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精選13篇)
中華人民共和國 篇1
教學內容:欣賞《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課型:綜合課
教法:談話法
教學目的:
1、學習交替運用連貫與跳躍的唱法,繼續學習歌曲的演唱。
2、綜合訓練:輪唱練習、節奏寫作練習
3、欣賞《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使學生進一步樹立對自己祖國和民族的自豪感,初步了解聲樂的演唱形式。
教學重點:欣賞《國歌》及輪唱練習
教學難點:輪唱練習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聽音樂進教室,律動
2、唱師生問好歌。
二、處理歌曲
1、集體練唱歌曲
2、教師用《游子吟》一詩,頌揚母親的偉大,把祖國比喻為母親,使孩子們懂得他們的成長是離不開祖國的哺育和關懷的,同學們在演唱這首歌曲時應用深情的聲音表達出對祖國的熾熱感情。
三、綜合訓練
(1) 輪唱:教師先講解概念,然后和另一個學生示范,學生分組來唱,要求學生注意音準、注意聲部間節拍和速度整齊,音量平衡。
(2) 指導學生運用已學的拍號,為按音節排列的單音添加節奏。
三、欣賞
1、介紹聲樂演唱形式:獨唱、重唱、對唱、齊唱、合唱。
2、聽《國歌》,請學生回答這首歌的演唱形式。
3、復聽一遍,啟發學生聽賞時,將自己置身于國際比賽的授獎儀式場面之中,看到我國的運動健兒手捧獎杯,在莊嚴、雄偉的《國歌》聲中,眼望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的動人情景。此時此景你所想到的是什么?
4、齊唱:兩個人以上同時演唱同一旋律,稱為齊唱。
中華人民共和國 篇2
教學內容:
聽聽: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唱唱:頌祖國
玩玩:
1、復習do、re、mi、sol、la
2、學會節奏譜(第3頁節奏譜)的拍擊法。
3、看圖學舞《頌祖國》。
4、敲一敲,為《頌祖國》伴奏。
教學目的:
1、通過欣賞《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感受進行曲雄壯有力的曲調;對學生進
行熱愛祖國的教育。培養學生認真地聆聽《國歌》的習慣。
2、通過學唱新疆維吾爾族民歌《頌祖國》,進行愛黨愛祖國的教育,學會用歡快熱烈的情緒演唱,并能看圖學跳雙人舞。
3、認識和學會節奏譜的拍擊方法,并為歌曲伴奏。
4、復習唱名d(do)、r(re) m(mi) s(sol) l(la)
5、學會挑選不同的打擊樂器及選擇不同的節奏型為歌曲伴奏。
教學分析:
1、《國歌》原名《義勇軍進行曲》,為影片《風云兒女》的主題歌。由田漢作詞, 聶耳作曲。歌詞與音調緊密結合,使歌曲充滿戰斗力,鼓舞著中國人民為取得革命勝利而勇往直前。
2、《頌祖國》是一首新疆維吾爾族民歌。2/4拍、宮調式、歌曲由三個樂句組成。
富有新疆民歌的特色。曲調活潑、歡快、節奏比較緊密、多次出現十六分音符。
教學重點:
以歡快熱烈的情緒演唱《頌祖國》。
教學難點:
看圖學舞。
課時安排:
三教時。
1、 欣賞《國歌》;復習d、r、m、s、l;初步學唱歌曲。
2、 學唱《頌祖國》;認識節奏譜及學會拍擊,為歌曲伴奏;音樂游戲,《白云飄飄》。
3、 歌曲處理;學跳雙人舞;敲一敲。
第一教時:
教學內容:
1、聽賞《國歌》
2、學唱《頌祖國》
3、復習do、re、mi、sol、la
4、認識節奏譜
教學目的:
1、通過欣賞《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感受進行曲雄壯有力的曲調;對學生進行熱愛祖國的教育。培養學生認真地聆聽《國歌》的習慣。
2、通過學唱新疆維吾爾族民歌《頌祖國》進行愛黨愛祖國的教育。
3、復習d、r、m、s、l
教學重點:
學會用歡快熱烈的情緒演唱《頌祖國》。
教學難點:
唱準五音階d、r、m、s、l
教學準備:
1、錄音機、磁帶。
2、節奏譜卡片。
教學過程:
聽進行曲進教室。
提問:
1、 剛才我們是怎樣進教室的?
2、 我們走步時聽到的音樂是活潑的還是雄壯的?
小結:
剛才我們是怎樣進教室的?噢!我們是聽著進行曲神氣地走進教室的。
一、 欣賞《國歌》(童聲齊唱),要求學生只聽不唱。
提問:
1、 誰能說出這首歌曲的唱名?
2、 你在哪些地方聽到過奏,《國歌》?
3、 每當升旗奏《國歌》時,我們應該怎樣?
小結: 國旗、國歌代表我們的祖國,所以聽到奏《國歌》時,我們要立、敬禮(或
注目禮),這是每一位學生都必須做到的。
4、 復聽《國歌》,全體立正敬禮。
提問: 《國歌》的音樂非常雄壯( )優美( )活潑( )
小結: 《國歌》是一首非常雄壯的進行曲。
一、 新授《頌祖國》
1、 復習歌曲《娃哈哈》,進行歌表演,導入新課。
2、 范唱
教師有表情地進行范唱,并要求學生注意:聽聽這首歌曲是什么情緒的?歌中歌唱了誰?范唱后可讓學生討論,“趕走烏云見青天”的“烏云”“青天”名指什么?
