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思》教學紀實與評析
教學目標:
1.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夠做到課堂之上熟讀成誦。
2.理解重點詞語,感悟文章內容,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
3.通過適當的回顧與拓展,深入感悟古詩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切入主體,理解內容,通過多層次的朗讀,理解重點詞語,感悟作者的思鄉之情以及作者的表達手法。
教學難點:表達方法的歸納與應用。
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感情鋪陳
師:誰能用一個詞來描述一下我,我為什么有吸引力啊?
生:老師您戴眼鏡顯得知識淵博。
生:您幽默風趣。
師:是啊,幽默是人非常好的特質,它可以迅速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生:英俊瀟灑。
生:儀表堂堂。
師:好了,同學們,誰能用關聯詞把這些詞組成一句話?
生:老師不但英俊瀟灑,而且風趣幽默。(生紛紛舉手。)
師:看來同學們描述老師意猶未盡啊。來,看看你們該怎樣描述一下它呢?(師出示月夜的課件。)
師:你能否用自己的語言將所看到的畫面描述出來呢?
生:我看見深藍的天空上有霧蒙蒙的云,在云層之間,有一輪皎潔的明月,它發出的亮光,從云層之間穿出來,照在大地上。
生:在寂靜的月空中,人們看見月亮,覺得內心很溫暖。
師:在這美麗的夜空之下,仰望這輪明月,你會想到什么?
生:我會想到團圓。
生:我會想到自己在遠方的親人,因為十五的月亮照在家人的房子上,會想家。
師:如果身處異鄉的詩人,看到此情此景,會怎樣去做呢?
生:會飲酒賦詩。
師:哦,那誰能用學過的古詩,描述一下此情此景?
生:《靜夜思》,李白。(生背誦。)
師:這首詩表現了一種什么感情?
生:思鄉情。
師:李白是借助什么來反映自己的思鄉之情的呢?
生:明月。(齊答。)
師:借一種景物而表達一種思想感情,這種表現手法是——
生:借景抒情。
師:《靜夜思》表達的都是思鄉情,所以他們都是古詩中的一種——思鄉詩。好,我們今天再來學習一首思鄉詩,是由唐朝詩人張籍所寫的一首七言絕句——《秋思》。(板書課題。)
二、設疑誦讀,切入主體
1.解題入詩。
師:同學們,請讀詩題——
生:(齊讀)秋思。
師:你們都懂詩題了嗎?
生:是秋天的思念。
師:同學們,“思”是思念家鄉,“秋”是秋天,秋季或秋景。誰能把文題的意思再給大家說一說?
生:作者在秋天的景色中思念自己的家鄉。
2.初讀設疑。
師:哦,詩人是借著秋天的景色來表達對家鄉的思念,對嗎?(在“秋”之前畫一個大大的問號。)作者是借著秋天的景色表達了對故鄉的思念嗎?讓我們帶著這個疑問一起來自由讀詩。在讀詩之前,要聽清老師的要求,一定要吐字清晰,字音正確,讀通句子,注意停頓。(生自由讀詩,師巡視,提醒學生出聲朗讀,并解答學生的疑問。)
師:隨著聲音的減弱,看來大家都準備好了,誰能給我們展示一下?(生讀詩。)
師:你先別坐下。詩中有一個生字,一個多音字,你注意了嗎?
生:注意了。“意萬重”要念成“chónɡ”,不能念成“zhòn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