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下人家》課堂教學實錄(精選13篇)
《鄉下人家》課堂教學實錄 篇1
師:孩子們,腰桿聽起來,眼睛亮亮的,帶著happy的感覺,走進咱們的課堂。在走進課文之前呀,老師想和大家一塊來欣賞幾幅圖畫。(顯示大屏幕,響起音樂)讓我們漫步在鄉間的小道上。走著走著,我們來到一家農家的小院。孩子們,看了這些圖片,你有什么想說的嗎?
生1:鄉下的風景真美,而且這種美是一種樸素的美。
師:唉,你真會感受。還有嗎?
生2:鄉下可真漂亮呀,下次我要去看看。
師:好的。
生3:看了這些優美的圖片,我有股心曠神怡的感覺。
師:是的,我跟你的感受一樣,這些清新自然的鄉村風景,農家小院,令人向往,那么作家筆下的鄉下人家又是一番怎樣的風景呢?想去看看嗎?
生:(齊聲)想!
師:好,打開語文書。今天咱們一塊來學習第二十一課,《鄉下人家》(板書:鄉下人家)。孩子們,放聲地先去讀一讀這篇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可以做到嗎?
生:(齊聲)可以!
師:好,拿起書,自己讀自己的,開始吧!(生自由放聲朗讀,師巡視指導)
師:讀好的同學請坐好。(眾生坐好)嗯,看來,同學們都已經把課文讀了一遍了。那在剛才讀書的過程中,文章中的一些生字你認識了嗎?
生:(齊聲)認識了。
師:老師來檢查檢查。這是課文里的生字,誰能做小老師,領著大家來讀一讀?(眾生舉手)
師:我請這列同學來。好,我提個小小的要求,同學們注意聽他們讀生字的情況,假如他讀準確了,也請大家大聲地跟著他讀一遍,行嗎?注意看。
(師拿出生字卡)
生1:嚴(yán)。
生:(齊聲)嚴(yán)。
生2:事(shì)。
生:(齊聲)事(shì)。
生3:諧(xié)。
生:(齊聲)諧(xié)。
生4:搗(dǎo)。
生:(齊聲)搗(dǎo)。
生5:冠(ɡuān)。
生:(齊聲)冠(ɡuān)。
師:大家讀得都不錯,字音都讀準了。大家來看一下這個生字,(舉著“冠”的生字卡)它還有另個讀音呢!
生:冠(ɡuàn)。
師:能給冠(ɡuàn)字組個詞嗎?
生:冠(ɡuàn)軍。
師:冠(ɡuàn)軍表示什么?
生:也就是第一名。
師:對呀,冠(ɡuàn)就是第一名。那么當它念冠(ɡuān)的時候,它則表示什么呀?有人知道嗎?
生:可能就是雞頭頂上那個紅紅的。
師:像帽子一樣的東西,對吧!當它念冠(ɡuān)的時候,就是表示帽子,或像帽子一樣的東西。孩子們真不錯。來,再看一看大屏幕。這一些呀,是課文后面的方字格里要求我們學寫的生字。老師都把它放在了詞語里,注意紅字的部分,這些都是我們要學寫的生字。
顯示大屏幕:
屋檐棚架裝飾瞧見
率領覓食搗衣歸巢
和諧辛苦雞冠花大麗菊
催眠曲聳著尾巴搬到門前
師:咱們也來讀一讀它,好嗎?
生:(齊聲)好。
師:在讀的時候注意這些生字的結構,這樣吧,咱們男孩子讀一個詞,女孩子讀一個詞,輪著讀。屋檐,起。(男生女生輪著讀)
師:說明大家都已經把生字讀準確了,讀得很流利。那么在這些詞語里,有你不理解的詞嗎?
生1:搗衣。
師:說完整好嗎?
生1:這里面我不理解的是“搗衣”。
師:“搗衣”這個詞,有同學舉手想幫助你。
生2:就是用木棍在河邊的石頭上敲打著衣服。
師:你怎么能把這個字解釋得這么準確?
生2:因為我老家在鄉下,所以我專門看見的。
師:聯系自己的生活,解釋了搗衣的意思,孩子,聽清楚了嗎?大家來看看“搗衣”的“搗”,這個生字,是左右結構,什么做部首的生字?一起說。
生:(齊聲)提手旁。
師:說明它是一個跟手有關的動作的字。(指“島”)這邊的“島”,表示它的讀音。這是一個形聲字,搗衣,正如剛才那個同學所說的,就是人們用木棒敲打衣服,農村婦女正是用這樣的方式來在河邊洗衣服。理解什么是搗衣了嗎?
生:理解了。
師:還有不理解的詞嗎?請這邊的孩子。
生1:我不懂的那個是“歸巢”。
師:歸巢?好,再請同班同學
生2:歸巢的意思就是回家。
師:回家,什么回家?
生2:嗯,生物。
師:生物?再準確些。
生3:是動物回家。
師:鳥兒回家,我們一般才說它歸巢。同學們,課文里還有一生字詞語,我們還可以留到學習課文的過程中繼續去理解它。那么下面請大家接著看,“率領”的“率”字,組成的這個詞,(顯示大屏幕:效率)有人會讀嗎?
生:效率(lǜ)。
師:效率(lǜ),讀得很準確。那么來看看剛才我們在讀課文里的詞的時候,它讀什么?一起讀。
生:(齊聲)率(shuài)領。
師:說明這個字也是一個多音字。它有率(lǜ)和率(shuài)兩個讀音。同學們,這個“率”(shuài)字還是要求我們學寫的一個字呢!為了記住這個字的筆順和筆劃,鐘老師給它編了一首順口溜,想聽聽嗎?
生:(齊聲)想!
師:感興趣的同學還可以跟著我一起念一念。
師:(板書:率)一點一短橫,撇折撇折點,先中間,后兩邊,大大十字寫下邊。你會寫這個率字了嗎?
生:(齊聲)會!
師:拿起你的筆,也在田字格里練寫一個“率”字。寫的時候還可以在心中默念剛才老師的那個順口溜。這樣,你可以把這個字記得更牢。
(生各自練寫字)
師:寫好的同學把你寫好的“率”字給你的同桌看一看,讓他幫你評一評,你寫的怎么樣。
(生互評)
師:評好了嗎?孩子們,覺得你的同桌把這個“率”字寫好的請你給他舉舉手。
(眾生舉手)
師:哦,看來咱們班還是有很多同學能把這個字寫好。孩子們把手放下。課文里的其它生字,我們也要像這樣,一筆一劃地把它寫好。同學們,生字咱們認識了,課文讀得怎么樣了?誰想來讀讀書?請這位女孩子,你給大家讀一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學注意聽了,邊聽邊想一想,這一段課文給我們描繪了哪些鄉村風景?好,開始。
生:(朗讀)鄉下人家,雖然住著小小的房屋,但總愛在屋前搭一瓜架,或種南瓜,或種絲瓜,讓那些瓜藤攀上棚(pēng)架,爬上屋檐。當花兒落了的時候,藤上便結(jié)出了青的、紅的瓜,它們一個個掛在房前,襯著那長長的藤,綠綠的葉。青、紅的瓜,碧綠的藤和葉,構成了一道別有風趣的裝飾,比那高樓門前蹲著的一對石獅子或是豎著兩根大旗桿,可愛多了。
師:你讀得很流利,但是老師想糾正兩個詞,在第三行,棚(péng)架,來,你再念一念。
生:棚(péng)架。
師:好,有進步。老師還想糾正一個多音字,在第二句,“當花兒落了的時候,藤上便結(jiē)出了青的、紅的瓜”,這個“結(jiē)”字在這里它表示長出果實的意思,所以它念“結(jiē)”第一聲,剛才你把它讀錯成了第二聲,能糾正過來嗎?再念一念。
生:當花兒落了的時候,藤上便結(jiē)出了青的、紅的瓜。
師:唉,真不錯。其他同學在念到這的時候,也要注意讀好這一個多音字。好的,那同學們第一自然段讓你看到了哪些鄉村風景?(眾生舉手)
師:你來說。
生:我看到了鄉村,鄉下人家他們,嗯,瓜非常的大。而且顏色也很好。
師:哦,那你看到的是哪的瓜?
生:南瓜或者絲瓜。
師:種在哪?生:種在棚架上。
師:種在屋前的棚架上。好,老師把你看到的這些景象用四個字來歸納一下,(板書:屋檐瓜草)也就是這一自然段描述了鄉下人家屋檐的瓜草。第二自然段,誰接著讀?同學們接著看第二自然段又寫了什么?
生:(朗讀)有些人家,還在門前的場地上種幾株花,芍藥花、鳳仙、雞冠花,大麗菊,它們依著時令,順序開放,樸素中帶著幾分華麗,顯出一派獨特的農家風光。還有些人家,在午后種幾十枝竹,綠的葉,青的竿,投下一片綠綠的濃蔭。幾場春雨過后,到那里走走,常常會看見許多鮮嫩的筍,成群地從土里探出頭來。
師:你讀得不僅正確,而且很流利,聲音真動聽。請坐,孩子。這段課文你又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許多綻放的鮮花。
師:是屋前的。(眾生舉手)還有人舉手幫你補充。你自己來好嗎?
生:還有屋后的幾十枝竹和鮮嫩的筍。
師:老師同樣用四個字來概括一下,第二自然段給我們描寫的,鮮花嫩竹(板書:鮮花嫩竹)。后面的段落還給我們描寫了哪些鄉村風景呢?下面自己去讀讀后邊的課文,看看能不能也像剛才那樣,用一些詞語來歸納。好,自己讀。
(生自由朗讀,師巡視指導)
師:好,孩子們,課文讀完了吧!后面的課文還讓你看到了什么?誰來說?
(眾生舉手)
師:這個孩子,沒發過言,請你。
生1:我還看到了雞,鴨。
師:雞和鴨他們在干什么?
生2:覓食。
師:是呀,雞鴨覓食,這四個字概括得多準確呀。(板書:雞鴨覓食 )好,接著還寫了什么?這個男孩,請你。
生:寫了鄉下人家院中吃晚飯的情景,用四個字來概括,就是院落晚餐。
師:你真能干!這個詞太準確了。我就把你這個詞寫下來院落晚餐(板書:院落晚餐)。同學們真會讀書還有一幅畫面,誰看到了?
生:夜,夜進夢鄉。
師:夜進夢鄉?可以嗎?同意他的意見嗎?(一生舉手)唉,你還有什么想說的?
生:有點不同意。
師:你來說最后一幅畫應該是什么?
生:我覺得應該是……甜甜蜜蜜。
師:甜甜蜜蜜地怎么樣啊?
