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教學案例(精選14篇)
《草船借箭》教學案例 篇1
【教材分析】
《草船借箭》一課是根據我國著名古典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的一段改寫的。講的是周瑜嫉妒諸葛亮的才干,想陷害他。諸葛亮同周瑜斗智,巧妙地取得了勝利。在事實面前周瑜不得不嘆服諸葛亮的才干勝過自己。課文贊揚了諸葛亮的才能和廣闊的胸懷。
【教學目的、重點、難點】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會用“委托”、“輕易”造句。
2、理解課文內容,弄清文章的脈絡及草船借箭的前因后果。
3、熟讀課文,有感情朗讀課文,能按事情發展的順序理清課文脈絡。
4、能把課文的內容編成課本劇。
5、重點、難點:理解草船借箭的前因后果及其實質,體會諸葛亮神機妙算之所在及其原因。
【教學構想】
語文教學要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潛能,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以《草船借箭》一課,課文篇幅長,距離學生實際生活的年代很遠。所表達的中心較難領會的特點,教學時按“學前備課──激發興趣──質疑討論,自主學習──課中表演──課后閱讀”的構想進行。質疑討論貫穿于教學的每一個課時。當學生第一課時,初讀課文后教師啟發學生針對詞語、句子的理解和較淺顯的問題進行質疑,訓練學生探索性思維。第二課時講讀課文時教師因勢利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之后,誘導他們圍繞“諸葛亮神機妙算、具有非凡的才干和廣闊的胸懷”這一中心有順序地質疑,即抓重點詞、中心詞進行思維輻射,理解課文。在學習總結全文之后,再次啟發學生發散思維,引導學生多角度質疑,提高學習質量。這樣,能充分地保證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既能在課內又能在課外引導學生創造性地學習,真正體現素質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地位。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課前
自讀課文,查資料或請教!度龂萘x》的作者是誰?“三國”指哪三國?各國的代表人物是誰?諸葛亮、周瑜各是哪國大將?又是怎樣的人?
二、教學目標
了解時代背景,初讀課文,了解大意。學習生字新詞。
三、教學過程
1、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由《三國演義》電視劇、課文《赤壁之戰》啟發學生各抒己見、教師簡介時代背景,并畫出三國人物關系簡圖。
2、學生自讀課文:
⑴ 劃出不懂的詞語,聯系上下文查字典理解。
、啤∷伎迹赫n文主要寫了什么事?
⑶ 檢查自學效果
⑷ 朗讀課文, 指名讀,老師指出優點及不足,適當范讀引導。
3、質疑問難。
4、課堂作業:抄寫生字、新詞。
5、家庭作業:
⑴ 讀課文6~9自然段,根據課文內容畫一張草船借箭的簡易圖。并折兩只小船串在一起。
⑵ 查資料或請教:
周瑜是如何死的?臨死時說了一句什么話?從那句話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講讀課文,弄清草船借箭的經過及前因后果,體會諸葛亮神機妙算之所在。
二、教學過程
1、解題:
誰利用草船向誰借箭?諸葛亮為什么能順利地借到箭?(揭示中心詞)為什么會發生這件事?(事情的起因是什么?)
2、講讀1~2自然段:
、拧≈该x,學生思考,質疑討論:草船借箭的起因是什么?
、啤 岸始伞闭f明周瑜什么?他是怎樣做的?
、恰≈该首x,然后再討論:面對周瑜的刁難陷害,諸葛亮不僅接受了任務,而且自己立下了軍令狀,說明了什么?表現了什么?
。ㄓ懻撝薪處熞龑W生小結并板書相關詞語,讓學生深入理解人物心理、思想。)
、取≈笇Ю首x。
3、講讀3~5自然段:
、拧≥p聲自讀,思考質疑:當諸葛亮接受任務后,周瑜、諸葛亮各自是怎樣做的?你從中看出什么?
