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天下書為侶》說課稿
五、說教學過程
這篇課文我一共分三個課時完成。第一課時引導學生通過讀課文掃除生字障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第二課時,我會利用交流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深入品味情感,體會文章的表達手法;第三課時,我會在解決課后練習的同時,引導學生再次領悟文章的思想感情,完成本課所有的教學目標。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第二課時。我一共分了三個步驟來說本課時的教學過程。
(一)回顧導入,感知情感
1.我會用這樣的導入語:一本好書,蘊含著豐富的知識和美好的情感。古今中外,凡是有成就的人,都喜歡閱讀,從冰心先生童年時期讀書的故事,到艾肯先生對讀書的見解,都可以看出他們善于從書中汲取營養。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大致了解到了作者將書作為伴侶的原因,今天,我們將繼續學習課文。
〖我這樣設計導入語的目的是以名人的事跡作鋪墊,從學過的知識入手,把學生自然而然地帶入到新的課堂學習當中。〗
2.我會向學生提出這樣一個問題,“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認為作者是一個怎樣的人?”
〖這樣的設計有兩個目的,一是檢查學生課后復習的情況,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定好閱讀教學的“調”,即情感。〗
(二)體悟表達方式,品味情感
1.首先,我會提出這樣一個問題,“課文中哪些語句表達了作者愛讀書的深厚情感,是如何表達的?”學生將會在這個問題的牽引下細讀課文,在讀書中思考作者是如何表達這種情感的,讓學生學會在相關的語句上劃上記號,在語句旁作好批注。
〖這樣設計的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培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然后,我會讓學生分析作者用“假設”表達情感的手法。指名讓學生朗讀課文中相應得句子和段落,指導感受交流,如:第1自然段中可供選擇的事物應讀出疑問的語氣,以突出作者對書的忠愛之情。
2.在分析本文“比喻”的修辭手法階段,我會讓學生閱讀語段:
【你喜愛的書就像一個朋友,就像你的家;這真像與另一個人同船而行;一本你喜愛的書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處你隨時想去就去的故地。】
讓學生品讀語句,體會作者把書比作伴侶的忠誠,把書比作朋友的親密,把書比作家的溫馨,把書比作對故地的依戀。然后,讓學生把這三個句子連起來,邊讀邊想象畫面,體會比喻的精妙。
3.在分析本文“反問”的修辭手法階段,我運用交流討論的方法,引導學生體會“反問”的修辭手法。首先,我會讓學生閱讀語段:
【你不會因為以前見過你的朋友就不愿意再見到他們了吧?你不會因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棄家而去了吧?】
讓學生說出該語句的言外之意,認為到與書每一次新的接觸都讓作者愛書的情感更進一層。然后,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了解體會反問、質問的語氣。
(三)朗讀全文,回歸整體
我會用激昂的語調對學生說,“讓我們帶著對書的熱愛再次感受作者的表白吧!”通過交流品讀中的思維碰撞,以及對作者表達方法的學習,讀好這篇課文也就變簡單了。
(四)擴展閱讀,制定閱讀計劃
這一階段的教學,我會讓學生朗讀詩歌《神奇的書》,引導學生討論作者的表達方式,讓學生針對詩中描繪的書的神奇作用,結合自己的閱讀經歷,發表感想。最后讓學生制定并說出自己的讀書計劃,這樣的設計意圖是在學生閱讀感悟有所沉淀內化時,順勢拓展新的閱讀內容,讓學生有宣泄、展現自己情感與能力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