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的教學設計
4、出示課文中直接描寫“老漢”的最后一句話——
(突然,那木橋轟地一聲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沒了)
老漢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間,一個浪頭也吞沒了他。
想想:那時那刻,老漢要喊什么呢?
(預設:或者急切地要喊:“兒子,我來救你!”或者絕望地喊道:“兒子……”;或者想大聲地喊:“快抓住木頭……”,或者無不愧疚地大喊:“兒子,爸對不起你呀……”)
五、當堂作業。在生字本上抄寫生字,一字寫三遍,最好“寫”進腦子里,再組兩詞。特別聲明——只寫“自己真正意義上的生字”,課前聽寫時已經寫正確的“生字”不再理會。
(設計說明:這樣布置任務,學生之間生字書寫量各不相同,但不論多少,都是自己真正需要識記的!同時,讓學生明白:以前早用功,后來就輕松!教師可以現場“坐堂”,當面批改。任務少的早寫完;任務多的稍靠后。早“完事”的,如果全部正確,可以榮升為“老師助理”,將協助老師批閱其他同學的生字作業,遇到拿不準的再請教“師傅”。這是一種類似于“金字塔”形的多向評改模式:生字個性化,資源盡其用,教師較輕松,學生受歡迎。)
第二課時
一、鞏固字詞
1、追蹤聽寫生字:同桌按生字本上曾經寫過的那幾個生字互相聽寫,如果還有不會寫的或寫錯的生字,則以課后制作生字卡片為形式,強化識記。
2、老師讀詞,學生聽寫下面六個詞語并訂正。
擁戴 消瘦 沙啞 亂哄哄 勢不可擋 跌跌撞撞
二、第二階段讀文評比,標準只有一條:帶感情朗讀全文,感動自己,感染別人。
1、學生自由練讀課文一遍,盡可能做到真情投入,感動自己。
2、男女學生各推薦一名同學朗讀全文(有條件的可配樂朗讀),做到聲情并茂,感染他人。
其他同學談感受:哪些地方使你深受感動,為什么,能否自己動情朗讀這部分內容。(讀得不盡人意的地方,教師可以適當點拔,甚至示范一二)
(設計說明:讀文章能否做到感動自己、感染別人,不僅取決于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同時也取決于朗讀者的某些個性品質。在這方面,學生之間的差異較大,我們在著力訓練所有學生的朗讀技能的基礎上,可以利用學生中的“優質資源”,在關鍵課文或一篇課文的關鍵之處以他們高于一般學生的朗讀效果感染大家,這種做法并非“作秀”,與“面向全體”并不矛盾,甚至某些地方,老師都可以“該出手時當出手”。一次有感情的朗讀,使讀者感動,讓聽者動容,遠勝過一大堆喊口號、表決心式的政治化品德教育.語文課上的思想品德教育,應當以有感情朗讀為主要手段,以取得“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三、研讀課文的表達技巧,體會作者的匠心獨運。
這篇文章之所以讀來如此感人,除事件本身震撼人心外,還因為作者在情節安排和語言運用上的獨具匠心。教師要引導學生發現、體會如下幾點:
1、構思別致,設置懸念,前后照應——可讓學生從下面兩種結構安排的對比中體會:一種是在故事開頭就提前告訴讀者,“小伙子”是“老漢”的兒子;一種便是本文這樣的安排,開頭隱而不談,讀到最后才恍然大悟……(這是微型小說常用的構思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