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積和體積單位 教案
一、設計思想與理論依據多年來,很多老師都反映《體積和體積單位》這一課比較難上好,體積對學生來說是一個新概念,由認識平面圖形到認識立體圖形,是學生空間觀念的一次發展。學生對什么是物體的體積,怎樣計量物體的體積,以及體積單位的大小等問題都不易理解。新課標指導出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了解體積的意義,會用體積單位度量一些常見的物體。”我的理解是:要通過學生熟悉的實物,感知這些物體體積的大小。為此,將試圖通過這節課的教學,突出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學習的內容符合學生的身心特點,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在多樣性學習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上,著意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拓寬學生的視野。這不僅為學生提供了新的學習內容,也為教師
提供了新的教學資源,為教師的創造性教學提供了新的平臺。現在恰逢龍崗區教研室舉行教學基本功比賽,為了鍛練自己和突破這類課題的瓶頸,我毅然決定用這一課參加比賽。
二、教學背景分析
由于這是一節比賽課,要充分了解賽場學生的實際情況比賽困難,所以本人只能根據現任教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設計。為此本人設計這一節課時采用了《烏鴉喝水》的故事導入新課,通過做實驗、摸抽屜、舉例子的方法讓學生深刻體會什么是物體的體積,然后通過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找一找、說一說的方法讓學生真正領會體積單位的大小,再通過有趣的練習讓學生
進一步熟練掌握體積單位的含義及其應用。
三、教學目標設計
1、教學內容:人教版p30-31體積和體積單位
2、教學目標:1、通過觀察實際,使學生感受什么是體積.2、通過操作使學生牢固樹立常用的體積單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的概念.3、能正確區分長度單位、面積單位、體積單位的不同。
3、教學重點:使學生感知物體的體積,初步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體積觀念。
4、教學難點:幫助學生經歷體積是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大小
的表象的形成過程,能正確應用體積單位,估算常見物體的體積。
5、教具學具的準備:教具: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模型,實驗用的量杯兩個,石頭兩塊,大盒子兩個,足球一個。每組學生準備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各一個,常見的物體各2個,每人一個學具盒。
四、教學過程與教學資源設計
(一)體驗體積的概念。
1、 同學們大家還記得烏鴉喝水的故事嗎?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會說的同學小聲跟著說。
2、 烏鴉真的能喝到水呢?我們做個實驗來驗證一下。(老師動手實驗,把石子放入瓶中)。發現了什么?這說明了什么?
3、 請同學們把雙手放進空的課桌抽屜里摸一摸,感覺…….?將書包放入抽屜中,再用雙手摸一摸,感覺……?
4、 生活中像這樣占有空間的物體還有哪些呢?
5、 對了像這樣的物體所占空的大小就叫做物體的體積。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認識的新朋友:體積和體積單位(用紙條出示課題)
6、 你會判斷空間的大小嗎?你會判斷體積的大小嗎?(出示課件)
(二)探究常用的體積單位
出示兩個長方體盒子,提問:這兩個盒子的體積誰大?猜猜看。老師故意的往一個里面裝大一點的方塊,一個里面裝大小不一的方塊。學生說不行要一樣大小的,要統一標準,對了,這就要請出裁判長:體積單位來幫忙了。(板書:體積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