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政治教案 > 小學思想品德教案 > 東西不亂放(精選5篇)

東西不亂放

發布時間:2022-11-15

東西不亂放(精選5篇)

東西不亂放 篇1

  教學目標

  認知:

  1.知道要把東西放在必定的、合適的地方,用完放回原處。

  2.懂得把東西放在必定的地方,既整潔,用時又好找,又省時,不會誤事。

  3.懂得把東西放在必定的地方是做事有條理的表現,從小養成這種好習慣很重要。

  情感:

  體會到把東西放在必定的地方好處多,愿意培養這種好習慣。

  行為:

  把東西擺放在合適的地方,用完及時放回原處。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課是根據課程標準一、二年級“文明禮貌”德目中的有關要求而設置的。

  本課課文寫的是李芳同學亂東西的事例。讓學生感知亂放東西壞處多。

  本課共有五個欄目。

  第一個欄目“想一想”,在課文前面,用一幅畫面表現出小芳亂扔亂放東西的情景,直觀形象。使學生從畫面中很容易感受到亂扔亂放東西的壞處;影響整潔、美觀、用時不好找,做事無條理,這是不文明的行為。

  第二個欄目“說一說”,緊接課文,其內容是課文的持續和補充。這樣安排增強了趣味性和啟發性。通過小芳改正缺點,從正面對學生進行具體的導行。

  第三個欄目“記一記”,通過一首兒歌強化本課的行為要求。

  第四個欄目“議一議”,其目的一是復習鞏固本課所學的觀點及行為要求;二是聯系學生實際,對學生具體導行。

  第五個欄目“活動”,其目的是引導學生在平時堅持做到把東西方在必定的地方,逐漸養成做事有條理的好習慣。

  教法建議:

  1.為了使學生理解東西要放在合適的、固定的地方,教師可以讓學生親自操作電腦演示課件,通過人機互動的方式理解東西放在必定的地方方便好找,整潔。

  2.要充分聯系學生實際,用學生中的正面事例為其它學生樹立榜樣,列舉學生中的過失做法讓學生分析,引導學生提高認識。

  教學設計示例

  第十課 東西不亂放

  認知:

  1.知道要把東西放在必定的、合適的地方,用完放回原處。

  2.懂得把東西放在必定的地方,既整潔,用時又好找,又省時,不會誤事。

  3.懂得把東西放在必定的地方是做事有條理的表現,從小養成這種好習慣很重要。

  情感:

  體會到把東西放在必定的地方好處多,愿意培養這種好習慣。

  行為:

  把東西擺放在合適的地方,用完及時放回原處。

  教學重點

  使學生懂得東西不亂放的好處與壞處,知道東西要放在固定的、合適的地方。

  教學難點

  使學生知道東西要放在合適的地方。

  教育過程:

  一、插圖導入

  1.電腦演示圖片:

  內容:欄目一“想一想”中的圖。

  2.教師提問:

  想一想,像李芳這樣亂放東西會怎樣?

  3.學生回答,教師根據學生的發言隨即板書:找不到東西 耽誤時間 耽誤事 焦急……

  4.過渡語:

  李芳亂放東西的結果怎樣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二、學文明理

  1、學生邊看圖片邊聽錄音故事。

  (圖片的內容為課文中的插圖,錄音故事內容同課文內容的1、2自然段。)

  2、教師提問:

  李芳亂放東西的結果怎樣?(此時學生通過聽故事,可能會對亂放東西的結果有了新的認識,教師可以繼續板書,使學生深刻地理解亂放東西的壞處。)

  3、教師小結:

  亂放東西就會找不到東西、還會耽誤時間、耽誤事情、心里焦急,還可能會養成做事沒有條理的壞習慣,害處可多了。

  4、教師提問:

  請同學們給李芳出出主意,告訴她怎樣做就能避免這些麻煩?

