  二、檢查預習情況

  1、指名分段讀課文。要求學生讀得正確、流利,不讀破詞破句。其余學生用筆畫出本課的。

  2、生字以及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師生共同評價學生朗讀情況。

  4、幻燈出示本課生字。

  5、指名認讀生字,并做到口頭組詞。

  6、出示文中的詞語:

  艱苦堅信渴望喧嘩悠長哆嗦

  焦急掙扎抽搭援救幸虧盲目

  7、指定小組進行自由朗讀課文,找出最令你感動的句子,并在句子旁邊寫上自己的感受。

  三、再讀課文,理清文章的脈絡

  1、以小組為單位,小組討論:每個自然段寫了什么內容?

  2、各個小組在小組內先相互交流,進行改進。并推薦代表準備發言。

  四、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1、全班齊讀第一自然段。

  2、你讀懂了什么?

  3、你知道“我”的父母當時為什么要把“我”送到鄉下嗎?

  五、我們學習了這篇課文第一段,知道了文中的我因為父母常年在野外工作,無法照顧我,所以把我送一鄉下外婆家。我是和那兒的孩子們一起長大的。

  六、作業: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正確書寫本課生字。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聽寫本課生字

  2、聽寫詞語

  3、過渡: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

  二、學習課文2~3自然段

  三、指名朗讀課文2~3自然段

  1、要求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學生評價朗讀情況。

  2、學生自主學習本段。

  3、反饋學習情況:你讀懂了什么?有哪些不懂的?

  4、當時的環境怎樣?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5、從這兩段中找出人們關心我的語句。

  6、我是怎么附入那口井的?當時的情形怎樣?找出具體的語句。

  7、指名朗讀課文,。注意讀出當時環境的惡劣以及我墜入土井時的慌亂和無助的感覺。

  四、學習第4~5自然段

  1、指名讀課文,其他學生思考:我為什么不再掙扎了?我又為什么不現哭喊了?

  2、師生共同評價朗讀情況:是否正確、流利,是否讀出我的當時堅定的信念。

  3、那么我為什么不現掙扎了?我又為什么不再哭喊了?

  4、那么請用一些詞語來形容的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5、讀了這兩自然段,你認為我為什么會有這些變化呢?

  6、為什么呢?你會讀出這種語氣嗎?

  7、全班齊讀。要讀出神氣、獨特的感覺。

  五、學習課文6~8自然段

  1、默讀課文,思考:結果是怎樣呢?親人們是否會你我堅信的那樣一起來救我呢?

  2、“淚如泉涌”是什么意思?我為什么會淚如泉涌呢?請聯系課文內容談一談。

  3、你是怎么理解“……只有眼淚在不停地流著,是熱的?這句話的?

  六、總結全文

  1、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體會?

  2、你懂得了一個什么道理?(親情是偉大的。因為我們是一空人,我們要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只要人人都獻出一份愛,我們的周圍,我們的身邊,將處處充滿溫情,充滿陽光。

  七、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完成課后練習3。

  3、用“堅持、渴望、滿山遍野”各寫一句話。

《滿山的燈籠火把》第二課時 篇4

  一、說教材:

  1、《滿山的燈籠火把》這篇課文選自S版語文教材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是一篇精讀課文,講的是作者童年中的一個成長故事,故事記敘了作者住在農村的外婆家時,一天在風雨中墜入田邊的土井后,經過掙扎和等待后,最后被鄉村們救起的感人故事。文章褒揚了作者遇事善于動腦思考及勇敢的品質,說明了在個人成長的過程中離不開別人無私的幫助。課文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符合兒童的年齡特征。是一篇優秀的記事文章。

  2、依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三個維度,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理清文章的兩條線索,找動詞———經歷線;體會心情變化———情感線,指導學生抓住一個“情”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解課文內容,從作者童年這件難忘的事情中得到成長的啟示。

  3、根據課文的內容,我將本課教學重點定為:

  (1)品味課文語言,引領學生得到成長的啟示。

 。2)感情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的語感。

  二、新課標指出,教師是課堂的主導,為了體現教師的主導地位,我將選用以下教法:采用創設情景法,以讀促悟法。

  三、針對四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經驗,我引導學生采用如下一些學習方法:采用“讀、找、想、議、悟、說”的方法,理解課文內容。

  四、說教學過程

  (一)直接導入,引出新知。通過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使學生以較快的速度投入到本課學習中去,這樣的導入雖然簡單,但是十分有效。學生通過預習能解決的問題,課堂上就不再安排學習的時間。體現了追求高效課堂的理念。

 。ǘ﹦撛O情境,抓住主線。新的語文學習理念要求我們,課文不應該逐句逐段地講,應該抓住主要的線索,貫穿全篇課文來理解。所以我首先伴著風雨交加的場景引讀,把學生帶進小男孩墜入井口的畫面中,然后直奔重點,讓學生默讀課文2—5自然段,找有關小男孩墜入井口后有關表現的動詞———經歷線。這樣既創設了情境,又抓住了文章的線索。

  (三)以讀促悟,體會心情

  文中共描寫了兩個重要的場景即分成兩部分:一是描寫小作者落入井后的表現;二是描寫鄉親們持著火把找小作者的景象。

  1、文中的第一部分內容,我是這樣設計的:首先我通過讓學生交流的方式,指名站起來分段讀,接著老師范讀,然后學生自由練讀,最后匯報讀書情況。在這個環節中,讓學生抓住一條情感線來體會小男孩的心理變化(恐懼———冷靜———堅持———堅信)。此外我還聯系實際讓學生明白遇到危險時要冷靜,要多動腦筋想一想。為了給下文做鋪墊,我還適時提出兩個問題:當小男孩墜入田邊的土井,自救不成功時,他憑什么相信親人一定會來救他?當小男孩在滿懷信心,苦苦等待親人來援救時,家里又是一番怎樣的情景呢?這樣設計學生的朗讀水平不僅會有一定層次的提高,而且在感悟的基礎上會將課文讀得很到位。能夠檢驗學生對于課文的理解,同時也是對孩子們情感態度、價值觀以及想象能力的培養。接著我要進行過渡:孩子的險惡處境牽動著外婆的心,牽動著親人的心,牽動著全村人的心。突然孩子聽到了——看到了——這樣就自然而然地引出課文的第二部分。

  2、課文中第二個重要場景就是人們來救援的情景。首先我指名讀后,讓學生說小男孩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然后配著《父老鄉親》的音樂,讓學生舉著火把呼喊著模擬救援場景。這樣設計,學生的情緒空前高漲,對“急切渴望聽到”,“焦急”、“親切而悠長”的呼喚,親人之間的擔心,關懷和疼愛感受得淋漓盡致,對“淚如泉涌”,“眼淚是熱的”的理解也就不言而喻了;對“一線”、“一片”、“一大片”、“滿山遍野”的燈籠火把由遠到近,由少到多的壯觀場面有了身臨其境的感覺。課文的重難點也得到了解決。