、啤∷娜诵〗M討論。
、恰z查討論結果,先指名讀有關課文內容,再回答補充問題。
、取》纸巧首x周瑜、魯肅、諸葛亮的對話內容,加深對人物的了解。
4、講讀6~9自然段:
⑴ 默讀課文,完成練習(展示臺出示):
① 用“—”劃出草船借箭出發的時間。用“~~~”劃出草船受箭的有關語句。
② 同桌兩個同學拿出自制簡易圖,用自制好的小船一邊演示,一邊說說諸葛亮指揮軍士借箭的經過,互相糾正、補充。教師巡視指導。
、啤≌故九_出示簡圖,請學生上臺演示、講解。
、恰熒ハ噘|疑:草船借箭的出發時間為什么選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的安排巧在哪里?說明了什么?(討論后板書)
⑷ 出示課文插圖,諸葛亮在干什么?指名讀他說的話,他為什么說只管飲酒取樂?
、伞〔懿僮詈笫窃鯓又郎袭數模
、省⌒〗Y,(板書相關詞語)朗讀指導。
5、講讀第10自然段:
、拧↓R讀,思考回答:草船借箭的結果怎樣?
、啤≈荑槭裁撮L嘆?齊讀周瑜的話,想象周瑜當時復雜的心情。
6、回顧全文:
⑴ 諸葛亮神機妙算之處表現在哪些方面?
、啤≌n題中的“借”字什么含義?從中你知道了什么?贊揚了諸葛亮什么?
⑶ 根據板書,說說課文的因果關系,點明學習方法。
第三課時
一、教學目標
根據課文內容,把課文編成課本劇。
二、教學過程
1、教師出示課前和同學共同討論的提綱。
2、引導學生討論如何才能表演好課本劇。
3、深入理解課文,把握人物言行特點。
4、注意細節描寫:
。ㄈ绱饧昙娂姟⒅T葛亮在艙內卻笑著只管飲酒取樂,從而體會諸葛亮的飄逸安閑、運籌帷幄,于談笑間巧制曹兵的雄才大略。)
5、組織學生分組表演并作適當的評價。
。ò唇M分好角色,先進行配音練習,再按角色表演。)
6、選優秀選手在全班表演。
7、完成下表。
三、出示課本劇表演評價表(展示臺)
評價等級語言動作神態表演技巧音響效果總體印象改進意見a b c
【板書設計】
周瑜:妒忌 長嘆不如
識人心
諸葛亮:挺有才干 知天文 神機妙算
曉地理
十天造箭十萬 三天借箭十多萬
。ㄆ鹨颍。ńY果)
【教學后記】
在上《草船借箭》第一課時的時候,學生尤其是男同學表現出濃厚的興趣,說到《三國演義》,侃侃而談,言無不盡。但是,在上課時,情緒卻有些低落,是什么原因呢?課后我與同學們談心,才知道很多同學平時很喜歡看《三國演義》,尤其是男同學,有不少的男同學已經看了幾遍了,已經能夠達到耳熟能詳,再按老辦法上,學生們感到提不起興趣。我笑著問同學們:“既然大家不想按老辦法上,同學們有什么好點子呢?”一個男同學說:“表演,讓我們表演吧!”“對,演課本劇。”教室里一下熱鬧起來,同學們都興奮起來?粗⒆觽円粡垙埮d奮的小臉,我同意了孩子們的要求。不過,我也提出了要求作為“交換”:要想演好,先把 “劇本”(課本)、“臺詞”讀懂讀熟。
這可是我們班的第一遭,以前,雖然我也就課文怎么上、想怎么學,征求同學們的意見,但同學們提出的方法早在我的意料之中,如:抓住人物的動作、神態等體會人物的品質,抓住中心句、抓住重點段深入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等。但是這一次卻不一樣,學生提出的辦法是我壓根都沒想到的,也是我教案中所沒有預設的。但是學生提得對,提得好,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更應該是學生學習的忠實服務者,而學生的提法也著實讓我高興了一陣,這意味著學生們在思維上又向創新靠近了一步!教師為什么不能采納他們的這么好的建議呢?
第三課時,我調整了教學設計,首先明確表示,采納同學們提出的建議。先讓學生精讀課文,揣摩每個人物的特點,尤其是抓住能體現諸葛亮“神機妙算”的詞語、句子深入體會,然后讓學生自由組合表演。在表演中,學生們演得惟妙惟肖,興趣盎然。表演這一環節既讓學生對課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又內化了語言,在表演中,充分發揮了學生的創造性與想象力。
試想,如果我沒有采納學生們的建議,仍然按照原有教學設計按部就班地上課,那么課堂也許就會是另外一番景象了!學生的創造力無所不在,最關鍵的是我們教師是否給了學生創造、創新的時間與空間,是否相信我們的學生,敢于從“神壇”上走到學生的中間。只有我們與學生成為學習的合作伙伴時,我們教師才會時時處處為學生設身處地的著想,不是嗎?