  5、學生小組討論后給李芳出主意。

  板書:東西不亂放

  6、教師在學生匯報的基礎上小結:

  大家出的主意很好,李芳同學聽了必定會感謝你們。李芳的老師也是這樣勸告她的。

  7、聽錄音:

  內容:課文中李芳老師的話。

  8、過渡語:

  后來在媽媽的督促下,李芳逐漸改掉了亂放東西的壞毛病,請同學們打開書,看看李芳后來是怎么做的。

  9.提問:

  看圖說一說,李芳是怎樣改掉缺點的,把東西方在必定的地方有什么好處。

  板書:找得到東西 不(耽誤時間) 不(耽誤事) 不(焦急)

  三、聯系實際具體導行

  1.過渡語:

  通過看小芳的事例我們知道了東西不能亂放,那么,東西應該放在什么地方呢?放在什么地方合適呢?讓我們到小明的家里去看看。

  2.電腦演示小明的家

  內容:欄目四“議一議”中的插圖一(教材p50圖)。

  3.教師提問:

  這些東西擺放的地方合適嗎?你在家里把它們擺放在哪里,為什么?

  4.請學生親自動手操作電腦,在老師事先制作好的課件上幫小明收拾家。

  5.學生獨立操作后,在教師機上邊演示邊匯報,同學之間如果意見不統一可以相互爭論,教師評判的原則是東西放的位置安全、方便、不妨礙整潔即可。

  6.教師用電腦演示圖片

  內容:欄目四“議一議”中的插圖二和插圖三。

  7.教師提問:

  這些東西用過后應該怎么辦?平時你把它們放在什么地方?

  8.教師請學生自主選擇討論的內容。

  9.學生匯報后教師給予引導,對正確的進行肯定,不正確的啟發同學自己修正。

  四、全課總結

  1.師:今天同學們學得很好,大家懂得了做事要有條理的道理,希望你們今后都能養成學習、做事有條理的好習慣。(板書:養成做事有條理的好習慣。)我們一起用一首兒歌來總結一下這節課。

  2.學生閱讀兒歌(教材p50)

  3.師:今天這節課后我們開展一項活動。

  4.學生閱讀教材p51“活動”中的內容。

  5.師:老師等待著你們的好消息。

  板書設計

  十 東西不亂放

  找得到東西 不耽誤時間 不耽誤事 不焦急……

  養成做事有條理的好習慣

東西不亂放 篇2

  教學目標

  認知:

  1.知道要把東西放在一定的、合適的地方,用完放回原處。

  2.懂得把東西放在一定的地方,既整潔,用時又好找,又省時,不會誤事。

  3.懂得把東西放在一定的地方是做事有條理的表現,從小養成這種好習慣很重要。

  情感:

  體會到把東西放在一定的地方好處多,愿意培養這種好習慣。

  行為:

  把東西擺放在合適的地方,用完及時放回原處。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課是根據課程標準一、二年級“文明禮貌”德目中的有關要求而設置的。

  本課課文寫的是李芳同學亂東西的事例。讓學生感知亂放東西壞處多。

  本課共有五個欄目。

  第一個欄目“想一想”,在課文前面,用一幅畫面表現出小芳亂扔亂放東西的情景,直觀形象。使學生從畫面中很容易感受到亂扔亂放東西的壞處;影響整潔、美觀、用時不好找,做事無條理,這是不文明的行為。

  第二個欄目“說一說”,緊接課文,其內容是課文的延續和補充。這樣安排增強了趣味性和啟發性。通過小芳改正缺點,從正面對學生進行具體的導行。

  第三個欄目“記一記”,通過一首兒歌強化本課的行為要求。

  第四個欄目“議一議”,其目的一是復習鞏固本課所學的觀點及行為要求;二是聯系學生實際,對學生具體導行。

  第五個欄目“活動”,其目的是引導學生在平時堅持做到把東西方在一定的地方,逐步養成做事有條理的好習慣。

  教法建議:

  1.為了使學生理解東西要放在合適的、固定的地方,教師可以讓學生親自操作電腦演示課件,通過人機互動的方式理解東西放在一定的地方方便好找,整潔。

  2.要充分聯系學生實際,用學生中的正面事例為其它學生樹立榜樣,列舉學生中的錯誤做法讓學生分析,引導學生提高認識。

  教學設計示例

  第十課

  認知:

  1.知道要把東西放在一定的、合適的地方,用完放回原處。

  2.懂得把東西放在一定的地方,既整潔,用時又好找,又省時,不會誤事。

  3.懂得把東西放在一定的地方是做事有條理的表現,從小養成這種好習慣很重要。

  情感:

  體會到把東西放在一定的地方好處多,愿意培養這種好習慣。

  行為:

  把東西擺放在合適的地方,用完及時放回原處。

  教學重點:

  使學生懂得的好處與壞處,知道東西要放在固定的、合適的地方。

  教學難點:

  使學生知道東西要放在合適的地方。

  教育過程:

  一、插圖導入  

  1.電腦演示圖片:

  內容:欄目一“想一想”中的圖。

  2.教師提問:

  想一想,像李芳這樣亂放東西會怎樣?