  3、最后,在學生激情高昂的時候,我又給學生精心設計了小練筆:同學們,假如你是獲救的小男孩,你會對鄉親們說些什么?請你拿起筆給父老鄉親寫一封感謝信,最好用上黑板上的詞語。(配樂《愛在人間》)這樣設計既讓學生回顧了課文,又升華了他們的感情,同時他們從文中得到的啟示也蘊含其中,還培養了學生的習作習慣,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提高。然后我順勢總結,課下讓學生讀一讀歌頌人間真情的好文章,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

  五、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可以說是一份微型教案,能夠全面而簡潔的反映課文的主要內容,我的這篇課文的板書就遵循:簡、準的原則,清晰直觀得把貫穿全文的兩條線顯示了出來,便于學生的理解和記憶。

《滿山的燈籠火把》第二課時 篇5

  教學要求:

  (1)認讀7個生字,學會本課9個生字以及由生字組成的新詞。

  (2)理解課文中重點句子的意思。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學會用“堅持、渴望、漫山遍野”各寫一句話。

  教學重難點:

  1、學習課文,體會重點句子的含義。

  2、課文中哪些情景讓你感動,跟同學交流。

  課時: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新課

  1、板書課題。

  2、一起朗讀課題,學生質疑課題。

  3、過渡:是啊,課文中描寫的山為什么滿山都是燈籠火把呢?他們舉著燈籠火把是為了做什么呢?我們就來學習這篇課文。

  二、檢查預習情況

  1、指名分段朗讀課文。

  2、師生共同評價學生朗讀情況。

  3、指名認讀生字,口頭組詞。

  4、出示文中的詞語:

  艱苦堅信渴望喧嘩悠長哆嗦焦急掙扎抽搭援救幸虧盲目

  5、指定小組進行開火車讀生字,新詞比賽。

  6、學生輕聲自由朗讀課文,找出最令你感動的句子,并在句子旁邊寫上自己的感受。

  三、再讀課文,理請文章的脈絡。

  1、以小組為單位,小組討論:每個自然段寫了什么內容?

  2、各個小組在小組內先相互交流,進行改進。并推薦代表準備發言。

  四、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1、全班齊讀第一自然段。

  2、你讀懂了什么?

  主要介紹了我的家庭情況和我的成長地是在四川農村。

  3、你知道“我”的父母當時為什么把我“我”送到鄉下嗎?

  五、小結

  我們學習了這篇課文第一課時,我們知道了文中的我因為父母常年在野外工作,他們無法照顧我,所以把我送到鄉下外婆家。我是和那兒的孩子們一起長大的。

  六、作業布置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正確書寫本課生字。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新課

  1、聽寫生字。

  2、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

  二、學習課文第2至3自然段

  1、要求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學生評價朗讀情況。

  2、學生自主學習本段。

  3、反饋學習情況:你讀懂了什么?你有哪些質疑呢?

  4、當時的環境怎樣?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5、從這兩段中找出人們關心我的語句?(第三句)

  6、我當時是怎樣墜入那口土井的?當時的情形怎樣?找出具體的語句。

  7、指名朗讀2~3自然段,注意讀出當時環境的惡劣以及我墜入土井時的慌亂和無助的感覺。

  三、學習第4~5自然段。

  1、指名朗讀課文,其他學生思考:我為什么不再掙扎了?我又為什么不再哭喊了?

  2、師生共同評價:是否正確、流利,是否讀出我的當時堅定的信念。

  3、那么,我為什么不再掙扎了?我又為什么不再哭喊了?

  4、那么請用一些詞語來形容我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5、讀了這段,你認為我為什么會有這些變化呢?

  6、指導朗讀,要讀出神氣、獨特的感覺。

  四、學習課文6~8自然段

  1、默讀課文,思考:結果怎樣?親人悶是否像我堅信的那樣一起來救我呢?

  2、“淚如泉涌”是什么意思呢?我為什么會淚如泉涌呢?請聯系課文內容談一談。

  3、你是怎樣理解“……只有眼淚在不停地流著,是熱的”這句話的?

  因為時間太長了,天又下著雨,很冷,我都凍僵了,所以只有淚水是熱的,另一方面是說我太感動了,有那么多人們來救我,我流出了激動的淚水。

  五、總結全文

  1、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體會?

  2、你懂得了一個什么道理?

  親情是偉大的,因為我們是一家人,我們要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只要人人都獻出一份愛,我們的周圍,我們的身邊,將處處充滿溫情,充滿陽光!

  六、作業布置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2、完成課后練習3。

  3、用“堅持、渴望、滿山遍野”各寫一句話。

  板書設計:

  9、滿山的燈籠火把

  燈火

  籠我把

  全村人民對我的愛

《滿山的燈籠火把》第二課時 篇6

  教學目標 :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準確理解詞句的意思,積累詞匯。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抓住課文重點,讀懂課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

  學習抓住課文重點部分,讀懂文章內容,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是怎樣把重點部分寫具體,又是怎樣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具準備

  掛圖、生字卡

  教學時間:一課時

  一、 導入新課。

  1、讀了“滿山的燈籠火把”你眼前出現什么景象?

  2、讀了課題我們一定想知道發生過一個怎樣的故事,讓我們一起來讀課文。(板書課題)

  二、自讀課文,自學生字。

  1、默讀課文,畫出生字,借助字典讀準字音。

  2、學生互動學習,老師利用生字卡或投影檢驗自學效果。

  三、默讀課文,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思考: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2、思考好了在小組里說一說。

  四、細讀課文,理解感悟:回憶的這個故事是分哪兩部分寫的?仔細閱讀,想想哪些情景使你感動。

  1、學生自讀課文,然后動筆劃出重點句及重點詞,并在旁邊做好批注。

  2、把令你感動的內容讀給大家聽。

  3、交流匯報:

  (1)、我是怎么附入那口井的?當時的情形怎樣?找出具體的語句。

  (2)、指導朗讀課文,注意讀出當時環境的惡劣以及我墜入土井時的慌亂和無助的感覺。

  (3)思考:我為什么不再掙扎了?我又為什么不在哭喊了?

  (4)、師生共同評價朗讀情況:是否正確、流利,是否讀出我的當時堅定的信念。

  (5)、請用一些詞語來形容我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6)、請同學們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4、默讀課文,思考:結果是怎樣呢?親人們是怎樣來救我呢?

  5、“淚如泉涌”是什么意思?我為什么會淚如泉涌呢?請聯系課文內容談一談。

  6、你是怎么理解“……只有眼淚在不停地流著,是熱的?這句話的?

  五、總結全文

  1.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體會?

  2.你懂得了一個什么道理?(親情是偉大的。因為我們是一個獨立的人,我們要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只要人人都獻出一份愛,我們的周圍,我們的身邊,將處處充滿溫情,充滿陽光!)