通過這一堂課的設計及實施,我得出了這樣的結論:老師在上課的時候,應打破傳統教學觀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創設樂學氛圍,這樣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草船借箭》教學案例 篇2
《草船借箭》是小語人教版第十冊的教材。這篇課文故事性很強,多數學生已經讀過連環畫冊或者看過電視劇,對故事的內容有了一定的印象。現代教育理論認為, “學習者是主體”。本篇課文的教學我是以“神機妙算”這個成語為突破點,引導學生細讀課文,仔細品位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的。
老師:剛才同學讀了課文,覺得諸葛亮是一個神機妙算的人。誰能說說神機妙算的意思?
生:機,就是機智的意思。
生:算,就是打算。
老師:妙算呢?
生:巧妙的打算。
老師:那么神機妙算的意思呢?
生:神機妙算,就是說有驚人的機智,巧妙的打算。
老師:說的好。做事能有預見性,根據形式做出準確的判斷,這樣的人就可以稱做神機妙算了。
老師:那么課文里哪些地方能表現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呢?請同學仔細的品位課文內容,把這些內容找出來。
生:當周瑜叫諸葛亮在10天造出10萬支箭的時候,諸葛亮胸有成竹的說,只要3天,可以看出,他知道周瑜要陷害他,并且已經想好了如何去應對他的方法。
老師:說的很有道理,說明諸葛亮對周瑜的性格了解得很清楚。
生:諸葛亮吩咐把找20條快船30個軍士,說明他已經算計好了得到10萬只箭的最佳人手和工具。
生:一千個草把子也說明了這一點。
生:課文里有一句話也可以看出來:每條船接受了五六千只箭,20條船總共有20多萬只。
老師:諸葛亮的數學運算能力真是一絕。
生:把20條船用繩索連起來,這樣在統一受箭的時候才會集中,不浪費空間。
生:我補充,來去的途中也便于統一行動。
生:特別是回去的時候,曹操派人追殺,這樣行動起來就迅速了。
生:說到這里,我想到課文里的一句話,諸葛亮回去的時候船是順風順水,曹操要追也來不及了。
老師:能看出什么問題來?
生:諸葛亮對天氣情況也很熟悉,他三天以前就預見到了。
老師:還有哪里能看出諸葛亮對于天氣的熟悉?
生:第一天和第二天諸葛亮都不急著行動,到了第三天的四更,諸葛亮才開始行動,這時,江上大霧漫天,而這是諸葛亮需要的天氣。說明他也提前都估計到了。
老師:當魯肅吃驚地問,如果曹操出來怎么辦,諸葛亮是怎么說的?他的回答你能看出點什么?
生:諸葛亮說,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出兵。
老師:諸葛亮的膽子怎么這樣大呢?
生:因為他已經知道操場的性格特點了?
老師:什么性格呢?
生:生性多疑啊!
老師:諸葛亮對人了解的很透徹了。
老師:對于魯肅,諸葛亮很信任他,這又是為什么呢?
生:因為魯肅為人忠厚誠實。
老師:從哪里可以看出他的這個特點。
生:諸葛亮讓魯肅不要把他的計策告訴周瑜,魯肅很守信用。
老師:看來,諸葛亮對人,對天氣,對于如何布陣都是得心應手的。這樣的人真可以稱得上神機妙算了。
【教學收獲】
本篇課文教學的順利進行叫我為之一喜,學生的的深刻理解和較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在我的新里引起了震撼。學生多會思想,多會思考。自始自終,學生主動參與,自主探究!皩W起于思,思源于疑!币胱寣W生自發的學習,最大限度的發揮自身的主動性,我們教師就得營造出自由、民主、開放的教學氛圍,讓他們在課堂上盡情地讀書、說話,不斷地質疑、解疑,使他們的思維活起來,想象飛起來,語言生動起來。
《草船借箭》教學案例 篇3
穿插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暫時中斷課文教學思路的主線,恰到好處地插入一些與課文相關的內容。穿插是閱讀教學中非常有效的教學策略之一。在閱讀教學中,有效地穿插可以激發學生熱情,開闊學生視野,引領學生更好地親近課文,走進課文深處。在教學人教版小學語文課標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下冊《草船借箭》時,我三次運用了穿插,現在寫出來與大家共享。
一、知識性穿插,似問非問識陰險
教師旁征博引,巧妙地插進課文相關的知識,恰切地豐厚課文內蘊,開拓學生知識領域,促進學生理解課文,提高閱讀教學效益,增加課堂教學的廣度和深度。在教學周瑜的一句話時,我是這樣展開教學的。
周瑜問:“十天造得好嗎?”