生:進入夢鄉。
師:進入夢鄉,那剛才他說的月夜夢鄉也行啊。
生:但是夢鄉肯定都是月夜的。
師:那就正好合適了呀?所以怎么會?現在你再想一想。他的意見其實也挺不錯的。
生:對。
師:好的,那我就用你的詞,好嗎?月夜夢鄉(板書:月夜夢鄉)。同學們,通過讀書,鄉下人家那一幅幅美麗的畫面,展現在了我們的眼前,那這些畫面留給作者怎樣的感受呢?我們一起讀課文的最后一個自然段。鄉下人家,起。
生:(齊讀)鄉下人家,不論什么時候,不論什么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
師:同學們,通過讀書歸納,我們把一篇原本很長的課文,讀成了一句話,這個句子不僅寫出了作者對鄉下人家的感受,它還是全文的總結,那么你能不能抓住這個句子里的一個關鍵詞來說一說作者對鄉下人家有一種怎樣的感受?你來說,孩子。
生:作者對鄉下人家的感受是十分獨特迷人的。
師:他覺得那的景色非常的獨特,非常的迷人。說說什么是獨特?這個詞語什么意思?
生:是獨有的特點。
師:跟別的地方——
生:不一樣。
師:迷人呢?
生:迷人就是使人陶醉的。
師:說得很肯定,對的,鄉下人家不論在什么時候,不論在什么季節都有一道與眾不同的,十分使人陶醉的風景(板書:獨特迷人)。讓我們再次走進課文,從作者的語言文字中,去感受這份獨特、迷人的美,好嗎?來,默讀課文的第一、第二自然段,拿起筆,在讓你感受到獨特迷人的句子下邊,畫上波浪線,還可以用一些簡單的詞語,寫一寫你的感受,開始讀書。
(生默讀,師巡視指導)
師:好,同學們,劃好了嗎?有自己的感受嗎?說一說,你劃了哪些句子,你的感受是什么?
生:我劃了這句,“當花兒落了的時候,藤上便結出了青的、紅的瓜,它們一個個掛在房前,襯著那長長的藤,綠綠的葉。青、紅的瓜,碧綠的藤和葉,構成了一道別有風趣的裝飾,比那高樓門前蹲著的一對石獅子或是豎著兩根大旗桿,可愛多了”。我看了這句話,仿佛眼前出現了一幅瓜藤滿架的情景。
師:讀著句子想象畫面,有著自己的感受,真會讀書,這句話還有誰想來談談自己的感受的?你也是劃了這個句子,對吧?
生:嗯,我就是在想那個,農村的風景怎么能比城里的高樓大廈,嗯,石獅子兩根大旗桿,怎么還要可愛啊?
師:為什么會比這些城里的風景還要可愛呢?孩子們我們來關注這個句子中的一個詞,“別有風趣”,什么意思?
生:“別有風趣”指的是,特別的,趣味。
師:特別的趣味,與眾不同的味道,是吧!裝飾呢?
生:裝飾的意思是打扮,使自己變得好看。
師:好啊,都理解了這兩個詞,那么課文中這道別有風趣的裝飾,是什么?
生:那個特別的裝飾。
師:那是什么東西呢?
生:是青紅的瓜、碧綠的藤和葉。
師:那為什么這些青紅的瓜、碧綠的藤和葉,作者說它是別有風趣的?聯系課文,談談你的感受。
生:因為這些,嗯,只有農村人才會來種瓜,城里人根本就不會想到種瓜的。
師:跟我們城里人相比,它別有一番味道,是吧。還有,你來說一說。
生:因為,嗯,城里的人都是門口蹲著一個石獅子,或者是,嗯,豎兩根大旗桿,而,嗯,而鄉下人家它是,嗯,種瓜的。
師:同學們,咱們在城市里經常能看到的門前裝飾,也許正是這一些,(顯示大屏幕)看,石獅子,感覺怎么樣?很莊嚴?還有嗎?什么感覺?
生1:很威武。
師:很威武。大旗桿呢?什么感覺?
生2:感到這個十分單調。
師:哦,你覺得十分單調,你呢?大旗桿怎樣?
生3:我覺得很壯觀。
師:很壯觀。是的,這些石獅,大旗桿,也許給人感覺非常的氣派,然而鄉下人家的這些門前裝飾確是這些普普通通的瓜和葉,又讓你有什么樣的感覺?
生4:真是與眾不同啊。
師:對啊,與眾不同。
生5:感覺,感覺讓人感到十分舒適。
師:非常舒服。你呢?
生6:我覺得這些瓜果藤葉就像人一樣,讓人感到很生動很活潑。
師:是呀,通過這些與石獅子大旗桿的對比,鄉下人家的這些生機勃勃,色彩艷麗的瓜和葉更讓人覺得親切舒服十分可愛。
大屏幕:
青、紅的瓜,碧綠的藤和葉,構成了一道別有風趣的裝飾,比那高樓門前蹲著的一對石獅子或是豎著兩根大旗桿,可愛多了。
師:課文里這個句子,作者正是通過對比的寫法,把這種獨特、迷人的感覺展現在了我們的眼前,讓我們一起來讀這個句子,好好地體會體會,你們讀前半部分,老師讀后半部分,好嗎?青紅的瓜,起。
生:(齊讀)青、紅的瓜,碧綠的藤和葉,構成了一道別有風趣的裝飾。
師:(朗讀)比那高樓門前蹲著的一對石獅子或是豎著兩根大旗桿,可愛多了。咱們再交換來體會體會,我讀前半部分,你們讀后半部分。(朗讀)青、紅的瓜,碧綠的藤和葉,構成了一道別有風趣的裝飾。
生:(齊讀)比那高樓門前蹲著的一對石獅子或是豎著兩根大旗桿,可愛多了。
師:同學們,鄉下人家屋前瓜藤纏繞,是一道別有風趣的裝飾,那其它的風景呢?第二自然段里,你又劃出了哪些句子?
生:(朗讀)有些人家,還在門前的場地上種幾株花,芍藥、鳳仙、雞冠花,大麗菊,它們依著時令,順序開放,樸素中帶著幾分華麗,顯出一派獨特的農家風光。我感受到了百花盛開的景象。
師:也很獨特、迷人,對吧!同學們這個句子給我們描寫的是鄉下人家屋前的鮮花。我們一起來看一下。依著時令,順序開放,知道什么意思嗎?
(眾生舉手)
師:誰還沒有發過言呢?請你說一說。
生:依著時令,就是,嗯,按照那個季節,順序開放就是有順序的開放。
師:嗯,你理解得很準確,時令在這里表示的是季節,是呀,這些按著季節的順序開放的花,是哪些花呢?看,芍藥,鳳仙,雞冠花,大麗菊,看著這些花在你們眼前輪番開放的情景,你想到了一個什么詞?
生1:想到了美。
師:美,一個字,把它說出來了,還有更好的嗎?
生2:五彩斑斕。
師:關注了這些花的顏色,五彩斑斕。
生3:鮮艷。
師:非常的鮮艷。
生4:百花盛開。
師:百花盛開,你呢?
生5:華麗。
師:非常的華麗,課文的作者也用了這個詞來寫這些花。那作者還用了一個詞。
生:(齊聲)樸素。
師:(板書:樸素華麗)同學們,作者用了樸素和華麗這兩個詞來寫這些花,老師把它寫在黑板上,你有什么發現?這兩個詞?
生:我發現這倆個詞正好是反義詞。
師:同意她的意見嗎?
生:(齊聲)同意。
師:是的,正好是一組反義詞。作者這么說豈不是前后矛盾嗎?樸素?華麗?到底是怎么樣的?聯系課文,說說你對這兩個詞的理解。
生:樸素的意思是樸實,華麗的意思,美麗有光彩的。
師:你理解的是這兩個詞字面的意思,那作者為什么說這些花樸素,又說它華麗,能不能聯系課文來說一說?
生:……
師:暫時還不行,別急,聽聽別人的想法。
生:嗯,他用樸素和華麗就是表達了花,嗯,不太豪華,但是,比較艷麗。
師:不太豪華?這些話為什么給你不太豪華的感覺?
生:因為這些花都很常見。
師:都很常見的,你在哪見?
生:嗯,植物園里面。
師:植物園里,在我們的街道上,在我們的公園里也許都有,鄉下人家把它種在哪呢?看看書。
生:門前。
師:門前的場地上,有沒有漂亮的花盆去裝飾它?這樣的感覺給你怎樣?
生:它是一種自然的美。
師:樸素的美!再看看這些花開放時的顏色和它的樣子,(顯示大屏幕)怎么樣?給你又是一番怎樣的感覺?
生:給我一番鮮艷的,嗯,而且大方。
師:鮮艷大方,色彩明麗,非常的華麗。這就是作者筆下的樸素中帶著幾分華麗,也正是這一組看似矛盾的反義詞,才讓我們的農家小院,顯出一派獨特的農家風光。一起來讀讀這句話吧(顯示大屏幕),有些人家,起。(生齊讀)
師:同學們,鄉下人家屋前,鮮花四季輪放,屋后的那一片,又是什么呢?一起讀這個句子(顯示大屏幕),還有些人家,起。
(生齊讀)
師:這里描寫的是什么?你說。
生:描寫的是鮮嫩的筍和那個綠綠的竹子。
師:這些景物給你留下了怎樣的映像?
生:我覺得作者他用了擬人句,好像把這個筍和竹都寫活了,讀了之后就感覺它好像就在你面前。
師:一個擬人句,你從哪個詞看到的?
生:我從“探出頭來”這個詞看到的。
師:真會讀書,發現了作者寫作的秘密。假如老師把這個句子換一換,“探出頭來”,變成“長出來”,這樣的表達,你們覺得怎么樣啊?你說。
生:如果用“長出來”的話這個就顯得,嗯,竹子就很單調。
師:你呢?
生:如果用“長出來”的話,竹子長出來就比較平淡了,整句話就比較平淡了。
師:這是一個擬人的寫法,用得好哇!同學們,這一個探字,還讓你聯想到了什么呢?探出頭來的小竹筍,(顯示大屏幕)它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還想說什么?
生:它看到了繽紛世界,它想說燕子姐姐,你好,竹筍哥哥你好。
師:真是個有禮貌的小竹筍吶,你呢?
生:這個小竹筍會說,多么美麗的風景啊,我要快快長大。
師:充滿著好奇,來到了這個世界,同學們,一個“探”字,一個擬人的動作,就讓我們走進了小竹筍的內心,感受到了它的機靈與可愛,這樣的小竹筍,你喜歡它嗎?