3、 熟悉曲調
先出示節奏譜,手和腳分別單獨作拍擊練習,學會拍擊后,為樂曲伴奏。
4、 聽樂曲做墊步律動(新疆舞基本動作)
用“no”或“lu”哼唱。
5、 朗讀歌詞,初步學唱歌詞(注意反復記號)
一、 復習唱名
1、 用寫有d、r、m、s、l的彩色音樂唱名卡片進行視唱
2、 唱一唱五聲音階
d、r、m、s、l
l、s、m、r、d
3、 聽音練習
出示第4頁下方的節奏譜,請學生把聽出的音填在節奏下面。然后邊拍擊邊唱。
一、 教師小結
二、 師生告別
三、 學生聽音樂出教室
教后感:今年我教的二年級,一開始就發現低年級的學生和高年級的學生不同,二年級好象大班的孩子。欣賞國歌時,小時們都表現出很專注的神情。但學唱《頌祖國》時,吐字不夠清楚。
第二教時:
教學內容:
1、感受2/4拍的強調規律。
2、看圖學舞并有表情地演唱,《頌祖國》。
3、進一步學會節奏譜為歌曲伴奏。
4、音樂游戲《白云飄飄》。
教學目的:
1、學會用歡快熱烈的情緒演唱,并能看圖學跳雙人舞。
2、進一步學會節奏譜為歌曲伴奏。
3、學會音樂游戲;白云飄飄。
教學重點:
以歡快熱烈的情緒演唱,《頌祖國》
教學難點:
看圖學舞
教學準備:
1、錄音機、磁帶。
2、圖片、節奏卡片。
教學過程:
一、聽《頌祖國》樂曲,做彈簧小跑步進教室。
提問:
1、 1、剛才我們聽到的樂曲的曲名是什么?
2、《頌祖國》與《國歌》兩首歌曲在情緒上有何不同?
二、練聲
1、五聲音階唱名練聲
2、《白云曲》帶詞練習
3、聽音練習
可做“一音開花”游戲。教師彈兩個音,讓學生把這兩個音用線連起來,集體唱后唱出來。
m s
d s r d m r
l l
4、視唱練習
同上節內容。最后用“no”或“lu”哼唱《頌祖國》全曲。
三、繼續新授《頌祖國》
1、 聽《頌祖國》樂曲,感受2/4拍強弱規律。可以做“踏點步”律動,也可以指導學生看書上不同顏色不同大小的圓圈來感受2/4的強弱規律(強拍可用兩手指點大圈,弱拍可用一個手拍點小圈)
2、 繼續學習第3葉的節奏譜,并為《頌祖國》伴奏,歌曲前四小節配節奏譜(1),后八個小節配節奏譜(2)
3、 復習歌詞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歌唱,要唱得太快、熱烈、吐字清晰。
4、 指導看圖學舞
先讓學生一起跳,再請男生一起跳,然后男、女生跳雙人舞。為動作熟練后,可讓學生編配動作。
四、音樂游戲:白云飄飄
游戲方法:
六個學生頭戴寫d、r、m、s、l唱名的“白云帽”(每頂帽上只寫其中一個唱名),在樂曲聲中自由飛舞飄動。音樂結束后,六人立即面向集體排一橫隊,依次唱出帽上的唱名;也可以有節奏地唱。
五、教師小結
六、師生告別
七、學生聽音樂出教室
教后感:學生學跳舞時,由于是自己看圖學跳舞,所以跳的很不整齊,而且有一個現象,就是全班的學生幾乎都盯著那幾個平時表現好的學生,而不是將自己看得表現出來。
第三教時:
教學內容:
1、視唱“白云曲”,并進行即興創作。
2、挑選不同打擊樂器及選擇不同的節奏型為歌曲伴奏。
3、復習
教學目的:
1、學會挑選不同的打擊樂器及選擇不同的節奏型為歌曲伴奏。
2、學看即興創作視唱《白云曲》
教學重點:
挑選不同的打擊樂器及不同節奏型為《頌祖國》伴奏
教學難點:學看即興創作
教學過程:
一、聽《頌祖國》樂曲做墊步律動進教室,到座位后集體復習歌表演《娃哈哈》
二、練聲與視唱
1、師生問好
2、復習前面內容
3、根據《白云曲》節奏進行即興創作
三、敲一敲
1、指導學生看圖
(1)四個小朋友各人敲了什么節奏?讓學生分別上前敲一敲。
(2)集體可以復習節奏譜
2、四件樂器同時敲,集體可按節奏譜拍擊(或敲擊)為《頌祖國》伴奏。
3、在樂器伴奏下,集體載舞表演《頌祖國》
四、復習及小結
1、一起復習演唱《我有一支歌》
2、復聽《國歌》
3、教師小結
五、師生告別
六、學生聽音樂出教室
教后感:
1、在用打擊樂器時,由于很長時間沒有用過,所以,顯得有些亂,經過練習后,顯得好了很多。
2、《我有一支歌》有部分學生已經忘記,只能模糊地記得曲調,歌詞念不清。
中華人民共和國 篇3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課標內容]
(1)講述開國大典的史實,認識新中國成立的歷史意義。
(2)簡述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實。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通過對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的主要內容及其意義的分析,培養學生理解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2)通過對新中國成立的偉大歷史意義的學習,培養學生分析和概括歷史問題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閱讀課文及所附圖表,探討課中思考題,讓學生感知開國大典的動人場面,加深對新中國成立的偉大歷史意義的理解。
(2)組織觀看《開國大典》等影片,走訪經歷過新中國成立時代的老人,使學生體會“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這一名言的深刻內涵。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使學生認識到新中國的成立是中國現代的偉大事件,也是20世紀世界偉大的事件之一,以此培養學生熱愛新中國、熱愛中國共產黨的情感。
(2)使學生認識到,西藏和平解放使西藏人民擺脫了帝國主義和西藏農奴主勢力的控制和掠奪,走上了團結、進步、發展的光明大道,這是中國共產黨解決民族問題的偉大成果。
[重點和難點]
重點: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歷史意義。 難點:西藏和平解放的經過及其歷史意義。
[課時]
1課時
[教學方法]
導學、探究、討論法
[教學過程]
課前引導:同學們能概括一下建國前夕解放戰爭的形勢嗎?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指出: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人民解放軍取得三大戰役的勝利,國民黨軍隊主力基本被消滅。1949年3月,中國共產黨七屆二中全會召開,這次會議為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的勝利,為新中國的成立做了政治上、思想上的準備。4月,人民解放軍取得了渡江戰役的勝利,南京國民政府被*。到9月,全國大陸基本解放。中國人民終于在1949年10月1日迎來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導入新課
一、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1、會議的召開
提問: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會議是在什么背景下召開的?出席會議的有哪些方面的代表?這體現了會議的什么特點?
