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
這段話充分表現了諸葛亮胸有成竹的大將風度。出現這樣大的霧,是他早就預料到的,說明他懂氣象;“曹操不敢派兵出來”,說明他識人性。諸葛亮之所以能成功地“借箭”,一方面是他知人善任,另一方面是他通曉天文,神機妙算。這充分體現了他的聰明才智和卓越的軍事才能。
5、諸葛亮神機妙算,我比不上他。
通過和諸葛亮的較量,周瑜不得不嘆服他的才干。“神機妙算”是說諸葛亮足智多謀,連妒忌他的周瑜也不得不承認不如他。這句話寫出了周瑜是真心實意地佩服諸葛亮。
詞語積累
一、近義詞
妒忌——嫉妒 商議——商量 委托——托付 預計一一估計
懲罰一一懲處 遲延——拖延 推卻——退讓 吩咐——囑咐
疑惑——疑慮 預計——估計
二、反義詞
懲罰——獎勵 遲延——提前 秘密——公開 疑惑——明白
教學建議
1、揭示課題,點出“借”字。揭示課題后提問:“根據課題,你認為文章應該寫些什么內容?哪個字是題目的中心詞?全文主要突出哪個字?”通過審題,學生就初步感知了“借”字的重要性。
2、理清脈絡,圍繞“借”字。在學生讀通課文的基礎上,教師圍繞“借”字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①“借”箭的原因是什么?②“借”箭的經過怎么樣?③“借”箭的結果如何?
3、掌握重點,突出“借”字。本文的重點在第二段,具體敘述了諸葛亮用草船“借”箭的經過,表現了他的智慧和才干。這也是教學的重點。所以,可以采取先抓重點,再講全篇的變序教學法,重點突出諸葛亮“借”計之妙,進而讓學生抓住人物特點,領悟文章中心。
4、復述鞏固,抓住“借”字。本文故事生動,情節引人入勝。在掌握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組織學生抓住“借”字這條線索復述課文。復述時要先列出復述提綱,既要兼顧“借”的前因后果,又要突出“借”的過程。使學生通過復述,既鞏固了課文內容,又加強了說話訓練。
5、朗讀欣賞,體會“借”字。本文是一個膾炙人口的歷史故事,人物形象刻畫得生動逼真:諸葛亮的神機妙算,顧全大局;周瑜的心胸狹窄,妒賢忌能;魯肅的忠厚;曹操的多疑都表現得淋漓盡致。為了讓學生深刻領會中心思想,準確地把握人物形象,要引導學生反復朗讀課文,仔細體會“借”的主旨。讀的時候要盡量模擬各人的表情、語氣,讀出各自的心理情態。
草船借箭
周瑜看到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有一天,周瑜請諸葛亮商議軍事,說:“我們就要跟曹軍交戰。水上交戰,用什么兵器最好?”諸葛亮說:“用弓箭最好。”周瑜說:“對,先生跟我想的一樣。現在軍中缺箭,想請先生負責趕造十萬支。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卻。”諸葛亮說:“都督委托,當然照辦。不知道這十萬支箭什么時候用?”周瑜問:“十天造得好嗎?”諸葛亮說:“既然就要交戰,十天造好,必然誤了大事。”周瑜問:“先生預計幾天可以造好?”諸葛亮說:“只要三天。”周瑜說:“軍情緊急,可不能開玩笑。”諸葛亮說:“怎么敢跟都督開玩笑。我愿意立下軍令狀,三天造不好,甘受懲罰。”周瑜很高興,叫諸葛亮當面立下軍令狀,又擺了酒席招待他。諸葛亮說:“今天來不及了。從明天起,到第三天,請派五百個軍士到江邊來般箭。”諸葛亮喝了幾杯酒就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