生:(齊聲)喜歡。
師:好,那就帶著你的喜愛之情,讀一讀這一句話吧。咱們班誰讀書讀得最棒?你們推薦一下。
(眾生推薦一女生)
師:是這個女孩子嗎?能不能把你對小竹筍的喜愛之情,放到這個句子里讀一讀。
生:(朗讀)幾場春雨過后,到那里走走,常常會看見許多鮮嫩的筍,成群地從土里探出頭來。
師:這個“探出頭來”讀得可真輕快啊,一起讀一讀吧,幾場春雨過后,起。
(生齊讀)
師:同學們,鄉下人家,屋檐瓜藤纏繞,屋前鮮花,屋后翠竹,這是一番怎樣的迷人景象呀!讓我們拿起書,把剛才我們好好品讀的這兩個自然段,一起來讀一讀,鄉下人家,起。
(生齊讀)
師:孩子們,這都是鄉下人家普普通通的景物,但都有自己獨特迷人之處,所以作者不得不說,鄉下人家,不論什么?最后一個自然段,一起來讀。
(生齊讀)
師:同學們,下一節課,我們還接著繼續這樣,抓住課文重點詞句,細細體會的方法,去學習后邊的課文,看看鄉下人家還有哪些獨特迷人的地方。這節課就上到這了,同學們,下課。
生:老師再見。
《鄉下人家》課堂教學實錄 篇2
一、教學目標:
1、感受鄉村生活的美好,培養學生熱愛鄉村生活感情。
2.、有感情地朗讀《鄉下人家》。
3、課堂小練筆鄉下人家的冬天。
4、積累好詞好句。
二. 教學重、難點:
感受鄉下人家詩情畫意的生活,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 教學過程:
1、 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上節課我們隨作者來到了鄉下人家,眼前出現了一幅美麗的畫面,鄉下人家的哪處景物給你的印象最深?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一會兒告訴老師鄉下人家給你的感覺是怎樣的。
師:誰說說自己的感受是怎樣的?
師:喜歡它嗎?作者的感受和你一樣嗎?他是怎樣說的?
生:鄉下人家,不論什么時候,不論什么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
師:那作者寫了哪些獨特、迷人的風景呢?一人說一個。(屋前搭瓜架、門前種鮮花、屋后春筍冒、院里雞覓食、河中鴨嬉戲、門前吃晚飯、夜靜催眠曲)
師:就是這樣富有詩情畫意的鄉下人家:長藤綠葉瓜架,春雨竹筍鮮花,雄雞悠閑自在,小橋流水戲鴨,夕陽鳥兒如畫,紡織娘輕吟唱。你還等什么呢,選中你最喜歡的畫面,盡情發揮吧,呆會把它美美地讀給同學們聽聽。
2、講授畫面:屋前搭瓜架
師:哪位同學被屋前的瓜架給吸引了?請你讀出來給同學們聽聽。(生讀)
師:老師想問你,你為什么這樣讀呢?
生:因為我被這樣的景色迷住了。
師:講得真好!同學們,聽了這么入情的朗讀,你似乎看到了什么?
師:那你能用朗讀把生氣勃勃表現出來嗎?(叫幾個學生)
師:作者為什么說這些生氣勃勃的小家伙構成了一道別有風趣的裝飾呢?(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來談談)
師:與這樣一道別有風趣的裝飾相比,那些高樓門前蹲著一對石獅子或是豎著兩根大旗桿會給你什么感覺?
師:你知道作者為什么會說可愛多了嗎?
師:現在讓我們用朗讀來把鄉下人家的可愛表現出來吧。
3、 講授畫面:門前種鮮花
師:當然對于一些享受詩情畫意生活的人來說,在屋前搭一個瓜架是不夠的聰明的你找找還有什么?(花)
師:誰被這些花給陶醉了?你來讀讀,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想象畫面。(生讀)
師:你會用哪些詞來形容眼前的景色呢?(五彩繽紛、花枝招展、百花齊放……)
師:那作者為什么還要說“樸素中帶著幾分華麗”呢?你想它們會長在哪里?對,它們不象城市里的花有漂亮的花瓶來襯托,有美麗的禮紙來包裝,農村的花是那樣的簡單,那樣的樸素,但樸素是最自然的,最自然的往往是最美的。瞧!(出示圖片)它們開得多歡啊,我們一起美美地讀讀吧!
4、 講授畫面:屋后春筍冒
師:一年四季有花相伴,這樣的生活能不讓人高興嗎?但有些人家還不滿足,看!屋后那片是什么?(竹)
師讀描寫竹的幾句話。
師:同學們,你們聽到什么了嗎?這又是一幅怎樣的畫面呢?(生機勃勃、春意昂然……)
師:哪里看出來的?(綠綠的濃陰、成群、探……)
師:這個“探”字讓你聯想到什么了?
(出示文字)
師:你能邊讀邊做做這個動作嗎?
師:多可愛的一群小筍芽啊,告訴老師你探出頭來想干什么?你用充滿好奇/調皮地讀讀
(出示圖片)
師:于是它們不停地往外冒,多富有情趣的一幅畫面啊!我們一起讀讀。
5、 講授畫面:門前吃晚飯
師:植物們生氣勃勃,富有情趣,動物們也不甘示弱,雄雞悠閑自在,小橋流水戲鴨,快和你的同桌去看看那是一群怎樣的動物。
師:這些動物、植物和人快樂地生活在一起,真象一個大家庭。你還能找出一句描寫植物、動物、環境和人融合在一起的畫面嗎?
生讀
師:眼睛真亮!但是老師想問問你,這么美的景色,你要怎么去欣賞呢?再試試怎么樣?
師:如果你從這兒經過,會發生一些什么小插曲呢?發揮你的想象力。(邀請吃飯)
師:為什么你會覺得他們很好客呢?哪里看出來的?
師:我們一起去感受一下。(讀)
6、講授畫面:夜靜催眠曲
師:那么熱情的鄉下人,那么美麗的景色,你會猶豫嗎?要是加上一段美妙的音樂,我想你會留得更完些,你聽——(音樂:催眠曲)
師:這樣的音樂讓你聯想到了什么?(寧靜、恬靜的畫面)
師:課文哪里描寫了這幅畫面,你能用朗讀把寧靜的感覺讀出來嗎?(多叫幾個學生朗讀)
7、課堂小練筆:描寫鄉下人家的冬天
師:同學們,你覺得鄉下的秋天是怎樣的?夏天呢?春天呢?冬天呢?很遺憾作者沒有寫冬天,那么你想象中鄉下的冬天是怎樣的?(出示圖片)其實鄉下的冬天也很美,你能把它寫下來嗎?老師的圖片僅供參考,同學們可以大膽想象。
交流
8、課文總結
師:有了同學們這一幅冬景圖啊,現在我們真可以大膽地說——鄉下人家,不論什么時候,不論什么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
師:但是同學們,你們只感受到了鄉下人家的景色美嗎?(山美,水美,人更美!)
9、課外延伸:積累好詞好句
師:其實不光我們和作者有這種感受,很多有名無名的作者詩人都曾用優美的詞句來描繪鄉下人家,你們看,這里就有一位(出示詩歌),請同學們自由地讀讀詩歌,如果愿意的話,可以把詩歌和課文中的好詞好句記到本子中去,積累起來。(音樂)
《鄉下人家》課堂教學實錄 篇3
一、課前熱身:
眼前站的這個人你認識嗎?(不認識)板書“龍”這個見過嗎?在哪里見過?板書“金”這個見過嗎?這就是我的名字。找同學來喊喊我的名字(學生喊)猜猜我姓什么?(學生猜)板書“陳”找同學叫叫我的名字(學生叫)猜猜我的家人喊我什么?(學生猜)板書“柱子”(學生叫名字)只知道我的名字還不是朋友,你知道我來自哪里?板書“鄉下”在鄉下有什么新鮮事兒?(學生談)屏顯鄉下圖片你看到了什么?(學生談)板書“人家”
二、新授
1、屏顯鄉下孩子,晨牧兩首詩。(齊讀,讀題目“鄉下人家”)你可以讀的緩一點,讓我們看到那一幅畫(學生讀)
2、鄉下人家是詩也是畫,請你讀手中的文字,看看鄉下人家是否可以入畫(板書入畫)(學生讀文章)你覺得文章怎么樣?(學生談)
(1)屏顯“棚架”齊讀,矮胖木頭與瘦高木頭可以搭成棚架
屏顯“雞冠花”這是什么花?
屏顯“裝飾覓食和諧”爪字頭扒小蟲,女生頭上的發卡,這個裝飾是什么?這個裝飾看起來怎么樣?(結合會場理解裝飾)這三個詞都有三個生字,哪些筆畫要提醒大家注意?(學生說)每個字寫一遍,五個詞齊讀。
(2)開火車接讀課文(長句打斷學生,不好讀,讀一遍,再讀一遍,并全體學生齊讀練習,遇到學生讀不好的或重點句知道全體學生讀“依著時令,順次開放”把這八個字劃下來,)屏顯提及的花,理解順序開放。(幾場春雨,標注讀音,這幾句話可以用一個詞概括嗎?雨后春筍,寫下來。這就叫把長句讀短。“場”剛才交個你們讀二聲,在這里讀三聲“場地”,獎勵你再讀一個自然段。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3)是風景就可以入畫,你認為哪些地方可以入畫?拿出筆圈點。并給你的畫取個名字。(學生談,這幅畫都有誰?他們在干什么?可以取個什么名字?這三個詞都有一個共同的字“雞”,加哪一個字就可以把它們囊括進來?群,現在可以說這幅畫叫什么名字?)
(4)屏顯“鄉下人家.....可愛多了”(指名讀)不是讀書,是搶字,要把心眼放在文章中支配你的嘴,好多了!有輕有重,讀得更用心了,你喜歡點頭其實沒有必要,再讀!讀得可愛多了,讀書就是用眼看,用聲音告訴我你用心了。
什么東西是可愛的?(學生說,并指導朗讀,把“裝飾”圈起來)這裝飾是什么?這裝飾讓鄉下怎么樣?
