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教學反思
接著往下學習課文,同學們都學得很認真。
但是,到了“拓展”這環節——聯系生活實際體會這句話的含義:“父親的教導讓我一升受用不盡——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 由于本文是國外作品,語言比較活潑,跳躍性太大,情感性不強,因為教材的特殊性,所以,學生的理解產生了一定的障礙。大多數同學都只是從上學(或放學)的道路上表象來說,沒有深層地體會生活的事例。后來經老師舉例后,學生懂得從生活中舉出事例體會這句話的含義,使教學環節達到預設的效果。課后,我反思其原因:首先是我設計的“激趣導入新課”(同學們,老師想請大家來思考一個問題:從你家里出發來學校,你知道可以走那條路嗎?)太深入同學們的心田。其次是我在前面的教學(理解父親的話)鋪墊不夠。
根據這些情況,我在下次再教這篇這一課時候,就把這一篇文章的教學分成兩課時,第一課時,主要解決讀準字音,讀通課文,概括主要內容,完成第一自然段的教學這些任務;第二課時則重點研讀文章的二、三兩段,并對父親的話作進一步的解讀,讓學生從中尋求對自身的啟發,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體會句子——“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含義。因為這的確是一句讓人終生受益的話,人有了這樣的生活理念,就能保持一種積極向上的心態。學生在生活中也會碰到這樣那樣的困難,引導孩子聯系自己的生活經歷(或所了解的事),能加深對“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的理解,更好地發揮這句話的影響力。
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教學反思)
這是一篇富有哲理,引導人生,讓人終生受益的文章。文章通過回憶小時侯父親帶“我”登上高高的塔頂,看蛛網般通往廣場的街道,讓我知道“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懂得生活中的路也是如此。頑強的意志可以克服許多困難,當再一次沖破艱難、經歷苦難后,腳下的路就會多一條。
教學時,我抓中心句“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而統領全文,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由上節課的名人名言導入,揭題。第二環節找出能夠告訴我們“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這句話意思的句子,學生找到了兩句話,表面的和深層次的,初步讓學生了解了課題的意思。第三個環節,研讀兩個印證事件。通過我的心情變化和取得成功的重點句子的分析,采用引讀的方式引導學生感悟,體會生活的路不止一條。第四環節,寫寫自己的感受,拓展延伸,回歸生活。上完課,感覺流程較順暢,能達到預設的教學目標。
但是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對于教學建議的一課時完成感到教學內容多,很好地完成教學感到有點困難。因此在教學中體現出許多不足:
1、首先表現在教師本身對精讀課文和略讀課文的把握不夠好。我們該放手時就要大膽的放手,給孩子一個獨立的空間,他們才能真正獲得屬于自己的東西。而現實的教學中,我給他們的約束太多了。以主觀意識擔心學生對課文理解不夠好,理解不夠深,總是牽著學生的思路往自己的設計里走,限制了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