學生閱讀課文后,教師用多媒體課件適當補充一些相關資料,然后組織學生討論以上問題,待學生充分討論后,教師進行講評和點撥。
2、會議的主要內容
學生閱讀課文,了解會議的幾項主要內容:(1)討論通過了《共同綱領》;(2)選舉產生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及主席和副主席;(3)決定了共和國的首都、紀年法、國歌和國旗;(4)決定建立人民英雄紀念碑。
問題一:《共同綱領》有哪些主要內容?為什么說它起著臨時憲法的作用?
問題二:你能說說國旗的寓意有哪些嗎?
教師適當補充一引起資料,供學生討論上述兩個問題時參考。
3、會議的意義
提問: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有何重要意義?
引導學生結合會議召開的背景和會議的主要內容分析以上問題。待學生充分討論后,教師講解:人民政協具有廣泛的代表性,在全國人大召開以前,它代行人大的職權,由它制定的《共同綱領》具有臨時憲法的作用。政協會議還確定了新中國的首都、國歌、國旗和紀年法。所以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為新中國的成立做了重要的準備。
二、開國大典
問題一:看了開國大典的幾幅插圖,聯想到毛澤東在*城樓上的莊嚴宣告,你有何感想?
問題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偉大歷史意義是什么/
學生閱讀課文,觀看相關影視資料片段,然后展開討論。教師適應提示和點撥。
三、西藏和平解放
提問:西藏是怎樣實現和平解放的?西藏和平解放有何重大意義?
學生閱讀課文和相關歷史資料,然后分組展開討論。學生充分討論后,教師結合重點難點分析中的相關內容進行講解。
[小結]
通過提問的方式幫助學生掌握本課的主要內容:
問題一: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是在什么背景下召開的?會議的中心議題是什么?主要內容有哪些?會議的召開有何意義?
問題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偉大歷史意義是什么?
問題三:西藏是怎樣實現和平解放的?其意義是什么?
[作業]
指導學生完成課后習題。
[第2課時]
中華人民共和國 篇4
一年級音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教學設計: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了解有關抗戰的史實,理解歌詞的寓意,激發孩子們的愛國之心和報國之志。
3.能正確,有感情地背誦課文和演唱課文。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激趣
每周一,小朋友們都要舉行什么儀式?都要唱什么歌?你知道歌中的含 義嗎?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師板書,生齊讀) 師闡述國歌產生的背景(參照“題解”)。生激昂齊讀。
二、初讀指導
1.自學課文。
(1)自由輕聲朗讀課文,畫出不理解,不認識的字詞。
(2)會讀會寫田字格中的生字。
(3)運用“解詞六法”并聯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
血肉 國歌 奴隸 中華民族
長城 吼聲 炮火 萬眾一心
2.教師檢查糾正不良的學習習慣,幫助學生自學。
3.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詞語:
血肉 國歌 奴隸 中華民族
長城 吼聲 炮火 萬眾一心
(2)指名解詞。
血肉: 本文指代身軀。
國歌: 見“自學課文”。
奴隸: 見“自學課文”。
中華民族: 民族,指具有共同地域,共同語言,共同生理特點及共同生活
習慣的人群。中華民族,本文泛指中國國土上的中國人民。
長城: 本文指中國勞苦大眾為趕走侵略者而進行的武裝斗爭。
吼聲: 本文表示因看清敵人的本質而強烈不滿。
炮火: 這里泛指敵人的瘋狂進攻。
萬眾一心: 本文指中國人民聯合起來共同對付外國侵略者。
(3)齊讀生字詞。
(4)指導書寫生字。
重點引導學生注意
“奴”的左邊寫法,“隸”的下邊寫法,“族”的左右筆順。
教育學生注意“坐勢四決”:頭擺正,身挺直,腿放平,腳踩實。
三、理清脈絡
1.看圖。
2.默讀課文,說說課文一,二部分分別講的是哪一個“鏡頭”。學生自學后討論 :第一部分講的是鏡頭一;第二部分講的是鏡頭二。
四、精度第一部分
1.導讀。
第一部分哪一個詞語最能代表勞苦大眾的心聲?
2.講讀。
比較:
不愿做奴隸的人們, 起來!
① ②
起來! 不愿做奴隸的人們!