  3.學生回答,教師根據學生的發言隨即板書:找不到東西 耽誤時間 耽誤事 著急……

  4.過渡語:

  李芳亂放東西的結果怎樣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二、學文明理

  1、學生邊看圖片邊聽錄音故事。

  (圖片的內容為課文中的插圖,錄音故事內容同課文內容的1、2自然段。)

  2、教師提問:

  李芳亂放東西的結果怎樣?(此時學生通過聽故事,可能會對亂放東西的結果有了新的認識,教師可以繼續板書,使學生深刻地理解亂放東西的壞處。)

  3、教師小結:

  亂放東西就會找不到東西、還會耽誤時間、耽誤事情、心里著急,還可能會養成做事沒有條理的壞習慣,害處可多了。

  4、教師提問:

  請同學們給李芳出出主意,告訴她怎樣做就能避免這些麻煩?

  5、學生小組討論后給李芳出主意。

  板書

  6、教師在學生匯報的基礎上小結:

  大家出的主意很好,李芳同學聽了一定會感謝你們。李芳的老師也是這樣勸告她的。

  7、聽錄音:

  內容:課文中李芳老師的話。

  8、過渡語:

  后來在媽媽的督促下,李芳逐漸改掉了亂放東西的壞毛病,請同學們打開書,看看李芳后來是怎么做的。

  9.提問:

  看圖說一說,李芳是怎樣改掉缺點的,把東西方在一定的地方有什么好處。

  板書:找得到東西 不(耽誤時間) 不(耽誤事) 不(著急)

  三、聯系實際具體導行

  1.過渡語:

  通過看小芳的事例我們知道了東西不能亂放,那么,東西應該放在什么地方呢?放在什么地方合適呢?讓我們到小明的家里去看看。

  2.電腦演示小明的家

  內容:欄目四“議一議”中的插圖一(教材P50圖)。

  3.教師提問:

  這些東西擺放的地方合適嗎?你在家里把它們擺放在哪里,為什么?

  4.請學生親自動手操作電腦,在老師事先制作好的課件上幫小明收拾家。

  5.學生獨立操作后,在教師機上邊演示邊匯報,同學之間如果意見不統一可以相互爭論,教師評判的原則是東西放的位置安全、方便、不妨礙整潔即可。

  6.教師用電腦演示圖片

  內容:欄目四“議一議”中的插圖二和插圖三。

  7.教師提問:

  這些東西用過后應該怎么辦?平時你把它們放在什么地方?

  8.教師請學生自主選擇討論的內容。

  9.學生匯報后教師給予引導,對正確的進行肯定,不正確的啟發同學自己修正。

  四、全課總結

  1.師:今天同學們學得很好,大家懂得了做事要有條理的道理,希望你們今后都能養成學習、做事有條理的好習慣。(板書:養成做事有條理的好習慣。)我們一起用一首兒歌來總結一下這節課。

  2.學生閱讀兒歌(教材P50)

  3.師:今天這節課后我們開展一項活動。

  4.學生閱讀教材P51“活動”中的內容。

  5.師:老師等待著你們的好消息。

  板書設計:

  十

  找得到東西 不耽誤時間 不耽誤事 不著急……

  養成做事有條理的好習慣

東西不亂放 篇3

  教學目標 

  認知:

  1.知道要把東西放在一定的、合適的地方,用完放回原處。

  2.懂得把東西放在一定的地方,既整潔,用時又好找,又省時,不會誤事。

  3.懂得把東西放在一定的地方是做事有條理的表現,從小養成這種好習慣很重要。

  情感:

  體會到把東西放在一定的地方好處多,愿意培養這種好習慣。

  行為:

  把東西擺放在合適的地方,用完及時放回原處。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課是根據課程標準一、二年級“文明禮貌”德目中的有關要求而設置的。

  本課課文寫的是李芳同學亂東西的事例。讓學生感知亂放東西壞處多。

  本課共有五個欄目。

  第一個欄目“想一想”,在課文前面,用一幅畫面表現出小芳亂扔亂放東西的情景,直觀形象。使學生從畫面中很容易感受到亂扔亂放東西的壞處;影響整潔、美觀、用時不好找,做事無條理,這是不文明的行為。

