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數學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 > 《體積和體積單位》教案(精選14篇)

《體積和體積單位》教案

發布時間:2024-01-06

《體積和體積單位》教案(精選14篇)

《體積和體積單位》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使學生通過對具體事物的觀察,了解體積的意義及體積單位,感受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有多大。

  教學重點:

  了解體積的意義及體積單位,感受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有多大。

  教學難點:

  感受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有多大。

  教學方法:

  一、教學體積。

  1、師生互動。

  感受教師占的空間大,學生占的空間小。

  2、小實驗。

  感受大石頭占的空間大,小石頭占的空間小。

  3、觀察比較。

  鞋盒占的空間大,火柴盒占的空間小。

  4、舉例生活中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

  5、總結體積的意義。

  二、教學體積單位。

  通過教師描繪兩個物體組合的樣子,猜一猜它們體積的大小,從而引出計量體積的大小要有一個統一的標準(體積單位)。

  課件展示三種體積單位的規定方法:

  棱長是1厘米的正方體的體積是1立方厘米。

  棱長是1分米的正方體的體積是1立方分米。

  棱長是1米的正方體的體積是1立方米。

  通過觀察學具、舉例子、測量實物創造以一體積單位為單位的組合體。

  分別教學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

  讓學生感知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大小。

  教學過程

  導入:同學們,點、線、面、體構成了我們千變萬化的數學圖形,我們知道線有長短、面有大小,線的長短叫長度,面的大小叫面積,那體有大小嗎?體的大小叫什么?帶著這個問題,讓我們一起走進今天的課堂。

  首先老師要和大家分享兩個生活現象,考考你的眼力,同學們,有沒有信心?

  (1)師:請一位同學和老師配合來一個換座游戲,用數學眼光從我們身上你能發現什么數學信息?

  師:老師坐在同學的座位上,你有什么感覺呢?

  生:地方小、擠

  師:為什么感覺擠呢?

  生:老師占的空間大,同學占的空間。ò鍟臻g)

  (2)師:這是什么

  生:石頭

  師:一大一小兩塊石頭和液面相等大小一樣的兩個水杯,現在老師要把石頭分別放入水杯中,猜想液面會怎樣?注意觀察。

  師:怎樣

  生:液面都上升了

  師:為什么會上升

  生:因為石頭都占有一定的空間

  師:上升的高度一樣嗎

  生:大石頭占得空間大,液面上升的高度就大,小石頭占得空間小,液面上升的高度就小

 。3)師:認真觀察比較火柴盒、文具盒、鞋盒哪個占得空間大

  生:鞋盒

  師:在我們身邊,還有比鞋盒所占空間更大的物體嗎?

  生:書包、音響、凳子、課桌、講臺桌、教室、一排教室、教學樓、地球、宇宙…….

  (4)通過比較,我們發現物體不僅占有一定的空間,而且它們所占的空間有大小之分,我們就把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板書)

  師:物體所占的空間大,那它的體積就大,物體所占的空間小,那它的體積就小。

  師:選擇一個你喜歡的物體,用上“體積”這個詞描述一下它的大小。(同桌pk)

  生:鞋盒的體積大,文具盒的體積小

  講臺桌的體積大,課桌的體積小

  教學樓的體積大,教室的體積小

  師:說的真好

  老師這也有兩個物體組合,想讓你們比比它們的體積大小,請同學閉上眼睛聽老師描述兩個物體的樣子,聽完后迅速作出判斷。

  師:第一個物體是由4個小正方體搭成的,第二個物體是由6個小正方體搭成的

  生1:6個的大,因為用的個數多

  生2:不確定,因為它們所用的小正方體的大小不確定。

  師:到底哪個大呢?看大屏幕(課件展示)

  師:6個的一定大嗎?為什么用的個數多,體積卻不大呢?

  生1:因為它用的小正方體小,而它用的小正方體大

  生2:因為它們所用的小正方體不一樣大

  師:如果用數個數的方法比較它們的體積,需要有什么前提條件?

  生1:所用每個小正方體的體積一樣大

  生2:選同樣大小的小正方體去搭

  師:每個小正方體的體積一樣大,也就是要建立一個統一的標準

  計量長度的標準是長度單位

  計量面積的標準是面積單位

  計量體積的標準就是體積單位

  看課件演示,像這樣選同樣大小的小正方體作為統一的體積單位,就可以更準確的計量出物體體積的大小

  師:常見的體積單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板書)

  每種體積單位是怎樣規定的?我們先一起回顧面積單位的由來。

  課件演示

  師:面積單位是用什么圖形來表示的?(正方形),體積單位會用什么來得到呢?(正方體)

  一、師:拿出最小的那個小正方體,量一量它的棱長(1厘米)

  A、我們規定,棱長是1厘米的小正方體的體積是1立方厘米(課件)

  B、用手捏一捏,感覺它的大小,生活中見過這么小的物體嗎?哪些物體的體積接近1立方厘米?

  生:骰子、電視按鈕、電腦鍵盤、花生米、一節小手指……

  C、師:橡皮的體積大約是幾立方厘米?估計一下,你是怎么估計的(找一學生到前面展示方法)

  師: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的體積可以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去測量

  生:粉筆、鋼筆、火柴盒、文具盒……

  D、用你手中的教具創作一個以立方厘米作單位的物體組合,并說出它的體積,小組內互相比一比,看誰的體積大

  E、請同學用12個小正方體任擺一個物體,你知道它的體積是多大呢?(舉起來)

  師:為什么同學拼的形狀不同,體積卻一樣大呢?

  生:因為它們都用了體積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12個

  二、現在老師想用這個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測量鞋盒的體積,合適嗎?

  生:不合適,太小了

  師:拿出那個較大的正方體,量一量它的棱長

  A、我們規定棱長是1分米的正方體體積是1立方分米(課件)

  B、用手捧住它,感受它的大小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體積大約是1立方分米

  生:粉筆盒、小音箱、茶葉筒、雙拳握在一起……

  C、鞋盒的體積大約有幾立方分米?

  師:你是怎么測量的?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的體積可以用立方分米作單位來測量?

  生:電視機、微波爐、投影儀、電閘盒、我家的整理箱

  D:小組合作,創作一個以立方分米作單位的物體組合

  生:我用了幾個小正方體,體積是多少

  D、師:我想擺一個大正方體,至少用幾個這樣的小正方體,體積是多少?試試看

  三、用剛才認識的兩個體積單位去測量教室的體積,行嗎?

  師:比立方分米更大的體積單位是立方米,誰能仿照前面的規定說出1立方米有多大

  生:棱長是1米的正方體的體積是1立方分米(課件)

  師:雙臂微微打開長約1米

  A、4人合作,圍一圍,創作一個1立方米的空間

  B、好,剛才同學們親身體驗了1立方米

  師:老師這還有3根一米長的木條,在墻角搭一個1立方米的空間,看看1立方米的空間可以容納多少人,誰想來試試

  師:1立方米的空間可以容納9個人

  C、1立方米的空間可真大,生活中見過這么大體積的物體嗎?教室中有沒有?除了講臺桌,還有哪些物體的體積約是1立方米(生答完展示課件)

  D、不要小看這1立方米

  1立方米的水可以倒滿500個暖水瓶

  1立方米的木材可以做50張課桌的桌面或300個桌腿

  師: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體積可以用立方米作單位來測量

  總結:同學們,剛才我們認識了3種體積單位,為了方便,每種體積單位可以用字母這樣表示(板書)

  誰能用一句話概括對每種體積單位的理解呢?

  生:邊演示邊敘述,立方厘米很。ㄖ荒苡檬种改笞。⒘⒎椒置纵^大(要用手捧住捧)、立方米最大(要用手臂抱。

  師:同學們,學到這,你能告訴老師對體的大小你是怎么認識的

  生:體的大小就是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也就是物體的體積

  師:而且計量體積的大小要有統一的標準,即體積單位,這就是我們今天所學的課題(板書:體積和體積單位)

  師:以后再去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時,首先根據這個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選擇合適的體積單位,再看這個物體包含有多少個這樣的體積單位,從而得到它體積的大小。

《體積和體積單位》教案 篇2

  教案背景:

  本課面向五年級學生關于數學科的學習。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和有關的體積單位的模型。還要準備一些相關的物品。

  教學課題:

  1.使學生理解體積的概念,了解常用的體積單位,對體積單位的大小形成比較明確的表象。

  2.培養學生的比較、觀察能力,擴展學生的思維,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教材分析:

  教材先通過“烏鴉喝水”的故事引入,讓學生在討論交流中感悟物體占用空間。然后通過實驗,讓學生觀察和比較,說明不同的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不同,從而引入體積的概念。教材通過遷移類推引出物體的單位來的。引導學生由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的學習,想到要比較長方體的體積也需要用統一的體積單位,并介紹了這些體積單位的字母表示法。在此基礎上,通過觀察活動建立體積單位的表象。

  教學方法:

  對體積單位的認識可以通過模型觀察,再建立表象。通過做一做進行區分。

  教學過程:

  一、認識體積

  1.激趣引入。

  師:同學們,你們聽過烏鴉喝水的故事嗎?

  生:聽過。

  師:誰愿意來看著圖給大家講一講。

  指名學生看圖講故事。(課件出示插圖)

  師:烏鴉是怎么喝到水的.?

  生1:烏鴉把石頭放進瓶子,瓶子里的水就升上來了,這樣烏鴉就喝到水了。師:為什么把石頭放進瓶子,瓶子里的水就升上來了?

  引導學生說出石頭占了水的空間,所以把水擠上來了。

  2.實驗證明。

  師:石頭真的占了水的空間嗎?我們再來做個實驗驗證一下。

  教師拿兩個同樣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個杯子里倒滿水,取一塊鵝卵石放入另一個杯子,再把第一個杯子里的水倒入第二個杯子,讓學生看會出現什么情況,為什么?

  生1:第二個杯子裝不下第一個杯子的水,因為第二個杯子里放了一塊石頭,石頭占了水的空間,所以裝不下了。

  3.揭示體積。

  師:對,第二個杯子裝不下第一個杯子的水,是由于石頭占了水的空間。同學們請大家用手在書桌的抽屜里摸一摸,說說有什么感覺。

  生摸并說感覺。

  師:請把書包放進抽屜,再用手摸一摸,現在又有什么感覺?

  生1:手在抽屜里活動起來不方便了。

  生2:手要從書包縫里才能放進去。

  師:這是為什么?

  生3:因為書包把抽屜的空間占了。

  師:對,剛才石頭把水擠上來,書包把抽屜的空間變小了,都說明物體占有一定的空間。那你們知道石頭和書包誰占的空間大嗎?

  生4:書包占的空間比石頭大,因為書包大,石頭小。

  師出示下面的圖,問:你們知道這些物體哪個占的空間大?