[板書:起來 血肉筑成長城 (思想得覺悟) ]
3.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分組讀,其他同學聽后評議。
齊讀第一部分。
隨著音樂伴奏,齊唱第一部分。
4.過渡:要想真正解放我們的國家,解放我們的勞苦大眾,除了要有一定的思想
覺悟,還要在行動上干什么呢?我們下節課再來學習。
五、布置作業
1.課堂作業。
(1) 用鋼筆描紅。
提醒學生注意坐姿和握筆姿勢,養成良好的寫鋼筆字的習慣。
(2) 聯系課文內容,說說“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這句話的意思。
2.課后作業
讀一讀,比一比,再組詞。
哥( ) 奴( ) 誠( ) 眾( ) 吼( )
歌( ) 怒( ) 城( ) 從( ) 孔( )
第二課時
一、復習指導
1.聽寫生字詞。
2.指名讀第一部分。
3.第一部分告訴了我們什么呢? 那么在斗爭中該怎樣做呢?
二、精讀第二部分
1.導讀、第二部分那個
2.理解課文內容。
(1) 聽這部分課文配樂朗誦錄音,完成原文與含義的連線練習。
萬眾一心 億萬民眾不屈不擾頑強戰斗,直至
勝利
冒著敵人的炮火 不惜犧牲生命
前進! 前進! 前進! 進! 聯合起來,團結抗敵
(2) 討論:上述習題中,左右意思一樣,課文為何不用右邊的?
(4) 想象在前進的途中還會遇到哪些曲折。
[板書: 前進 萬眾冒著炮火(戰爭終勝利)]
3.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這一部分。
男女生分內容讀。
指名兩學生分內容讀
指名讀
齊讀
隨著音樂伴奏,齊唱第二部分。
分組唱一,二部分。
齊唱<<國歌>>
三、總結全文
全文用凝煉形象的語言攝取了哪些鏡頭? 文章的目的何在? 我們今天的幸
生活是后來人創造的,但歸根到底是革命先烈的鮮血換來的,你有什么感想?
四、布置作業
1.課堂作業。
完成課后習題第三題。
2.課后作業
(1)有感情地背<<國歌>>,唱<<國歌>>。
(2)閱讀一個有關中華民族受苦受難,奮起反抗,艱苦斗爭或勇往直前的歷史故
事,讀后講給其他小朋友聽。
附板書:
第一課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奮起抗爭: 起來 血肉筑成長城 (思想得覺悟)
勇往直前: 前進 萬眾冒著炮火 (戰爭終勝利)
中華人民共和國 篇5
導入 :
回顧中國近代史的幾個階段、以及每階段的政權性質,引導學生分析中國人民要建立一個怎樣的國家,將由中國人民及其代表來商討決定。
講解新課:
一、中國共產黨七屆二中全會
學生概括這次會議的時間、地點、主要內容,教師指出:黨的工作中心從鄉村轉移到城市;黨的總任務是迅速恢復和發展生產,使中國由農業國變為工業國,建設成為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這是新中國建立之后的總目標、總原則,一切工作圍繞這一目標進行。強調這次會議解決了中國由新民主主義革命轉變為社會主義革命的重要問題。
教師提出問題,學生閱讀教材大字和小字,討論回答。“新中國成立的條件成熟了,指的是什么條件?”
1.人民解放戰爭已經在全國范圍內取得基本勝利。
2.國民黨反動政府已被推翻。
3.中國共產黨七屆二中全會決議和毛澤東發表的《論人民民主專政》為新中國成立作了理論準備。
4.全國人民熱烈擁護在共產黨領導下迅速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
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
1.新政協籌備會議。
小字內容,教師簡介即可。要注意這次政協會議在籌備期間曾稱為“新政協”,以區別于1946年召開的政治協商會議。
2.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這次大會召開于1949年9月。地點北平。參加會議的代表除中國共產黨外,還有來自各民主黨派、無黨派民主人士、部隊、團體、各地區、民族和華僑的代表,具有廣泛的代表性,也顯示了中國人民的大團結。會議中心議題是討論新中國的成立問題。包括制定《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組織法》、《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選舉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及主席、副主席;確定國旗、國歌、首都等。
“共同綱領”規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性質,還規定了國家政權機關、軍事制度、經濟政策、文教政策、外交政策的總原則,具有臨時憲法的性質。
教師要正確解釋國旗圖案的含義,對學生進行熱愛和尊敬五星紅旗的教育。用人民英雄紀念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引導學生用典型史事進行分析。
講完本目后,教師可適當聯系現在的政協會議進行小結,突出其民主性和歷史作用,明確要點。
三、開國大典
1.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會議。
小字內容,學生閱讀即可。要明確會議的時間和內容。
2.開國大典。教師重點介紹開國大典的盛況。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時,首都北京30萬軍民在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開國盛典,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這部分內容教師可利用書中彩圖或電影剪輯、錄像(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國近代現代史教學錄像帶》下(新中國的誕生部分)、錄音等,加強教學的感染力和直觀性。
由學生朗讀海內外各方面的賀電。
課后由學生收集家長參加開國大典的感受,以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四、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歷史意義
1.國內意義。中國人民經過一百多年的英勇斗爭,終于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勝利,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成為國家的主人。中國的歷史進入了一個新紀元;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一百多年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從此結束,開始了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新時期。
由學生歸納、概括后,進行討論:
為什么新中國的成立是中國歷史的偉大轉折點?
