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拓展三 人教版第十冊
《回顧·拓展三》課文簡說
【教材簡析】
本次交流平臺圍繞語言藝術這個專題,交流在讀了那些具有藝術魅力語言后的感受與體會,還要引導學生交流對劇本和相聲這兩種藝術形式的認識和了解。“日積月累”安排的內容是積累對聯,目的是使學生積累形式不同的對聯,感受中華語言文字的優(yōu)美。“展示臺”作為綜合性學習的組成部分,是為學生提供展示綜合性學習成果的舞臺,激發(fā)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的興趣,拓寬學生學習語文的渠道。
【設計理念】
語文學習有著廣闊的母語社會背景,有著博大精深的文化積淀。本案設計突破封閉的課堂和單一的課本,改變課堂過于嚴肅、忽視了兒童的情感需要的弊端,利用課本以外的教育資源進行教學,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力爭讓課堂充滿情趣,將語文的學習空間向課外延伸,向生活延伸,從而使學生感受到祖國語文的魅力,語文的美。
【教學建議】
1、回顧拓展重在理性地總結自己近階段學習的方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課文片段的基礎上合作交流,討論總結,從而獲得方法上的啟示。
2、展示臺是為學生搭建一個展示自己近階段所學知識、技能的平臺,是引導學生從課內走向課外,從課堂走向社會的交流空間。本次展示臺與綜合性學習活動相結合,展示中國傳統文化藝術,從而對博大精深的中國語言文化產生強烈的熱愛之情,還能使學生懂得相互學習,對自己的成長有重要的意義。
《回顧·拓展三》教學建議
【交流平臺】
本次交流平臺引導學生交流學了本組課文后的收獲和感受,引導學生讀書后要樂于和善于跟別人交流,在交流中達到互相啟發(fā)、相互學習的目的。交流的具體內容是圍繞語言藝術這個專題,交流在讀了那些具有藝術魅力語言后的感受與體會。比如,語言的精練簡潔,語言的幽默詼諧,語言的生動得體。還要引導學生交流對劇本和相聲這兩種藝術形式的認識和了解。
1、教學建議:
教學時,結合小林和小東的對話,激發(fā)學生交流興趣,讓學生暢所欲言。根據學生交流的話題,教師相機引導,使話題展開;并就大家都感興趣的話題,引導學生深入交流。要鼓勵學生把課內和課外的閱讀有機地結合起來,而不是僅僅拘泥于幾篇課文。
2、相關鏈接:
請客:
舊時年關,有人在家設宴招待幫助過他的人,一共請了四位客人。時近中午,還有一人未到。于是自言自語:“該來的怎么還不來?”聽到這話,其中一位客人心想:“該來的還不來,那么我是不該來了?”于是起身告辭而去。其人很后悔自己說錯了話,說:“不該走的又走了。”另一位客人心想:“不該走的走了,看來我是該走的!”也告辭而去。主人見因自己言語不慎,把客人氣走了,十分懊悔。妻子也埋怨他不會說話,于是辯解道:“我說的不是他們。”最后一位客人一聽這話,心想:“不是他們!那只有是我了!”于是嘆了口氣,也走了。
【日積月累】
1、教學建議:
“日積月累”安排的內容是積累對聯。目的是使學生積累形式不同的對聯,感受中華語言文字的優(yōu)美。
教學時,可以讓學生自己反復讀一讀,說說讀“回文聯”“數字聯”“疊字聯”“頂針聯”時的發(fā)現。鼓勵學生搜集更多的對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