  學生回答后,師說明:物體都占有一定的空間,而且所占的空間有大有小。我們把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板書)

  師:誰能說說什么是電視機的體積?什么是影碟機的體積?什么是手機的體積?

  學生回答。

  師:誰的體積大、誰的體積小呢?

  生:電視機的體積最大,影碟機的體積第二大,手機的體積最小。師:你們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看出來的。

  二、引出體積單位

  師:有的物體可以通過觀察來比較它們的體積大小,那下面兩個長方體,你們能比較出大小嗎?

  生:不好比較。

  教師用多媒體將它們分成大小相同的小正方體(如下圖),問:現在你們能比較出它們的大小嗎?

  生1:能,左邊的長方體比右邊的體積大。

  師:為什么?

  生1:因為左邊的長方體有16個小正方體,而右邊的有15個,而且小正方體的大小相同,所以左邊的比右邊的大。

  師:左邊的長方體和右邊的長方體中的小正方體不一樣大,行不行?為什么?生:不行。因為小正方體大小不同,就不好比較。

  師:為什么分成小正方體前不能直接比大小,分成小正方體后就能比較呢?引導學生說出:因為分成的每個小正方體的大小相同,這樣就好比較了。師:所以要比較物體的體積大小,需要有一個統一的體積單位。在學習體積單

  位前,我們先回想一下,長度單位是用什么來表示的?面積單位是用什么來表示的?

  引導學生說出:長度單位是用線段來表示的,面積單位是用什么正方形來表示的。

  師:體積單位應該用什么來表示呢?

  學生討論后,回答:應該用正方體來表示。

  師:對,體積單位是用正方體來表示的。常用的體積單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板書)

  三、認識體積單位

  師:請你們猜一猜1 cm3、1 dm3,是多大的正方體?

  學生討論后回答:我們想棱長是1 cm的正方體,體積是1 cm3;棱長是1 dm的正方體,體積是1 dm3。

  師:這個猜想對嗎?看看書上是怎樣說的。

  學生看書,證實自己的猜想是對的。

  師:請同學們在自己的學具中找出1 cm3的正方體。

  學生找到后,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找到的。

  生:我是用尺量的,量出棱長是1 cm的正方體,它的體積就是1 cm3。師:請你們找找,周圍有哪些物體的體積接近1 cm3。

  生1:一個手指尖的體積近似于1 cm3。

  生2:計算機鍵盤的按鈕的體積近似于1 cm3。

  師:請找出1 dm3的正方體,與1 cm3的正方體比較一下,看它的體積大多少,你能說出身邊哪些物體的體積大約是1 dm3嗎?

  生3:一個拳頭的體積大約是1 dm3。

  生4:一個粉筆盒的體積大約是1 dm3。

  師:1 m3有多大?

  生:是棱長1 m的正方體。

  師:你能想像出1 m3有多大嗎?這里有3根1米長的木條做成的一個互成直角的架子,我們把它放在墻角,看看1 m3有多大,它和你想像的大小一樣嗎?師:大家估計一下,它大約能容納幾個同學?

  生1:6個。

  生2:10個。

  驗證(前排的12個同學鉆到了正方體里。)

  師: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是常用的體積單位,要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就要看這個物體中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請同學們用4個1 m3的小正方體擺成一個長方體,你知道這個長方體的體積是多少嗎?

  生:4 cm3。

  師:為什么?

  生1:因為它是由4個體積是1 cm3的小正方體擺成的。

  師:(從粉筆盒的紙盒中拿出2盒粉筆)你能估計這個紙盒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分米嗎?

  生:大約是2 dm3。

  師:為什么?

  生:因為剛才你從這個紙盒里拿出了兩盒粉筆,而每盒粉筆大約是1 dm3,2盒粉筆就是2 dm3。

  四、鞏固練習

  指導學生做第40頁“做一做”的第1、2題。

  五、小結(略)

  六、課堂作業

  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七的第1~4題。

  教學反思

  體積對學生來說是一個新概念。由平面圖形到立體圖形,是學生空間概念的一次發展,要通過表象建立深化認識,變抽象為形象。

《體積和體積單位》教案 篇3

  一、教材分析

  體積和體積單位是在學生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以及表面積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本單元教學的基礎,是學生空間觀念的的又一次發展,也為今后學習體積的計算做好了充分的知識鋪墊。

  二、基于本課教學內容在本單元的地位與作用及教材編排意圖,我擬定這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知識和能力目標:

  1、理解體積的意義。

  2、認識常用的體積單位。

  3、能正確區分長度單位、面積單位和體積單位。

  過程和方法目標:

  1、運用觀察實驗的方法理解體積的含義。

  2、結合生活中的.事物感知體積單位的大小。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1、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2、滲透事物之間普遍聯系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38、39頁中體積和體積單位這一課。我要回答以下2個問題:1、體積和體積單位這一課時的重難點是什么?

  接下來我分三點來闡述確定這一課時重難點的依據。(一、是凸顯三維空間本質屬性的需要。二、是發展空間觀念整體目標的需要。三、為避免學習后期因計算而淡化空間觀念的問題)

  一、是凸顯三維空間本質屬性的需要

  第一點:原來知識結構里面:學生學習了線段的長度面的大小,建立了一維二維的空間觀念,在第一學段學生通過學習,旋轉、對稱現象,學習描述物體相對位置的一些方法,從形的角度培養發展學生的三維空間,初步培養他們的空間觀念。但本課時要學習的體積和體積單位是由一個具體的量來決定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打破了原來的認知,從量的角度來培養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可見,兩者是有區別的,所以要揭示其本質屬性。

  二、是發展空間觀念整體目標的需要。

  第二點:《標準》把空間觀念作為義務教育階段數學學習內容的核心概念之一,把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作為數學思考方面的一個重要目標。學生由認識一維點線,到認識二維面,發展到認識三維空間體,是學生空間觀念的一次飛躍?梢,教材在每一個學段都十分注重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三、為避免學習后期因計算而淡化空間觀念的問題

  第三點:在以往的教學中我們不難發現,學生剛接觸體積時,對于什么是體積倒還能有一個模糊的表象,知道體積是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即是由點線面組成的一個三維體。可是學到后來,當學生學習了體積的計算公式后,他就會套用長*寬*高的公式來計算體積,對體積的認識又回到原來的一維二維上,什么是體積?線段*線段*線段,因此,這一階段學生往往因計算而將體積的表象模糊了。因此學生剛接觸體積和體積單位時,理解他們的意義成了本節課學習的重點,同時為了避免出現學生為了解決問題而套用公式的現象,為后階段學習計算公式的意義打下基礎。

  下面我回答第二個問題:突破本節課重點的策略分別是直觀演示,實驗操作,對比交流。突破本節課難點的策略分別是對比交流,遷移類推,舉例,想象

  下面介紹我什么時候使用這些策略,我是怎樣使用這些策略,又是如何進行使用后的一個提煉。

  一、運用直觀演示,實驗操作,對比交流理解體積的意義,突出重點。

  1、直觀演示,初步感知體積的意義

  對于體積概念建立,我分二層進行教學:物體占有空間,物體占的空間有大小。

  這里我請學生觀察自己和同桌的抽屜,說一說抽屜里有些什么?抽屜還能放些什么?能放多少?〔設計意圖:這里通過引導學生直觀演示,讓學生體驗抽屜里有“空間”,物體是要占一定的空間的。將空間這一概念形象化,具體化,豐富學生的空間表象!

  2、實驗操作,深入理解體積的意義

  出示兩個杯子,盛滿(有)同樣多的水,分別放入大小不同的石頭,看出水面上升的高度不同,讓學生說一說一塊石頭占的空間大,另一塊石頭所占的空間小。由此讓學生感知物體占的空間有大小。

  3、對比交流,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實物書包、鉛筆盒、橡皮讓學生觀察比較,說一說哪個物體占的空間大,哪個物體占的空間小,進一步感知物體所占空間是有大小的。對體積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即物體體積是指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

  二、運用遷移類推,舉例想象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的空間觀念,突破難點。

  1、遷移類推,理解體積單位的意義

  出示兩個體積大小相近,但形狀不同的鉛筆盒,要求學生判斷哪個鉛筆盒的體積大。由于無法直接判斷,我在這里引導學生回憶計量物體的長度和面積時,要用統一的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學生自然會由前面的知識想到,計量物體的體積也要用統一的體積單位。引出常用的體積單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和立方米,和體積單位的字母表示法。用遷移類推引出學習體積單位

  〔設計意圖:這里我采用直觀演示,實驗操作由“空間”到“物體要占空間”,再由“物體要占空間”到物體所占空間有大有小,理解體積的意義,通過知識的遷移類推幫助學生理解體積單位的意義,突破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點〕

  2、觀察感知,對比交流,初步形成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表象

  由于學生在平時對體積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物體相對接觸到比較多,先教學1立方分米和1立方厘米。我分別出示1立方分米和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模型,讓學生進行觀察并感知1立方厘米和立方分米的空間大小。再同時出示這兩個模型,進行一個對比交流,初步建立1立方厘米和1立方分米的空間觀念。

  3、游戲操作,想象舉例,進一步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空間觀念

  我讓學生閉上眼睛想一想,1cm3和1dm3有多大,在頭腦中對1立方厘米和1立方分米形成建模,并根據頭腦中對1立方厘米和立方分米的表象用手指比劃。舉例生活中一些體積接近于它們的物體,如一顆蠶豆、手指尖的部分;一個粉筆盒,進一步鞏固建立1立方厘米和一立方分米的空間觀念

  對于1立方米空間觀念的建立,學生比劃起來有一定的困難。在這里我游戲操作的教學策略。我借助三把米尺,我讓幾個同學和我一起,在教室的一個墻角共同來做一個1立方米的空間!睘榱诉M一步讓學生感受1立方米的空間有多大,我讓幾個同學站到我們做的這個1立方米的空間里去,看一看可以站多少同學?(這里學生的身高已經超過1米,我會在一旁引導他蹲下去一點,頭部不超過米尺的高度,讓學生初步感受1立方米的空間是與長寬高有關的,但這里不要做出解釋,只是一個初步的感知)再讓學生估一估1立方米的空間可放多少物品?”通過一個量的刻畫感受1立方米的空間有多大。

  學生空間觀念的形成是建立在觀察、感知、操作、思考、想象等基礎之上的,特別是對于處在小學階段的學生,直觀演示,實驗操作和觀察思考是發展空間觀念的必備策略之一。被動聽講和練習為主的方式,是難以形成空間觀念的。

  以上是我對體積和體積單位這一課時的重點難介紹以及突破重點的策略的簡單闡述。

《體積和體積單位》教案 篇4

  片斷一:魔術激疑,感受空間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看魔術嗎?今天老師給大家表演一個魔術。

  (師表演魔術:一鐵質茶杯中裝滿水(紅色)后,倒入一透明量杯中)

  師:同學們,請注意觀看,這量杯中的水可是很特別的哦。

 。▽W生注意力都集中到觀賞量杯中的水上了)

 。◣煶脤W生不注意,偷偷地將一磁鐵塊放入鐵質茶杯中。)

  師:(將鐵質茶杯口朝下,抖一抖)茶杯中還有水嗎?有東西嗎?