  第二個欄目“說一說”,緊接課文,其內容是課文的延續和補充。這樣安排增強了趣味性和啟發性。通過小芳改正缺點,從正面對學生進行具體的導行。

  第三個欄目“記一記”,通過一首兒歌強化本課的行為要求。

  第四個欄目“議一議”,其目的一是復習鞏固本課所學的觀點及行為要求;二是聯系學生實際,對學生具體導行。

  第五個欄目“活動”,其目的是引導學生在平時堅持做到把東西方在一定的地方,逐步養成做事有條理的好習慣。

  教法建議:

  1.為了使學生理解東西要放在合適的、固定的地方,教師可以讓學生親自操作電腦演示課件,通過人機互動的方式理解東西放在一定的地方方便好找,整潔。

  2.要充分聯系學生實際,用學生中的正面事例為其它學生樹立榜樣,列舉學生中的錯誤做法讓學生分析,引導學生提高認識。

  教學設計示例

  第十課

  認知:

  1.知道要把東西放在一定的、合適的地方,用完放回原處。

  2.懂得把東西放在一定的地方,既整潔,用時又好找,又省時,不會誤事。

  3.懂得把東西放在一定的地方是做事有條理的表現,從小養成這種好習慣很重要。

  情感:

  體會到把東西放在一定的地方好處多,愿意培養這種好習慣。

  行為:

  把東西擺放在合適的地方,用完及時放回原處。

  教學重點

  使學生懂得的好處與壞處,知道東西要放在固定的、合適的地方。

  教學難點 

  使學生知道東西要放在合適的地方。

  教育過程:

  一、插圖導入  

  1.電腦演示圖片:

  內容:欄目一“想一想”中的圖。

  2.教師提問:

  想一想,像李芳這樣亂放東西會怎樣?

  3.學生回答,教師根據學生的發言隨即板書:找不到東西 耽誤時間 耽誤事 著急……

  4.過渡語:

  李芳亂放東西的結果怎樣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二、學文明理

  1、學生邊看圖片邊聽錄音故事。

  (圖片的內容為課文中的插圖,錄音故事內容同課文內容的1、2自然段。)

  2、教師提問:

  李芳亂放東西的結果怎樣?(此時學生通過聽故事,可能會對亂放東西的結果有了新的認識,教師可以繼續板書,使學生深刻地理解亂放東西的壞處。)

  3、教師小結:

  亂放東西就會找不到東西、還會耽誤時間、耽誤事情、心里著急,還可能會養成做事沒有條理的壞習慣,害處可多了。

  4、教師提問:

  請同學們給李芳出出主意,告訴她怎樣做就能避免這些麻煩?

  5、學生小組討論后給李芳出主意。

  板書:

  6、教師在學生匯報的基礎上小結:

  大家出的主意很好,李芳同學聽了一定會感謝你們。李芳的老師也是這樣勸告她的。

  7、聽錄音:

  內容:課文中李芳老師的話。

  8、過渡語:

  后來在媽媽的督促下,李芳逐漸改掉了亂放東西的壞毛病,請同學們打開書,看看李芳后來是怎么做的。

  9.提問:

  看圖說一說,李芳是怎樣改掉缺點的,把東西方在一定的地方有什么好處。

  板書:找得到東西 不(耽誤時間) 不(耽誤事) 不(著急)

  三、聯系實際具體導行

  1.過渡語:

  通過看小芳的事例我們知道了東西不能亂放,那么,東西應該放在什么地方呢?放在什么地方合適呢?讓我們到小明的家里去看看。

  2.電腦演示小明的家

  內容:欄目四“議一議”中的插圖一(教材P50圖)。

  3.教師提問:

  這些東西擺放的地方合適嗎?你在家里把它們擺放在哪里,為什么?

  4.請學生親自動手操作電腦,在老師事先制作好的課件上幫小明收拾家。

  5.學生獨立操作后,在教師機上邊演示邊匯報,同學之間如果意見不統一可以相互爭論,教師評判的原則是東西放的位置安全、方便、不妨礙整潔即可。

  6.教師用電腦演示圖片

  內容:欄目四“議一議”中的插圖二和插圖三。

  7.教師提問:

  這些東西用過后應該怎么辦?平時你把它們放在什么地方?