得出結論:因為中國110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質的社會結束了,開始向社會主義過渡。
2.世界意義。在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大國里,沖破帝國主義的東方戰線,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
由學生朗讀,不必展開。
3.基本經驗。圍繞課文的問題,組織學生討論。啟發學生聯系已學過的典型史事加以闡明,總結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基本經驗。強調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和作用。
小結本課:
點明中國歷史從此跨入了一個新的時代。聯系今天中國的強大,探討新中國成立的偉大意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 篇6
第1課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一、學習目標
了解開國大典的過程,培養學生辨證思維能力,體會新中國成立的偉大歷史意義。
二、重點難點 :
重點:開國大典
難點:認識新中國成立的偉大歷史意義
三、課堂學習
(一)預習導學:
通過《 》
中國人民政 選舉 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治協商會議 國旗
國歌
開國大典 首都
紀年
開國大典: 年 月 日
新中國成立的意義
(二)學習過程:
導入:百年中國——19xx年的中國與XX年的中國在哪些方面有明顯的不同?百年巨變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一) 開國大典
1、 開國大典盛況
時間:
了解開國大典的過程
2、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主要內容:
動腦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決定以《義勇軍進行曲》為國歌,為什么?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歷史意義
國內意義:
國際意義:
二)西藏和平解放
時間:
中央解決西藏問題為什么要一面向西藏進軍,一面力爭西藏和平解放?
四、鞏固練習:
1、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確定的代國歌是: ( )
a、《義勇軍進行曲》 b、《國際歌》
c、《東方紅》 d、《歌唱祖國》
2、 1951年和平解放的地區是: ( )
a、北平 b、西藏 c、天津 d、海南島
3、第一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確定新中國采用的紀年方法是:( )
a、年號紀年 b、 干支紀年
c、民國紀年 d、公元紀年
4、請觀察下列兩幅圖片;
圖1 圖2
(1)圖1反映的是什么重大歷史事件?發生在哪一年?
(2)圖2反映的是1951年10月人民解放軍進入拉薩的情景,它有何重大影響?
中華人民共和國 篇7
第一單元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鞏固
第一面五星紅旗在天安門冉冉升起,標志著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勝利,揭開了中國現代史嶄新的篇章。
短短的三年內,新中國經受了軍事、政治、經濟以及外交等方面的嚴峻考驗,取得了整頓經濟秩序、土地改革、抗美援朝等重大勝利,極大地鞏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權。它以無可辯駁的事實向全世界宣示,年輕的人民共和國不僅完全有能力捍衛國家獨立,恢復國民經濟,而且以令人難以置信的速度,為下一步進行大規模經濟建設、向社會主義過渡作好了準備。
在國際上,隨著美蘇戰時同盟關系的破裂,以美國為首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和以蘇聯為首的華沙條約組織相繼建立,兩大政治軍事集團相互抗衡,使世界籠罩在“冷戰”陰云中。
第1課 中國人民站起來了
課程目標:
講述開國大典的史實,認識新中國成立的歷史意義。簡述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實。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知道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西藏和平解放。通過學生講述開國大典的史實培養其口頭表達能力和對歷史事件的概述能力;指導學生討論西藏解放的策略,培養其辯證思考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指導學生看課文插圖或相關的影視資料,分小組講述開國大典的史實;組織學生討論中央解決西藏問題時,為什么要一面進軍、一面力爭和平解放,認識歷史問題特別是民族問題的復雜性。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了解開國大典具體史實的基礎上,結合中國人民革命的歷程,體會“中國人民站起來了”這句話的含義,明白新中國成立的偉大歷史意義。
教學過程
導入
簡介課本封面,引入新課。
回憶舊知。
從國旗或國歌導入。
討論:百年中國——19xx年的中國與xx年的中國在哪些方面有明顯的不同?百年巨變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開國大典
教師簡要補充七屆二中全會的有關知識。
繪制圖表:填入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為成立新中國做的準備工作。
課堂小繪畫:你能準確地畫出我們的國旗嗎?(1949年公布的《國旗制法》規定:國旗為紅色長方形,長與高為三與二之比。紅旗左上方綴黃色五角星四顆,其中一星較大,其外接圓直徑為旗高十分之三,居左。四星較小,其外接圓直徑為旗高十分之一,環拱于大星之右,并各有一角尖正對大星的中心點。)
小議論:第一屆政協籌備會議期間,著名畫家徐悲鴻提議用《義勇軍進行曲》作國歌,得到周恩來和其他與會者的肯定。但也有人持不同意見。他們認為,革命已經勝利,新中國即將誕生,不應當再唱“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如果選用這首歌作國歌,也要修改歌詞。后經代表們討論,決定還是用原來的歌詞。
請議一議,為什么還要用原歌詞好?
材料分析:人民英雄紀念碑的碑文。
觀看《開國大典》錄像片段,交流感受,談談你印象最為深刻的一幕是什么?
模擬直播:如果你是一位在現場的記者,你會怎樣向人們介紹開國大典的盛況?
你能想象一下毛澤東當時的心情嗎?
你知道嗎:在開國大典上,當五星紅旗冉冉升起時,54尊禮炮齊鳴28響。你知道為什么要用54尊禮炮?為什么要連放28響?
課堂討論:為什么說新中國成立是中國歷史的重大轉折?它有什么偉大的意義?
西藏和平解放
動動腦:中央解決西藏問題為什么要一面向西藏進軍,一面力爭西藏和平解放?
引導學生從西藏和平解放的材料中概括這段歷史的主要過程:進軍西藏、通知談判→解放昌都→和平協商→達成協議。
教師介紹教材中兩幅插圖,說明:①中央政府對西藏的重視(可適當介紹阿沛•阿旺晉美等);②西藏地方政府和人民對人民政府和人民軍隊的歡迎態度。
自由空間:為什么毛澤東要在政協會議上非常鮮明地強調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我們的民族已經站立起來了?你怎么理解?
