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了親人》教學設計
(一)教學要求:1、理解:雪中送炭、唯一、同歸于盡、代價、再看一眼、再停留片刻等詞語。
2、通過重點問句的理解,體會文章中心及作者思想感情。
3、訓練有感情地朗讀。
(二)教學過程:
一、導言:
這節課我們學習17課,再見了,親人,志愿軍為什么稱朝鮮人民是親人呢?又表達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呢?這是本節課學習的重點。學習時,我們要通過重點詞句的理解,領會文章中心、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學習第一段:
1、指名朗讀第一段,其余同學思考,這段主要寫什么內容:
2、分幾層寫的?
3、請打出這段課文里的兩個重點來出示小黑板
你是根據什么來找的?(根據課后提示來找的)這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說明你很會學習。
好,讓我們先看第一個句子。
4、理解第一句:
①這是一個什么句?(感嘆句)要表達怎樣一種感情呢?看句子。
②有兩句話,第一句說什么?(送打糕)——板書、送打糕
第二句說什么?(這真是雪中送炭)
③理解“雪中送炭”
a.“雪中送炭”的本意是什么?(在隆冬風雪嚴寒中,有人送來熾熱的炭火)
b.在一般情況下比喻什么?(在別人急需時,給予幫助)
c.在課文里是什么意思呢?
(1)還有更深的意思嗎?
在戰場上拼了三天三夜,而且是空著肚子,如果是你會怎樣想?
當時敵機封鎖,可能嗎?(不可能)這事被大娘知道了,大娘送來了打糕,這打糕,是怎樣送來的?(冒著生命危險送來的)
送去的僅僅是打糕嗎?是什么?
(2)不僅僅是打糕,而且是朝鮮媽媽慈母般的溫暖,送來的是打勝那次阻擊戰的精神武器,送來了朝鮮人民偉大的愛。
這就是——雪中送炭!
④志愿軍心里充滿了對大娘的什么?(感激)
⑤指名朗讀這句,然后齊讀。
5、理解第二句。
①這是一個什么句?(反問句)改為陳述句
②這兒也有兩句,第一句說什么(大娘失去了唯一的親人)——板書失去孫子
“唯一”是什么意思?(獨一無二)
大娘獨一無二的親人是誰?(小孫孫)
為什么小孫孫是大娘唯一的親人(其它人都被敵人殺了)
這唯一的親人又是怎樣失去的(救傷員)——板書、救傷員
大娘家有兩人需要照顧,一個是——……一個是——……,他們都要救,在關鍵時刻,時間就是生命,大娘丟下了誰?搶救了誰?
她不愛自己的小孫孫嗎?哪兒可以看出?
我們可以想象到大娘面對炸平的房屋,怎樣呼喊著自己唯一的關人?
大娘多么愛自己的小孫孫呀!可她把生的希望給了志愿軍,把死的危險留給了自己的小孫孫,你體會到了什么?
這樣的感情用陳述表達怎么樣?(不強烈了)
③指名讀,然后齊讀。
6、這段該用怎樣的語氣來讀呢?(感激、崇敬)
指名朗讀,讀到重點時,大家齊讀。
7、我們是怎樣學這段的?
我們繼續用這種方法學習后面的課文。
三、學習第二段:
1、默讀課文第二段,自學。
①主要寫了什么?
②分幾層:
③找出的重點句是哪句?
2、引導體會重點句?
①是什么句?(轉折關系)
②看三個小句子:
讀第一句:干什么回來?(救老王)板書——
讀第二句:為什么焦急?(小金花和老王回來了,媽媽還沒回來)
讀第三句:等來的是什么?(噩耗)“噩耗”的意思是(親人死亡的消息)
等來的是什么樣的噩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