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了親人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理解課文內容,理解課文中重點句子的含義并積累語言。
(3)、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朗讀、感悟。體會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體會課文重點句子對表達情感的作用。
(2)、讀寫結合,培養學生的讀寫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理解中朝兩國人民的友誼是用鮮血凝成的,從中受到國際主義教育。
教學準備:課件、幻燈片等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幻燈顯示詞語。
(1)、齊讀。
(2)、理解:雪中送炭同歸于盡深情厚誼
2、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二、研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中朝兩國人民之間的深情厚誼。
1、過度導入:學習課文要解決三個問題,請問是哪三個問題?
板書:寫什么?為什么寫?怎樣寫?
追問: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板書:課文描寫了:
2、組織學生自讀感悟。
(1)、明確學習目標:分組自由讀課文,你從中體會到什么情感?
(2)、組織學生討論。
板書:依依惜別深情厚誼
3、組織學生品讀課文。
(1)、要求:仔細讀課文,想一想課文中的那一部分或那一個人最令你感動,把它們畫下來,好好讀一讀,看看你從中能體會出什么?
(2)、學生自主學習。
(3)、引導組織學生交流、品讀、感悟。
4、歸納、總結、升華
(1)、顯示:“您為我們付出了這樣高的代價,難道還不足以表達您對中國人民的友誼?”
誰來讀?
問:“您”指誰?“這樣高的代價”是怎樣的代價?有多高?
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
(2)、引導:縱觀全文,“您”僅代表了大嫂嗎?還有誰/
板書:大娘小金花(朝鮮人民)
追問:她們又為志愿軍做了哪些事?付出了哪些代價?
朗讀感悟
(3)、追問:你們說朝鮮人民對志愿軍的情誼如何?用問中的語句來概括(比山高,比海深)
讀“您說,這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誼,我們怎么能忘懷?”
(4)、是東華門原因使朝鮮人民甘愿為志愿軍付出這樣打的犧牲?情讀大屏幕上的資料。
(5)過渡引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最后三段。
5、小結:課文表現了贊揚了
三、再讀課文,體會寫法,自主練筆。
1、對比閱讀課文錢三個自然段,想一想它們在表達上有什么特點?
2、引導學生歸納。
3、教師小結。
4、組織學生練筆。
5、組織學生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