(屏顯攀爬結變紅色)這樣的三個動作讓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屏顯攀)這里的小手是人的手嗎?是那長長的?是那綠綠的?(屏顯返回至文字)
這長長的藤,綠綠的葉帶著花.....(指名讀,齊讀,改編為詩歌版本讀)
《鄉下人家》課堂教學實錄 篇4
學習目標
1、正確讀寫“棚架、風趣、裝飾、雞冠花、大麗菊、順序、照例、瞧見、率領、覓食、搗衣、向晚、歸巢、和諧、催眠曲、辛苦、房前屋后、天高地闊、月明人靜”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摘錄積累好詞佳句。
3、感受鄉村生活的美好,體會作者對鄉村生活由衷地熱愛之情。
4、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學習作者通過描寫和鄉下人家最密切相關的景、物來抒發情感的表達方法。
學習重點預測
掌握本課生字詞,感受鄉村生活的美好,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能隨文章的敘述在頭腦中浮現出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從而感受到鄉村生活的美好。
學習難點預測
一是體會從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場面展現出來的鄉村生活的美,;二是了解課文在空間、時間上交叉敘述的順序。
學法指導
讀中感、讀中悟、以讀促思、以讀促悟。小組討論,合作探究。
學案課前自學部分
(一)作者介紹:陳醉云,浙江上虞縣人。現代小說家、詩人曾任國立中央大學教授。著有《玫瑰》、《游子的夢》等書。作者陳醉云對鄉下人家的生活非常喜愛,這份喜愛已經可以說是偏愛,他對寧靜、質樸、悠閑、舒緩的鄉村生活充滿了向往和留戀。
(二)讀兩遍課文,概括一下課文為我們描寫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提示:讀了這篇課文我眼前不由自主地呈現出一幅( )的農家畫面,那房前( ),門前( )的鮮花和屋后( ),那覓食的( ),那鄉下人家在門前的樹陰下( ),夜里伴著( )進入夢鄉。
(三)再讀課文,認會“檐、飾、冠、搗、諧”,會寫“棚、飾、冠、菊、瞧、率、覓、聳、搗、搬、巢、諧、眠、辛”這些生字,并把課后生字加上拼音并組兩個詞。
(四) 正確讀寫“棚架、風趣、裝飾、雞冠花、大麗菊、順序、照例、瞧見、率領、覓食、搗衣、向晚、歸巢、和諧、催眠曲、辛苦、房前屋后、天高地闊、月明人靜”這些詞語。并請小伙伴或家長為你聽寫這些詞語,別忘了糾錯呀!
學案課上合作學習部分
(一)鄉下人家,處處如畫。用心默讀一至六自然段,一邊讀,一邊試著在頭腦中浮現畫面,思考:描寫了幾個怎樣的場景。
自主探究
在什么地方
看到了什么
(二)在這些場景中你最喜歡哪一景,用自己的話談一下感悟和喜歡的原因。
建議:
1.用你入情入境的朗讀表達你的感受。
2.把你的感悟組織成語言,以備課堂上精彩展現,最好課前寫一寫。
(三)討論探究:課文最后一段課中“獨特、迷人”什么意思?你怎么理解這句話?你認為它在課文中起什么作用?
(四)寫文章布局謀篇是講究順序的,你認為本課作者的寫作順序是什么?
《鄉下人家》課堂教學實錄 篇5
教學目標
1、認識“構、芍”等11個生字,會寫“構、飾”等15個生字,正確讀寫“屋檐、構成、裝飾”等17個詞語。
2、朗讀課文,想象畫面,能試著給畫面取合適的名字,并感受畫面的美麗。
3、能從課文中找出生動又形象的句子和同學交流。
4、抓住關鍵詞,初步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認識“構、芍”等11個生字,會寫“構、飾”等15個生字,正確讀寫“屋檐、構成、裝飾”等17個詞語。
2、朗讀課文,想象畫面,能試著給畫面取合適的名字,并感受畫面的美麗。
教學難點
1、能從課文中找出生動又形象的句子和同學交流。
2、抓住關鍵詞,初步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
課前準備
相關圖片、相關的課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圖片導入。
欣賞鄉下美麗風光圖片。
師:知道這是哪里的風光嗎?帶給你怎樣的感受?
師:是啊,鄉下帶給我們的感覺就是這樣清新自然,今天這節課,我們就跟著陳醉云先生一同走進鄉村生活,走進普通的農家小院,去領略田園生活的`美好!
板書:鄉下人家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打開書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并把生字詞勾畫出來多讀幾遍。
2、出示生字詞,檢查自學情況。
屋檐構成裝飾鳳仙順序華麗獨特
照例率領覓食踏步倘若天高地闊和諧
催眠曲甜蜜夢想
3、指名再讀生字詞,教師正音。
4、學生分段朗讀課文,其他學生邊聽邊想:鄉下人家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美麗、如詩如畫)
三、品讀感悟、理解課文。
學習文章第一自然段。
1、下面同學們看閱讀提示: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邊讀邊思考:你被屋前的瓜架給吸引了嗎?請你勾畫出吸引你的語句,多讀幾遍,抓住重點詞語給這幅圖畫起一個恰當的名字。
2、學生自學、交流。
3、學生匯報。預設:
(1)出示句子:青、紅的瓜,碧綠的藤和葉,構成了一道別有風趣的裝飾,比那高樓門前蹲著一對石獅子或是豎著兩根大旗桿,可愛多了。(有感情朗讀)
(2)屋前瓜架圖。
4、文章深析。
出示句子:青、紅的瓜,碧綠的藤和葉,構成了一道別有風趣的裝飾,比那高樓門前蹲著一對石獅子或是豎著兩根大旗桿,可愛多了。
(1)“別有風趣的裝飾”指的是什么呢?(農家屋子前攀著爬上屋檐的綠綠的藤和葉,點綴其中的青的、紅的瓜,色彩明麗,純樸自然,而且瓜棚夏天還可遮涼)
如何理解“別有風趣”?(與眾不同,有趣味)
為什么說這些都是“別有風趣的裝飾”呢?(它特殊、不同,與城里的房屋門前不同)
石獅子、大旗桿給你什么感覺?(威武、嚴肅、單調、冷冰)
(2)作者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對比),通過對比,鄉下人家和大城市,你更喜歡哪一個?為什么?(我喜歡鄉下人家,鄉下人家更可愛)
請你有感情地朗讀第一段,一邊想象“屋前瓜架圖”,一邊讀出鄉下人家的“可愛”。
四、課文小結。
《鄉下人家》課堂教學實錄 篇6
文章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間順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間的時間順序交替描寫,展現了鄉下人家樸實自然和諧、充滿詩意的鄉村生活,也贊揚了鄉下人家熱愛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勞的雙手裝點自己的家園、裝點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質。
下面,我來談談教學體會。
★學習目標自我解析
《鄉下人家》編排在第六組,本組主題是“走進田園,熱愛鄉村”。意在讓學生通過朗讀,感受充滿詩情畫意的田園美景,體驗自然質樸的田園生活,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豐富自己的語言積累。《鄉下人家》是本組第一篇精讀課文,它用質樸而生動的文字向讀者呈現出一幅田園風光的寫意畫卷。學習本文,在閱讀中體會作者善于抓住鄉村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場面,描寫鄉村生活的特點。基于本文的特點及學生的情況,我將本文的學習目標定為以下三點:
1、讀通課文,鼓勵學生主動學習。
2、初步了解課文內容,走近鄉下人家,感受田園生活的美,激發學生對農村生活的興趣。
3、帶領學生品味優美語言,積累精彩句段。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讀文感悟,學習寫法。這一重點確立的依據是本組的編排目的及本文在組內的重要地位。文章的語言看似也很平淡,那如何從陌生的景物中、從平淡的文字中讀出美感,是本課的難點。
為突破這一重難點,教學時,我以讀代講,通過“自讀時想象畫面,自悟時體會情味,交流時暢所欲言,致辭時內化語言”的方式展開教學。
★教學設計的思路
閱讀是個性化的過程,不能以教師的思維而取代學生思維,所以,我在引導學生閱讀的時候,強調以學生為主體,讓他們自讀自悟。讀一讀喜歡的段落,說一說感興趣的景色,想一想生活在其中的樂趣。關注他們情感的生成、個性的體驗和生活的聯系。
閱讀不僅僅是人文性教育,更不可忽視的是語文基本技能的訓練。本文的教學目標有“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句、精彩語段”“學習作者通過描寫和鄉下人家最密切相關的景、物來抒發情感的表達方法”等要求。所以我引導學生在解讀課文的過程中,同時進行朗讀的訓練,寫法的引導,使人文性與工具性融為一體。
★教學手段
根據課文任務量,我用兩節課完成教學。第一節課的任務是通讀課文,了解內容,初步感受田園生活的美,激發學生對農村生活的興趣。第二節課的任務是繼續品讀課文,進一步感悟寫法。第一節課的安排與意圖是這樣的:
1.看圖導入,進入美好情境。這樣一來,學生可以馬上進入美的情境中,激發學習興趣。
2.自讀自悟,感受生活的美。布置學生朗讀課文,邊讀邊想,在腦海中再現美的情境。
3.品讀課文,展示自學成果。全班交流學習感受,并通過做小主人邀請客人這一方式,內化語言。