  六、感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1、學習作者是怎樣把內容寫具體的?學習描寫的方法。

  (悟出文章先概括后具體的表達方法,達到學習的最佳效果。)

  2、反復朗讀仔細體會,并讓學生嘗試評價,并認真品味精美的詞句,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美妙。

  七、學習拓展:講述一件在學習生活中遇到困難的一件事,并寫下來。

《滿山的燈籠火把》第二課時 篇7

  教學目標:

  1、抓住重點句子品讀感悟,體會“我”的善于思考與堅強勇敢,體驗“我”得到全村父老鄉親救助時的感動與感激之情,進而感悟鄉親們的淳樸和善良,我們的生活需要互相幫助。

  2、指導學生聯系課文和生活實際理解“雨幕、盲目、堅持、渴望、漫山遍野”,正確運用這些詞。

  3、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總會有許多難以忘懷的事情,總有令人終生銘記的感動,那一聲聲焦急的呼喚,那滿山遍野的燈籠火把就永遠銘刻在作家鄒德學的心里。孩子們,今天我們接著學習第九課《滿山的燈籠火把》,一同去體驗那份感動于感激。

  二、細讀2—5自然段,體會“我”的聰明、勇敢。

  1、通過昨天的學習,你知道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按社么順序講述的?

  2、體驗環境惡劣。

 。1)這件事怎么發生的?聽老師讀課文,邊聽邊想象當時的天氣情況,在特別能表現天氣情況的詞語下面畫上圓點。

 。2)生交流找到的詞語,課件出示句子,理解“雨幕”。

 。3)你能用一個詞說說當時的天氣情況嗎?

 。4)作者為社么要這樣具體些天氣的惡劣?

  3、體驗剛墜入土井時的慌亂無助。

 。1)剛墜井時,我是怎么做的?找出有關的句子畫上直線,讀一讀,在寫我動作的詞下滑上三角形符號,并用心體會我是怎樣一種心情。

  (2)指名生讀句子,(課件出示句子)找出動詞。

 。3)你從中體會到我此時是怎樣一種心情?

  (4)能用你的朗讀表達出我當時的慌亂嗎?(自讀、指名讀、點評指導再齊讀。)

  4、品讀3—5自然段,體會我的冷靜聰明、勇敢堅強。

  (1)然而,這樣一番艱苦努力的結果卻是——(生回答)那我是怎樣面對的?默讀課文3—5自然段,用直線畫出寫我怎么想的句子,用波浪線畫出寫我怎么做的句子,多讀幾遍,用心體會,從中你感受到我是個怎樣的孩子,批注在書上。

 。2)我怎么想的?(生讀句子,課件出示)

 。3)指導學生聯系前后文理解“盲目”。為什么亂掙扎的結果只會更壞?

 。4)引導孩子們聯系生活中的具體事例理解“堅持”。(課文中學過的事件、汶川地震中那些堅持不放棄的事例、自己學習生活中的事例等)

 。5)我又是怎么做的?此時,我面臨那些可怕的情況?(寒冷、黑暗、孤獨、危險)

  (6)知道有感情地朗讀。

  4、從作者身上,你收到什么啟發?(遇到困難要勇敢堅強,善于動腦筋)

  三、自學6----8自然段,體驗那份親情,感悟作者的感動與感激。

  1、出示自學提示:默讀課文,想一想:哪些情景最讓你感動?

  2、指名讀出被感動的句子,說說理由。

 。1)抓住兩個“急”字:“急切的渴望”,體會“渴望”一詞的含義,“焦急悠長的呼喚”是親人“焦急”的呼喚,體會我的感動。

 。2)還要抓住一個場面描寫:重點的詞語—“一線、一片、一大片、漫山遍野”等加點。這些描寫,特別是這些加點的詞語,反映了什么情景?一方面,反映出親人們的心情之急切,;另一方面。反映出援救我的人數之多,這情景無不使人感動。

 。3)當鄉親們把我緊緊地摟在懷里,拍著我的背,會說些什么?

 。4)體會淚“是熱的”。

 。5)我又會對鄉親們說些什么?

  (6)指導朗讀最后一段,體會作者的感激之情。

  四、回顧全文,體味情感

  1、那一聲聲呼喚時時縈繞耳畔,那滿山的燈籠火把常常浮現眼前,那是因為我心里永遠無法忘記全村老少的關愛。作者深情講述這個感人的故事,除了要表達深深的感激之情,還要告訴我們什么?

  2、生自由說自己的閱讀收獲。

  3、師總結,課件播放《讓世界充滿愛》。

  五、課外作業

  1、摘抄你感受最深的句子。

  2、你經歷過令你感動的事嗎?那起筆寫下來吧!

  3、課外閱讀《魯濱遜漂流記》。

《滿山的燈籠火把》第二課時 篇8

  一、教材簡析:

  《滿山的燈籠火把》是四年級上冊的一篇主體課文。這是作者童年中的一個成長故事,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符合兒童的年齡特征。文章配有兩幅形象生動的插圖,記敘了作者住在農村的外婆家,一天,作者在風雨中墜入田邊的土井后的表現,最后被鄉村人們救起的感人故事。從中感受到人們的善良品質,學習作者遇事善于動腦思考及勇敢堅強的品質。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的要求,教材的特點及四年級學生的實際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獨立自主地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學會多音字“卡”,完成課后練習3

  2、朗讀課文,抓住重點詞句,體會鄉村人們勤勞善良的品質;

  3、注意抓住文中的事例,通過作者的心理、情感表現,明白遇事要善于動腦思考,要勇敢、堅強。

  重難點:目標中第2、第3

  根據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本課安排2課時進行教學。

  三、說教法

  針對課文作者的情感表現(哭喊著——不哭也不喊——淚如泉涌)非常鮮明這一特點,在教學中,教師以作者情感為主線,以讀貫穿教學始終,注重學生的個性感知、聯想、體驗等心理活動。采用“以讀促悟法”為主,“直觀教學法、想像描述法”為輔的教學手段。

  四、說學法: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采用自主質疑法,合作解疑法,朗讀感悟法,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教學原則。

  五、說教學程序:

  第一課時

  一、指讀導語,了解大意

  (葉老說過:教是為了不教。編者有意設計導語,是給予學生學法的指導,教師應引導學生找出方法,為學文設置鋪墊)

  二、談話導入,質疑課題

  (愛因斯坦說: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好。從課題處入手,大膽質疑,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1、輕聲讀文,畫生字詞

  2、同桌合作,互讀互糾

  3、小組交流識字方法

  4、教師檢測自學情況

 。ㄕn堂上,把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讓孩子們在充分讀的基礎上自主、合作、交流識字方法,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

  四、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文,說說你讀懂了什么?讀不懂的地方上作記號。

  2、大堂交流: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3、質疑問難:讓學生說出不懂的地方,注意課堂中的生成。

  4、梳理問題,提出學習目標

 。▽W起于思,思源于疑。質疑可以使教師更有的放矢,可以讓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可以促進學生主動探究,敏于發現,可以激活學生的思維。)

  五、布置作業:

  熟讀課文,獨立思考問題。

  第二課時

  一、圖文結合,直奔重點。

  1、觀察課文插圖1,說出所見所思。

  2、帶著問題,再次讀文。

  3、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討論、交流:

  A、為什么亂掙的結果只會更壞?(想象亂掙的結果,理解“堅持”的意義。)

  B、從作者的身上,你受到什么啟發?