  8.教師請學生自主選擇討論的內容。

  9.學生匯報后教師給予引導,對正確的進行肯定,不正確的啟發同學自己修正。

  四、全課總結

  1.師:今天同學們學得很好,大家懂得了做事要有條理的道理,希望你們今后都能養成學習、做事有條理的好習慣。(板書:養成做事有條理的好習慣。)我們一起用一首兒歌來總結一下這節課。

  2.學生閱讀兒歌(教材P50)

  3.師:今天這節課后我們開展一項活動。

  4.學生閱讀教材P51“活動”中的內容。

  5.師:老師等待著你們的好消息。

  板書設計 

  十

  找得到東西 不耽誤時間 不耽誤事 不著急……

  養成做事有條理的好習慣

東西不亂放 篇4

  教學目標 

  認知:

  1.知道要把東西放在一定的、合適的地方,用完放回原處。

  2.懂得把東西放在一定的地方,既整潔,用時又好找,又省時,不會誤事。

  3.懂得把東西放在一定的地方是做事有條理的表現,從小養成這種好習慣很重要。

  情感:

  體會到把東西放在一定的地方好處多,愿意培養這種好習慣。

  行為:

  把東西擺放在合適的地方,用完及時放回原處。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課是根據課程標準一、二年級“文明禮貌”德目中的有關要求而設置的。

  本課課文寫的是李芳同學亂東西的事例。讓學生感知亂放東西壞處多。

  本課共有五個欄目。

  第一個欄目“想一想”,在課文前面,用一幅畫面表現出小芳亂扔亂放東西的情景,直觀形象。使學生從畫面中很容易感受到亂扔亂放東西的壞處;影響整潔、美觀、用時不好找,做事無條理,這是不文明的行為。

  第二個欄目“說一說”,緊接課文,其內容是課文的延續和補充。這樣安排增強了趣味性和啟發性。通過小芳改正缺點,從正面對學生進行具體的導行。

  第三個欄目“記一記”,通過一首兒歌強化本課的行為要求。

  第四個欄目“議一議”,其目的一是復習鞏固本課所學的觀點及行為要求;二是聯系學生實際,對學生具體導行。

  第五個欄目“活動”,其目的是引導學生在平時堅持做到把東西方在一定的地方,逐步養成做事有條理的好習慣。

  教法建議:

  1.為了使學生理解東西要放在合適的、固定的地方,教師可以讓學生親自操作電腦演示課件,通過人機互動的方式理解東西放在一定的地方方便好找,整潔。

  2.要充分聯系學生實際,用學生中的正面事例為其它學生樹立榜樣,列舉學生中的錯誤做法讓學生分析,引導學生提高認識。

  教學設計示例

  第十課

  認知:

  1.知道要把東西放在一定的、合適的地方,用完放回原處。

  2.懂得把東西放在一定的地方,既整潔,用時又好找,又省時,不會誤事。

  3.懂得把東西放在一定的地方是做事有條理的表現,從小養成這種好習慣很重要。

  情感:

  體會到把東西放在一定的地方好處多,愿意培養這種好習慣。

  行為:

  把東西擺放在合適的地方,用完及時放回原處。

  教學重點

  使學生懂得的好處與壞處,知道東西要放在固定的、合適的地方。

  教學難點 

  使學生知道東西要放在合適的地方。

  教育過程:

  一、插圖導入  

  1.電腦演示圖片:

  內容:欄目一“想一想”中的圖。

  2.教師提問:

  想一想,像李芳這樣亂放東西會怎樣?

  3.學生回答,教師根據學生的發言隨即板書:找不到東西 耽誤時間 耽誤事 著急……

  4.過渡語:

  李芳亂放東西的結果怎樣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二、學文明理

  1、學生邊看圖片邊聽錄音故事。

  (圖片的內容為課文中的插圖,錄音故事內容同課文內容的1、2自然段。)

  2、教師提問:

  李芳亂放東西的結果怎樣?(此時學生通過聽故事,可能會對亂放東西的結果有了新的認識,教師可以繼續板書,使學生深刻地理解亂放東西的壞處。)

  3、教師小結:

  亂放東西就會找不到東西、還會耽誤時間、耽誤事情、心里著急,還可能會養成做事沒有條理的壞習慣,害處可多了。

  4、教師提問:

  請同學們給李芳出出主意,告訴她怎樣做就能避免這些麻煩?

