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數的再認識》教學實錄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34---35分數的再認識。教學目標:1.在具體的情境中,進一步認識分數,發展學生的數感,理解分數的意義。
2.結合具體的情境,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感受分數的相對性。
3、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理解整體“1”,體會一個分數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相同。
教學難點:結合具體情境,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感受分數的相對性。
教具準備:22支鉛筆、多媒體課件(或1個紅蘋果、3個青蘋果、6個白色圓片、2個紅色圓片、34頁“畫一畫”的三種畫法圖)
教學過程:
一、了解起點,引入新課(3分鐘)
1、師:我們三年級的時候認識了分數,能說幾個你熟悉的分數嗎?(生:,……)
2、師:你能選擇一個分數說說這個分數的含義嗎?(指2人說,同桌說一次。)
3、簡單做一總結:就是把一個物體或者一個圖形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1份就是,今天我們來繼續認識一下分數。(板書課題:分數的再認識。)
[設計意圖:利用學生自己寫分數、說意義的活動,來了解學生對分數的掌握程度,明確本節課學習的起點,同時讓學生充分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對再認識分數的探索欲,揭示課題。]
二、結合具體情境,深化理解分數的意義
1、活動一:(5分鐘)
呈現4個不同顏色的水果(1個紅蘋果3青蘋果。)
師:你能從這些水果中看出分數嗎?
生1:紅蘋果是
師:誰的?
生1:紅蘋果是整體水果的(是四個蘋果的)
生2:青蘋果是整體水果的。
師:剛才這個同學說的很好,他說整體水果,你怎么理解呢?
生:就是把1個紅蘋果和3個青蘋果看成一個整體。(板書:一個整體)
師:大家也是這樣理解的嗎?(是)假如我再給你們一個更為強大的隊伍,你還能找到分數嗎?
出示6個白色圓片2個紅色圓片,讓學生觀察,寫下自己找到的分數,然后指名匯報,要求解釋自己所寫分數的意義。學生可能出現:、(紅、白兩色圓片占整體圓片的,師:假如老師拿走八分之八的圓片,其實就是拿走了多少?生:拿走了整體“1”。)
師:原來我們不但可以把一個物體或者圖形中的一部分用分數表示出來,而且還可以把幾個物品或者圖形看成一個整體,然后用分數表示其中的一部分。
[設計意圖:在原有分數認識的基礎上,進一步加深分數的意義,突出幾個物體或圖形可以看作一個整體,激發學生斗志,促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單位“1”的含義。]
2、活動二:(10分鐘)
出示三個盒子,分別裝有8、6、8支鉛筆。
師:這里有三盒鉛筆,你能不能從每一盒鉛筆中分別拿出整體的?請注意觀察,你發現了什么?
請三名學生到前面準備拿鉛筆
師:請先說說你打算怎么拿?
生1:我準備把全部鉛筆平均分成2份,拿出其中的一份。
生2:我準備用鉛筆的總支數除以2,看看得幾就拿出幾支。
現場組織活動:(請三位同學分別從一堆鉛筆中拿出。結果三位學生的結果不一樣多,兩位學生拿出的是4支,另一位學生拿出的是3支)
師:你發現了什么現象?你有什么疑問?想提什么問題呢?
生:他們拿出的支數有的一樣多,有的不一樣多,為什么呢?
師:他們都是拿出全部鉛筆的,可是拿出來的鉛筆卻有的一樣多,有的不一樣多,這是為什么呢?請想一想,然后小組交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