  生:沒有。

  師:現在,老師將量杯中的水倒回到鐵質茶杯中,猜猜會怎樣?

  生:還是滿滿的一杯水。

  師:不見得,老師現在就把水倒回去,你們注意觀察,看看會不會有奇跡發生。

 。◣煂⒘勘械乃够罔F質茶杯中,茶杯中的水滿后又往外溢出。)

  (學生都露出驚訝的神色)

  師:我不是告訴過你們嗎?這水很特別,這不,水溢出來了不是。

 。▽W生很納悶)

  師:你們有誰知道這是為什么嗎?

  生1:鐵質茶杯中的水沒倒干凈。

  師:剛才我明明倒給你們看的,里面沒水。

  生2:那茶杯中一定有什么東西。

  師:是嗎?剛剛茶杯倒著的時候,明明沒有東西掉下來,要不,你來查一查。

 。ㄉ2上臺查驗)

  師:告訴同學們,這茶杯中有沒有東西?

  生:有的。

  師:(拿出磁鐵給同學們看)哇 ,魔術穿幫了。同學們,老師趁你們不注意的時候,在鐵質茶杯中放了一塊磁鐵,現在你們知道水溢出來的原因了嗎?

  生:知道了,是因為茶杯中放了一塊磁鐵的緣故。

  師:那為什么茶杯中放了東西,水就會溢出來?

  生1:因為茶杯中的磁鐵塊擠掉一部分水。

  生2:因為茶杯中的磁鐵塊占了一個空間。

  師:對呀,物體是占有空間的。

  (板書:物體 占空間)

  師:(指著教室里的粉筆盒、音箱、電視柜)這三個物體哪個占空間最大?哪個占的空間最小?)

  生:粉筆盒占的空間最小,電視柜占的空間最大。

  師:看來,物體不但占有空間,而且占空間是有大小的。(板書:大小)我們把 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

  (板書:……所……,叫做物體的體積)

  師:粉筆盒、音箱、電視柜,誰的體積最大?誰的體積最。

  生:粉筆盒的體積最大,電視機柜的體積最小。

  片斷二:設置沖突,啟迪思維

  師:是不是所有物體的體積一看就能看出它的大小呢?

  師:(出示兩個物體,一個正方體是由8個小正方體組成的,另一個長方體是由9個小正方體組成的,兩個長方體均用紙包圍)這兩個物體的體積你能看出它們的大小嗎?

  生1:我覺得正方體的體積大。

  生2:我覺得長方體的體積大。

  師:現在有兩派意見,有沒有好的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生1:可以把它們都放在杯子里,看水位升得高的那個物體體積就大。

  師:這倒是一個好辦法,能從魔術中受到啟發,只是操作起來有點困難。這些可都是紙做的哦。

  生2:把它們劃分成同樣大小的小方塊,誰包含的小方塊多,誰的體積就大。

  師:這也是一種好辦法,我們來試一試。

 。◣煵痖_兩個物體的外包裝)現在你能看出哪個物體的體積大嗎?

  生:長方體的體積大,因為它含的小方塊的個數多。

  師:對呀,誰包含的小正方體的個數多,誰的體積就大。老師這邊還有兩個物體,我們也來通過數一數的方法比較比較誰的體積大。這樣吧,我們分組數,男生數一個,女生也數一個,男生數時,女生不能看,女生數時,男生不能看, 是男生先數,還是女生先數?

  男生:女生先數。

  師:女士優先。你們男生很有紳士風度,請男生閉眼,女生準備。

  (師出示由6個小正方體組成的長方體)

  女生(齊數):1、2、3、4、5、6

  師:請男生準備,女生閉眼。

  (出示由2個大正方體組成的長方體)

  男生(齊):1、2

  師:男生睜眼,剛才女生數了6個,男生數了2個,誰看到的長方體大?

  生(齊):女生看到的長方體大。

  師(驚訝狀):真的嗎?(同時出示兩個長方體)剛才不是說誰包含的小正方體個數多,誰的體積就大。

  生(急切地):這些小正方體大小不一樣,必須是同樣大小的才能比。

  師:對呀,要同樣大小的小正方體才能比較,那要多大呢?是不是要統一一下。這種統一大小的正方體就是體積單位。

 。ò鍟后w積單位)

《體積和體積單位》教案 篇5

  一:總體說明:

  《體積和體積單位》這節課是在同學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空間觀念有了進一步發展的基礎上教學的。本節課主要采取了小組活動的形式,來教學體積的意義和體積單位。教師先通過實驗的方法協助同學建立起體積的概念,使同學理解體積的含義,進一步建立空間觀念。再讓同學通過觀察與感知,建立常用的體積單位觀念,認識常用的體積單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建立單位體積大小的概念。最后讓同學從教學活動中知道要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就是看它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

  二:說教材

  1、內容:《體積和體積單位》本節課內容,是在同學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空間觀念有了進一步發展的基礎上教學的。主要內容是教學體積的意義和體積單位,教材先通過實驗的方法協助同學建立起體積的概念,再通過觀察與感知,建立常用的體積單位觀念,最后教材說明要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就是看它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

  2、目標:通過《體積和體積單位》本節課的教學。

 。1)讓同學知道體積的含義,進一步建立空間觀念。

 。2)使同學認識常用的體積單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建立單位體積大小的概念。

 。3)知道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就是看它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

  3、教學重點:掌握體積和體積單位的知識,培養同學的動手能力。

  4、教學難點: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的空間觀念。

  5、教學準備:燒杯、石塊、體積單位、課件。

  三:教學戰略:

  1、采用故事導入法激發同學的學習興趣。

  2、采用實驗法和自學法發揮同學的實踐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3、采用小組學習的方法,培養同學的協作能力。

  4、采用同學動手操作實驗的方法,培養同學的創新能力。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聽《烏鴉喝水》的小故事。

  2、揭題:師:你知道烏鴉是通過什么方法喝到水的嗎?這蘊涵了什么道理?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新課題《體積和體積單位》。(出示課題)

 。ǘ┨骄啃轮

  1、建立“體積”概念。

  師出示實驗一,“把小石塊放入盛有水的燒杯中,你發現了什么?說明什么?”請生讀題,分組操作。

  師:通過這個實驗,你發現了什么?為什么?[說明:物體占空間]{板書}。

  師再出示實驗二,“把大小不同的兩個石塊分別放入盛有高度相同水的兩個燒杯中,你又發現了什么?說明什么?”請生讀題,分組操作。

  師:通過這個實驗,

  你發現了什么?它們水面上升的高度相同嗎?這說明什么?(大的物體占的空間大,小的物體占的空間小)。

  實物演示:橡皮、鉛筆盒、書包。

  師:觀察這三個物體,哪個所占的空間比較大?哪個所占的空間比較小?

  書包與講桌相比,誰占的空間比較大?

  引導同學得出:物體占空間有“大。簕板書}。

  生概括體積的定義:“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板書}

  生齊讀。

  師:桌上這三個物體,哪個體積最大?哪個體積最?你知道體積比書包大的物體嗎?你知道體積比火柴盒小的物體嗎?[說明:體積的意義十分籠統,同學難以理解。這里的第一個實驗,讓同學通過觀察、考慮、認識物體“占有空間”。再通過第二個實驗,讓同學形成“空間有大小”的鮮明表象,協助同學理解體積的含義,便于建立“體積”的概念。]

  2、教學“體積單位”。

  師出示圖,請生比一比誰的體積大?[說明:教師通過兩個長方體體積大小的比較,同學發現不好比較,從而指出計量物體的體積要用統一的體積單位。從而引入“體積單位”的教學]

  師:為了更準確的比較圖中這兩個長方體體積的大小,我們可以把它們切成若干個同樣大小的正方體,只要數一數,每個長方體包括有幾個這樣的小正方體,就能準確地比出它們的大小。

  請生數一數,告訴老師誰的體積比較大?

  同學匯報(注意讓同學說出數的方法)。

  師:像計量長度需要長度單位,計量面積需要面積單位,我們計量體積也需要有“體積單位”。為了更準確地計量出物體體積的大小,我們可以像圖中這樣用同樣大小的正方體作為體積單位。

  請生讀一讀常用的體積單位有哪些。

  出示自學要求,“v自學課文15頁內容。

  v自學體積單位。用看一看(是什么形體)、量一量(它的棱長是多少)、摸一摸(它有多大)、說一說(它的定義)、找一找(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體積可以用這個體積單位來計量)的方法,小組之間開展討論和交流!

  請生分小組自學“體積單位”,進行討論和交流。同學上臺匯報自學效果。[說明:教師出示自學提綱,讓同學以小組自學的形式開展討論和交流,并讓同學自我展示自學效果,極大地發揮了同學的主體意識和探究學習能力,發展同學的協作能力。]

  師(小結)通過以上的學習,我們知道常用的體積單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并且知道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各有多大?

  今后,我們在計量物體的體積時,就應根據實際情況來選用合適的體積單位

  3、教學“計量體積單位”的方法。

  師出示圖。師:已知每個正方體的棱長是1厘米,它的體積是多少?這個長方體是由幾個小正方體構成的?它含有多少個立方厘米?它的體積是多少?

  請生說一說。

  師(小結)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要看這個物體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

  同學操作:

  請你用4個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擺成不同的長方體,它們的體積各是多少?還能擺成其它形狀嗎?它們的體積又是多少?[說明:這里的操作有兩方面的作用:一是可以認識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要看它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二是可以通過擺小正方體看體積,為后面學習體積的計算做準備。]

  4、反饋

 。膫是長度單位,哪個是面積單位,哪個是體積單位?它們有什么不同?

 。ㄕn本中練一練的作業)

  [說明:通過比較,有利于同學強化對長度、面積、和體積計量單位的認識,更好地構建認知結構]

  (三):知識的應用。

 。ㄋ模、課堂總結:

  師:學習了這堂課,你有哪些收獲?

