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第二課時教學實錄
(生看課件。師讀課文中的原句。生說出四字詞語。)
這是什么話?我國首都臨淄(zi)住滿了人。大伙兒都把袖子舉起來,就連成一片云;大伙兒都甩一把汗,就像下一陣雨;街上的行人肩擦肩,腳碰腳。大王怎么說齊國沒有人呢?
這是什么話?我國首都臨淄(zi)住滿了人。大伙兒都把袖子舉起來,就連成一片云;大伙兒都甩一把汗,就像下一陣雨;街上的行人肩擦肩,腳碰腳。大王怎么說齊國沒有人呢?
這是什么話?我國首都臨淄(zi)住滿了人。大伙兒都把袖子舉起來,就連成一片云;大伙兒都甩一把汗,就像下一陣雨;街上的行人肩擦肩,腳碰腳。大王怎么說齊國沒有人呢?
師:古文中這樣記載:齊之臨淄三百閭,張袂成陰、揮汗如雨、摩肩接踵而在,何為無人?
生:(接讀)張袂成陰就是……揮汗如雨就是……摩肩接踵就是……
師:晏子夸耀齊國的都城人口眾多,巧妙地轉換了概念,把楚王說的“能人,人才”換成了普通老百姓,借機贊揚了齊國。晏子又是怎樣解釋齊國派自己出使齊國原因的呢?晏子要說什么?
生:(讀文)“敝國有個規(guī)矩,訪問上等的國家……”晏子實際在說楚國是個最下等的國家。
生:晏子表面在說齊國的規(guī)矩,實際在說你看不起我,就等于侮辱你自己的國家,看你怎么辦?
師:真是曠世奇才,誰再讀一讀,我們一起欣賞一下晏子說的話。
師生對讀:(老師讀提示語,同學齊讀語句)邊讀邊想晏子要說什么?(楚國是下等國家。)
板書:
“下等國家”
師:看到這里,我想勸告楚王:你只聽說晏子身材矮小,想取笑晏子,你卻不知道他思想深刻、才智過人、對事物洞察入微啊。
3、師:楚王在宴席上怎樣取笑晏子?晏子又是怎樣取笑楚王的?
(四人小組討論。)
生:在酒席上,楚王安排了讓齊國的囚犯過堂。
板書:
“囚犯過堂”
生:(讀原文)從楚王和大臣們的笑中看出是在有意取笑齊國。
生:晏子輕松地說:南橘北枳的常識說明齊國人在齊國安居樂業(yè),到了楚國就做了強盜,也許是水土不同吧。晏子用打比方的方法,含蓄地指出是楚國的社會風氣不好。
板書:
“風氣不好”
師:晏子的智慧真是令人嘆為觀止啊!自由欣賞一下晏子的語言。
(生分小組,分角色讀文。)
三、感悟晏子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師:晏子出使楚國,與楚王三次交鋒,從他的從容應對,從他綿里藏針的語言中,你對他有了哪些認識?用一句話概括。
生:晏子是一個聰明過人的人。/晏子是一個維護了國家尊嚴的人。
師:晏子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呢?再讀第1、2自然段,你會有新的感受。
(生讀第1、2自然段。)
師:晏子出使楚國的目的是什么?
補充知識:春秋五霸,秦國在西部實力最強,其他四國在東部,晏子出使楚國,就是利用政治、外交的攻勢,與楚結盟,共同抗秦。
你理解晏子為什么這樣說話了嗎?晏子是一個怎樣的人?
課件:
晏子是一個( )的人。
生:晏子是為了使齊國和楚國結成同盟才出使楚國的,因此,晏子說話特別含蓄,用了打比方、推理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