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教案(通用3篇)
《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教案 篇1
教學內容: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第十冊第41頁“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練一練”及練習七6~9題。
教學目標: 1.知道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會迅速判斷一個數能否被3整除。
2.結合認知教學,注意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進行初步的邏輯思維訓練。
教學過程:
一、習舊
1、游戲:聽數打手勢(判斷能被2、5整除的數)。
投影出示:這個數若能被2整除,則出示左手2個指;若能被5整除,則出示右手5指;若能同時被2、5整除,則出示兩只手。
14 51 60 72 375 820 964 6000
2、問:你是根據什么來作判斷的?
師:我們判斷一個數能否被2或5整除,是根據這個數個位上的數字來作出判斷的。
二、授新
1、口算:算出下面各數除以3的商。
210 51 12 33 54 105 216 27 108 129
2、激疑。
。1)師:以上各數都能被3整除。你能從各數的個位上找出什么特征嗎?(這些數個位上從0~9各數都有,沒什么特征。)其他數位呢?(也找不出什么特征。)
。2)老師把上面任一數的各位的數字交換位置,如:216-261-162-126-612-621,請同學們檢驗一下變換后的數還能被3整除嗎?其他的數,同學們自己再找一兩個變換數位,看調換數位后的數是否仍能被3整除。
師:變換后的數還是能被3整除,說明這里邊就有奧秘了,什么奧秘呢?
揭示課題:能被3整除的數。(板書)
3、分析
師:一個自然數的值,有數碼及數碼在哪一個數位這兩方面決定。從上面一個數如能被3整除,交換數位上的數后仍能被3整除,可以知道能否被3整除與數碼在哪個“數位”上無關,而是由所有的“數碼”決定的。
4、探索。
。1)用3根小棒擺數。
①師投影示范,如:把1根小棒放在數位表的個位上,再把2根小棒放在百位上,這個數是201,201/3=67;……
②生擺棒、記數,除以3,再記下結果。
百 十 個
┃┃ ┃
小結:用3根小棒擺出的數都能被3整除,擺出的數的各位上數的和就是小棒根數3。┃┃┃
、勰隳苡3根小棒擺出不能被3整除的數嗎?(學生試擺,不能。)
(2)用同樣的方法讓學生用6根、9根小棒擺數,得到與上面同樣的結果。
百 十 個
。3)再讓學生用5根、8根、7根、4根、2根小棒擺數,看能不能擺出一個被3整除的數。
通過剛才擺棒、計算,你發現了什么?
小結:凡是用3根、6根、9根小棒擺出來的數都能被3整除,用5根、8根、7根、4根、2根小棒擺出的數都不能被3整除。
5、試練。
。1)聽數,擺棒,判斷能否被3整除。
15 63 1002 53 1233
。2)聽數,不擺棒,判斷能否被3整除。
321 207 25 180 36
問:你沒有擺棒,是怎樣判斷出這個數能被3整除的呢?(只要把一個數各位上的數加起來,看和能不能被3整除。)
6、閱讀課文,理解課文。
。1)學生小聲閱讀課文。
。2)揭示方框中的結果(板書)。問:這里的“和”可能是些什么數?
生:可能是3、6、9、12……
師:和分別是3、6、9;如:2571,2+5+7+1=15,1+5=6。
小結:判斷一個數能否被3整除,看這個數各位上的數的和能不能被3整除;如果“和”是多位數,還可以加上法一直加到一位數為止。
三、鞏固
1、基本練習。
(1)練習七第6題。
。2)投影出示:下列(從51~100)各數中,能被3整除的,就請在這個數的下面畫上“——”。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填后引導學生觀察:進一步看出能被3整除的數有什么特征。
2、遷移與初步的邏輯思維訓練。
師:找“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這個方法,是否可以推廣,用來找能被9整除的數?我們來試一試:
。1) 下面各數能不能被9整除?能不能被3整除?
72 162 291 2988 10833
。2) 討論:下面幾句話說得對不對?為什么?
、俜彩悄鼙9整除的數,一定能被3整除;
、诜彩悄鼙3整除的數,一定能被9整除;
③能被3整除的數,有些能被9整除;
小結:(1)凡是能被9整除的數,一定能被3整除,因為9是3的倍數。
。2)能被3整除的數,不一定能被9整除(有些能被9整除,有些不能被9整除)。
。3)仿上面,你能說一說:“能被4整除的數”與“能被2整除的數”的關系嗎?
3、綜合練習。
。1)在多位數“860□4”的□里填上一個數字,使這個數能被3整除,有幾種填法?