  五、板書設計:

  體積和體積單位

  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

  體積單位:立方厘米:棱長1厘米的正方體體積是1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棱長1立方分米正方體體積是1立方分米。

  立方米:棱長1立方米正方體體積是1立方米。

《體積和體積單位》教案 篇6

  數學是生活的真實反映---------------《體積和體積單位》教學反思上課前,馬曉云老師已經示范了這節課,對我感受頗深。數學教學要盡可能地接近學生的生活,讓學生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中也處處有生活的道理。教學時切忌把自己和學生都捆綁在教科書上,因此我在教學中十分注意,把教材內容與生活實踐相結合,動手操作與實驗觀察相結合,努力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意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新精神。下面以《體積和體積單位》一節課的教學為例談談自己的教學體會。一、故事引入,在活躍氣氛中引發興趣。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我抓住學生喜歡聽故事的年齡特征,從《烏鴉喝水》這一學生耳熟能詳的故事導入,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很自然地引入新課。引入階段正處在一堂課的起始階段,處理的是否恰當,直接影響到學生學習的情緒,以及思維的活躍程度。本課的導入設計,不但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求知的內驅力,而且可使所要學習的數學問題具體化,形象化,使學生在活動開始就處于情意高昂的學習狀態。接著用兩次倒水的實驗,讓學生觀察發現到石頭是確實是占據空間的,而且占據的空間是有大有小的,很自然地引出了體積的概念。二、注重知識遷移,探究問題。在引出體積單位的教學過程中,我沒有直接告訴學生,而是注重學生的知識遷移,先回憶面積單位先分后數的比較方法,再讓學生在討論交流中,得出必需將兩個長方體分成大小相等的小方塊,引出了體積單位,突破難點。不過發現學生在數小正方體個數的時候有點困難,空間觀念不夠好,課件可做得更直觀些,易于學生觀察。三、嘗試自學,理解問題小學生對概念的掌握與他們的知識水平、生活經驗有很大的關系。因此在教學體積單位時,采取嘗試自學課本,理解體積單位,培養學生空間觀念。①看書自學體積單位,以小組為單位,交流合作,②學生匯報學會的知識。③理解體積單位。四、聯系實際,解決問題解決問題是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考驗,但體積單位比較抽象,因此,我引導學生列舉生活中實例,激發學生欲望,讓學生在活動中理解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如:找出1 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正方體。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說一說等實踐活動,學生真正是在親身經歷和體驗下認識體積單位,從而在頭腦中形成表象,有助于以后計算和估算物體的體積。這一環節中學生說到了很多身邊哪些物體的體積約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在1立方米的正方體中讓學生依次進入,結果能容納10 個學生,學習氣氛更是達到了高潮,教學效果良好,同時使學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數學就在身邊。這一教學培養了學生自學能力,小組合作交流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參與嘗試的興趣。五、動手操作,注重比較。例如,區別1cm、1cm2、1cm3時,除了讓學生說出它們分別是用來計量什么量的單位外,更是讓學生動手比畫一下三者的區別。六、在課堂中發現的問題。練習“做一做”第2 題,說一說兩個長方體的體積各是多少?我原認為這個內容學生很容易理解的,但發現第一個長方體竟有個學生以為邊長是3厘米,它的體積就是3立方厘米,受 “棱長是1厘米的正方體,體積就是1立方厘米”的概念影響。所以我在課堂中強調讓學生自己說出因為棱長是1厘米的正方體,體積就是1立方厘米,所以每個小正方體的體積是1立方厘米,這里有9個,整個大長方體的體積就是9立方厘米。最后總結出:要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就要看這個物體中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讓學生用4個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自主擺成不同的形狀,想想體積分別是多少?學生確實擺出了很多種形狀,但在實物投影中展示得不夠清楚,課前考虛不夠周到。最后一個環節,讓學生猜一猜一些學生常見的物體的體積。有兩個教學目的。第一,聯系生活實際,考考學生對三個體積單位的理解。第二、我知道讓學生完全猜出來是難度好大的,所以我也無設想學生能完全猜得準確,在學生猜的過程中,告訴學生答案,讓學生對一些常見物體的體積形成一種表象,加強學生空間觀念的培養。同時學生猜得不夠準確,也讓我意識到,在前面的教學中我只強調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大小,沒有讓學生很好建立2個、3個或10個體積單位大小的空間觀念,導致學生猜不準,也是個重要因素。七、個人反思。個人上課的語言不夠生動,關注學生的情感不夠,對學生的回答未能作出非常適當的評價。這是節概念教學,語言必需精煉,嚴謹。我這方面還做得不夠,以后自己一定繼續在這方面加倍努力爭取進步。同時,上了這節課,讓我深深體會到,教好幾何類概念課確實很有難度,要建立好學生的空間觀念,必需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列舉生活中的例子。甚至要不斷準備一些形象的教具,倒如,沒有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直觀教具,單憑學生想象根本上是很難建立三個體積單位的空間觀念的。在教學幾何類概念課過程中要多以觀察、比較、動手操作量一量、摸一摸等活動,為學生建立情感,形成表象。

《體積和體積單位》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理解體積的概念,了解常見的體積單位,對

  體積單位的大小形成比較明確的表象。

  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的比較觀察能力,拓展學生的思維,進一

  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充分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體驗數學知識在生活中處處都有。

  教學重點:掌握體積和體積單位的知識,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教學難點: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的空間觀念。

  教學準備:盛有紅色水的量杯、石塊、體積單位。

  教學過程:

 。ㄒ唬┘と耄

  1.讓學生講《烏鴉喝水》的小故事。

  2.揭題:師:你知道烏鴉是通過什么方法喝到水的嗎?這蘊涵了什么道理?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新課題《體積和體積單位》。(出示課題)

  (二)探究新知

  1、建立“體積”概念。

  師出示實驗一,“把小石塊放入盛有水的燒杯中,你發現了什么?說明什么?”請生讀題,分組操作。

  師:通過這個實驗,你發現了什么?為什么?[說明:物體 占空間]{板書}。

  師再出示實驗二,“把大小不同的兩個石塊分別放入盛有高度相同水的兩個量杯中,你又發現了什么?說明什么?”請生讀題,分組操作。

  師:通過這個實驗,

  你發現了什么?它們水面上升的高度相同嗎?這說明什么?(大的物體占的空間大,小的物體占的空間小)。[說明:通過2個實驗培養學生的小組學習、協作能力,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實物演示:橡皮、鉛筆盒、書包。

  師:觀察這三個物體,哪個所占的空間比較大?哪個所占的空間比較?

  書包與講桌相比,誰占的空間比較大?

  引導學生得出:物體占空間有“大。簕板書}。

  生概括體積的定義:“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眥板書}

  生齊讀。

  師:桌上這三個物體,哪個體積最大?哪個體積最?你知道體積比書包大的物體嗎?你知道體積比火柴盒小的物體嗎?[說明:體積的意義十分抽象,學生難以理解。這里的第一個實驗,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認識物體“占有空間”。再通過第二個實驗,讓學生形成“空間有大小”的鮮明表象,幫助學生理解體積的含義,便于建立“體積”的概念。]

  2、教學“體積單位”。

  師出示圖,請生比一比誰的體積大?[說明:教師通過兩個長方體體積大小的比較,學生發現不好比較,從而指出計量物體的體積要用統一的體積單位。從而引入“體積單位”的教學]

  師:為了更準確的比較圖中這兩個長方體體積的大小,我們可以把它們切成若干個同樣大小的正方體,只要數一數,每個長方體包含有幾個這樣的小正方體,就能準確地比出它們的大小。

  請生數一數,告訴老師誰的體積比較大?

  學生匯報(注意讓學生說出數的方法)。

  師:像計量長度需要長度單位,計量面積需要面積單位,我們計量體積也需要有“體積單位”。為了更準確地計量出物體體積的大小,我們可以像圖中這樣用同樣大小的正方體作為體積單位。

  請生讀一讀常用的體積單位有哪些。

  出示自學要求,“自學課本112頁內容。

  自學體積單位。用看一看(是什么形 體)、量一量(它的棱長是多少)、摸一摸(它有多大)、說一說(它的定義)、找一找(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體積可以用這個體積單位來計量)的方法,小組之間開展討論和交流!

  請生分小組自學“體積單位”,進行討論和交流。學生上臺匯報自學成果。[說明:教師出示自學提綱,讓學生以小組自學的形式開展討論和交流,并讓學生自我展示自學成果,極大地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和探究學習能力,發展學生的協作能力。]

  師(小結)通過以上的學習,我們知道常用的體積單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并且知道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各有多大?

  今后,我們在計量物體的體積時,就應根據實際情況來選用合適的體積單位

  3.教學“計量體積單位”的方法。

  師出示圖。師:已知每個正方體的棱長是1厘米,它的體積是多少?這個長方體是由幾個小正方體構成的?它含有多少個立方厘米?它的體積是多少?

  請生說一說。

  師(小結)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要看這個物體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

  學生操作:

  請你用4個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擺成不同的長方體,它們的體積各是多少?還能擺成其它形狀嗎?它們的體積又是多少?[說明:這里的操作有兩方面的作用:一是可以認識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要看它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二是可以通過擺小正方體看體積,為后面學習體積的計算做準備。]

  4.反饋

 。   哪個是長度單位,哪個是面積單位,哪個是體積單位?它們有什么不同?

  (課本中練一練的作業)

  [說明: 通過比較,有利于學生強化對長度、面積、和體積計量單位的認識,更好地構建認知結構]

  三:知識的應用。

 。ㄋ模、課堂總結:

  師:學習了這堂課,你有哪些收獲?

  七、板書設計:

  體積和體積單位

  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

  體積單位:立方厘米:棱長1厘米的正方體體積是1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棱長1立方分米正方體體積是1立方分米。

  立方米:棱長1立方米正方體體積是1立方米。

《體積和體積單位》教案 篇8

  宣慶小學 梁紅茹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11---113頁相應的“做一做”,練習二十九的第1~3題.

  教學目的: 1.通過觀察、實驗,使學生初步建立“體積”的概念,知道計量體積,要用體積單位.認識常用的體積單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知道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實際大小.

  2使學生知道計量物體的體積,就要看它所含體積單位的個數,建立關于體積大小的空間觀念.

  3.使學生初步了解體積單位與長度單位、面積單位的區別和聯系.

  4.在學生學習活動中體現階梯式評價。

  教具、學具準備:1.教師準備:(1)實驗器材:量杯、石塊、水.(2)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實物模型,用3根1米長的木條釘成的直角架.(3)大小不同的長方體、正方體實物.

 。4)多媒體課件.(5)桌椅擺放:六組,每兩組對稱形。

  2.學生準備:(1)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模型.(2)長方體(正方體)紙盒或實物.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我們五年三班的同學特別喜歡參加學校舉行的各種各樣的比賽,是嗎?而且每次都取得不凡的成績。作為你們的班主任老師,我感到特別的驕傲。那么現在,我們就來一個小小的比賽,好不好?

  第一輪:比眼力。依次發四條長短不同的線段。指出先誰拿,后一起拿。

  第二輪:比運氣。教師出示四個不同的平面圖形。學生隨意點。

  第三輪:比判斷力。依次發四個不同的長方體.

  談話:比較兩條線段的長短,比較兩個平面圖形的大小,比較兩個立體圖形的大小.它們的意思相同嗎?

  通過談話后,引出“長度”、“面積”、“體積”等名稱,提出問題:什么叫做物體的體積呢?(板書課題)

  二、學習新課

  看到這個課題,你有什么要問嗎?