 。ㄊ紫炔捎眯蜗笾庇^的教學法,學生與圖親密接觸,培養學生觀察、思維、表達的能力,體會作者的勇敢堅強、善于動腦思考的良好品質,突出重點。其次,利用文本空白處,激發學生想象,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對培養學生想象能力和創新精神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二、讀中感悟,讀中體驗

  1、默讀課文,想一想:哪些情景最讓你感動?

  2、指名讀被感動的句子,說說理由。

  3、圖文結合,理解詞語意思,能夠遷移運用。

  (渴望、滿山遍野、淚如泉涌、是熱的)

  4、指導朗讀最后一段,認識設問句。

 。ā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教師應大膽放手,讓學生自主讀文,自我發現,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理解課文內容,說出自己的獨特體驗。)

  三、回顧全文,體味感悟

  1、開火車有感情朗讀課文。

  2、尋找最能表現作者情感的詞。

  3、嘗試復述故事

  (課標指出:積累語言材料的最佳途徑是復述。閱讀教學目標強調:學生能復述敘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的生動形象和優美的語言,關心作品中人物的喜怒哀樂,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

《滿山的燈籠火把》第二課時 篇9

  教學目標

  1、了解場面描寫的方法,并把這種寫法運用到習作中去。

  2、了解“說”的幾種不同表達方式,并嘗試運用。

  3、學會按照正確的格式創作書法作品。

  4、讀懂積累一些古代的愛國名言。

  教學重點

  詞句段運用(相同句式“說”的不同表達方式)。

  教學難點

  理解并積累一組愛國名言。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了解場面描寫的方法,學習運用。

  2、學習并運用說話的幾種不同表達方式。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交流平臺

  1、讀下面兩段文字,說說描寫的內容有什么共同特點。出示:【課件2、3】

  文段1:為了拖住敵人,七連六班的五個戰士一邊痛擊追上來的敵人,一邊有計劃地把大批敵人引上了狼牙山。他們利用險要的地形,把沖上來的敵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下去。班長馬寶玉沉著地指揮戰斗,讓敵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長葛振林打一槍就大吼一聲,好像細小的槍口噴不完他的滿腔怒火。戰士宋學義扔手榴彈總要把胳膊掄一個圈,好使出渾身的力氣。胡德林和胡福才這兩個小戰士把臉繃得緊緊的,全神貫注地瞄準敵人射擊。敵人始終不能前進一步。在崎嶇的山路上,橫七豎八地躺著許多敵人的尸體。

  文段2:開頭是海軍兩個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個顏色的藍制服。接著是步兵一個師,以連為單位,列成方陣,齊步行進。接著是炮兵一個師,野炮、山炮、榴彈炮、火箭炮,各式各樣的炮,都排成一字形的橫列前進。接著是一個戰車師,各種裝甲車和坦克車兩輛或三輛一排,整整齊齊地前進;戰士們挺著胸膛站在戰車上,像鋼鐵巨人一樣。接著是一個騎兵師,“紅馬連”一色紅馬、“白馬連”一色白馬,五馬并行,馬腿的動作完全一致。以上這些部隊,全都以相等的距離和相同的速度經過主席臺前。當戰車部隊經過的時候,人民空軍的飛機也一隊隊排成人字形,飛過天空。毛主席首先向空中招手。群眾看見了,都把頭上的帽子、手里的報紙和別的東西拋上天去,歡呼聲蓋過了飛機的隆隆聲。

  2、學生交流。

  3、教師總結評價,點撥指導:

 。1)這兩段文字都是場面描寫。(板書:場面描寫)

 。2)文段1和文段2既有詳細敘述又有概括敘述描寫,這樣的寫作方法叫點面結合。點,指的是對個別人或物的細致刻畫;面,指的是全場情景的總的描繪(面)。

 。ò鍟狐c面結合)

  4、練習,認識“點”與“面”。

 。1)請同學們把兩個文段中“面”的描寫部分用畫出來,“點”的描寫部分用畫出來。

  (2)學生反饋練習情況,教師評價指導。

  5、小練筆《拔河比賽片段》。

  請同學們按一定順序,點面結合來寫一寫拔河比賽的片段,注意細節的刻畫。

  二、詞句段運用

  (一)相同句式

  1、讀句子,注意加點的部分,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出示:【課件4】

  起初是全場肅靜,只聽見炮聲,只聽見國旗和許多旗幟飄拂的聲音。

  那里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么清鮮,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

  2、學生小組討論,說一說。

  3、教師小結,指導:

  這兩個句子都運用了相同的句式。(板書:相同句式)

  第一個句子中的兩個“只聽見”說明了會場的肅靜,除了“炮聲和許多旗幟飄拂的聲音”,再也沒有其他聲音。

  第二個句子中的兩個“是那么”突出了那里空氣的清鮮、天空的明朗,別處的都比不上。

  4。練習用相同的句式寫句子。

 。ǘ罢f”的多種表達方式

  1、讀句子,注意“說”的表達方式。

  清明節前的一個晚上,我又漫步在廣場上,忽然背后傳來一聲贊嘆:“多好啊!”

  “我還有作業沒完成,不能和你一起去玩了!蔽彝裱灾x絕了伙伴的邀請。

  “既然這樣,你以后再也不要來找我玩了!”話一出口,我就后悔了。

  媽媽俯下身子盯著我的眼睛,一臉焦急:“你的眼睛怎么腫了?”

  2、指名學生說一說,每個句子里“說”的表達方式是什么?

  3、教師總結:如果對話都用“說”來表示,那就顯得單調、枯燥。這幾個句子中分別用“贊嘆、婉言謝絕”代替了“說”。還有的時候,先把語言寫出來,然后再交代說話者。還可以直接不用與“說”有關的詞語也能表示。

 。ò鍟骸罢f”的表達方式)

  寫幾個人物說話的句子,分別用上四種不同的對話表達方式。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按照正確的格式創作書法作品。

  2、讀懂并積累一些古代的愛國名言。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書寫提示

  1、談話導入:我們要舉行一次書法作品展覽,把你優秀的書法作品展示給大家看。大家愿意參加嗎?(板書:創作書法作品)

  2、優秀作品欣賞。出示【課件5】優秀書法作品圖片

  3、學生評價,說一說從作品圖片中你有什么發現或收獲。

  (豎幅的作品從右往左寫,署名在左下角;橫幅的作品從上往下,署名在右下)

  4、教師溫馨提示:

 。1)行款整齊,布局合理。

 。2)書寫正確,字體規范。

  (3)自我檢視,不斷提高。

  5、創作自己的書法作品,寫一首自己積累的唐詩?梢韵仍诓菁埳暇毩晭妆,然后在書法紙上書寫。

  6、班內作品展示。

  二、日積月累

  1、出示名言警句,學生嘗試讀一讀。

  出示:【課件6—10】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救龂恐T葛亮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三國】曹植

  祖宗疆土,當以死守,不可以尺寸與人!舅巍坷罹V

  位卑未敢忘憂國!舅巍筷懹

  2、說一說自己讀懂了什么?

