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倫.凱勒》第一課時教學設計說課稿
《海倫.凱勒》第一課時教學設計說課稿
一、說教材:
《海倫•凱勒》是蘇教版國標本第十冊語文教材里的一篇課文。文章主要選取了海倫一生中最重要的兩件事來寫:如饑似渴地學習盲文;夜以繼日地學習說話,從而成功地考上大學。作者通過對這兩件事的詳細描寫,表現了海倫不屈不撓的與命運作斗爭的精神。課文開頭先介紹了海倫小時候因遭受疾病而奪去了她健康的人生,從此她便與這個有聲有色的世界所隔絕,但小海倫并沒有就此沉淪,而是頑強地站了起來與殘疾做著常人無法想像的斗爭,終于以她的實際行動向世人證明了自己雖然身體殘疾,但殘而不廢!她用自己奮斗的一生告訴世人生命的價值、人生的意義。海倫成了一種精神的象征,她的這種精神永遠激勵著人們面對挫折與不幸,我們始終應該做一個強者,做一個永遠“凌駕于命運之上的人”。
二、 說教學目標:
本課是五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文章篇幅比較長,內涵比較深。因為這一學段的孩子不讀文上有了一定的速度,也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為了強化他們自主識字的能力,我特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1、 學生本課生字,其中兩條綠線內的生字只識不寫;
2、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 理解文中部分重點詞句;
4、 初步體會海倫.凱勒不屈不撓與命運作抗爭的頑強精神。
三、 說教學重難點:
漢字是中華民族的根!為了把這一根抓住,夯實學生的基礎知識學習,識字、寫字仍然是這一課的重點。另外,讀文與理解文中重點詞句是對小學高年級學生不可忽視的一項要求,所以第二、三個教學目標更應是本課教學重點所在。對于五年級的孩子來說,他們不僅只是十來歲的孩子,而且海倫的生活可以說與他們存在著兩個世界的距離。他們從未體驗過盲、聾、啞的生活的滋味,是很難走近海倫的生活世界的。所以初步體會海倫.凱勒不屈不撓與命運作抗爭的自強不息的精神是這一課時的教學難點所在。
四、 說學情
(一)學生對人物故事一類的文章一般還是比較有興趣的,但往往也只喜歡知道故事大致情節,而忽略句子詞語的深刻解讀,教師要循循善誘,讓學生細細品讀課文中的含義深刻的句子和經典的詞語。
(二)文學是用文字塑造形象的。對于五年級學生來說,他們還只是個十來歲的孩子,富有同情心和愛想像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來喚醒孩子想像力,以使他們更好地走進文本,與文本中的人物產生心靈的共鳴。教師要很好利用孩子這一特性,創設情境,讓孩子通過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來想象他人,更好地把自己與文本中的人物形成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這樣才能有效地讓學生的心靈與文本產生心靈的共鳴,才能有效理解文本中人物的喜與悲,才能讓他們把握好難點,努力突破學習難點,以提高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五、 說教法學法
教法:問題情境教學法,抓住重點詞句,喚起生活經驗,走引導感悟。
學法:自主、探究、朗讀、感悟四結合學習法。
六、 說教學過程:
(一)、一錘敲心激興趣
著名特級教師于漪說“課的第一錘一定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如何做能收到這一效果,我與學生是陌生的,課前又沒有任何的交流。讓一個陌生的老師與一群陌生的學生剛開始接觸便希望自己的課能引起孩子的共鳴確實不易做到,或者說很難做到。但我努力尋找這一方法,因為方法是達到目標實現的保證。于是我便設計了以演說的形式來個課的開場白:“她是一個平凡而又偉大的女性,她是一個享譽世界的作家、演說家、教育家,她的名字震撼著世人的心靈;她是一個普通的女性而又特別的女性,她以自己不屈不撓的精神抒寫著自己精彩的人生,她的名字響徹世界,她的精神激勵著世人“只要朝著陽光,便不會看見陰影。”她的名字是------(生答后,師生一起板書海倫.凱勒,在板書課題的同時,隨機指導寫好生字“勒”字。)讓我們捧起書,一起去走近海倫.凱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