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費中的數學問題(人教版小學數學實踐活動)
數學來源于實際生活,統計與實際生活密切相關,學好統計這方面的知識,會為我們以后在生產生活中的實際運用打下良好的基礎。
有興趣的同學可以運用本節課的知識回去了解幾戶人家電費的使用情況,算一算每戶應繳多少電費,幫助大人收一次電費。
〔評析:本次活動由討論學生自己的調查材料切入(而調查的內容就是學生身邊的事情),這樣做有很多好處。第一,使活動有了豐富、具體、多樣的材料可以利用。第二,可以激發學生對活動的興趣。第三,更重要的是可以培養學生從自己的生活環境中發現數學問題,并運用所學知識加以解決的能力,從而培養了學生的數學意識。
活動主要采用了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數學問題的“發現、研究、解決都在學生的觀察、分析、猜測、討論中進行。”教師把自己定位于組織者與參與者,只是在必要時才進行適當的指導與點撥,體現了“學生是活動的主體”的教育理念。
活動中,教師對學生所討論的問題的指導、小結,或在引導學生“發現”某些問題、尋求答案的過程中,也都體現了一定的“開放性”。
活動中,對于收取水費的統計結果的表達問題,教師指導學生通過對大量調查材料的現察、分析、比較,最后尋找出比較簡明、完整的表達方式(表格形式)。使人感到教師在指導學生活動的過程中,適時適度地滲透了優化策略的思想方法。
對于處理統計中所遇到的實際問題(誤差問題)的設計,更是棋高一籌。首先,這種設計,使人覺得在活動已近尾聲之處又高潮突現,給人一種“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全新感覺,也使學生已趨于平靜的學習情緒又重新高漲起來。另一方面,也拉近了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距離,增強了學生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