  3、教師講解:

  (板書:積累愛國名言)

  (1)“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出自諸葛亮的《后出師表》,意思為指勤勤懇懇,竭盡心力,到死為止。多用來形容人的偉大。

  三國時期,蜀主劉備死后,后主劉禪繼位,把國內的軍政大權交給諸葛亮處理。諸葛亮一面聯吳伐魏,南征孟獲,積極準備兩次北伐,在最后一次北伐前夕給劉禪寫《后出師表》表示自己為國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2)“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背鲎匀龂鴷r期曹植的《白馬篇》,意思是為了解除國難獻身,把死亡看作回家一樣。突出表現了一種愛國情感。

 。3)“祖宗疆土,當以死守,不可以尺寸與人!边@句話出自《宋史李綱列傳上》,意思是祖宗留下來的土地,我們無論如何也要守住,一寸土地也不能讓給別人。

  宣和七年冬,金兵兩路攻宋,昏聵無能的宋徽宗只好倉促讓位欽宗,慌忙出逃鎮江。李綱竭力反對南逃主張堅決抵抗。李綱奏言欽宗:“祖宗疆土,當以死守,不可以尺寸與人!睔J宗聽取了他的建議,把李綱提拔為兵部侍郎。

 。4)“位卑未敢忘憂國!背鲎运未懹蔚摹恫∑饡鴳选。意思是雖然自己地位低微,但是從沒忘掉憂國憂民的責任。

  4、再來讀一讀這些名句,相互交流,看誰讀得。

  5、自己練習背一背,再抄寫一遍,積累下來。

《滿山的燈籠火把》第二課時 篇10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抓住課文重點部分,理解課文內容,從作者童年這件難忘的事情中得到成長的啟示。

  2、有感情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教學重點:

  了解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從作者童年難忘的事情中得到成長的啟示。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初讀課文,大致了解課文內容。

  2、學會生字新詞。

  3、學習第一自然段。

  教學過程:

  一、引語,導入新課。

  大家見過燈籠嗎?為什么會有滿山的燈籠火把呢?引入新課,板書課題。

  二、自讀課文,檢查生字自學情況。

  三、再讀課文,給課文分段。

  1、分段,歸納段意。

  第一段(1):講我小時候在農村外婆家生活。

  第二段(2—5):講我在大雨中一個人從田里回家,墜入一口土井卡在井口,自己勇敢地堅持著,并堅信親人會來救援。

  第三段(6—8):講全村男女老少一百多人打著燈籠火把,找到并救助了我。

  2、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四、學習第一自然段。

  1、全班齊讀。

  2、你讀懂了什么?

  五、作業:

  1、書寫生字詞。

  2、有感情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1、理解內容,得到成長的啟示。

  2、有感情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新課。

  二、學生自學,教師輔導

  1、出示自學提綱:

  (1)我回家時的天氣怎么樣?

  (2)我墜入土井里,先是怎樣的表現?后來又是怎樣的表現?用“——”劃出我內心活動的句子并體會。

  (3)哪些句子可以看出親人們援救我的急切心情?

  (4)課文中哪些情景使你感動?

  2、教師巡回輔導。

  三、學生輿論,互解疑難。

  四、學生匯報,教師點撥。

  1、完成提綱(1)。

  2、完成提綱(2)。

  (成長的啟示:一是在危難之中不僅要勇敢、堅強,還要做到遇事冷靜,學會動腦筋想辦法,能自我保護;二是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離不開親人、朋友的關心幫助。)

  3、完成提綱(3)。

  五、品詞品句,質疑問難。

  1、完成提綱(4)。

  2、把你認為最好的句子有感情地讀出來。

  六、作業:

  1、完成課后練習3。

  2、有感情朗讀課文。

《滿山的燈籠火把》第二課時 篇11

  一、說教材

  1、說內容:《滿山的燈籠火把》是小學語文S版教材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這是作者童年中的一個成長故事,記敘了作者小時侯住在農村的外婆家,在一個大雨滂沱的傍晚,獨自一人從田里回家,不幸墜入土井,經過掙扎和等待,最后被鄉親們救起的感人故事。

  2、說插圖:文章配有兩幅形象生動的插圖,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符合兒童的年齡特征。插圖是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讓學生由觀察插圖產生與文本對話的強烈愿望,對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正確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二、說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ㄒ唬┙虒W目標

  根據教材內容,單元導讀與要求以及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學習基礎(學生第一課時已掌握了生字、熟讀了課文,對課文內容也有了初步的了解),以新課程倡導的理念為指導,

  我把課時教學目標確定為:

  1、知識目標: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能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體味真情。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把朗讀和理解作為小學閱讀教學的重要目標。)

  2、能力目標:引導學生通過“讀、找、議、悟、說”的方法學習課文,從而深刻理解內容。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注意抓住文中講述的事例,用心體會,從別人的成長經歷中,吸取有益于自己成長的東西!保

  3、情感目標:體會“我”在危難之中的堅強勇敢,教育學生關心他人,愛護他人。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新課程的培養目標應體現時代要求。要使學生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保

 。ǘ┙虒W重難點

  重點是: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品讀,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感情。

 。ㄖ攸c成因:新課標指出四年級學生重在培養閱讀理解能力,這對學生形成終身學習的能力具有重要的基礎性意義。)

  難點是:引導學生從課文中得到成長啟示。

 。y點成因:小學生限于社會經歷及智力發展,并且大多數屬于獨生子女,在安逸的環境下成長,缺乏“苦難”的體驗。)

  三、說教法與學法

 。ㄒ唬┱f教法:

  在教學中我采取這樣的方法:

  1、朗讀感悟法。

 。ㄩ喿x教學,“讀”占鰲頭。語文新大綱指出:要讓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因此,我讓學生盡情地去朗讀、感悟,體會。)

  2、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ㄡ槍πW生的年齡特點,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有利于提高教學內容的感染力,激發興趣,誘發情感,使學生在情感上和行為上積極參與學習的全過程。)

 。ǘ┱f學法:

  1、自主學習法

  2、合作學習法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教學過程中我放手讓學生以小組學習為主,讓每個學生都要參與到討論交流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多媒體出示課文插圖一,請學生認真觀察、思考:從圖上你知道了什么?如果你是圖中的小朋友,你會怎么做?