  5、學生小組討論后給李芳出主意。

  板書:

  6、教師在學生匯報的基礎上小結:

  大家出的主意很好,李芳同學聽了一定會感謝你們。李芳的老師也是這樣勸告她的。

  7、聽錄音:

  內容:課文中李芳老師的話。

  8、過渡語:

  后來在媽媽的督促下,李芳逐漸改掉了亂放東西的壞毛病,請同學們打開書,看看李芳后來是怎么做的。

  9.提問:

  看圖說一說,李芳是怎樣改掉缺點的,把東西方在一定的地方有什么好處。

  板書:找得到東西 不(耽誤時間) 不(耽誤事) 不(著急)

  三、聯系實際具體導行

  1.過渡語:

  通過看小芳的事例我們知道了東西不能亂放,那么,東西應該放在什么地方呢?放在什么地方合適呢?讓我們到小明的家里去看看。

  2.電腦演示小明的家

  內容:欄目四“議一議”中的插圖一(教材P50圖)。

  3.教師提問:

  這些東西擺放的地方合適嗎?你在家里把它們擺放在哪里,為什么?

  4.請學生親自動手操作電腦,在老師事先制作好的課件上幫小明收拾家。

  5.學生獨立操作后,在教師機上邊演示邊匯報,同學之間如果意見不統一可以相互爭論,教師評判的原則是東西放的位置安全、方便、不妨礙整潔即可。

  6.教師用電腦演示圖片

  內容:欄目四“議一議”中的插圖二和插圖三。

  7.教師提問:

  這些東西用過后應該怎么辦?平時你把它們放在什么地方?

  8.教師請學生自主選擇討論的內容。

  9.學生匯報后教師給予引導,對正確的進行肯定,不正確的啟發同學自己修正。

  四、全課總結

  1.師:今天同學們學得很好,大家懂得了做事要有條理的道理,希望你們今后都能養成學習、做事有條理的好習慣。(板書:養成做事有條理的好習慣。)我們一起用一首兒歌來總結一下這節課。

  2.學生閱讀兒歌(教材P50)

  3.師:今天這節課后我們開展一項活動。

  4.學生閱讀教材P51“活動”中的內容。

  5.師:老師等待著你們的好消息。

  板書設計 

  十

  找得到東西 不耽誤時間 不耽誤事 不著急……

  養成做事有條理的好習慣

東西不亂放 篇5

  教學目標 

  認知:

  1.知道要把東西放在一定的、合適的地方,用完放回原處。

  2.懂得把東西放在一定的地方,既整潔,用時又好找,又省時,不會誤事。

  3.懂得把東西放在一定的地方是做事有條理的表現,從小養成這種好習慣很重要。

  情感:

  體會到把東西放在一定的地方好處多,愿意培養這種好習慣。

  行為:

  把東西擺放在合適的地方,用完及時放回原處。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課是根據課程標準一、二年級“文明禮貌”德目中的有關要求而設置的。

  本課課文寫的是李芳同學亂東西的事例。讓學生感知亂放東西壞處多。

  本課共有五個欄目。

  第一個欄目“想一想”,在課文前面,用一幅畫面表現出小芳亂扔亂放東西的情景,直觀形象。使學生從畫面中很容易感受到亂扔亂放東西的壞處;影響整潔、美觀、用時不好找,做事無條理,這是不文明的行為。

  第二個欄目“說一說”,緊接課文,其內容是課文的延續和補充。這樣安排增強了趣味性和啟發性。通過小芳改正缺點,從正面對學生進行具體的導行。

  第三個欄目“記一記”,通過一首兒歌強化本課的行為要求。

  第四個欄目“議一議”,其目的一是復習鞏固本課所學的觀點及行為要求;二是聯系學生實際,對學生具體導行。

  第五個欄目“活動”,其目的是引導學生在平時堅持做到把東西方在一定的地方,逐步養成做事有條理的好習慣。

  教法建議:

  1.為了使學生理解東西要放在合適的、固定的地方,教師可以讓學生親自操作電腦演示課件,通過人機互動的方式理解東西放在一定的地方方便好找,整潔。

  2.要充分聯系學生實際,用學生中的正面事例為其它學生樹立榜樣,列舉學生中的錯誤做法讓學生分析,引導學生提高認識。

  教學設計示例

  第十課 東西不亂放

  認知:

  1.知道要把東西放在一定的、合適的地方,用完放回原處。

  2.懂得把東西放在一定的地方,既整潔,用時又好找,又省時,不會誤事。

  3.懂得把東西放在一定的地方是做事有條理的表現,從小養成這種好習慣很重要。

  情感:

  體會到把東西放在一定的地方好處多,愿意培養這種好習慣。

  行為:

  把東西擺放在合適的地方,用完及時放回原處。

  教學重點

  使學生懂得東西不亂放的好處與壞處,知道東西要放在固定的、合適的地方。

  教學難點 

  使學生知道東西要放在合適的地方。

  教育過程:

  一、插圖導入  

  1.電腦演示圖片:

  內容:欄目一“想一想”中的圖。

  2.教師提問:

  想一想,像李芳這樣亂放東西會怎樣?

  3.學生回答,教師根據學生的發言隨即板書:找不到東西 耽誤時間 耽誤事 著急……

  4.過渡語:

  李芳亂放東西的結果怎樣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二、學文明理

  1、學生邊看圖片邊聽錄音故事。

  (圖片的內容為課文中的插圖,錄音故事內容同課文內容的1、2自然段。)

  2、教師提問:

  李芳亂放東西的結果怎樣?(此時學生通過聽故事,可能會對亂放東西的結果有了新的認識,教師可以繼續板書,使學生深刻地理解亂放東西的壞處。)

  3、教師小結:

  亂放東西就會找不到東西、還會耽誤時間、耽誤事情、心里著急,還可能會養成做事沒有條理的壞習慣,害處可多了。

  4、教師提問:

  請同學們給李芳出出主意,告訴她怎樣做就能避免這些麻煩?

  5、學生小組討論后給李芳出主意。

  板書:東西不亂放

  6、教師在學生匯報的基礎上小結:

  大家出的主意很好,李芳同學聽了一定會感謝你們。李芳的老師也是這樣勸告她的。

  7、聽錄音:

  內容:課文中李芳老師的話。

  8、過渡語:

  后來在媽媽的督促下,李芳逐漸改掉了亂放東西的壞毛病,請同學們打開書,看看李芳后來是怎么做的。

  9.提問:

  看圖說一說,李芳是怎樣改掉缺點的,把東西方在一定的地方有什么好處。

  板書:找得到東西 不(耽誤時間) 不(耽誤事) 不(著急)

  三、聯系實際具體導行

  1.過渡語:

  通過看小芳的事例我們知道了東西不能亂放,那么,東西應該放在什么地方呢?放在什么地方合適呢?讓我們到小明的家里去看看。

  2.電腦演示小明的家

  內容:欄目四“議一議”中的插圖一(教材P50圖)。

  3.教師提問:

  這些東西擺放的地方合適嗎?你在家里把它們擺放在哪里,為什么?

  4.請學生親自動手操作電腦,在老師事先制作好的課件上幫小明收拾家。

  5.學生獨立操作后,在教師機上邊演示邊匯報,同學之間如果意見不統一可以相互爭論,教師評判的原則是東西放的位置安全、方便、不妨礙整潔即可。

  6.教師用電腦演示圖片

  內容:欄目四“議一議”中的插圖二和插圖三。

  7.教師提問:

  這些東西用過后應該怎么辦?平時你把它們放在什么地方?

  8.教師請學生自主選擇討論的內容。

  9.學生匯報后教師給予引導,對正確的進行肯定,不正確的啟發同學自己修正。

  四、全課總結

  1.師:今天同學們學得很好,大家懂得了做事要有條理的道理,希望你們今后都能養成學習、做事有條理的好習慣。(板書:養成做事有條理的好習慣。)我們一起用一首兒歌來總結一下這節課。

  2.學生閱讀兒歌(教材P50)

  3.師:今天這節課后我們開展一項活動。

  4.學生閱讀教材P51“活動”中的內容。

  5.師:老師等待著你們的好消息。

  板書設計 

  十 東西不亂放

  找得到東西 不耽誤時間 不耽誤事 不著急……

  養成做事有條理的好習慣

東西不亂放(精選5篇) 相關內容:
  • 中國小朋友真好(精選5篇)

    教學目標認知:知道對外國客人要熱情大方有禮貌。情感:愿意熱情大方的對待外國客人。行為:1、對外國客人有禮貌,熱情大方。2,見到外國客人不尾隨、不圍觀、不指指點點。3,不向外國人索取禮物。...