4.讀讀寫寫,積累語言。讓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從他們的朗讀中,我可以及時了解到學生學習的反饋信息,以學定教。作業上進行分層,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合適的要求,介紹鄉下人家的一處場景。
★教后感受
1、總體氛圍創設的比較好,學生通過看圖、讀文、想象再朗讀的過程,已經能夠入情入境地體會鄉下生活的美好,產生了對農村生活的向往。
2、知識點的教學比較扎實。能抓住幾個擬人句、作比較的句子,深入展開教學,使學生不僅能自己入情,更能體會作者的情感。
3、讀了課文,看了圖片,其實學生是有很多感受想表達的,但由于時間關系,我幾次打斷了學生。而寫解說詞這個環節,其實還是放在第二課時或第三課時更恰當一些。放在第一課時,可能太匆忙了,學生很難寫出比較深的感受,對寫作能力的提高也比較有限。
以上就是我教學《鄉下人家》這篇課文的一些體會。
《鄉下人家》課堂教學實錄 篇7
教學目標
1.自主學習字詞,會認“構、冠"等10個字,會寫“構、飾、蹲”等15個生字,理解字義,識記字形。正確讀寫“攀上、裝飾、順序、樸素、照例、率領、倘若”等詞語。
2.自讀感悟,想象鄉村迷人的景色,受到美的熏陶。
3.揣摩優美的語句,學習作者通過描寫鄉下人家的景物來表達感情的寫法。
4.學會抓住要點品讀感悟,獲得一種學習方法。
5.體會作者對鄉下人家、對農村生活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感受田園詩情,激發學生對農村生活的向往和熱愛之情。
教學難點學會抓住要點品讀感悟,獲得一種學習方法。
第一課時
1.會認“構、冠”等10個字,會寫"構、飾、蹲”等15個生字,理解字義,
教學目標識記字形。正確讀寫“攀上、裝飾、順序、樸素、照例、率領、倘若”等詞語。
2.正確朗讀課文,理清文章結構。
3.自讀感悟,品味鄉村美景,受到美的熏陶。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1.【出示課件2】出示課文插圖,觀察并思考:圖上畫的是什么樣的生活?哪些風景給你留下了較深的印象?試著說一說。
2.看完圖片,你們一定知道咱們今天要上哪一課了。(板書課題:鄉下人家)學生齊讀課題“鄉下人家二請
同學們分小組交流一下自己對鄉村的感知。
預設1:鄉村很美麗,空氣很清新。
預設2:鄉村很有趣,有很多動物,還有很多莊稼和花兒
今天,我們就和作家陳醉云一起,走進鄉村,走進鄉下人家。
2.簡介作者【出示課件3】
陳醉云,著名現代書法藝術大師,原名陳英儒,自號醉云樓主,廣東臺山人。小時候深受祖父陳紹典毛筆書法的熏陶。1962年移民去美,定居舊金山。陳醉云不僅是一位現代書法藝術堅強的拓荒者,而且也是一位堅強勇敢的現代詩人。他的詩作不拘形式、愛憎分明、用詞精練而含蓄。著有《寒星集》《鄉下人家》《愛的樂章》和《醉云集》等。
二、自列文,解檸詞
1.自學課文生字詞,可以用筆在文中圈出來,然后用合適的方法來解決生字詞。
2.檢查學習效果,相機指導。【出示課件4】:
新課教學會認字:構冠樸素率倘附搗繪諧
(1)生字學習
讀準字音:注意讀準平舌音“素”,翹舌音“率”等。
其中“冠”在這兒讀一聲,組詞“雞冠花”,還有一個讀音“gudn”,組詞為“冠軍二
(2)書寫指導:【出示課件5:生字田字格課件】:
會寫字:構飾蹲鳳序例率覓聳
踏倘繪諧寄眠
①準字音:
讀準平舌音“聳",翹舌音"飾、率”,邊音“例”
②寫指導:【出示課件6】
“構飾蹲例踏倘繪諧眠”為左窄右寬的字,
“覓、聳、寄”為上窄下寬的字;"鳳、序”是半包圍的字。
“蹲”左窄右寬,右下面的“寸”的一橫要寫長一些,托住上面的部分。
“率”中間的部分筆畫較多,注意從左到右寫,第八筆是撇,第九筆點,下面的一橫寫長一些,托住上面的部分。
“諧”左右結構,左窄右寬,注意第三筆是撇,第四筆是豎提。
(3)詞語理解【出示課件7-8】
裝飾:起修飾美化作用的物品。
時令:季節、節令。
樸素:質樸;無文彩;儉仆,不奢侈。
獨特:特有的,特別的,獨一無二、與眾不同的。
照例:照樣;遵照常例。
倘若:用在偏正復句的偏句中,表示假設關系,相當于如果、假使。多用于書而語。
和諧:在事態發展中的一種相對均衡、統一、協調的狀態。
三、再讀感知,理清結構
1.學生大聲朗讀課文,想想:如果給課文配畫,你覺得可以配幾幅圖,分別給每幅圖起個名字。【出示課件9-10]
3.小組推薦一名同學匯報交流的結果,其他同學做補充。
4.教師總結。
(板書:瓜藤攀檐圖鮮花輪綻圖雨后春筍圖
雞鴨覓食圖院落晚餐圖月夜睡夢圖)
四、細讀課文,找出全文中心段
1.默讀課文,找找課文哪一小節概括了鄉下人家的特點?用鉛筆作上記號。
2.交流默讀所得,找出全文的中心段落(最后一節)。[出示課件1。
鄉下人家,不論什么時候,不論什么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
3.全班齊讀最后一節,理解"獨特迷人”的含義,進而理解整段話的含義。
學生討論后,師小結:
“獨特”是指“獨有的,與眾不同的":“迷人”是說“吸引人二
這句話是說鄉下人家,在任何時候,在任何季節都有著自己獨特的、很吸引人的美。
4.真是這樣嗎?同學們,我們趕快來讀一讀最后一小節,從作者的語言描述中去發現鄉下人家“迷人”
“獨特”的美吧。這一環節是為了教學生抓住中心段落,理解文章和體會作者情感而設計的,這是理解文章的一個重要方法。
五、課堂總結,再現課文"出示課件12]
1.鄉村生活真是太美了,不論什么時候,不論什么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請你想象鄉村生活的畫面,再讀一讀全文吧!
2.學習了這篇課文,讓我想起一首古詩,快來跟老師一起讀讀吧!
孟浩然《過故人莊》: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感受鄉下人家的獨特迷人,受到美的熏陶。
2.學會抓住要點品讀感悟,獲得一種學習方法。
一、復習字詞,導入課文
上節課,老師已經領著你們學習了本課的生字、詞語,朗讀了課文,初步了解了課文內容,在深入學習課文之前,我們一起來復習一下上節課的內容吧!
1.復習本課重點字詞。(齊讀)
2.指導學生理解有不明白的詞語。
3.指導學生書寫難寫的字:率復習導入環節的設計,既是為了與上節課做好銜接,又是讓學生重溫鄉村的美麗景色,激發情感,為學習新課做好準備。
二、體驗情感,學習方法
帶領學生用抓住要點品讀感悟的閱讀方法,提煉出兩句詩,并進一步感受鄉下人家的'獨特魅力。
1.那我們先從第一自然段開始指名讀,其他同學邊聽邊注意這一段一共有幾句話,并思考每一句主要寫的是什么。【出示課件14】
(1)匯報交流
第一句:門前搭架
第二句:花落結瓜
第三句:裝飾可愛
(2)這第三句話句子比較長,到底是講什么呢?大家一起再讀一遍。【出示課件15】出示句子。
鄉下人家總愛在屋前搭一瓜架,或種南瓜,或種統瓜,讓那些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當花兒落了的時候,藤上便結出了青的、紅的瓜,它們一個個掛在房前,襯著那長長的藤,綠綠的葉。青、紅的瓜,碧綠的藤和葉,構成了一道別有風趣的裝飾,學會抓住要點品讀感悟的閱讀方法,提煉詩句,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比那高樓門前蹲著一對石獅子或是豎著兩根大旗桿,可愛多了。
有沒有不理解的地方?
預設:為什么說裝飾比石獅子可愛?
預設:石獅子單調,這里的瓜架青紅葉綠,顏色鮮明可愛。
門前的瓜架這么特別,這么可愛,能通過朗讀表現出來嗎?誰來試試?
指名讀。
2.學習第二自然段,指名讀。
(1)這一段有幾句話,分別都寫了什么?
(3句,第一句種花(花):第二句種竹(竹):第三句看筍)能力。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種花種竹
(2)那你們喜歡這里的花呢,還是喜歡這里的竹呢?有喜歡花的有喜歡竹的,那就先看寫花這一句,大家一起讀一下。有不明白的地方嗎?
這是教會學生抓住要點品讀感悟的閱讀方
預設:是一對反義詞,開得美所以華麗,在農家顯得樸素。
②寫竹子的有兩句,第一句很簡單,一讀就懂。第二句寫得很有意思,說說看這句話哪里讓你感到有意思?【出示課件17】
幾場春雨過后,到那里走走,你常常會看見許多鮮嫩的筍,成群地從上里探出頭來。
預設:竹筍像小孩子一樣調皮可愛,慢慢從土里探出頭來。
指名讀,齊讀。
(2)下面又該我們扮演小老鄉夸夸自己哦!誰來夸?
生:我們這有美麗的花,花能報時間。
生:有可愛的竹筍,筍能炒菜吃(誰還會從其他方面來夸?)
(3)此時如果讓你用一個字概括,你會用什么?(好風光)
板書:好風光
(4)看,抓住要點品讀感悟,這樣我們又把第2段變成了一句詩,讀一讀。好玩嗎?
三、抒發情感,學習方法
(學生在學會方法的基礎上分組探究,自主抒發對課文的感悟,概括出四句詩。)
1.看來同學們已經基本學會了這種抓住要點品讀感悟的讀書方法,同學們想不想自己試試?下面3、4、5、6段每組讀一段,看能不能也概括出一句詩來,把它寫在該段的空白處。但要注意你們概括的詩句要能和上面的連起來,讀起來要順口。
(1)學生自學,師巡視指導,
(2)學生匯報:概括的詩句是什么?每一段主要寫什么?【出示課件18】
隨機板書:大雞小雞林覓食,小鴨戲水河中央。
紅霞晚餐看鳥歸,秋夜蟲鳴入夢鄉。
2.抓住要點品讀感悟,我們又概括出了四句詩!下面我很想聽聽你們又是抓住哪些重點詞句進行品讀的呢?
說得這么好,那你們的腦海中肯定也出現了一些有意思的情景吧,誰來跟大家分享一下?
預設:小雞搶食的情景、小鴨戲水的情景、他們吃飯時的悠閑、他們做的好夢……
3.課文寫得精彩,你們說得更精彩!同學們,這就是鄉下人家充滿情趣的房前屋后,這就是鄉下人家獨特迷人的一年四季。有默默不語的——,有熱鬧嬉戲的一一,還有悠閑快活的——,真是一片盎然生機。我是越來越喜歡鄉下人家了,你們是不是也喜歡上了這里呢?那就讓我們帶著對鄉下人家的喜愛一起讀最后一段。
4.(1)這一段是對全文的總結,是對鄉下人家最好的概括,我們再來概括出兩句詩,作為這首詩的總結,好嗎?誰來試試?
(2)學生說,師引導,抓兩個關鍵詞,獨特迷人的什么?風景?風景怎么樣?
隨機板書:獨特迷人風景好
(3)鄉下人家在這樣的地方生活,心情如何?