引導學生思考:8+6+4=18,18已是3的倍數,所以□里可以填0,3,6,9。
(2)下表個數若能分別被2、5、3整除,在相應空格內畫。
36 24 18 45 30 27 50 12
能被2整除
能被5整除
能被3整除
總結:能同時被2、3整除的數的 位上是 ,而且這個數各位數的 能被 整除;能同時被3、5整除的數的 位上是 ,而且這個數各位數的 能被 整除;能同時被2、3、5整除的數的個位上一定是 ,而且這個數各位數的 能被 整除。
《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教案 篇2
本課的教學內容,是在教學“能被2、5整除的數的特征”后進行的。由于判斷一個數能否被2、5整除,只要看這個數的個位即可;而判斷一個數能否被3整除,則要看這個數各個數位的數字之和能否被3整除,與前面的有所不同,要使學生理解并掌握它,還是有難度的。可以說是一個難點。本節課教學時,主要從以下幾點進行:
一、激趣、育智
上課開始,將學號引入課堂,不僅營造了一個輕松、快樂、融洽的課堂氛圍,也增強了學生注意聽講、認真學習的動力,F代教學論認為:學習即為知識的同化和異化。通過引入學號、任意擺數,結合了學習和生活實際,使學生能夠按照他們喜歡的方式學習知識。本節課通過操作、觀察、演示等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分析、綜合、猜測,逐步培養學生能夠有條理地進行思考。
二、猜想、合作探究
小學生受年齡特征和知識水平的影響,猜想和推測更具有偶然性和隨意性。學生猜想“失敗”,需要教師從感情上予以關注,更重要的是師生互動走出誤區,幫助學生利用現實情境“做”數學。本課在學生猜想未果的情況下,教師利用兩組由相同數字所組成的不同的三位數,學生通過觀察、討論,終于找到了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培養了學生的求異性與靈活性。要探索知識的未知領域,合作學習不失為一條有效的途徑。在本課中,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是學生共同合作探究的成果。同時,練習的開放設計也培養了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分析、概括、協作能力。
《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教案 篇3
片段:
師說: 以前都是老師出題,你們做,今天換一下,你們出題,考考老師,任意說一個數,我準能判斷出它能不能被3整除。學生頓時活躍起來,紛紛報數。
生1: 34。(師: 不能被3整除。)
生2: 912。(師: 能。)
生3:我家的電話號碼是6815163,就這個數吧。
師板書: 6815163。想了片刻得意地說: 能!
本以為如此迅速的回答,能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可以達到預定目的(讓學生感到奇怪,繼而引導學生探索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
“這個我也會”,突然,一個學生私底下在說。雖然聲音不大,但還是能被大家聽見。教師一愣,但馬上反應過來:“這位同學,你能說說是怎樣想的嗎?”
“只要把它們(指這個數的各個數位上的數)加起來,看看和能不能被3整除就行了。”學生自豪地說。
老師當即表揚了他,但又反問: 是不是所有的數都可以按這種辦法判斷呢?接著,教師引導學生驗證這個猜想……
反思:
“這個我也會”,說明了學生敢于挑戰教師。那教師該怎么辦呢?是置之不理,裝作沒有聽到,繼續教學,還是一句表揚“哦,你連這個都知道了”,然后言歸正傳,回到預設的軌道上來呢?都不是!這位老師沒有這樣做,他意識到這是啟迪學生思維的最好良機,先表揚了學生的“先見之明”,然后調整了原先準備好的教案,讓學生來唱主角,這樣做一方面尊重了學生,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和認識,另一方面也激起學生強烈的探索欲望,使教學更具有生命的活力。試想:在課堂教學中,如果教師忽視對學生認知基礎的了解,僅僅從知識的邏輯關系去尋找學生認知的起點(想當然,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沒有學過,學生不可能知道這個知識),那么難免會面臨課堂上突如其來的問題或尷尬的場面而不知所措,也極易造成課堂教學效率低下及師生關系的失和(在結論已知的情況下,探索是無意義的)。在這個教學片斷中,教師不是將知識直接“灌輸”給學生,無視學生的經驗基礎,而是通過適當的引導與點撥(是不是所有數都有這個規律呢);不是通過簡單淺顯的提問,將學生的思維引入預先設置的圈內,而是順著學生的思維一步一步展開,變發現規律為驗證猜想。
事實上,我們面對的學生,他們不是一張白紙。在社會發展日漸信息化和學習化的今天,學生可接觸的知識范圍不斷擴大,他們在以往的學習和日常生活中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他們獲取信息、獲取知識的途徑除了教師傳授,還有其他的途徑,諸如:課外書,上網,與同學的交談和家長的輔導。正是由于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各不相同,才導致了學生個體差異的客觀存在,對此教師是忽視、限制,還是尊重、利用這些差異呢?新課程給我們指出了明確的方向: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把它作為一種資源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