  什么叫體積?體積單位有哪些?體積和表面積什么不同?(師板書:意義、單位、體積和表面積的區別)

  師:提得很好,下面我們就來共同探討這些問題。

 。ㄒ唬.建立體積概念

  那么,什么叫做物體的體積呢?你們想怎樣得到這個問題的答案?自選學習方式。

  教師拿出盛有半杯紅色水的玻璃杯和用繩子捆著的石頭一塊,用手提繩子將石頭浸入玻璃杯的水中.教師:注意觀察放入石頭后水面有什么變化.教師將石頭提起,再放入水中一次.然后讓學生說一說觀察的結果.學生:放入石頭,水面上升.教師:把石頭放入水里后,水面為什么會上升呢?請幾位學生回答后,教師指出:石頭占有一定的空間,放入水里后,使得水所占的空間變大了,所以水面就上升了.(1)實驗:引導學生觀察實驗過程,注意實驗過程中量杯里水位的變化情況.想一想,這說明了什么?

  學生做一個實驗,大家還要仔細觀察,動腦筋思考.裝入滿滿一杯沙子.然后把沙子倒出,放入一塊長方體積木,請一位同學來再將沙子裝入玻璃杯,然后讓學生說出實驗的結果.學生:沙子多出來了.大家想一想,為什么沙子會多出來呢?讓幾位學生說一說自己的想法.在學生發言的基礎上概括.(2):因為這塊積木占有一定的空間,積木放到杯子里就占據了杯子的一部分空間,所以沙土就裝不下了.

  (3)(自學)在水杯中放入一塊石頭,在水面處做一個黃色記號。

  拿出石塊后,再放入一大些的石塊,在水面處做綠色記號。

  觀察討論:在水杯中兩次放入大小不同的石塊,有什么現象發生?為什么會出現這個現象,說明什么?

  匯報歸納:水杯中放入石塊后,石塊占據了空間,把水向上擠,水面向上升。石塊大占據空間大,水面上升得高;石塊小占據空間小,水面上升得低。

  討論、歸納:物體占有空間.物體所占空間有大有小.

 。2)教師出示大小不同的長方體、正方體實物.讓學生觀察,說一說,哪個物體所占空間較大,哪個物體所占空間較。炕蛘哒f哪個物體的體積較大,哪個物體的體積較?

  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體積”的意義.

  結論: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教師再進一步講解.教師:所有的物體都占有一定的空間,比如教室占據了一個較大的空間,課桌、講臺又占據了教室里的一部分空間;課本、文具盒占據了書包里的一部分空間,等等(板書)

 。3)鞏固.看教科書第111頁的“做一做”.

  哪堆木塊的體積大?哪堆木塊的體積小?并說明理由.

  (二)認識體積單位

  請同學們觀察自己帶的長方體或正方體.同學之間可以互相比一比,你們能確切說出它們的體積大小嗎?

  教師指出:在實際生活和生產中,有時只需要憑感覺判斷出誰大誰小就可以,但是有時也需要知道物體到底有多大,這就要我們精確地計量物體的體積。計量體積就要用體積單位,常用的體積單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板書)下面我們就認識一下這些體積單位。

  1.認識1立方厘米。

  (1)教師出示一塊1立方厘米的模型井指出:這就是體積為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

  (2)分組觀察探究,然后匯報:你知道了什么?(每四個人一組,每組一個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模型)

  引導學生:

  看一看:1立方厘米的體積比較小,是正方體。

  量一量: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的棱長是1厘米。

  說一說:棱長1厘米的正方體體積是1立方厘米(板書)

  想一想:體積是1立方厘米的物體比較小。

  引導學生說出:體積大約是1立方厘米的物體,如:蠶豆等物體,再引導學生用手勢表示一個食指尖大約是1立方厘米。

  議一議:計量體積使用立方厘米比較恰當的物體。(手指尖、玻璃珠、骰子)

  2.認識1立方分米。

  (1)師出示一塊1立方分米的體積模型并指出:這就是體積為1立方分米的正方體。

  (2)分組觀察探究然后匯報:你知道了什么?

  引導學生:

  看一看:1立方分米的體積大一些,是一個正方體。

  量一量:1立方分米的正方體的棱長是1分米。說一說:棱長1分米的正方體,體積是1立方分米。(板書)

  想一想:體積是 1立方分米的物體比 1立方厘米的物體大。引導學生說出體積大約是1立方分米的物體。再引導學生做出:用手勢表示1立方分米。

  議一議:計量體積使用立方分米比較恰當的物體。(粉筆盒、藥盒、禮品盒等。)

  3.認識1立方米

  學生分組觀察探究

  引導學生:說一說:根據以上兩個體積單位的推測,什么樣的物體的體積是1立方米?(板書:棱長1米的正方體,體積是1立方米)教師用三棱架在墻角演示1立方米,注意觀察形狀大小。教師用棱長1米的架子演示1立方米的大小,然后讓學生估一估,用多少個1立方分米的正方體拼起來有1立方米.

  想一想:列舉物體體積大約是1立方米的物體,如:兩個課桌合在一起;電視機箱子……。

  啟發學生借助四個同學圍成的空間來表示1立方米。讓學生看一看1立方米的體積有多大.教師:1立方米的空間大約可以容納8位小學生.教師請8位學生鉆進架子里,半蹲著,充滿棱架.讓全班同學體會1立方米的實際大小.(裝電視機的紙箱、電腦臺,洗衣機等等。)

  議一議:計量體積使用立方米恰當的物體。4.互相議論:這三個體積單位的共同點是什么?不同點是什么?

  引導總結:體積單位分別是幾個規定了棱長大小的正方體。1立方厘米就是棱長1厘米的正方體……

  4、鞏固體積單位的認識.

  以前我們學習了長度單位、面積單位,今天我們又學習了體積單位,那么它們有什么不同呢?

  (1)判斷:(投影出示,113頁做一做1)

  (2)操作:剪一條1分米長的線,用紙剪一個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拿出1立方分米的模型。

  教科書第113頁“做一做”的第1題,讓學生充分說一說它們有什么不同.引導學生討論歸納三者的不同點,使學生知道:長度單位是一條線段,面積單位是一個正方形,體積單位是一個正方體。

  三、課堂練習,形成技能。

  1、用多大的體積單位表示下面物體的體積比較適當?

  (1)、一塊橡皮的體積約是8 ( )(2)、一臺錄音機的體積約是 20 ( )。

 。3)、五年級語文課本的體積約是297( )。

 。4)、一個蓄水池的體積是4.2 ( )。

  2、操作練習。擺一擺、想一想.(可以小組合作完成)

  用12個棱長1厘米的正方體木塊擺成不同形狀的長方體。有多少種不同的擺法?它們的長、寬、高各是多少?體積各是多少?把你擺的情況記錄下來,看你能發現什么?

  想一想:體積數是12立方厘米,跟各種擺法的長方體的長、寬、高的分米數有什么關系?2、

  3、書113頁做一做第2題,通過閱讀操作練習引導學生歸納:不論物體是什么形狀,含有幾個體積單位,它的體積就是多少。啟發學生發現大家所擺出的長方體的形狀不同,長、寬、高也就不同,但是體積都是相同的.)教師再提問:這是為什么?(因為這些不同形狀的長方體所含有的體積單位是一樣的.)

  4、下面的圖形都是由棱長1厘米的小正方體拼成的,說出它們的體積各是多少立方厘米。(填書:練習二十九第3題)你是怎樣數出來的,怎樣數簡便?

  5、下圖中哪個是長度單位,哪個是面積單位,哪個是體積單位?它們有什么不同?

  6、讓學生閉上眼睛,想象1立方厘米的體積有多大,1立方分米的體積有多大,身邊什么物體的體積接近1立方厘米或1立方分米.

  7、估量大約多少個1立方厘米的小方塊拼起來有1立方分米.

  四、可隨機自由提問。

  請同學們把這堂課學習的內容整理一下,你學到了什么?學會有關體積的知識有什么用呢?

  根據學生發言歸納.

  教學反思:

  本節課教學的主要任務是使學生理解“體積”的概念,知道計量體積要用體積單位.認識常用的體積單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建立關于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實際大小的空間概念.教學之后認真反思覺得這個教學任務基本完成。

  本節課教學的關鍵是提供充分的直觀素材,讓學生通過實驗、觀察、觸摸、拼擺、想象等多種活動,積累感知,建立表象,形成概念,教學設計從比較線段的長短,平面圖形的大小、立體圖形的大小引入,讓學生在與“長度”、“面積”等概念的比較中認識“體積”,便于幫助學生在概念系統中理解新概念.為了更好的體現我的 “分層分組”的教學特色。我將新課分三個層次.首先是通過觀察實驗,從實驗情境中領悟物體占有空間→物體所占空間有大有小→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來學習。接著讓學生觀察和比較實物的大小,體驗到要確切知道物體體積的大小,要用體積單位來計量.并引導學生對常用的體積單位通過看一看、量一量、說一說、想一想、議一議等方式進行學習。在此基礎上,通過觀察、比劃、想象、比較;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實際大小的空間觀念.第三層次,通過小組合作拼一拼、擺一擺、說一說體積大小,深化對體積和體積單位的認識,并進一步理解:計量體積,就是看物體所含體積單位的個數.最后,對全課內容進行整理歸納,形成整體認知.

  鞏固練習對教科書練習稍作引申,放在最后,要求學生記錄下擺出的幾種不同長方體的長、寬、高和它們的體積,并想一想“你發現了什么”,為下一課學習體積的計算做鋪墊.

《體積和體積單位》教案 篇9

  一:總體說明:

  《體積和體積單位》這節課是在學生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空間觀念有了進一步發展的基礎上教學的。本節課主要采取了小組活動的形式,來教學體積的意義和體積單位。教師先通過實驗的方法幫助學生建立起體積的概念,使學生理解體積的含義,進一步建立空間觀念。再讓學生通過觀察與感知,建立常用的體積單位觀念,認識常用的體積單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建立單位體積大小的概念。最后讓學生從教學活動中知道要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就是看它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

  二:說教材

  1、內容:《體積和體積單位》本節課內容,是在學生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空間觀念有了進一步發展的基礎上教學的。主要內容是教學體積的意義和體積單位,教材先通過實驗的方法幫助學生建立起體積的概念,再通過觀察與感知,建立常用的體積單位觀念,最后教材說明要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就是看它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

  2、目標:通過《體積和體積單位》本節課的教學,(1)讓學生知道體積的含義,進一步建立空間觀念。(2)使學生認識常用的體積單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建立單位體積大小的概念。(3)知道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就是看它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

  3.教學重點:掌握體積和體積單位的知識,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4.教學難點: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的空間觀念。

  5.教學準備:燒杯、石塊、體積單位、課件。

  三:教學策略:

  1.采用故事導入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采用實驗法和自學法發揮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3.采用小組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協作能力。

  4.采用學生動手操作實驗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四:教學過程:

 。ㄒ唬⿲耄

  1.聽《烏鴉喝水》的小故事。

  2.揭題:師:你知道烏鴉是通過什么方法喝到水的嗎?這蘊涵了什么道理?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新課題《體積和體積單位》。(出示課題)

 。ǘ┨骄啃轮

  1、建立“體積”概念。

  師出示實驗一,“把小石塊放入盛有水的燒杯中,你發現了什么?說明什么?”請生讀題,分組操作。

  師:通過這個實驗,你發現了什么?為什么?[說明:物體 占空間]{板書}。

  師再出示實驗二,“把大小不同的兩個石塊分別放入盛有高度相同水的兩個燒杯中,你又發現了什么?說明什么?”請生讀題,分組操作。

  師:通過這個實驗,

  你發現了什么?它們水面上升的高度相同嗎?這說明什么?(大的物體占的空間大,小的物體占的空間小)。[說明:通過2個實驗培養學生的小組學習、協作能力,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實物演示:橡皮、鉛筆盒、書包。

  師:觀察這三個物體,哪個所占的空間比較大?哪個所占的空間比較?

