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體積和體積單位教學設計
課題:體積和體積單位教學設計教學內容:冀教版《數學》五年級下冊第80~83頁。
教學目標:
1、結合實驗和具體事物,經歷建立體積概念和體積單位的過程。
2、了解體積的意義及度量單位,感受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實際意義。
3、在實驗、觀察、交流等認識體積和體積單位的活動中,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課前準備:按實驗要求做好準備。一個土豆、一塊小石頭(比土豆小)、裝有同樣多水的兩個完全一樣的燒杯。1立方厘米的體積模型一個,1立方分米的體積模型4個。學生每人準備12個棱長1厘米的小正方體。三根1米長的尺子。
一、問題情境
師生談話,通過對土豆、石塊的比較引出教材上的小實驗。
教師出示土豆和石塊。
師:同學們請看,這是什么?
生:土豆和石塊。
師:相比之下,哪個大?哪個小?
生:土豆大,石塊小。
師:你能用手比一比,土豆和石塊分別有多大嗎?
學生用手比一比。
二、小實驗
1、猜測把土豆和石塊分別放入兩個杯子后,水面會發生什么變化。
教師出示裝有同樣多的兩個完全一樣的燒杯。
師:這是兩個完全一樣的燒杯,里面裝有同樣多的水。
師:如果,我把土豆和石塊分別放入這兩個杯中,請大家猜一猜,水面會發生什么變化?
生1:兩個杯中的水面都會上升。
生2:放土豆的杯子水面上升的高,放石塊的杯子水面上升的低。
師:同學們猜想得對不對呢?我們來試一試。
2、觀察實驗結果,交流杯子中水面發生的變化。
教師把土豆和石塊分別放入兩個杯中,讓學生觀察。
師:你們觀察到了什么現象?與同學們猜想的結果是不是一樣?
3、說一說放土豆的杯子水面升得高,說明了什么。
師:放土豆的杯子水面上升得高,說明了什么?
生3:說明土豆占的地方大。
師:土豆占的地方大,就是土豆占的空間大。
三、認識體積
1、拿出實物,讓學生觀察并描述其所占空間的大小。
師:生活中的物體都占有空間,大家仔細觀察下面的物體,哪個占的空間大?哪個占的空間小?
教師出示火柴盒、文具盒、鞋盒讓學生觀察。
教師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式表達。
2、教師介紹體積的概念。
師:物體的大小不同,它所占的空間也不同,我們把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投影出示定義。
師:那么火柴盒、文具盒、鞋盒這三種物品相比較誰的體積最大?誰的體積最小?
師:你能說一說,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體積大,哪些物品的體積小嗎?讓學生結合實際說一說。
3、看圖比較兩個長方體的體積。
師:我們的學習伙伴紅紅和亮亮分別搭了一個長方體,他們都說自己搭的長方體的體積大,請同學們幫他們看一看,誰說的有道理。請打開教材81頁。
學生觀察并思考。
師:誰搭的長方體的體積大?為什么?
師:大家認為哪種說法正確?為什么?
四、認識體積單位
1、介紹常用的體積單位。
師:我們以前已經學過,測量長度要用到長度單位,測量面積要用面積單位,那么測量物體的體積,要用體積單位。
2、認識并體驗1立方分米。
常見的體積單位有三個,我們先來認識其中的一個“立方分米”。師手拿1立方分米的模型,揭示1立方分米。投影出示:棱長1分米的正方體,它的體積就是1立方分米。
記作:1 dm3 (板書)
師:你能用手比一比1立方分米有多大嗎?
學生動手比一比。
師:同學們找一找,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體積接近1立方分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