中華人民共和國 篇8
教學設計: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了解有關抗戰的史實,理解歌詞的寓意,激發孩子們的愛國之心和報國之志。
3.能正確,有感情地背誦課文和演唱課文。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激趣
每周一,小朋友們都要舉行什么儀式?都要唱什么歌?你知道歌中的含 義嗎?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師板書,生齊讀) 師闡述國歌產生的背景(參照“題解”)。生激昂齊讀。
二、初讀指導
1.自學課文。
(1)自由輕聲朗讀課文,畫出不理解,不認識的字詞。
(2)會讀會寫田字格中的生字。
(3)運用“解詞六法”并聯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
血肉 國歌 奴隸 中華民族
長城 吼聲 炮火 萬眾一心
2.教師檢查糾正不良的學習習慣,幫助學生自學。
3.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詞語:
血肉 國歌 奴隸 中華民族
長城 吼聲 炮火 萬眾一心
(2)指名解詞。
血肉: 本文指代身軀。
國歌: 見“自學課文”。
奴隸: 見“自學課文”。
中華民族: 民族,指具有共同地域,共同語言,共同生理特點及共同生活
習慣的人群。中華民族,本文泛指中國國土上的中國人民。
長城: 本文指中國勞苦大眾為趕走侵略者而進行的武裝斗爭。
吼聲: 本文表示因看清敵人的本質而強烈不滿。
炮火: 這里泛指敵人的瘋狂進攻。
萬眾一心: 本文指中國人*合起來共同對付外國侵略者。
(3)齊讀生字詞。
(4)指導書寫生字。
重點引導學生注意
“奴”的左邊寫法,“隸”的下邊寫法,“族”的左右筆順。
教育學生注意“坐勢四決”:頭擺正,身挺直,腿放平,腳踩實。
三、理清脈絡
1.看圖。
2.默讀課文,說說課文一,二部分分別講的是哪一個“鏡頭”。學生自學后討論 :第一部分講的是鏡頭一;第二部分講的是鏡頭二。
四、精度第一部分
1.導讀。
第一部分哪一個詞語最能代表勞苦大眾的心聲?
2.講讀。
比較:
不愿做奴隸的人們, 起來!
① ②
起來! 不愿做奴隸的人們!
[板書:起來 血肉筑成長城 (思想得覺悟) ]
3.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分組讀,其他同學聽后評議。
齊讀第一部分。
隨著音樂伴奏,齊唱第一部分。
4.過渡:要想真正解放我們的國家,解放我們的勞苦大眾,除了要有一定的思想
覺悟,還要在行動上干什么呢?我們下節課再來學習。
五、布置作業
1.課堂作業。
(1) 用鋼筆描紅。
提醒學生注意坐姿和握筆姿勢,養成良好的寫鋼筆字的習慣。
(2) 聯系課文內容,說說“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這句話的意思。
2.課后作業
讀一讀,比一比,再組詞。
哥( ) 奴( ) 誠( ) 眾( ) 吼( )
歌( ) 怒( ) 城( ) 從( ) 孔( )
第二課時
一、復習指導
1.聽寫生字詞。
2.指名讀第一部分。
3.第一部分告訴了我們什么呢? 那么在斗爭中該怎樣做呢?
二、精讀第二部分
1.導讀、第二部分那個
2.理解課文內容。
(1) 聽這部分課文配樂朗誦錄音,完成原文與含義的連線練習。
萬眾一心 億萬民眾不屈不擾頑強戰斗,直至
勝利
冒著敵人的炮火 不惜犧牲生命
前進! 前進! 前進! 進! 聯合起來,團結抗敵
(2) 討論:上述習題中,左右意思一樣,課文為何不用右邊的?
(4) 想象在前進的途中還會遇到哪些曲折。
[板書: 前進 萬眾冒著炮火(戰爭終勝利)]
3.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這一部分。
男女生分內容讀。
指名兩學生分內容讀
指名讀
齊讀
隨著音樂伴奏,齊唱第二部分。
分組唱一,二部分。
齊唱>
三、總結全文
全文用凝煉形象的語言攝取了哪些鏡頭? 文章的目的何在? 我們今天的幸
生活是后來人創造的,但歸根到底是革命先烈的鮮血換來的,你有什么感想?
四、布置作業
1.課堂作業。
完成課后習題第三題。
2.課后作業
(1)有感情地背>,唱>。
(2)閱讀一個有關中華民族受苦受難,奮起反抗,艱苦斗爭或勇往直前的歷史故
事,讀后講給其他小朋友聽。
附板書:
第一課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奮起抗爭: 起來 血肉筑成長城 (思想得覺悟)
勇往直前: 前進 萬眾冒著炮火 (戰爭終勝利)
中華人民共和國 篇9
教學目標:
1、能會用明亮的聲音有感情地、準確地演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2、能認真欣賞歌曲《我的祖國》,能哼唱主旋律,感受歌曲的基本情感。
教學重點:
體會歌曲表達的情感,有感情的演唱。
教學難點:
準確地演唱歌曲中的特殊節奏(如:三連音、附點)和力度變化(漸強、強音記號)。
教學安排:三課時
教學過程:
一、欣賞歌曲——《我的祖國》
1、導入新課:談談你對祖國的印象。
2、聆聽《我的祖國》
3、介紹歌曲相關知識
(1)、介紹歌曲的首唱者—郭蘭英
(2)、介紹歌曲創作的背景。
4、跟唱《我的祖國》
二、學習《國歌》歌詞
1、觀看記錄“日本侵略者的暴行”的圖片資料。
2、觀看電影《國歌》片段,了解詞作者田漢英
3、學一學
(1)、老師領讀歌詞.