  書包與講桌相比,誰占的空間比較大?

  引導學生得出:物體占空間有“大小:{板書}。

  生概括體積的定義:“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板書}

  生齊讀。

  師:桌上這三個物體,哪個體積最大?哪個體積最小?你知道體積比書包大的物體嗎?你知道體積比火柴盒小的物體嗎?[說明:體積的意義十分抽象,學生難以理解。這里的第一個實驗,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認識物體“占有空間”。再通過第二個實驗,讓學生形成“空間有大小”的鮮明表象,幫助學生理解體積的含義,便于建立“體積”的概念。]

  2、教學“體積單位”。

  師出示圖,請生比一比誰的體積大?[說明:教師通過兩個長方體體積大小的比較,學生發現不好比較,從而指出計量物體的體積要用統一的體積單位。從而引入“體積單位”的教學]

  師:為了更準確的比較圖中這兩個長方體體積的大小,我們可以把它們切成若干個同樣大小的正方體,只要數一數,每個長方體包含有幾個這樣的小正方體,就能準確地比出它們的大小。

  請生數一數,告訴老師誰的體積比較大?

  學生匯報(注意讓學生說出數的方法)。

  師:像計量長度需要長度單位,計量面積需要面積單位,我們計量體積也需要有“體積單位”。為了更準確地計量出物體體積的大小,我們可以像圖中這樣用同樣大小的正方體作為體積單位。

  請生讀一讀常用的體積單位有哪些。

  出示自學要求,“v自學課文15頁內容。

  v自學體積單位。用看一看(是什么形 體)、量一量(它的棱長是多少)、摸一摸(它有多大)、說一說(它的定義)、找一找(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體積可以用這個體積單位來計量)的方法,小組之間開展討論和交流!

  請生分小組自學“體積單位”,進行討論和交流。學生上臺匯報自學成果。[說明:教師出示自學提綱,讓學生以小組自學的形式開展討論和交流,并讓學生自我展示自學成果,極大地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和探究學習能力,發展學生的協作能力。]

  師(小結)通過以上的學習,我們知道常用的體積單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并且知道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各有多大?

  今后,我們在計量物體的體積時,就應根據實際情況來選用合適的體積單位

  3.教學“計量體積單位”的方法。

  師出示圖。師:已知每個正方體的棱長是1厘米,它的體積是多少?這個長方體是由幾個小正方體構成的?它含有多少個立方厘米?它的體積是多少?

  請生說一說。

  師(小結)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要看這個物體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

  學生操作:

  請你用4個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擺成不同的長方體,它們的體積各是多少?還能擺成其它形狀嗎?它們的體積又是多少?[說明:這里的操作有兩方面的作用:一是可以認識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要看它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二是可以通過擺小正方體看體積,為后面學習體積的計算做準備。]

  4.反饋

  ( 哪個是長度單位,哪個是面積單位,哪個是體積單位?它們有什么不同?

  (課本中練一練的作業)

  [說明: 通過比較,有利于學生強化對長度、面積、和體積計量單位的認識,更好地構建認知結構]

  三:知識的應用。

 。ㄋ模⒄n堂總結:

  師:學習了這堂課,你有哪些收獲?

  七、板書設計:

  體積和體積單位

  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

  體積單位:立方厘米:棱長1厘米的正方體體積是1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棱長1立方分米正方體體積是1立方分米。

  立方米:棱長1立方米正方體體積是1立方米。

《體積和體積單位》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體積的概念,了解常用的體積單位,形成表象。

  2.培養學生比較、觀察的能力。

  3.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

  使學生感知物體的體積,初步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體積單位。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請同學們看看桌面,你們發現今天的數學課和以往的有什么不同?

  2.有與他們小組的不一樣的嗎?

  今天我們就利用這些物體來做一個實驗:妙手取物。希望大家通過實驗能發現一些數學問題。

  教師說實驗規則。

  二.認識體積。

  小組實驗。

  匯報實驗結果。

  師:你們是用什么方法拿到泡沫的?

  生:我們把石頭防金量筒里,水面就上升了。

  師:水面為什么會上升?

  其它小組再來說說。

  師:你們哪組沒有取到泡沫?(拿圍棋子的一組)

  師:這些東西放進水里后,水面上升了嗎?

  那為什么你們組沒有拿到泡沫呢?

  生:我們組的東西不夠。

  師:怎么辦?

  生:借點東西放。

  師演示:看到了什么?

  生:水面上升了。

  師:說明什么?

  師:還有一組。(拿乒乓球的一組)

  你們舉起量筒讓大家看看,把乒乓球放進量筒后,水面有變化嗎?乒乓球占不占空間?

  師:那為什么水面不上升?

  生:沒占水的空間。

  師:怎樣才能讓它占水的空間呢?哪位同學給出出主意。

  生:壓下去。

  師:誰來試一試?

  生向下壓球取道泡沫。

  師:水面上升了,說明乒乓球也占了水的空間。

  師:剛才我們往量筒里放了石頭,圍棋,乒乓球,橡皮等物體,水面都上升了,說明這些物體都占有一定的空間。

  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板書)

  師:鉛筆盒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鉛筆盒的體積。

  誰能仿照老師的舉例試著說一句話。

  生說。

  二.認識體積單位。

  師舉起一個小盒子,說它的體積大約是27.

  再舉起一個大盒子,說它的體積大約是2.

  為什么?

  師:看來要想準確的比較它們的大小,就要有一個統一的標準,這就產生了體積單位。(板書:體積單位)

  回憶學過的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

  讓學生自學課本38頁的內容?纯磿戏謩e介紹了哪些體積單位?它們分別是怎樣定義的。

  學生匯報師板書。

  師:請同學們選一個自己喜歡的體積單位給大家介紹。

  學習1立方厘米時師出示橡皮泥,捏出不同種形狀,讓學生明白物體的形狀變了,而體積不變。

  學習1立方米時師出示1立方米的框架,讓學生鉆進去,體驗1立方米的大小。

  師:我們認識了三個體積單位,當遇到體積較大的物體用誰做單位?當遇到體積較小的物體時用誰做單位呢?

  三.估計身邊物體的體積。

  四.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板書:體積和體積單位。

  五.鞏固練習。

《體積和體積單位》教案 篇11

  《體積和體積單位》教后反思

  今天講《體積和體積單位》?偟膩碚f學生上課狀態很好,師生配合默契,圓滿地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任務。用孩子們的話說:“這節課很爽。”

  《體積和體積單位》教學片斷如下:

  體積的意義:……這些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所占空間大,我們常說它的體積大……從做試驗到總結定義,水到渠成,學生真切的體會到了什么叫體積。

  接下來認識常見的體積單位。

  常見的體積單位有三個,我們先來認識其中的一個“立方分米”。師手拿1立方分米的模型,揭示1立方分米。并讓學生說出生活中那些物體的體積大約是1立方分米?有的學生說魔方,有的學生說一塊豆腐,還有學生粉筆盒。我右手拿1立方分米的模型,左手拿著一個粉筆盒,當時決覺得粉筆盒小一些,不過過去講課就這樣說過,教材上也這樣標著,思維定勢,我認為一個粉筆盒的體積大約是1立方分米。聽課的老師給我指出來“粉筆盒和1立方分米比,相差挺大的!甭牭竭@個問題我不禁一愣,難道我錯了?張志淼老師馬上從教室拿過來一個粉筆盒,李老師親自動手量了量:粉筆盒長7厘米,寬6厘米,高6厘米。大約4個粉筆盒的體積是1立方分米。不唯書,不唯上,要唯實。教材上畫的粉筆盒比我們用的粉筆盒要大得多,這一點我怎么沒想到呢?數學知識有其嚴謹性。在今后的教學中,一定要教給學生準確的知識,避免出現類似的錯誤,必要的時候一定要動手量一量,算一算。

  接下來我們又認識了立方厘米和立方米。

  師問:我手中的橡皮能用立方分米做單位嗎?很自然地引出了較小的體積單位“立方厘米”。教室的空間等用“立方厘米”做單位,行嗎?用“立方分米”呢?為什么?學生說:那可能會數字很大,感覺麻煩,有更大的體積單位嗎?有一個同學高聲喊了起來了:怎么沒有?那就是立方米呀。1立方米是怎么規定的?由于有前邊兩個體積單位做基礎,知識遷移,學生很流利的說出了:棱長是1米的正方體,體積是1立方米。

  接下來我們體驗了多大是1立方米。

  多長是1米?1立方米的正方體有多大?

  學生用手比劃1米的長度,閉著眼睛想1立方米有多大,同時用手比劃著我想讓同學們現在就看一看、體驗一下1立方米的大小,怎么辦?

  搭一個棱長是1米的正方體不就得了?

  頓時一石激起層層浪,你一言我一語討論開了我聽到的有這么多——

  那要很多1米的尺子,上哪里找呀?是呀!12根呢!不用吧,靠墻可以省很多,1、2、3,三根就夠了……

  我打住了他們,老師這里有4根1米的棍子,誰能用其中的3根給大家搭一下?

  方小卓上去了,搭了一會兒,怎么搭不成呢?他只是搭成了正方形。

  誰來幫幫我們?

  教室里的氣氛有些緊張。要知道今天有好多老師聽課呢。小家伙們想表現好一些。

  郭靖上來幫忙了,開始也沒搭成,不一會他和方小卓在墻角“搭”了一個正方體。全班學生舒了一口氣,

  我讓學生猜猜,1立方米最多可以站幾個同學?8個,10個,4個……我指了一行學生,讓學生鉆到里面去體驗,1個、2個、3個……一共進去了六名同學,還綽綽有余——我想有助于學生建立1立方米的空間觀念,有的聽課老師說:上邊還有空余的位置,是不是再多一個人呢?我認為沒必要,主要是讓學生體驗1立方米的大小,再說,問題是1立方米最多可以站幾個同學?又沒說讓學生在里面躺著。僅僅是我個人的看法。關于搭正方體搭不成的時候,我又找了一個同學幫忙搭,結果兩個人合作完成了。如果再追問一下:你當時怎么沒搭成呢?這樣郭靖同學就明白自己為什么搭不成了。這樣做的效果會更好一些。

  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體積大約是1立方米呢?