  (借助插圖,讓學生快速進入課文情境,并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二、自讀感知(整體把握)

  1、請孩子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想想:課文中的“我”在什么地方?遇到了什么事?“我”又是怎樣做的?結果又怎樣呢?

 。ㄖ鲝堥喿x的自主性,抓課文的主要情節,整體把握課文,交給學生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2、學生展示自學成果。

 。z查學生的自學效果,一方面可以了解學生的學習基礎,另一方面又可以及時調整教學策略。)

  三、品讀感悟(突出重點)

 、僮宰x自悟:默讀課文,想一想:哪一句感動了你?

 、诤献魈骄浚簩W生分小組討論、交流。

  ③風采展示:請小組代表讀被感動的句子,并與大家分享感動的理由。

 、芗w研討:指導學生通過理解重點詞語,加深感悟。

  反復指導學生入情入境朗讀句子。

 。ā缎W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教師應大膽放手,讓學生自主讀文,自我發現,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理解課文內容,說出自己的獨特體驗。)

  在這一環節中,學生找到哪一句,我就引導學生有感情的'讀哪一句,與學生一起理解,一起感悟,受到啟發。

  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品讀句子,逐步落實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

  四、聯想體驗(突破難點)

  在語文學習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這樣可以對調動學生的情感,對理解課文有很好的作用。

  ①、找到鄉親們救“我”的動作,并設身處地演一演,體會鄉親們對我的關愛;

  ②、想象1:鄉親們摟著我,輕輕的拍著我的背,會對我說些什么呢?

  學生根據自己平時的生活體驗,可能會說:“孩子,你受苦了。”“孩子,你不要怕,有我們在,你不會有事的!薄燕l親們對孩子的那種關愛之情形象的表現了出來。在理解后邊的:“我不停地流著淚,是熱的。”這句時,問題迎刃而解,孩子們體會到“我”被救了,被鄉親們深深的感動了,所以流下了眼淚,這是激動的淚,是感動的淚……

  想象2:看到那滿山的燈籠火把,面對那善良的鄉親們,“我”會對鄉親們說什么呢?

  此時,老師就可以根據孩子的回答點撥:我們也要做個有愛心、善良的人。

  五、升華拓展(總結全文)

  新課標指出在語文教學中要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

 、佟⒄f一說——讓學生暢所欲言說一說自己的收獲和體會。

  作者,你感動了我,讓我學會了。

  鄉親們,你感動了我,讓我學會了。

 。ㄍㄟ^學生的說讓學生懂得在危難面前要勇敢堅強,要動腦筋想辦法,能自我保護;教育學生關心他人,熱心地幫助他人。再次強調重難點。)

  ②、想一想——溫馨提示:小學生怎樣進行自我保護?

 。ㄗ寣W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步懂得在危難面前自己應該怎么做,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③、寫一寫——布置作業:讓孩子們寫一寫自己在成長過程中得到親人朋友關心幫助的小片段。

 。▽⒄n堂與課外聯系起來,使學生能將課堂上的感悟用于實際生活中,珍惜親情,獻出愛心,還培養了學生的寫作習慣。)

《滿山的燈籠火把》第二課時 篇12

  一、說教材:

  1.《滿山的燈籠火把》這篇課文選自S版語文教材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是一篇精讀課文,講的是作者童年中的一個成長故事,故事記敘了作者住在農村的外婆家時,一天在風雨中墜入田邊的土井后,經過掙扎和等待后,最后被鄉村人們救起的感人故事。文章褒揚了作者遇事善于動腦思考及勇敢的品質,說明了在個人成長的過程中離不開別人無私的幫助。課文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符合兒童的年齡特征。是一篇優秀的記事文章。

  2.依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三個維度,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學生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來理解課文內容,從中獲得成長的啟示。

 。3)學習作者遇事善于動腦思考,勇敢、堅強的品質,領悟關心他人、愛護他人的思想感情。

  3.根據課文的內容,我將本課教學重點定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懂課文重點內容,從中得到成長的啟示。

  4.根據我班級學生的實際特點,教學難點為:使學生明白人的成長過程中離不開親人和朋友的幫助。

  二、說教法

  新課標指出,教師是課堂的主導,為了體現教師的主導地位,我將選用以下教法:

  1.引導法。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所以我用一系列的問題來引導學生自主地理解課文,期望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朗讀法。新的語文學習理念告訴我們,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該以教師的過分講解代替學生的朗讀實踐,因此我將給學生提供充足的時間,讓他們用多種方式進行朗讀,從而真正地實現以讀促講、以讀代講的目的。

  3.創設情境法。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文章,但是由于學生閱歷有限,他們不能夠很好地感知到課文中描寫的情景,所以對課文的理解也不會很透徹,那么我就采用不同的方式來創設情境,例如看圖片、角色轉換等等,爭取以最大的限度讓孩子們感受到當時的情景。

  三、說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為了實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我將對以下學法進行指導:

  1.探索法。由于我是用一系列的問題來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因此學生需要不斷地探索這些問題的答案,那么這樣就培養了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

  2.朗讀法。新課標指出,語感是語文素養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其中朗讀就是培養語感的有效方法。課堂上學生會采用多種朗讀方法進行充分朗讀,如自由讀、默讀、齊讀等等,從而促進形成他們的語感。

  3.自主學習法小組合作法。我會要求學生用多種方法學習,期望培養他們的團結精神和協作、探究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

 。ㄒ唬⿵土晫,引出新知。我將問學生上節課的內容,即:課文主要講了什么事。這樣,學會很快地將兩堂課的內容系起來,并且以較快的速度投入到本課學習中去,這樣的導入雖然簡單,但是十分有效。

  (二)創設情境,抓住主線。新的語文學習理念要求我們,課文不應該逐句逐段地講,應該抓住一個主要的線索,貫穿全篇課文來理解。所以我首先配樂有感情朗讀課文,讓學生邊聽邊思考:到底作者想通過這篇課文告訴我們關于成長的什么道理?那么這樣即創設了情境,又抓住了文章的線索和重難點。對于學生們的回答,因為那是他們的獨特體驗,所以只要言之有理,我都會給與肯定。