(2)、齊讀歌詞
老師提問;你認為哪一句體現了人民抗日的決心?
(學生自由回答)
(學生試著讀歌詞)
(3)、學生領讀歌詞
(4)、介紹田漢
三、學習《國歌》旋律
1、認識三連音:
(1)、聆聽全曲
(2)、拍一拍:兩組三連音節奏
(3)、聽一聽:
(4)、唱一唱:
2、體驗力度漸強的樂句。
(1)、唱一唱:
(2)、說一說:學生討論這句旋律的進行方向。
(3)、再唱一唱:注意力度變化。
3、學唱《國歌》旋律。
(1)、視唱旋律第一遍。
(2)、提示加入附點 . 強音記號的地方,再視唱旋律。
四、演唱《國歌》
1、齊唱《國歌》。
2、跟唱《紅旗飄飄》。
3、演唱《國歌》。
五、結束。
中華人民共和國 篇10
第1課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課標內容]
(1)講述開國大典的史實,認識新中國成立的歷史意義。
(2)簡述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實。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通過對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的主要內容及其意義的分析,培養學生理解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2)通過對新中國成立的偉大歷史意義的學習,培養學生分析和概括歷史問題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閱讀課文及所附圖表,探討課中思考題,讓學生感知開國大典的動人場面,加深對新中國成立的偉大歷史意義的理解。
(2)組織觀看《開國大典》等影片,走訪經歷過新中國成立時代的老人,使學生體會“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這一名言的深刻內涵。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使學生認識到新中國的成立是中國現代史上的偉大事件,也是20世紀世界偉大的事件之一,以此培養學生熱愛新中國、熱愛中國共產黨的情感。
(2)使學生認識到,西藏和平解放使西藏人民擺脫了帝國主義和西藏農奴主勢力的控制和掠奪,走上了團結、進步、發展的光明大道,這是中國共產黨解決民族問題的偉大成果。
[重點和難點]
重點: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歷史意義。
難點:西藏和平解放的經過及其歷史意義。
[課時] 1課時
[教學方法]
導學、探究、討論法
[教學過程]
課前引導:同學們能概括一下建國前夕解放戰爭的形勢嗎?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指出: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人民解放軍取得三大戰役的勝利,國民黨軍隊主力基本被消滅。1949年3月,中國共產黨七屆二中全會召開,這次會議為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的勝利,為新中國的成立做了政治上、思想上的準備。4月,人民解放軍取得了渡江戰役的勝利,南京國民政府被推翻。到9月,全國大陸基本解放。中國人民終于在1949年10月1日迎來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導入新課
一、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1、會議的召開
提問: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會議是在什么背景下召開的?出席會議的有哪些方面的代表?這體現了會議的什么特點?
學生閱讀課文后,教師用多媒體課件適當補充一些相關資料,然后組織學生討論以上問題,待學生充分討論后,教師進行講評和點撥。
2、會議的主要內容
學生閱讀課文,了解會議的幾項主要內容:
(1)討論通過了《共同綱領》;
(2)選舉產生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及主席和副主席;
(3)決定了共和國的首都、紀年法、國歌和國旗;
(4)決定建立人民英雄紀念碑。
問題一:《共同綱領》有哪些主要內容?為什么說它起著臨時憲法的作用?
問題二:你能說說國旗的寓意有哪些嗎?
教師適當補充一引起資料,供學生討論上述兩個問題時參考。
3、會議的意義
提問: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有何重要意義?
引導學生結合會議召開的背景和會議的主要內容分析以上問題。待學生充分討論后,教師講解:人民政協具有廣泛的代表性,在全國人大召開以前,它代行人大的職權,由它制定的《共同綱領》具有臨時憲法的作用。政協會議還確定了新中國的首都、國歌、國旗和紀年法。所以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為新中國的成立做了重要的準備。
二、開國大典
問題一:
看了開國大典的幾幅插圖,聯想到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上的莊嚴宣告,你有何感想?
問題二: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偉大歷史意義是什么?
學生閱讀課文,觀看相關影視資料片段,然后展開討論。教師適應提示和點撥。
三、西藏和平解放
提問:西藏是怎樣實現和平解放的?西藏和平解放有何重大意義?
學生閱讀課文和相關歷史資料,然后分組展開討論。學生充分討論后,教師結合重點難點分析中的相關內容進行講解。
[小結]
通過提問的方式幫助學生掌握本課的主要內容:
問題一:
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是在什么背景下召開的?會議的中心議題是什么?主要內容有哪些?會議的召開有何意義?
問題二: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偉大歷史意義是什么?
問題三:
西藏是怎樣實現和平解放的?其意義是什么?
[作業]
指導學生完成課后習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 篇1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召開、制定《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及其他決定、開國大典、和平解放西藏。
能力目標:總結政協會議決定,提高分析、總結能力及組織能力。
教育目標:增強愛國、愛黨的思想情感及積極參政議政的思想意識。
重點、難點:第一次政協會議的決定
策略和方法:引導分析法
教學程序:
一、復習
引導復習舊知:國民政府建立、性質、解放南京、中國人民革命目標。
成立新政權之前,需做好哪些準備工作?