  大彩電的箱子、冰柜、洗衣機等。學生真切地感受到了1立方米的大小,體現了課堂時效性。我想他們對這節課的印象一定很深,尤其是體驗1立方米的過程。

  一個優秀教師引導學生每天先把刀磨得更鋒利,并且多備用幾把刀,自己到更廣闊的天地里尋找柴多的地方去砍柴;而一個普通教師每天帶著一把舊刀,到一座山上去砍柴。我正在努力向優秀教師看齊呢。

《體積和體積單位》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感悟體積的空間觀念,建立體積概念。掌握常用的體積單位的意義。學會用體積單位來描述物體的大小。能合理估計物體的體積的大小。

  2.通過觀察、思考、探究、交流等學習活動,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體驗和感悟空間觀念。

  3.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學會學習,獲得成功的體驗,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重點難點:

  形成體積的概念,理解和掌握常用的體積單位。建立空間觀念、形成體積概念。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課件、2個大小一樣的杯子、米、1立方米的實物架、2塊大小不同的積木、2個體積差不多大的正方體和正方體、火柴盒20個、1立方厘米的小立方體、1立方分米的立方體。

  2.學生準備:每人4-5個1立方厘米的小立方體、1立方分米的立方體,直尺、奶箱子。

  教學過程

  一.了解學生原有知識情況。

  1.今天的數學課,我們要學習的內容是體積和體積單位。

  2.關于體積和體積單位你都知道些什么?

  根據學生匯報,相應板書。

  3.看來,同學們對這部分知識并不陌生,有了一定的積累。

  老師相信,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一定會對體積和體積單位有進一步的認識。

  二.認識體積

  1.故事導入,初感空間。

 、倌銈冎馈稙貘f喝水》的故事嗎?誰愿意給大家講講?

 、谶@只聰明的烏鴉是怎么喝到水的?

  為什么把石頭放進瓶子里,水就會升高呢?

  2.實驗演示。

  實驗一:感受物體占有空間。

 、偈^真的占了水的空間了嗎?我們一起來做一個實驗。

  看,老師手上拿的是兩個大小相同的杯子。裝有一樣多的水,其中一個杯子放入一塊積木,會出現什么情況?

 、谒疄槭裁磿绯鰜砟?

  實驗二:感受物體占空間有大小

 、龠@回我放這個積木塊(稍大),再把水倒入這個杯子,又會有什么現象發生呢?

 、趯嶒炑菔

 、垡绯龅臑槭裁幢葎偛诺亩?

  ④ 小結:也就是說,這2個積木塊不但占空間,而且占的空間有大——有小。

 、弈窃跀祵W中,我們把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

 、呤裁唇畜w積?(指名、齊讀、領讀)

  ⑧舉生活中物體占空間的例子。

  三.認識體積單位

  1制造矛盾沖突,引出體積單位

  ①有的物體可以通過觀察就能比較出它們體積的大小,快看看哪個體積大?

  ②意見不統一了?磥砉饪词遣荒軠蚀_比較這兩個盒子的體積了。

  ③怎么辦?引出體積單位。

  2認識1 cm

  ①感受1立方厘米的大小:1 cm有多大呢?誰知道?

 、谡n前老師讓大家準備了體積是1 cm的學具,舉起來我看看。

  注意聽要求:請你們用格尺量一量這個正方體到每條棱到長是多少?

 、苣俏覀兙涂梢哉f【棱長是1 cm的正方體,體積是1 cm】

  ⑤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體積是大約是1 cm?

 、蘩蠋熯@兒有個火柴盒,你估計一下它到體積是多少cm?

  到底誰估得準呢?同桌2人用你們手中的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擺一擺,算一算。

  ⑥匯報:

  3認識1dm

  ①剛才我們用棱長1 cm到正方體測出了火柴盒的體積,

  那下面我們還用這個1 cm到小正方體測測奶箱的體積。

  為什么?(剛才的方法不是挺好的嗎?你看又是介紹方法、技巧的。)

 、诳磥砦覀兊眯枰粋稍大的體積單位,這個稍大的體積單位就是立方分米。

  ③ 1 dm又是怎樣規定的呢?(結合課件)

  ④課前大家也準備了棱長是1 dm,也就是10㎝的正方體。

 、萆钪心男┪矬w的體積是大約是1 dm?

  4認識1m 。

 、賱偛,我們用體積是1 cm的正方體測量了火柴盒的體積;用體積是1 dm的正方體了奶箱的體積。

  現在老師想讓大家用這些體積單位測量一下教室的體積。

  ②為什么?看來我們還需要一個更大的體積單位。

 、 1 m有多大呢?

 、茉谶@個體積是1 m的正方體框架里大約能容納多少名同學呢?

 、菹氩幌胫来鸢?我們來驗證一下。

 、扪菔掘炞C。

 、 1 m的正方體大約能容納7人,那我們教室的體積有多少m呢?

  四.應用知識,解決問題。

  1.在橫線上填出適當的體積單位。

  課件出示:

  一塊橡皮的體積約是10 _________

  VCD機的體積約是4 _________

  集裝箱的體積約是40 _________

  小結:在生活中,我們要根據大小不同的物體選擇合適的體積單位。

  在你的生活中,你見過體積最大的物體的是什么?體積最小的物體是什么?

  2.組成下面各圖的每個小正方體的體積為1 cm,把每個圖形的體積填在橫線上。

  延伸:你還能用4個1 cm的小正方體擺出不同的圖形嗎?

  小結:也就是說無論物體什么形狀,含有幾個體積單位,它的體積就是多少。

  3.用8個1 cm的正方體,擺出體積是8 cm的正方體或長方體,你能用幾種擺法?

  四.總結

  除了用數體積單位個數的方法求物體的體積,有沒有更快捷、更簡單的方法呢?(難道求高樓大廈的體積也用數體積單位的方法嗎?

  是啊,有,一定有。

  時間的關系,謎底下節揭曉!

《體積和體積單位》教案 篇13

  教學設計:

  一、讓學生感知體積概念

  1、讓學生感知物體占有空間

  ①演示實驗:教師把兩袋同樣多的奶倒進大小相同的杯子,鮮奶液面呈現不同的高度,追問孩子們“這是為什么?”這時有的孩子可能會猜:奶不同,或杯子大小不同。教師可重申杯子是相同的,鮮奶是同樣多的。

 、诋敽⒆右苫髸r,教師讓兩個孩子當場喝掉奶,可以讓喝奶的孩子揭示答案。(液面高的杯子里有冰糖)

  ③這時,教師可以進一步問:為什么有冰糖的液面就高呢?

 。ū钦剂吮械奈恢茫ǖ胤剑

 、芙處熯@時應規范學生的語言——在數學語言中我們把冰糖所占杯子的位置或地方叫做“空間”教師隨機板書——空間

 、輲煟含F在誰能運用空間一詞把剛才這一現象再描述一遍?

  ⑥師:老師帶的冰糖占有空間,它占了誰的空間?你們今天都帶了哪些物品

 、呱约簠R報所帶物品。(面團、電池、氣球、細沙、

  蘋果、花生米……)

  2、生自由探索

  (1)是不是這些物體都占有空間呢?板書“物體占”“?”

  (2)教師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驗證

  大屏幕出示三種實驗要求:

  ①你是怎樣進行實驗的

 、趯嶒炦^程中你發現了什么現象

  ③這種現象說明了什么問題

  (3)生讀實驗要求

  (4)小組實驗操作

 。5)小組匯報演示

  ①師生通過驗證得出結論:物體所站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

  ③大家互相說說什么是體積

  3、知識遷移

 、俳裉欤覀冋J識了物體的體積,那么你們還想了解和體積有關的哪些知識?

 、趯W生可能會說出(體積的計算,體積單位…… )

 、劢處熯w移探究體積的單位

 、芤郧拔覀儗W習過長度單位,面積單位,都有哪些?

 。ɡ迕、分米、米……面積單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那么試想體積單位又會叫什么名字呢?

  二、揭示體積單位

  教師揭示板書體積單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初步感知體積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的大小

 、袤w積是1立方厘米的物體多大呢?

 、诮處煶鍪緦W具——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并陳述:我們規定棱長是1厘米的正方體的體積是1立方厘米。

  大家也在學具袋里找到它,向老師示意一下好嗎?

 、勰氵能舉出體積接近1立方厘米的物體嗎

 。▽W生可能會發現課前為他們準備的小石頭、花生米、開心果等。注:這些物體的體積大約是1立方厘米)

 、苌e例(如果學生舉出手指頭的例子,教師可以引導孩子估測一根手指頭大約是幾立方厘米。然后跟隨老師用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擺一擺驗證一下。

  1立方分米的物體又是多大呢?

  ⑤教師出示教具1立方分米的正方體,你能在身邊找找哪些些物體的體積大約是1立方分米嗎?

 、迣W生舉例(粉筆盒的體積、大魔方的體積……)

  ⑦我們現在已經認識了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有多大,那么你們各小組能不能自己想辦法介紹或用肢體演示體積是1立方米的物體有多大?

  教師相機指導一個組作演示。

  ⑧教師出示標準教具展示1立方米的正方體體積有多大,并且讓學生們到前面來進一步感知體積是1立方米的物體有多大。

 、嶙寣W生在生活中發現數學:出示錄象片段(錄象1——家電城,錄象2——學生家庭)

  a、家電城出現:熱水器、洗衣機、電冰箱、彩電、微波爐等家用電器。

  b、走進學生家庭:客廳的沙發、櫥柜,廚房的西紅柿、茄子、馬鈴薯、炒熟了的宮爆雞丁等實物。

  讓同學們根據自己在錄象中所看到的實物確定要想計算該物體的體積應選哪個體積單位更方便。同學們也可以舉出錄象中不曾出現的例子。

 。ǜ鶕浵笾袑ι顖鼍暗恼故疽l同學們對其他實物的記憶)

  三、總結:

  共同回顧這節課收獲了什么?

