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鼠(新課標版)
(《松鼠》一文以準確性說明為前提,以形象化描寫為手段,在說明角度、表達方法、語言風格等方面與《鯨》有很大不同。從說明的角度來看,《鯨》側重于介紹鯨的形體特點和生活習性,而本文側重于介紹松鼠的外貌、性格和行動;從表達的方法來看,《鯨》運用了列數字、舉例子、打比方、作比較等說明方法,而本文主要是采用比喻、擬人手法生動形象地說明事物;從語言風格上來看,《鯨》的語言精煉平實,而本文的語言生動傳神,極具文學色彩。)
(3)你喜歡松鼠嗎?請你結合課文介紹的順序說說松鼠在哪些方面討人喜歡?
3.經過小組討論后,有沒有還未解決的呢?說出來,我們大家一起來解決。(互相質疑,解疑)
4.能言善辯
下列有兩段同樣是介紹松鼠的文字,試與原文比較一下有什么不同。
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在高處活動,因為怕強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窩里歇涼,晚上出來練跑、玩耍、吃東西,它過水的時候,用一塊樹皮當做船,用自己的尾巴當做帆和舵。它十分警覺,只要有人在樹根上觸動一下,它們就從窩里跑出來。松鼠的窩搭在樹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凈又暖和。它一胎能生三四個。
松鼠亦稱灰鼠,哺乳綱,松鼠科。體長20—28厘米;尾蓬松,長16—24厘米。體毛灰色、暗褐色或赤褐色,腹面白色。冬季耳有毛簇。林棲,用樹葉、草苔筑巢,或利用鴉、鵲的廢巢。嗜食松子和胡桃等果實,有時食昆蟲和鳥卵。年產1—4窩,每窩產5—10仔。分布于我國東北至西北,以及歐洲各地。毛皮可制衣,尾毛可制筆。
五、拓展延伸
1.學習了本文之后,你覺得如何才能更好地介紹動物呢?(討論)
(a、準確、生動的語言;b、合理清晰的結構;c、鮮明的事物特征;d、恰當選用說明方法。)
2.仿造《鯨》的表達方法,改寫本文或仿造《松鼠》的表達方法,改寫《鯨》。
六、作業布置
改寫
教學目標:1 、認字15 個,寫字9 個。
2 、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
3 、使學生了解松鼠的外形特點和生活習性,激發學生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 、播放松鼠活動片段及小松鼠歌曲。
2 、誰能從松鼠的名字中猜出它有什么特點?
二、交流資料,激發興趣。
1 、課前,老師請大家搜集了有關松鼠的資料,讓我們在小組內來交流大家的收獲吧!
2 、推選同學向全班介紹。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 、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 、松鼠給你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用一個詞或一個句子簡要的說一下。
3 、檢察讀課文:把你喜歡的段落讀給大家聽。
4 、教師對詞語的讀法做以指導。
四、細讀課文,深入理解。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1 、找出描寫松鼠外形的內容讀一讀。
2 、出示課件:(要求學生完成課件中的填空。)
松鼠——的小面孔上,嵌著一雙——的小眼睛,身上——的毛——得好像擦過油。一條——的大尾巴總是——,顯得格外——。
這段話按照從——到——的順序,寫出了松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