可以用什么詞?(舒暢,爽)
隨機板書:鄉下人家心歡暢
(4)從這段話中,你體會到了作者想要表達的
思想感情是什么?【出示課件19】
預設:表達了作者對鄉村生活的熱愛和贊美,對質樸、善良、勤勞的鄉下人家的熱愛之情。
課堂小結:
學習了本文,我們欣賞了鄉下迷人、獨特的風景,了解了鄉下人家質樸、快樂的生活,不禁心生向往之情。
2.課外延伸:(小練筆)
你們想不想贊美自己身邊的鄉下人家?我們學習作者的一些寫法:比如具體描寫的方法,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對比的方法,運用擬人的修辭方法等,來寫一寫我們身邊的鄉下人家的風景或者是你喜歡的一處景物。老師相信你們一定會寫得很美,很有特色的。課堂延伸,訓練學生的寫話能力,運用本課學習的表達的方法,學以致用。
作業題的布置是為了讓學生勤于積累,提高語文素養。
2-W2鄉下人家【出示課件21】
屋前瓜果美又香,種花種竹好風光。(瓜藤攀檐圖鮮花輪綻圖雨后春筍圖)
大雞小雞覓食忙,小鴨戲水河中央。(雞鴨覓食圖)
紅霞晚餐看鳥歸,夜聽蟲鳴入夢鄉。(院落晚餐圖月夜睡夢圖)
獨特迷人好風景,鄉下人家心歡暢。
成功之處:
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自己認為成功之處有以下方面:
一、初文,整體感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首先讓學生用喜歡的方式初讀課文,并在此基礎上,掃清字詞障礙。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掌握生字詞,能夠讀通課文,為理解課文打下基礎。其次讓學生默讀課文,找出作者描寫的獨特迷人的場景,并談一談給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場景,這樣對整篇課文有個整體感知,初步體會鄉下人家景色的美。
二、研讀品味,學習閱讀方法。
這一教學環節是這節課的主體,擬緊扣文本中“瓜藤攀檐、雨后春筍、雞群覓食、月夜睡夢”等幾個主要場景,重點引導學生抓住要點品讀感悟的閱讀方法,提煉出兩句詩,再放手給學生,依照這種閱讀方法,自主交流學習下面的部分,分別總結出不同畫面的詩句,并進一步感受鄉下人家的獨特魅力。
三、回顧整體,感悟中心。
教學中,我始終圍繞一條主線:“鄉下人家,不論什么時候,不論什么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來進行教學。讓學生多讀課文,抓住能體現鄉下人家獨特、迷人風景的句子,有感情地讀一讀,在頭腦中想一想作者描繪的畫面,然后交流品味,最后再回到這條主線上來。這樣就使整個教學結構清晰、合理,教學過程流暢。
不足之處,
但教學永遠是有缺憾的,在本課時的教學中,我認為還有不足的地方。存在的不足如下:
班上的學生都是來自農村,而且他們很少有人走出這里,對于鄉村風光,他們早已經習以為常了,盡管這篇文章語言樸實生動,清新秀美,也不能吸引他們,學生交流時的方式、語言顯得單一,這也是我對學情了解不夠的原因造成的。其次學生的讀后感悟能力比較強,但朗讀再現的能力較弱。
今后應該在學生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在老師的帶動引導下,學會感情朗讀。
《鄉下人家》課堂教學實錄 篇8
教學目標:
1.在讀中體會鄉下人家獨特、迷人的景致。
2.品味優美語言,積累精彩句段。
3.體會作者對鄉村生活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通過畫面想象,感悟文段。
教學難點:從平凡的事物中感受鄉下人家的獨特、迷人。
教學課時: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 激趣導入
1.出示畫面,回顧前文。
2.板書課題。
二、 師生合作,感受院落晚餐圖
瞧!鄉下人家正在干什么?(出示圖片)
1. 理解“天高地闊”。
2. 想象畫面,體會感受。
3. 指導朗讀。
4. 取小標題,概括畫面。
三、 自主學習,感受美景。
1. 明確學習要求。
2. 學生自讀、自劃,并寫下批注。
四、 交流反饋
預設一:群雞覓食圖。“雞,鄉下人家照例總要養幾只的。從他們的房前屋后走過.肯定會瞧見一只母雞,率領一群小雞,在竹林中覓食;或是瞧見聳著尾巴的雄雞,在場地上大踏步地走來走去。”
1.你從哪里感受到獨特、迷人的風景呢?
2.指導朗讀。
預設二:秋天到了,紡織娘寄住在他們屋前的瓜架上。月明人靜的夜里,它們便唱起歌來:“織,織,織,織呀!織,織,織,織呀!”那歌聲真好聽,賽過催眠曲,讓那些辛苦一天的人們,甜甜蜜蜜地進入夢鄉。
1.你從哪里感受到獨特、迷人的呢?
2.感受鄉下夜晚的靜。
3.指導朗讀。
4.多美的鄉村夜晚,給這幅畫取一個什么名字呢?
預設三:他們的屋后倘若有一條小河,那么在石橋旁邊,在綠樹陰下,會見到一群鴨子,游戲水中,不時地把頭扎到水下去覓食。即使附近的石頭上有婦女在搗(dǎo)衣,它們也從不吃驚。
1.還有哪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吸引了你?
2.第3、4自然段合起來是一幅什么畫?
五、 總結全文,體會感情。
1. 體會作者的情感。
2. 總結全文。
六、 拓展與練筆
1. 拓展:你見到過哪些美麗的鄉村景色呢?與我們一起分享分享。
2. 練筆:
,
繪成了一幅 的田園風景畫。
《鄉下人家》課堂教學實錄 篇9
【學習目標】
1.認識“檐”“飾”等5個生字。會寫“棚”“飾”“冠”等14個生字。正確讀寫“裝飾”“和諧”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課文內容,走近鄉下人家,感受田園詩情,激發學生對農村生活的興趣和熱愛。
4.帶領學生品味優美語言,積累精彩句段。
5.圍繞“走進田園,熱愛鄉村”開展一次綜合性學習活動。
【課前準備】
1.生字、詞語卡片。
2.課文掛圖及投影片。
3.搜集有關農村生活的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出示兩組投影片。
第一組:林立的高樓、漂亮的汽車、熱鬧的廣場。
第二組:低矮的磚瓦房、小河里暢游的鴨鵝、穿著樸素的人們。
(也可以用書上的幾幅插圖代替)
提問:看到這兩組圖片,你想到了什么?
2.請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說說你所了解到的鄉下生活是怎樣的。
3.有一位作家用非常細膩、優美的筆觸為我們描述了鄉下人家的生活,你們想去看看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第21課,一起走進鄉村生活,一起領略它那份獨特的美。
(板書:21鄉下人家)
二、自學生字、新詞,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出示“自學指導”:
1.自由讀課文,借助拼音讀準字音,對不理解的詞語、句子作上記號。
2.練習將課文讀通順。
3.默讀課文,找找課文哪一小節概括了鄉下人家的特點?用鉛筆作上記號。
三、匯報交流,了解自學情況
1.指明認讀生字、生詞。注意“巢”不要讀成“cáo”,冠字在本文的“雞冠花”一詞中讀。
2.指名部分同學讀自己喜歡的段落,注意讀準字音,把課文盡量讀通順。
3.交流默讀所得,找出全文的中心段落(最后一節)。
四、朗讀理解
1.全班齊讀最后一節,理解“獨特”“迷人”的含義,進而理解整段話的含義。
2.學生討論后教師小結:“獨特”是指“獨有的,與眾不同的”;“迷人”是說“吸引人”,這句話是說鄉下人家,在任何時候,在任何季節都有著自己獨特的、很吸引人的美。讓學生讀一讀課文,從作者的語言描述中去發現鄉下人家“迷人”“獨特”的美。
3.自由讀課文,找出你認為最能體現鄉下人家迷人、獨特之美的語句并做上記號,在旁邊可以寫一寫自己的感受,然后美美地讀一讀,在腦海中勾畫那美麗的畫面。
4.小組交流自學所得,為全班交流做好準備。
五、指導書寫生字
1.生齊讀生字,并且說說在書寫時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地方。
2.教師重點范寫“冠”“率”“搬”三個比較難寫的字。注意字的結構,擺放要勻稱。
3.學生練寫:抄寫生字、生詞。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出示生詞卡片,指名讀。
二、自主讀文
自由讀課文,想象文中描繪的畫面,回顧上節課自讀課文時獲得的收獲,為交流做準備。
三、全班交流
你從課文哪些語句體會到了鄉下人家無論何時何地都散發著的獨特、迷人的美?你能把你體會到的美用你的朗讀體現出來嗎?
(生交流過程中,師適時點撥,提示學生抓住重點詞句來體會鄉下人家獨特、迷人的美,并相機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其他學生通過“評讀”的方式來參與學習。)
以第一節內容為例,可以抓住以下兩個教學點進行。
1.“別有風趣的裝飾……”
(1)理解“別有風趣”和“裝飾”的含義。(查字典、聯系生活實際。)
(2)在這里“別有風趣的裝飾”指的是什么呢?(請學生讀一讀相關描寫。)
為什么說這些都是“別有風趣的裝飾”呢?
2.“比那高樓門前蹲著一對石獅子或是豎著兩根大旗桿,可愛多了……”
(1)“高樓門前蹲著一對石獅子或是豎著兩根大旗桿”一般是什么地方能看到的?(城市里)
(2)閉上眼睛,聽老師讀一讀課文中對鄉下人家屋前景色的描寫,想象畫面,再想象一下“高樓門前蹲著一對石獅子或是豎著兩根大旗桿”的城市的景象,說說你的感覺。
(3)通過比較,感受到鄉下人家的淳樸、可愛。
(4)能用你的朗讀來表現鄉下人家的“可愛”嗎?
(說明:以上教學環節的設計只是一個預設,實際教學中,應以學生的發言為主線,教師的點撥、指導適當地穿插其中,不可越俎代庖,牽著學生的鼻子走。)
四、整理回顧,想象拓展
1.剛才我們一起學習了課文,發現無論在屋前、院子里還是小河里,無論在春天,夏天還是秋天,鄉下人家的確具有它獨特、自然的美,現在我們再來齊讀課文的最后一節,現在,你一定會有更深刻的感受。
2.師生齊讀最后一節。
3.想象一下,在冬天、在鄉下別的地方,可能是一幅怎樣的圖畫呢?用自己的語言描繪一下吧,說給同座聽一聽。
4.全班交流。
五、激發興趣,布置綜合學習活動的任務
1.讀了這篇課文,你是否感覺到了農村生活的詩情畫意?讓我們開展一次“走進田園”的綜合學習活動吧!
2.讀一讀書上的提示,然后分組商量一下自己的小組準備怎樣開展這次活動(如鄉村圖片展、收集國內外農村生活資料、鄉村詩歌朗誦比賽等等)
3.各組交流,匯報自己小組開展活動的計劃。
4.教師統籌安排,確定活動日程。
《鄉下人家》課堂教學實錄 篇10
[教學目標]
1、會認5個生字,會寫14個字,理解好詞佳句;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課文想畫面了解課文大意;抓重點詞句,體會課文;學習作者通過描寫和鄉下人家最密切相關的景、物來抒發情感的表達方法。
3、 。感受鄉村生活的美好,體會作者對鄉村生活由衷地熱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
在看似平淡的文字中讀出美感,感受語言表達魅力,體會從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場面展現出來的鄉村生活的美。
第一課時
一、看圖激趣,導入課題
1、第一次到我們班上課,送大家幾張圖片聊表心意。我們一起欣賞欣賞。(PPT)
2、看了這些圖,你想說什么?
3、你最喜歡哪一幅?能起個名嗎?