第一課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二、導入新課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三、新授
(一) 籌建新中國
——1949。9。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召開
1. 制定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
-----起了臨時憲法的作用。
確定了新中國名稱、性質、主人。
2. 選舉產生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選舉毛澤東為政府主席。
3. 確定國旗、國歌、首都、紀年法。
(二) 開國大典----1949.10.1
(三) 西藏和平解放
----1951。10
繪圖總結政協會議內容
四、鞏固與練習
中華人民共和國 篇12
第一課 我們的國歌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教學目標:
一、通過學唱《國歌》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讓學生真正了解《國歌》,唱好國歌。
二、能用莊重堅定和清晰準確的聲音演唱好《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表達一個中國人的信心和決心。
三、學會模擬鼓號隊的演奏,并能用其中的幾件打擊樂器統配節奏型參與歌曲的伴奏活動。
教材分析:略
教學內容:
一、歌曲: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二、欣賞軍樂等多種形式唱(奏)的《國歌》,學習用打擊樂器參與樂曲的演奏。
教學重點:
圍繞《國歌》開展演唱、演奏等活動。
教學難點:
感受三連音在作品中的運用。
教 具:錄音機、教學欣賞帶。
課 時:2。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學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教學重點:
學唱國歌。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導入新課教學。
1、欣賞:根據學生的已有經驗,讓學生用語言相互交流心中對國歌的印象,播放《國歌》,請學生仔細欣賞,再談談聽后的感受。
2、議論:
1)了解國歌歌詞的作者,講講國歌的由來及創作花絮。
2)聯系當今社會的實際,引導學生有感情地誦讀歌詞,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三、學唱國歌。
1、用比較法學唱:由于學生會唱國歌多年,老師先錄下他們的聲音,再與原音比較,讓學生自己一句句找對錯,找差距。
2、欣賞國歌,辨別三連音節奏。
3、討論三連音在歌曲中的作用。
4、找出難點樂句,如歌曲中的三連音、附點節奏、弱起小節、重音記號、漸強記號,聽老師范唱并練習。
5、跟琴學唱國歌,用歌聲感受歌曲的情緒。
6、跟錄音演唱,用動作感受歌曲雄壯的節奏型。
三、拓展
1、每當學校升國旗,同學門唱起雄壯的國歌時,你的心情是怎樣的?
2、在哪些場合你還會看到升國旗唱國歌的情景?
四、小結。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欣賞軍樂等多種形式唱(奏)的《國歌》,學習用打擊樂器參與樂曲的演奏。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復習國歌:用堅定勇敢的氣勢、唱出中國人的精神。
三、欣賞軍樂等多種形式唱(奏)的《國歌》,學習用打擊樂器參與樂曲的演奏。
1、老師提前收集各種形式的國歌資料,如:軍樂(吹管樂)、管弦樂、童聲齊唱、成人齊唱、男聲獨唱等,能配上畫面更好,讓學生比較、欣賞。
2、選擇用大小軍鼓、鈸和合適的打擊樂器為軍樂《國歌》伴奏。
3、用聲勢伴奏代替樂器,注重人人參與,聲響音型讓學生自己設計。
4、在節奏分聲部練熟后,可挑選幾位同學用以上幾件樂器進行合奏,全體同學用自創的音響進行配合,自信而驕傲地進行本班的“鼓號隊”表演。
5、模擬學校的升國旗儀式:鼓號隊奏樂——學生出旗——全體起立——唱國歌、行隊禮——結束本課。
四、小結。
教學后記:
中華人民共和國 篇13
地位分析
從這一節開始學習的是中國現代史的內容,從中國現代史的歷史分期來看: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標志著中國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結束,中國歷史進入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時期。
根據歷史發展的情況,新中國成立至今五十多年的歷史可分為四個歷史階段:
1949年10月至1956年底,為新民主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過渡階段;
1957年1月至1966年5月,為開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十年;
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為“文化大革命”的十年;1976年10月之后,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
本節講述的是第一階段的歷史,是轉折和過渡時期的歷史,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
教學思路
本課緊緊圍繞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進行敘述,包括背景、過程和歷史意義。教師應充分運用媒體資料,如歷史圖片、錄像、電影等進行講述,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并適當補充一些知識,或推薦一些書籍給學生,以增強學習效果,實現教學目標 。小結可聯系今天中國的強大,探討新中國成立的偉大意義。
重點分析
隨著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范圍內取得基本勝利,中國共產黨提議迅速召開新政治協商會議,討論成立聯合政府。這一主張符合廣大人民的愿望,深受社會各界擁護。它的召開,標志著中國人民民主革命的勝利;標志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同各民主黨派實行多黨合作、民主協商的政治制度的初步建立。在普選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以前,它代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職權,行使國家權力。會議制定的《共同綱領》是建國初期的施政方針,起著臨時憲法作用。
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歷史意義。國內:明確新中國的成立是中國歷史的偉大轉折點,因為110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結束,開始向社會主義過渡。國際:明確社會主義政權的存在對世界歷史的影響。
重點突破方案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是本課重點。教師引導學生分析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召開的背景條件,使學生了解會議召開的必然性和重要的歷史意義。根據與會人員的代表性和廣泛性強調這是一個充分發揚民主的盛會。使學生初步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新政權的性質,認識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是人民民主統一戰線的最好組織形式。要強調它的內容、性質和意義。可適當聯系現在的政協會議,突出其民主性和歷史作用。
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歷史意義是本課又一重點和難點。要強調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人民革命過程中的領導領導地位和作用。學生可能涉及到不同的觀點,教師要加以正確引導糾正,對學生進行愛黨、愛國教育。可組織學生聯系所學過的典型史事進行論證,教師再歸納、分析和總結。
課堂導入
本課導言具有很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作用,由學生閱讀后思考。教師可啟發學生回憶中國近代史的幾個階段及政權性質,引入新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