  (三)研讀課文,感悟理解

  文中共描寫了兩個重要的場景即分成兩部分:一是描寫小作者落入井后的表現;二是描寫鄉親們持著火把找小作者的景象。

  1.文中的第一部分內容,我是這樣設計的:首先我讓學生默讀課文1、2自然段,并畫出描寫“我”的句子,說一說你感受到了什么。學生讀后就會說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小作者是個懂事的孩子。然后我會接著學生的話詢問:就是這樣懂事的孩子,卻一不小心掉入了井中,那么當時的天氣和環境是怎么樣的?孩子們就會找出描寫天氣的詞語。為了加深孩子們對惡劣天氣的認識,我再讓孩子們看關于暴風雨的圖片,孩子們就能身臨其境地感受到作者掉入井中的心情了,從而理解到作者的哭喊和掙扎行為,而朗讀也就水到渠成了。接著,我會做一個假設,假設你是小作者,在掙扎后沒有任何效果,反而又往下陷了一點,你又會是什么樣子?學生回答后我順勢讓大家自由讀課文的3,4,5自然段,看看小作者是怎樣做的,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這樣的設計是讓學生通過與自身的對比中感受到小作者的優秀品質,這樣的感受更真實,更深刻。學生讀完課文就會說出他們的理解,在他們的回答中,我要抓住重點詞語“堅持”來讓學生體悟重點句子的含義,并讓學生通過朗讀來檢驗對課文的理解,從而達到朗讀的目的:讀中體會、讀中感悟。學生讀完之后,我要和孩子們做一個小結,我問學生們:這就是文中的小作者,他的行為和你們的表現一點也不一樣,那么從中你們可以看出小作者身上具有什么樣的品質呢?相信學生就會說出小作者的勇敢、堅強、冷靜、善于動腦筋等優秀品質了。最后我要進行一個小小的拓展:你想對這位善于動腦筋、勇敢的小作者說點什么?這樣設計不僅能夠檢驗學生對于課文的理解,同時也是對孩子們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俗話說,打鐵要趁熱,孩子們說完他們的贊美之詞后,我要他們用朗讀把對小作者的情感抒發出來,相信學生會在感悟的基礎上將課文讀得很到位。接著我要進行過渡:作者堅持并堅信著,等待人們的救援,那么他等到了嗎?這樣就自然而然地引出課文的第二部分。

  2.課文中第二個重要場景就是人們來救援的情景。首先我讓同學們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的6到8自然段,畫出感動的部分,再和小組同學們說一說。學生回答之后,首先我要抓住“渴望”這個詞語引導學生體會作者聽到鄉親們呼喚聲的心情,并讓孩子們用“渴望”說一句話。這樣設計不但讓學生能夠通過重點詞句體會人物的心情,還能培養學生正確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其次我讓孩子們找一找哪些詞語能表現出鄉親們的焦急和關心之情,這樣便培養了學生們抓住重點詞語理解重點句子的能力。

  3.讓孩子們理解“漫山遍野”的含義,并在理解之后,讓學生用這個詞語說一句話,這樣不但讓孩子們通過詞語感受到當時的感人情景,而且學以致用,會運用這個詞語。學生匯報結束,我問學生,你能通過課文中對鄉親們的描寫,想象到人們是怎么樣尋找小作者的嗎?這樣設計,一方面是幫助學生們體會鄉親們的善良和無私,一方面是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學生想象之后我問孩子們:被人救了,是件高興的事,可是作者為什么還“淚如泉涌”呢?學生通過對以上內容的理解,就能很容易的回答出來了:因為感動,所以才會淚如泉涌。明確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學生也就能讀出作者的情感了。讀完之后我讓其他學生進行評價。因為新的語文理念要求,對學生的朗讀要進行及時的評價,這樣有助于他們朗讀水平的提高。接下來,我繼續引導,小作者被救上來時候是什么的樣子?并找同學來進行朗讀。讀完之后,我會讓學生想象:如果沒有人來救小作者,他會變成什么樣子?這樣就能讓學生感受到親人和朋友對作者的幫助是多么的巨大,多么的及時,從而進一步體會到:個人成長的過程中離不開親人和朋友的幫助。接著我讓學生以小組討論:為什么作者強調自己眼淚是熱的,“是熱的”包含了什么含義?學生討論之后就會得出結論:作者強調眼淚是熱的,是強調他對親人朋友的感激之情,這眼淚是感動的淚,是感激的淚。

  學生朗讀之后,我要對課文的第二部內容進行小結,引導學生有感情的齊讀課文的最后一自然段,并詢問學生,學習了課文的6到8自然段后,你有什么感悟?那么學生就能自然的談出他們的感受了。課文全部學習結束了,我再提出本課開始的問題,作者到底想通過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關于成長的什么道理?學生一定能說出正確答案了。這一環節的設計一方面是檢驗學生對本堂課的學習效果,再次強調重難點;另一方面是回答課堂開始的問題,使得整堂課始于提問,終于回答,十分完整。最后,我要及時地對課文進行總結,在學生們的感情已經被充分調動起來之后,讓他們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這樣的朗讀是理解地讀,也是對小作者敬佩的讀,同時也是對作品喜歡的讀。本課結束前,為了實現讀寫結合的要求,我讓同學們課后寫一寫他們和自己親人朋友間感人的小片段,這樣的設計,不但使本篇課文與學生實際生活聯系起來,還培養了學生的寫作習慣。

  五、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可以說是一份微型教案,能夠全面而簡潔的反映課文的主要內容,我的這篇課文的板書就遵循:簡、準的原則,清晰直觀,便于學生的理解和記憶。

《滿山的燈籠火把》第二課時 篇13

  教材分析:

  《滿山的燈籠火把》第二課時講的是在一次意外遇險時,全村的鄉親們都舉著燈籠火把四處搜尋我,讓我感受到了濃濃的親情。這課時內容讓學生在學習中受到關心他人,愛護他人的教育。

  學情分析:

  1、 本班學生活潑,但不善于表達自己的見解,在教學中我讓他們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口語能力。

  2、 要讓學生很好地體會文中所表達的濃濃的親情,必須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想想力,并設身處地思考怎樣做。

  3、 通過學習,加深體會,讓學生受到良好的教育。

  教學目標:

  1、 學習課文第2——8自然段。

  2、 理解課文中重點句子的意思,體會親情的偉大,關心他人的精神。

  3、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課文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重點句子的含義。

  難點:說說課文中的哪些情景讓你感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新課。

  1. 聽寫本課生字詞。

  2. 過渡: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指名回答)

  3. 板書課題:滿山的燈籠火把。

  二、教學2---8自然段

 。ㄒ唬⿴煼蹲x課文第2—8自然段,了解內容。

  1.指名分段讀課文,師生評價朗讀情況。

  2.學生齊讀課文。

  (二)學生自主學習。

  1.同桌互相說說讀懂了什么?再指名回答。

  2.找出自己有疑問的地方,提出在小組內交流、討論。

  3.學生匯報自學結果,老師對疑難問題加以點撥。

 。ㄈ┲攸c分析

  1.我為什么不再掙扎?又為什么不再哭喊了?為什么會有這種變化?