4、這些清新自然的鄉村風景,農家小院,令人向往,那么作家陳醉云筆下的鄉下人家又是一番怎樣的風景呢?今天我們將去走一遭。(PPT板書:鄉下人家)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1、放聲地先去讀一讀這篇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生自由放聲朗讀,師巡視指導)
2、檢查課文中的5個生字。(PPT:檐飾冠搗諧)指導多音字:冠
3、這些是課文后面要求我們學寫的生字。老師都把它放在了詞語里,注意紅字的部分,這些都是我們要學寫的生字。
顯示大屏幕:
屋檐棚架裝飾瞧見率領覓食搗衣歸巢和諧辛苦雞冠花大麗菊催眠曲聳著尾巴搬到門前
A.小老師帶讀,齊讀。
B.不理解的詞語;如搗衣
C.認讀“率領效率”這個兩個詞語。
三、再讀課文,領略畫面
1、生字咱們認識了,課文讀得怎么樣了?誰想來讀讀書?請一位同學讀一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學注意聽了,邊聽邊想一想,這一段課文給我們描繪了什么鄉村風景?你能給他取個清新明快的名字嗎?(板書:瓜藤攀檐)
2、請學生朗讀第二自然段,取名。(板書:鮮花輪綻雨后春筍)
3、后面的段落還給我們描寫了哪些鄉村風景呢?下面自己去讀讀后邊的課文,看看能不能也像剛才那樣,給每個畫面取一個簡潔明快的名字。
(生自由朗讀,師巡視指導)
4、課文讀完了吧!后面的課文還讓你看到了什么?誰來說?(板書:雞鴨覓食、院落晚餐月夜睡夢)
四、抓結尾,明感受
1、讀書的一個更高的境界,就是把原本很長的課文,讀成了一句話。你讀懂了嗎?(PPT最后一個自然段)
2、這個句子不僅寫出了作者對鄉下人家的感受,它還是全文的總結。你能抓住關鍵詞來說一說作者對鄉下人家有一種怎樣的感受?(板書:獨特迷人)
3、理解獨特迷人
五、重點詞語、品文感悟
1、讓我們再次走進課文,從作者的語言文字中,去感受這份獨特、迷人的美。默讀課文的第一、第二自然段,在讓你感受到獨特迷人的句子下邊,畫上波浪線,還可以用一些簡單的詞語,寫一寫你的感受。(生默讀,師巡視指導)
2、說一說,你劃了哪些句子,你的感受是什么?(讀句子+談感受)
A、“當花兒落了的時候,藤上便結出了青的、紅的瓜,它們一個個掛在房前,襯著那長長的藤,綠綠的葉。青、紅的瓜,碧綠的藤和葉,構成了一道別有風趣的裝飾,比那高樓門前蹲著的一對石獅子或是豎著兩根大旗桿,可愛多了”。(大屏幕顯示)
①指導理解“別有風趣的裝飾” 。
②對比手法
③對比朗讀(男女生師生)
過渡:同學們,鄉下人家屋前瓜藤纏繞,是一道別有風趣的裝飾,那其它的風景呢?第二自然段里,你又劃出了哪些句子?
B、有些人家,還在門前的場地上種幾株花,芍藥、鳳仙、雞冠花,大麗菊,它們依著時令,順序開放,樸素中帶著幾分華麗,顯出一派獨特的農家風光。
①談談你的感受。
②(大屏幕顯示:春天來了,芍藥花_____________;夏天到了,鳳仙花、雞冠花______________;一陣秋風吹過,菊花________________;寒風中,一串紅________________。)學生口頭完成。就是這樣,按照不同的季節,依次開放,就是——(依著時令,順序開放)
③想象這些花在你們眼前輪番開放的情景,你想到了一個什么詞?
④理解樸素與華麗
過渡:同學們,鄉下人家屋前鮮花四季輪放,屋后的那一片,又是什么呢?一起讀這個句子(顯示大屏幕:幾場春雨過后,……成群地從土里探出頭來。)
C幾場春雨過后,到那里走走,常常會看見許多鮮嫩的筍,成群地從土里探出頭來。
①這些景物給你留下了怎樣的映像?
②抓住“探”字,體會獨特迷人。
③想象說話:走進雨后竹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情感朗讀
同學們,鄉下人家,屋檐瓜藤纏繞,屋前鮮花,屋后翠竹,這是一番怎樣的迷人景象呀!讓我們拿起書,把剛才我們好好品讀的這兩個自然段,一起來讀一讀。
六、回歸結尾。
這都是鄉下人家普普通通的景物,但都有自己獨特迷人之處,所以才有了這樣的一首詩——?(情感朗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七、總結本課。
同學們,下一節課,我們還接著繼續這樣,抓住課文重點詞句,細細體會的方法,去學習后邊的課文,看看鄉下人家還有哪些獨特迷人的地方。
板書:21鄉下人家
瓜藤攀檐鮮花綻放雨后春筍
雞群覓食鴨子戲水院落晚餐月夜睡夢
迷人獨特
《鄉下人家》課堂教學實錄 篇11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課文內容,走近鄉下人家,感受田園詩情,激發學生對農村生活的興趣和熱愛。
3、帶領學生品味優美語言,積累精彩句段。
【教學重點】
1、帶領學生品味優美語言,積累精彩片斷。
2、了解課文內容,走近鄉下人家,感受田園詩情,激發學生對農村生活的興趣和熱愛。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題
1、出示古詩《過故人莊》讀一讀,說說詩所描繪的意境:
總結:詩中描繪的是一幅非常樸實的田園風景畫。誠摯親切的友情,典型農家生活場景,熔自然美、生活美、友情美于一爐,可以看出詩人的內心世界的和諧。
2、想去看看孟浩然描繪的鄉下什么樣嗎?讓我們一起去游覽一番吧!
(在音樂聲中欣賞鄉下人家特色的畫面)
3、導入:
這樣自然親切、優美恬靜的鄉村風光,用文字來描繪又會帶給我們怎樣的感受呢?讓我們一起隨著作家陳醉云,來學習第21課《鄉下人家》。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默讀課文,要求:
⑴ 課文描寫了鄉下人家的哪些生活場景?
⑵ 你對鄉下人家有什么樣的感覺?
⑶ 作者的最直接感受是什么?用──劃出來。
2、師生交流:
⑴ 檢查字詞學習情況。
⑵ 說感受。
⑶ 找到中心句。
① “獨特、迷人”什么意思?你怎么理解這句話?
② 齊讀句子。
作者筆下的鄉下生活很美,讀著讀著,一幅幅生動親切的畫面就浮現在我們的腦海,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來感受美,品味美。
三、研讀品味,感受鄉村生活的美
1、合作學習,感受美:
⑴ 用簡短的語句概況作家寫了哪些白天的畫面?
⑵ 畫面:
屋前搭瓜 架門前種鮮花
屋后春筍 冒院里雞覓食
河中鴨 嬉戲
⑶ 同桌一起細細品讀課文:你最喜歡的是哪個畫面?試著說說自己的理由,并找出有關的段落美美地讀一讀。
2、畫面逐個分析:
(由學生挑選喜歡的,相機出現,理解)
畫面一:屋前搭瓜架
⑴ 看圖片,想象說話:
這美麗的色彩仿佛要告訴我們什么?
⑵ 這里有一句話很難,讓我們一起來好好地讀一讀,想一想,看你能想到什么?
“青、紅的瓜,碧綠的藤和葉,構成了一道別有風趣的裝飾,比那高樓門前蹲著一對石獅子或是豎著兩根大旗桿,可愛多了。”
① 在這里“別有風趣的裝飾”指的是什么呢?
(農家屋子前攀著爬上屋檐的綠綠的藤和葉子,點綴其中的青的紅的瓜,色彩明麗,生活氣息濃厚,別致親切可愛,純樸自然,春種秋收,夏可遮涼)
② 為什么說這些都是“別有風趣的裝飾”呢?(特殊、不同,與城里的房屋門前不同)你能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嗎?
“比那高樓門前蹲著一對石獅子或是豎著兩根大旗桿,可愛多了……”
① “高樓門前蹲著一對石獅子或是豎著兩根大旗桿”一般是什么地方能看到的?(城市里)想象一下什么樣?(生想象)會給人什么感覺?(威嚴,冷漠)
② 出示圖片,比較三者,填空練習
花兒落了的時候,結出( )的瓜,像( )似的掛在房前,襯著( ),它不如高樓門前的石獅子那樣( ),也不如旗桿那樣( ),卻是那么( )。
⑶ 能用你的朗讀來表現鄉下人家的“可愛”嗎?
畫面二:門前種鮮花
眼前除了綠綠的瓜架還有什么,對,有紅花。怎么描寫的?誰來讀讀?我們大家邊聽邊想象畫面,你眼前出現了什么畫面?
“有些人家,還在門前的場地上種幾株花,芍藥,鳳仙,雞冠花,大理菊,它們依著時令,順序開放,樸素中帶著幾分華麗,顯出一派獨特的農家風光。”一句。
樸素和華麗本來是相對的,為什么課文中卻說“樸素中帶著幾分華麗”?(鄉村風光本是樸素的,鮮花的開放卻使之增添了許多明麗的色彩,所以……)
(雖然是很常見的花,但是它們開得是那么的漂亮)
依著時令順序開放,一年四季都有花相伴都高興呀,這真是一派獨特的農家風光。
畫面三:屋后春筍冒
我們從門前來到屋后,那里有什么?竹!怎么讀?
“幾場春雨過后,到那里走走,常常會看見許多鮮嫩的筍,成群地從土里探出頭來”
⑴ 你從中讀懂了什么?
(春雨后,竹筍長得很多很快,春天的鄉下生機勃勃)
⑵ 理解“探”換成“長”──這是調皮的娃娃想和你捉迷藏呢!讀─這是些好奇寶寶急切地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呢。作者多喜愛他們啊,把他們當成了人來寫,再讀讀,體會一下!
⑶ 想象“雨后春筍”的畫面
畫面四:院里雞覓食
⑴ 剛才我們眼前出現的畫面都是植物,這里還有小動物呢,誰來讀讀描寫雞覓食的一段,誰描寫鴨戲水的一段。聽聽從他們的朗讀中你聽出了什么?
⑵ 你為什么會這么讀?
(媽媽帶小雞覓食)雄雞呢?這雄雞聳著尾巴,大踏步地走來走去它在干什么呢?心里會怎么想?(斗志昂揚的將軍,盡職盡責的丈夫)。
畫面五:河中鴨嬉戲
⑴ 那河中的鴨子呢?誰讀讀?
⑵ 你從哪些詞中讀出了什么?