  學生匯報

  教師板書課題:體積和體積單位。

  設計意圖及設計理念:

  心理學家認為:學生在興趣盎然的狀態下學習, 觀察力敏銳、記憶力增強、想象力豐富,會興致勃勃、心情愉快地去學習,表現出個性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學生對化學學習活動本身的興趣,對于學生學習及成績起巨大的作用。我認為這節課成功之處就是很大程度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第一的環節:感知物體占有空間。什么是空間,解釋起來似乎很抽象,而我的教學設計中是讓學生們自己通過親身實踐去感知。當他們心領神會的時候,當他們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的時候,教師及時告訴他們:物體占有的那部分地方就是空間。

  長期以來,傳統教育對于知識的理解就是對確定事實的描述,知識都為經驗的積累。因此,教師和學生都把掌握知識理解為對大量經驗、定義和事實的記憶和復述,判斷學習者的答案的標準也是統一或單一的。而在這節課中,學生們為了驗證“物體占有空間”方法、手段不一,如孩子們有的用細紗,有的用水,有的用蔬菜,有的用水果,有的用面團、電池等等。這樣很大程度地滿足了學生們的成就感。

  多媒體的使用也是這節課亮點之一。看似使用的很簡單,實際上“播放錄象”一環節,是把學生從課堂上帶回了生活,體現了我們課程理念:數學從生活中來,服務于生活。

  教學方式應當服務于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應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環境,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知識、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得到充分發展。我想,教學盡管是門遺憾的藝術,但是做為教育第一線的我們仍需竭盡全力使我們的課堂教學盡善盡美。

  備注:此課曾獲“唐山市數學學具使用課”一等獎。并被選送到省里參評。我愿意將自己的點點經驗與諸位同仁共勉。

《體積和體積單位》教案 篇14

  一、設計與理論依據

  多年來,很多老師都反映《體積和體積單位》這一課比較難上好,體積對學生來說是一個新概念,由認識平面圖形到認識立體圖形,是學生空間觀念的一次發展。學生對什么是物體的體積,怎樣計量物體的體積,以及體積單位的大小等問題都不易理解。新課標指導出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了解體積的意義,會用體積單位度量一些常見的物體。”我的理解是:要通過學生熟悉的實物,感知這些物體體積的大小。為此,將試圖通過這節課的教學,突出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學習的內容符合學生的身心特點,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在多樣性學習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上,著意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拓寬學生的視野。這不僅為學生了新的學習內容,也為教師

  了新的教學資源,為教師的創造性教學了新的平臺。現在恰逢龍崗區教研室舉行教學基本功比賽,為了鍛練自己和突破這類課題的瓶頸,我毅然決定用這一課參加比賽。

  二、教學背景分析

  由于這是一節比賽課,要充分了解賽場學生的實際情況比賽困難,所以本人只能根據現任教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設計。為此本人設計這一節課時采用了《烏鴉喝水》的故事導入新課,通過做實驗、摸抽屜、舉例子的方法讓學生深刻體會什么是物體的體積,然后通過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找一找、說一說的方法讓學生真正領會體積單位的大小,再通過有趣的練習讓學生

  進一步熟練掌握體積單位的含義及其應用。

  三、教學目標設計

  教學內容:人教版P30-31體積和體積單位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實際,使學生感受什么是體積.

  2、通過操作使學生牢固樹立常用的體積單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的概念.

  3、能正確區分長度單位、面積單位、體積單位的不同。

  教學重點:使學生感知物體的體積,初步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體積觀念。

  教學難點:幫助學生經歷體積是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大小的表象的形成過程,能正確應用體積單位,估算常見物體的體積。

  、教具學具的準備:教具: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模型,實驗用的量杯兩個,石頭兩塊,大盒子兩個,足球一個。每組學生準備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各一個,常見的物體各2個,每人一個學具盒。

  四、教學過程與教學資源設計

  (一)體驗體積的概念。

  1、 同學們大家還記得烏鴉喝水的故事嗎?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會說的同學小聲跟著說。

  2、 烏鴉真的能喝到水呢?我們做個實驗來驗證一下。(老師動手實驗,把石子放入瓶中)。發現了什么?這說明了什么?

  3、 請同學們把雙手放進空的課桌抽屜里摸一摸,感覺…….?將書包放入抽屜中,再用雙手摸一摸,感覺……?

  4、 生活中像這樣占有空間的物體還有哪些呢?

  5、 對了像這樣的物體所占空的大小就叫做物體的體積。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認識的新朋友:體積和體積單位(用紙條出示課題)

  6、 你會判斷空間的大小嗎?你會判斷體積的大小嗎?(出示課件)

  (二)探究常用的體積單位

  出示兩個長方體盒子,提問:這兩個盒子的體積誰大?猜猜看。老師故意的往一個里面裝大一點的方塊,一個里面裝大小不一的方塊。學生說不行要一樣大小的,要統一標準,對了,這就要請出裁判長:體積單位來幫忙了。(板書:體積單位)

  要想學好體積單位我們先來回想一下體積單位的兩個老朋友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根據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你能猜出常用的體積單位有哪些嗎?對了,這是1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立方米。

  課件出示下列思考題:

  選一個你最喜歡的體積單位朋友研究一下它的大小。(用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找一找、說一說的方法)。

  學生自學后分以下四個環節進行探究

  1、我會發現:引導學生用以下的語言連起來說:我們組研究了(1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立方米), 摸的感覺(很大、很小、中等),量的結果:棱長是1( )的正方體,體積是1( ),比后發現( ).我們找到了生活中的( )體積是1立方( )。

  2、我會辨認,讓學生把老師準備好三張體積單位的紙條貼在黑板上,閉上眼睛想想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有多大。給學生準備好一些日常常見的物品,估計一下它的體積是多少。(先估計一些有數值的,再估算一些沒有數值的。)

  3、我會聯系。讓學生比較1分米、1平方分米、1立方分米,并懂得它們的聯系。

  4、我會用。(用智奪五星的游戲把以下練習串起來)

 、僬埬阕鰝裁判長。

 。1)、一個1立方厘米的物體一定是正方體。( )

 。2)、一千克重的鐵塊和棉花的體積也一樣大。( )

 。3)、小明口渴了一口氣喝了2立方米的水。( )

  (4)、一張長方形的紙雖然很薄,但因為它有厚度,所以它也有體積。( )

 、凇⒂枚嗝创蟮捏w積單位表示下面物體的體積比較適當?

  一塊橡皮的體積約是8( )

  一臺錄音機的體積約20( )

  運貨集裝箱的體積約是40( )

  ③ 填上適當的單位

  B組、1、一間教室所占的空間約是190( )

  3、一大捆鐵絲長24( )

  2、一個雞蛋約重是50( )

  A組、1、數學課本長20( )。

  2、語文課本的占地面積約是300( )

  3、一個成年女性的體積約是( )

  ④ 通過對上的一組圖片、數據的欣賞和思考,進一步明確體積單位的大小,同時進行節約用水的教育。

  ⑤ 用你手中的1立方厘米的小正體拼成你喜歡的形體,并說說它的體積是多少?

  五、學習效果設計

  1、用笑臉進行:你的收獲是什么,你的困惑是什么

  附:

  學習研究單

  我們組研究了(1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立方米), 摸的感覺(很大、很小、中等),量的結果:棱長是1( )的正方體,體積是1( ),比后發現( ).我們找到了生活中的( )體積是1立方( )。

《體積和體積單位》教案(精選14篇) 相關內容:
  • 《2、5、3》教學設計(通用16篇)

    學生的知識和智力發展水平,學生動機,年齡等心理特征,學生的認知方式和學習習慣,這些因素都反映出學生個性心理特征。所以,在選擇教學方法時,要考慮學生這些心理因素,教學方法的選擇要受到學生的個性心理特征和他們所具有的基礎知識...

  • 《2、5、3》教案(通用13篇)

    【教學內容分析】本次習作是口語交際“我的理想”的自然延伸,題目就是《我的理想》。旨在讓學生在習作的過程中認識到樹立理想的重要性,激發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為理想而努力奮斗的情感。...

  • 《用數對表示位置》教案(通用2篇)

    教材分析:這一學段的《確定位置》是將學生已有的用類似第幾排第幾個的方式描述位置的經驗加以提升,用抽象的數對來表示位置,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提高抽象思維能力。學情分析:學生已經會用第幾排第幾列的方式表示位置。...

  • 梯形面積的計算教學設計(精選2篇)

    教學目的:1、掌握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能正確地計算梯形的面積。2、通過操作和對圖形的觀察、比較,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使學生進一步認識轉化的思考方法在研究梯形面積時的運用,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和運用轉化的方...

  • 《圖形的面積(一)》教案(精選2篇)

    比較圖形的面積【知識點】:借助方格紙,能直接判斷圖形面積的大小。平面圖形面積大小的比較有多種方法:根據圖形面積的大小,可以直接進行比較;可以借助參照物進行比較;可以運用重疊的方法進行比較;借助方格,利用數方格的的方法進行...

  • 《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教學設計(通用10篇)

    一、說教材(一)教材分析:1、教學內容:最小公倍數第一課時。是引導學生在自主參與、發現、歸納的基礎上認識并建立并理解最小公倍數的概念的過程。...

  • 《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教案(通用12篇)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22-23頁的例1、例2和“練一練”,練習四的第1-4題。教學目標:1、使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認識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會在集合圖中分別表示兩個數的倍數和它們的公倍數。...

  • 《欣賞與設計》教學設計(通用17篇)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十一冊教學目標:1、結合欣賞與繪制圖案的過程,體會圓在圖案設計中的應用,能用圓規設計簡單的圖案。2、在設計圖案的活動中,進一步體會圓對稱性等特征。3、感受圖案的美,發展想象力和創造力。...

  • 能被3整除的數(精選15篇)

    課題一:能被2、5整除的數的特征教學要求 ①使學生初步掌握能被2、5整除的數的特征,會正確判斷一個數是否能被2、5整除。②使學生知道奇數、偶數的概念。③培養學生判斷、推理能力。...

  •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月婷婷中文字幕 | 亚洲综合另类小说色区色噜噜 | 国产gaysexchain男同men高清 | 久久久SS麻豆欧美国产日韩 | 肉大捧一进一出免费视频 | 国产精品不卡 | 国产精品99久久99久久久不卡 | 在线播放国产区 | 日日夜夜尻 | 亚洲AV综合永久无码精品天堂 | 好男人中文资源在线观看 | 国产草草 | free性欧美1819护士 | 久热久操 | 欧美日韩乱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亚洲国产日韩在线a不卡 | 国产主播在线一区 | 亚洲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 亚欧美一区二区 | 99久久精品久久亚洲精品 | 斗破苍穹免费看 | 国产高清在线观看 | 狠狠操人人干 | 天天草夜夜爽 | 亚洲人成无码网站 | 91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国产又黄又硬又粗 | 999www视频免费观看 | 99在线观看视频 | 国产免费av国片精品草莓男男 | 色欲AV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两性视频久久 | 日韩欧美激情 | 亚洲精品自在在线观看 | 锵锵锵锵锵免费完整观看动漫最新章节 |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蜜臀 | 国内精品伊人久久久久777 | 男人干女人逼 | 性XXXX18免费观看视频 | 九九久久99 | 亚洲黄色片免费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