  學生分成八小組討論反饋:

  (1) 我突然間明白了———不能再這樣盲目地胡亂掙扎了,結果只能更壞,我應該保存體力。

 。2) 我不再哭喊——我要用全力拽住井邊的雜草,不讓自己再往下墜。

 。3) 我相信親人們一定會來救我。

  2.我堅持的結果怎樣?我的眼淚為什么會不停地流著,是熱的?學生討論反饋:

 。1)我聽到了焦急、親切而又悠長的呼喚,我還看到了那滿山的燈籠火把。

 。2)我被親情所感動。

  3.適時板書:

  滿山的燈籠火把

  內容需要下載文檔才能查看內容需要下載文檔才能查看 內容需要下載文檔才能查看

 。ㄋ模┯懈星榈乩首x課文。(師生互動,以多種方式來讀)

 。ㄎ澹┣楦猩A

  1.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體會?(學生自由發言)

  2.你懂得了一個什么道理?(學生交流后教師小結)

  三、布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完成課后練習題。

《滿山的燈籠火把》第二課時(精選13篇) 相關內容:
  • 小燈籠的聚會(精選5篇)

    小燈籠的聚會 目標: 1、用直線和圍圈的方法做成各種燈籠。 2、能大膽地想象并嘗試獨立設計燈籠的圖案。 準備: 1. 長方形色紙,長紙條。 2. 蠟筆,剪刀,漿糊。 過程: 1.出示各種各樣燈籠的圖片,幼兒展示自己帶來的玩具小燈籠。...

  • 小燈籠的聚會

    小燈籠的聚會 目標: 1、用直線和圍圈的方法做成各種燈籠。 2、能大膽地想象并嘗試獨立設計燈籠的圖案。 準備: 1. 長方形色紙,長紙條。 2. 蠟筆,剪刀,漿糊。 過程: 1.出示各種各樣燈籠的圖片,幼兒展示自己帶來的玩具小燈籠。...

  • 小燈籠的聚會

    活動名稱:目標:1、用直線和圍圈的方法做成各種燈籠。2、能大膽地想象并嘗試獨立設計燈籠的圖案。準備:1. 長方形色紙,長紙條。2. 蠟筆,剪刀,漿糊。過程:1.出示各種各樣燈籠的圖片,幼兒展示自己帶來的玩具小燈籠。...

  • 燈籠(剪貼)

    目標:1,學習用自測的方法,均勻地剪短直線。2,體驗成功的快樂。準備:剪刀、膠水、抹布、每組1—2只范例過程:1,欣賞范例:---教師出示范例:“還記得我們聽過的故事嗎?”“今天我們自己來做一只燈籠,但老師先不講方法,我們能不能...

  • 燈籠(剪貼)

    活動:目標:1,學習用自測的方法,均勻地剪短直線。2,體驗成功的快樂。準備:剪刀、膠水、抹布、每組1—2只范例過程:1,欣賞范例:---教師出示范例:“還記得我們聽過的故事嗎?”“今天我們自己來做一只燈籠,但老師先不講方法,我們...

  • 掛燈籠(通用10篇)

    有益的學習經驗:鞏固認識8、9、10,加深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準備:1.紅、綠、黃燈籠分別為8、9、10。2.活動室內拉幾條線,讓幼兒掛燈籠用;顒优c指導:1.出示燈籠,讓幼兒點數每種顏色的燈籠有幾個。...

  • 做燈籠教案(通用14篇)

    目標:1、用直線和圍圈的方法做成各種燈籠。2、能大膽地想象并嘗試獨立設計燈籠的圖案。準備:1. 長方形色紙,長紙條。2. 蠟筆,剪刀,漿糊。過程:1.出示各種各樣燈籠的圖片,幼兒展示自己帶來的玩具小燈籠。...

  • 美術教案:小燈籠的聚會(精選2篇)

    活動名稱:小燈籠的聚會目標:1、用直線和圍圈的方法做成各種燈籠。2、能大膽地想象并嘗試獨立設計燈籠的圖案。準備:1. 長方形色紙,長紙條。2. 蠟筆,剪刀,漿糊。過程:1.出示各種各樣燈籠的圖片,幼兒展示自己帶來的玩具小燈籠。...

  • 掛燈籠(精選7篇)

    有益的學習經驗:鞏固認識8、9、10,加深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準備:1.紅、綠、黃燈籠分別為8、9、10。2.活動室內拉幾條線,讓幼兒掛燈籠用。活動與指導:1.出示燈籠,讓幼兒點數每種顏色的燈籠有幾個。...

  • 中班小制作:三角面燈籠

    設計思路: 在“紅彤彤的年” 的主題活動中,紅紅的燈籠、紅紅的春聯、紅紅的中國結、劈劈啪啪的紅鞭炮……這些新年里的物品,深深地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激發了他們想制作的欲望。...

  • 中班寫生畫《新年燈籠》

    活動目標:1.通過觀察和欣賞各種燈籠,能共用蠟筆水粉平裝飾燈籠。2.能夠大膽選色,通過繪畫的形式表現新年的喜慶氛圍;顒訙蕚洌核垲伭、水粉筆、(實物)各種燈籠、調色盤、鉛畫紙,抹布活動過程:一、導入。談話引題,激發興趣。...

  • 兒歌六首:紅燈籠

    紅燈籠大年夜,點燈籠,一盞一盞紅彤彤,山村娃娃鬧年夜,燈花照的臉兒紅。作者:劉紅美、倫志華小燕子小燕子,真美麗,我們大家都愛你,除害蟲,保莊稼,你為豐收出力氣。...

  • 掛燈籠

    有益的學習經驗:鞏固認識8、9、10,加深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準備:1.紅、綠、黃燈籠分別為8、9、10。2.活動室內拉幾條線,讓幼兒掛燈籠用。活動與指導:1.出示燈籠,讓幼兒點數每種顏色的燈籠有幾個。...

  • 幼兒園走廊環境布置圖片:新年燈籠

    幼兒園走廊環境布置圖片:新年燈籠...

  • 幼兒園走廊環境布置圖片:新年燈籠1

    幼兒園走廊環境布置圖片:新年燈籠1...

  •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99精品网久久 | 黑人40厘米全部进去A片 | 91免费污视频 | 99精品网站 | 久久久久久久久毛片 | 久热福利视频 | 精品成人A人无码亚洲成A无码 | 狠狠操人人干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北条麻妃 | 天堂av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 WWW国产内插视频 |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另类动态 | 啊灬啊灬啊灬快灬A片免费 精品久久一 | 婷婷色香五月综合缴缴情 | 国产成a人亚洲精v品无码性色 | 蜜桃视频御姐在线 | 国产精品成人av片免费看最爱 | 国产福利视频在线观看 | 精品国产一区AV天美传媒 | www.com草莓视频 | 成人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一区 | 一区二区三国产精华液 | 国产福利酱国产一区二区 | 精品久久久久国产免费第一页 | 色欲香天天综合网站 | 一本大道久久a久久精品 | 精品日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怎么看 | av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午夜福利院在线观看 | 午夜精品成人一区二区 | 亚洲精品国产第一区二区尤物 | 亚洲成人中文字幕 | 国产啊v在线 | 男女啪啦啦超猛烈动态图 | 亚洲精品hd | 亚洲一级一级一级 | 精品美女久久久久 | 久久国产精品视频免费看 | 丰满少妇被猛烈进入毛片 | 91精品国自产在线观看欧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