(從“游戲”中讀出鴨子們生活的很自由很快樂;從“從不吃驚”中知道了這種自在、輕松、和諧的場景在農村是很常見的。)
⑶ 帶著我們豐富地想象再讀讀這段話。
四、總結全文,提升
1、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發現生活中那些平凡普通的事物也蘊涵著獨特而迷人的美。正如大雕塑家羅丹所說: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發現美。現在,就讓我們伴著柔美的音樂,讀1~4小節,感受鄉下人家獨特、迷人的風景。
2、拓展:
⑴ 當個小詩人,有感情地背誦你最喜歡的畫面。
⑵ 當個小作家,請你發揮想象,寫一段描寫鄉下人家冬日獨特、迷人的風景。
【板書】
鄉下人家
屋前搭瓜架
門前種鮮花 獨特
屋后春筍冒
院里雞覓食 迷人
河中鴨嬉戲
【教學反思】
在語文教學中滲透人文精神
新一輪課程改革提出并強調了人文精神對各個學科的滲透,這是我們教育思想一次偉大的解放,它的現實意義遠遠超出了教育本身。新頒布的《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教育的人文性,主要體現在“以人為本”:關注人的自然發展,生命的健康成長,承認個體差異、尊重個性的健康發展,重視情感的熏陶感染,尊重個體的獨特體驗。因此,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創設和諧、融洽、歡快的人文氛圍,讓語文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展現個性,表現個性,培養個性和塑造個性的過程。
一、自選方式,給學生自由選擇的權利
學生的學習方式和個性特點差異是客觀存在的,要讓學生根據興趣需要學會選擇自學內容,自學方法,自學形式,指導學生依照自身特點,或圈點,或查寫,或操練,充分體現“以人為本”。重視學生個體的有效參與,讓每個學生學會面對陌生領域,自已去搜集,篩選資料,尋求答案。
在教學《鄉下人家》一課時,我帶學生進入課文,讓他們通過自學了解課文內容,并用上恰當的詞語概括地說說你對課文的理解。學生通過初步的概括后,把自己對文本的理解通過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激發學習的積極性。
二、自主實踐,給學生展示自我的舞臺
語文教學的重要途徑是語文實踐,“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課程標準》語)。在教學中,教師始終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善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自由、愉悅、和諧的實踐氛圍,給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舞臺,鼓勵學生大膽實踐,多讀、多動、多思、多說、多聽,盡情舒展生命活力。
在教學《鄉下人家》一課中,從初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到精讀課文,理解、感悟課文所表達的“情”,我都引導學生自己讀,自己學,自己匯報,自己評價,親自參與學習實踐活動。
三、大膽質疑,給學生探究學習的環境
創設民主、和諧的課堂人文氛圍,能促使學生在教師的愛護、尊重和期待中主動探究,自主學習。教學中,教師要始終做到“心中有學生,心中有主體”,尊重學生,尤其“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課程標準》語)。只有允許學生盡情表達,而且鼓勵學生盡情表現,才能談得上解放學生的個性讓學生自主地學習。
四、體悟情感,給學生課外延伸的空間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
《鄉下人家》一課教學結束時,我讓學生進行體驗性實踐活動,當當小畫家,當當小作家等,學生又一次熱情高漲,在不同的實踐歷程中,他們的思想情感受到熏陶感染,他們的個性再一次得以充分的張揚。這樣就讓學生的知識從課堂向課外延伸,讓他們的思維有了一個更廣闊空間。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以人為本,弘揚人文精神,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還學生自由的空間。教師應善于營造民主、平等、寬松、自由的課堂氛圍和學習環境,讓學生的個性得以充分張揚,讓人文精神在語文教學中得以滲透。
《鄉下人家》課堂教學實錄 篇12
《鄉下人家》是一篇非常優美的散文,本文干凈、簡潔的文字,帶領感受了鄉下人家的美好生活。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我和同學們一起有邏輯地學習散文,即綜合全文,把作者呈現出來的IU幅圖畫加以概括,并有選擇地對部分內容。進行重點學習。
在和學生的合作中,我們總結出瓜藤攀檐圖、鮮花輪綻。圖、雨后春筍圖、雞鴨寬食圖、院落晚餐圖、月夜睡夢圖。在學習中,我們一起討論,哪I兒幅圖更吸引我們?孩子們異口同聲地選擇了瓜藤攀檐圖、鮮花輪綻圖、雨后春筍圖進行朗讀,學生們在多種方式的閱讀中,體會作者筆下的優美景色,結合視頻資料,他們更形象感受到鄉下美景。最后,有學生主動請求配樂朗讀了!
在朗讀中,學生們的高低起伏的語調,聲情并茂地為我們展示了鄉下人家樸實、自然,鮮花綻放美景,雨后春務的動態之美。
結合單元要素,我和學生一起通過文章中的關鍵語句,去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當然,最后一自然段是他們公認的表現作者情感,“獨特、迷人的鄉下岡光讓作者為之沉
醉!”在文本的學習中,孩子們不僅深入感受到作者筆下的鄉下美景,同時,也學習到寫作方法--適時通過關鍵語句,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讓作者與讀者的距離更近一步。
《鄉下人家》課堂教學實錄 篇13
學習目標:
1.認識“檐”、“飾”等五個生字。會寫“棚”“飾”“冠”等十四個生字。正確讀寫“裝飾”“和諧”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課文內容,走近鄉下人家,感受田園詩情,激發學生對農村生活的興趣和熱愛。
4.帶領學生品味優美語言,積累精彩句段。
5.圍繞“走進田園,熱愛鄉村”開展一次綜合性學習活動。
課前準備:
1.生字、詞語卡片。
2.課文插圖的掛圖及投影片。
3.搜集有關農村生活的資料。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
1.出示兩組投影片:
第一組:林立的高樓、漂亮的汽車、熱鬧的廣場
第二組:低矮的磚瓦房、小河里暢游的鴨鵝、穿著樸素的人們
(也可以用書上的幾幅插圖代替)
提問:看到這兩組圖片,你想到了什么?
2.請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說說你所了解到的鄉下生活是怎樣的。
3.有一位叫做陳醉云的作家用非常細膩、優美的筆觸為我們具體的描述了鄉下人家的生活,你們想去看看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第21課,一起走進鄉村生活,一起領略它那份獨特的美。
二、自學生字、新詞,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出示“自學指導”:
1.自由讀課文,借助拼音讀準字音,對不理解的詞語、句子作上記號。
2.練習將課文讀通順。
3.默讀課文,找找課文哪一小節概括了鄉下人家的特點?用鉛筆作上記號。
(或者這樣設計問題:“課文圍繞這哪一小節展開描寫?”)
三、匯報交流,了解自學情況。
1.指明認讀生字、生詞。注意“飾”不要讀成“shì”,“巢”不要讀成“cáo”,冠字在本文的“雞冠花”一詞中讀“guān”。
2.指名部分同學讀自己喜歡的段落,注意讀準字音,把課文盡量讀通順。
3.交流默讀所得,找出全文的中心段落(最后一節)。
四、全班齊讀最后一節,理解“獨特”“迷人”的含義,進而理解整段話的含義。
學生討論后師小結:“獨特”是指“獨有的,與眾不同的”;“迷人”是說“吸引人”,這句話是說鄉下人家,在任何時候,在任何季節都有著自己獨特的、很吸引人的美。真是這樣嗎?同學們,我們趕快來讀一讀課文,從作者的語言描述中去發現鄉下人家“迷人”、“獨特”的美吧。
五、自由讀課文,找出你認為最能體現鄉下人家迷人、獨特之美的語句做上記號,在旁邊可以寫一寫自己的感受,然后美美地讀一讀,在腦海中勾畫那美麗的畫面。
六、小組交流自學所得,為全班交流做好準備。
七、指導書寫生字。
1.生齊讀生字,說說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地方。
2.師重點范寫“冠”“率”“搬”三個比較難寫的字。注意字的結構,擺放要勻稱。
3.學生練寫:抄寫生字、生詞。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
一、復習導入 。
出示生詞卡片,指名讀。
二、自由讀課文,想象文中描繪的畫面,回顧上節課自讀課文時獲得的收獲,為交流做準備。
三、全班交流:你從課文哪些語句體會到了鄉下人家無論何時何地都散發著的獨特、迷人的美?你能把你體會到的美用你的朗讀體現出來嗎?
(生交流過程中,師適時點撥,提示學生抓住重點詞句來體會鄉下人家獨特、迷人的美,并相機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其他學生通過“評讀”的方式來參與學習。)
以第一節內容為例:
可以抓住兩個教學點:
1.“別有風趣的裝飾……”
1)理解“別有風趣”、“裝飾”的含義(查字典、聯系生活實際)
2)在這里“別有風趣的裝飾”指的是什么呢?
(請學生讀一讀相關描寫)
為什么說這些都是“別有風趣的裝飾”呢?
(再請學生讀一讀,其它學生評讀:他讀得怎么樣?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你還能比他讀得更好嗎?)
2.“比那高樓門前蹲著一對石獅子或是豎著兩根大旗桿,可愛多了……”
1)“高樓門前蹲著一對石獅子或是豎著兩根大旗桿”一般是什么地方能看到的?(城市里)
2)閉上眼睛,聽老師讀一讀課文中對鄉下人家屋前景色的描寫,想象畫面,再想象一下“高樓門前蹲著一對石獅子或是豎著兩根大旗桿”的城市的景象,說說你的感覺。
3)通過比較,感受到鄉下人家的淳樸、可愛。
4)能用你的朗讀來表現鄉下人家的“可愛”嗎?
(說明:以上教學環節的設計只是一個預設,實際教學中,應以學生的發言為主線,教師的點撥、指導適當地穿插其中,不可越俎代庖,牽著學生的鼻子走。)
四、整體回顧,想象拓展。
1.剛才我們一起學習了課文,發現無論在屋前、院子里還是小河里,無論在春天,夏天還是秋天,鄉下人家的確具有它獨特、自然的美,現在我們再來齊讀課文的最后一節,現在,你一定會有更深刻的感受。
2.師生齊讀最后一節。
3.想象一下,在冬天,在鄉下別的地方,可能是一幅怎樣的圖畫呢?用自己的語言描繪一下吧,說給同座聽一聽。
4.全班交流。
五、激發興趣,布置綜合學習活動的任務。
1.讀了這篇課文,你是否感覺到了農村生活的詩情畫意?讓我們開展一次“走進田園”的綜合活動吧!
2.讀一讀書上的提示,然后分組商量一下自己的小組準備怎樣開展這次活動(如鄉村圖片展、收集國內外農村生活資料、鄉村詩歌朗誦比賽等等)
3.各組交流,匯報自己小組開展活動的計劃。
4.教師統籌安排,確定活動日程。
六、課外作業 。
1.有感情地朗讀課后的的小詩《在天晴了的時候》,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背誦下來。
(可在課內簡單介紹一下著名詩人戴望舒)
2.抄寫課文中優美的句子、段落。
3.小練筆:在冬天,在鄉下別的地方,可能是一幅怎樣的圖畫呢?快拿起筆寫下來吧。
板書設計 :
21.鄉下人家
獨特、迷人的風景
無論何地無論何時
屋前:瓜、藤、葉(別有風趣)春天
院子里:花、竹、筍(樸素中帶著華麗)
四處:雞(悠閑自得)
小河:鴨(快樂游戲)
門前:吃晚飯(和諧自然)夏天
瓜架上:紡織娘(快樂歌唱)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