  • 小學一年級下冊品德與生活《春天來了》教學設計(精選17篇)

    教學目標:1、使用不同方法,繼續積極參加"尋找春天、展示春天、留住春天"的活動,體會親近大自然的樂趣。2、通過觀察、比較,認識春天盛開的花,借助花進一步了解春天的主要特征。...

  • 與誠實相伴──《品德與生活》第三冊“誠實的孩子人人夸”教學案例(精選15篇)

    本課教學目標:1.通過畫上學路線圖和玩交通安全棋,培養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和珍愛自己生命的情感。2.知道在上學的路上要遵守交通規則,不要在路上玩耍,不要吃地攤上不潔的食物,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和上學不遲到的好習慣。...

  • 中華人民共和國(精選13篇)

    教學內容:欣賞《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課型:綜合課教法:談話法教學目的:1、學習交替運用連貫與跳躍的唱法,繼續學習歌曲的演唱。2、綜合訓練:輪唱練習、節奏寫作練習3、欣賞《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使學生進一步樹立對自己祖國和民族...

  • 眼保健操(精選5篇)

    我是根據體育教學大綱和省編教材小學體育第4冊第28課認真做。本課運用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手段,為的是更好的把課上好。本課的教學要求:1、使學生知道為什么要做2、使學生知道按摩的穴位和動作方法3、使學生逐步養成按時做的習慣首先這...

  • 屏幕保護(精選7篇)

    教案課題:設置教材分析:本節課主要以《小學信息技術》第二冊(上)第五課《設置》為依據設計的。介紹的意義,設置方法。授課對象:小學三年級教學目的:1、知識目標:了解的作用,掌握至少一種屏保的設置方法。...

  • 友誼之樹常青(通用4篇)

    溫州永中二小 琪兒(四年級)★輔導理念:1、對相關年齡特征的闡述:小學中高年級的學生意識到日常生活和學習中朋友越來越重要了。在這個學齡段的兒童開始把朋友看作是可供互相交流秘密的人,可以彼此分享情感和思想的人,他們認為對朋友...

  • 小學二年級下冊品德與生活《我和動物交朋友》教學設計(通用4篇)

    主題目標:1.知道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2.充分感受到動物的可愛,激發學生喜歡動物的情感,愿意和動物交朋友。3.明確認識如何與動物相處,能夠善待動物,知道戲弄、虐待動物的行為是錯誤的。課前準備:1.小狗、金魚、兔子等小動物。...

  • 光榮啊!“園丁”(通用3篇)

    教學目標認知:1.知道老師為學生的全面成長付出了艱苦的勞動,他們是辛勤的“園丁”。2.懂得尊重老師首先要尊重老師的勞動。情感:1.感激老師對自己的培養,體會老師的辛苦。2.對老師產生敬佩和愛戴之情。...

  • 小學思想品德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乳丰满人妻中文字幕日本 | 国产精品自在自线视频 |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网图片 | 亚洲一区久 | 真实的国产乱xxxx在线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女王 |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综合在线观看 | 久久精品9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 | 欧美日本高清视频 | 日韩欧美福利 | 国产乱子经典视频在线观看 | 日本免费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九九热精彩视频 | 少年巨茎征服熟女系列 | AV中文字幕潮喷人妻系列 | WWW亚洲色大成网络.COM | 在线观看黄动漫 | 韩国毛片| 啊啊啊用力插视频 | 免费a级毛片又大又粗又黑 秋霞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 久久亚洲精品国产 | 成人免费va视频 | 一区二区视频观看 | 女女互揉吃奶揉到高潮视频 | 99久久99热这里只有精品 | 2019亚洲午夜无码天堂 | 日韩午夜在线观看 | 欧美在线视频一区二区 | 成年免费视频 | 扒开双腿疯狂进出爽爽爽 | 成人软件在线观看 | 欧美色道 | 999这里只有是极品 久久综合色综合 | videos性欧美另类高清 | 国产v在线播放 | 日女av在线| 欧美国产日本在线 | 性xxxxfreexxxxx欧美牲交 | 日本一区二区小视频 | 久久久久久久极品 |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