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的一課》教學實錄及點評
生13:我從這句話看出他們很崇高“他先用閩南語,然后又用不太熟練的國語。。。。。”
師:這應該是愛國情。對這句還有什么要說的嗎?
生14:“禮堂里原來。。。。。”
師:我們先來交流剛才的那一句。
生15:。。。。。。
師:談了剛才哪些細節(jié),你了解難忘一課的原因了嗎?課并沒結束,老師領著我去禮堂,請大家讀第二個畫面,又有哪些細節(jié)讓你體會深刻?
生16:“看著看著,我的眼睛不覺濕潤了。這是多么強烈的民族精神啊,多么濃厚的愛國情意啊!”我覺得他一定感到很自豪,因為禮堂上掛的是中國的偉人像。
生17:他們很敬佩哪些偉人。
師:50年不能學祖國的語言文字,抬頭看到的都是日本人,他們心里會怎么想?
生18:恨他們
生19:把他們打出去
生20:起來反抗,把日本人趕出去。
生21:他們是想讓我們忘記自己是中國人,忘記自己的祖國。
師:是啊,此時此刻,我能不激動嗎?我們一起來讀這一節(jié):“這位老師指著禮堂兩面墻上的新畫的幾幅中國歷代。。。。。。多么濃厚的愛國情意啊!”
生:“這位老師指著禮堂兩面墻上的新畫的幾幅中國歷代。。。。。。多么濃厚的愛國情意啊!”
師:看到的僅僅是四幅畫嗎?
生22:中國
生23:中國人
生24:中國情
師:再一起把這句來讀一讀:“看著看著,我的眼睛不覺濕潤了。這是多么強烈的民族精神啊,多么濃厚的愛國情意啊!”
生:(齊讀)“看著看著,我的眼睛不覺濕潤了。這是多么強烈的民族精神啊,多么濃厚的愛國情意啊!”
師:所以,我緊緊地握著這位年輕的中國臺灣教師的手,激動地重復著他剛才教給孩子們的那句話:“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還有什么別的話比這句最簡單的話更能表達我此時的全部感情呢?
師:50年,現在終于可以學祖國的語言文字了,終于可以掛自己的偉人像了,這怎么不令我激動呢,來,我們一起在來讀文章最后一節(jié):我緊緊地握著這位年輕的中國臺灣教師的手,激動地重復著他剛才教給孩子們的那句話:“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還有什么別的話比這句最簡單的話更能表達我此時的全部感情呢?
師:讓我們時刻銘記這句話“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
下課!
這堂課是人教版第九冊第七組里面的一篇閱讀課文。作者想從一個側面反映國人所遭受的屈辱歷史,然后從這簡短而又最能體現愛國之情的“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來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懷。文間字短,的確是篇好文章。但是由于特殊的歷史原因,學生對于文中提到的那段背景是沒有認識的,而缺少這段歷史的陳述,缺少對50年殖民統治的屈辱史的體驗,文章就顯得蒼白無力。因此,回顧歷史,感受50年屈辱史的厚重與悲壯是激發(fā)學生愛國情懷的鑰匙,也只有在感受了50年的基礎上,才能體會什么是愛國,為什么寫那么認真,那么吃力,為什么他們在讀的時候都是發(fā)自那顆火熱而真摯的心,為什么要一遍一遍大聲整齊的讀。正是基于此,我們才要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走進那段特殊的歷史,用歷史來轉換學生的角色,讓他們也在課中身臨其境地激動一刻:“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