師:讀了這句話你感受到了什么?
(沒有學生應答。)
師:沒有關系,我們先來看看造箭的過程吧!
(教師邊放映幻燈邊介紹古時造箭的過程。)
師:看了剛才造箭的圖片,你對周瑜說的這句話有什么感受?
生:造一支箭要那么多道工序,十天造十萬支箭肯定完不成。周瑜這是明知故問。
生:我覺得周瑜很陰險,給十天時間實在是太少了,因為造箭的過程太復雜了。
師:真好,你體會到了周瑜的陰險,那你試著來讀讀這個句子。(生讀。)
生:我覺得十天造十萬支箭簡直就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我想,周瑜是想借造箭之事置諸葛亮于死地。
生:現在,我明白了周瑜此次讓諸葛亮十天完成十萬支箭任務的目的并不是想齊心協力造箭攻打曹操,而是妒忌諸葛亮的才干設下的一個陰險的圈套。
師:你也體會到了周瑜的險惡用心,相信你也一定能把這句話讀好。(生讀。)
在此環節的教學中,我不失時機地將造箭的過程通過圖片和講述穿插進來。學生頓時豁然開朗,感受到了造一支箭是多么的復雜,十天造十萬支箭簡直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進而感受到周瑜是妒忌諸葛亮的才干,想借造箭陷害他!造箭過程的穿插讓學生感悟到周瑜話中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
二、誘導性穿插,軍令狀里現膽識
圍繞當前的教學主題,巧抓課文中的關鍵知識點進行穿插,一步步地誘導學生探求文字背后的知識,使閱讀的過程成為學生有情有趣、興味十足的發現過程。在教學諸葛亮的一句話時,我是這樣展開教學的。
諸葛亮說:“怎么敢跟都督開玩笑?我愿意立下軍令狀,三天造不好,甘受處罰。”
師:這句活中有“軍令狀”一詞,有誰知道“軍令狀”是什么?
生:“軍令狀”就是接受軍令后寫的保證書,如不能完成任務會依軍法處置。
師:看來你課前認真預習了。立軍令狀是有極大風險的,因為軍中無戲言,立下軍令狀,白紙黑字,那是要兌現的。你猜猜看,諸葛亮在軍令狀里可能會寫些什么?
生:我諸葛亮愿意在三天之內完成十萬支箭,如不完成愿意受都督處罰。
生:我諸葛孔明保證三天內造好十萬支箭,否則愿受軍法處置。
師:同學們基本上說出了軍令狀的內容,你對諸葛亮立軍令狀有什么感想?
生:我感受到了諸葛亮是個很自信的人,因為十天造十萬支箭是很難完成的任務,他不但不推辭,反而接受并立下了軍令狀,足以看出他對完成這項任務很有信心。
師:回答真精彩,你想加個什么提示語來讀讀這句話?
生:我想加個“從容不迫”。(生讀。)
生:我感受到了諸葛亮是一個有膽有識的人,只有有膽識的人才會立下這樣的軍令狀,不給自己留半點退路。
師:體會得真好。但大家想想諸葛亮是不是真的不給自己留退路?(生:不是。)對了,諸葛亮其實只是沒有讓別人看出他留了后路,F在你想加個什么提示語來讀讀這句話?
生:我想加個“十拿九穩”。(生讀。)
生:我想諸葛亮立這樣的軍令狀,是因為他對“草船借箭”的計劃考慮十分周密,很有把握了。
我想加個“胸有成竹”來讀。(生讀。)
教學時,我緊扣“軍令狀”這個關鍵詞,透過軍令狀,讓學生發現諸葛亮是一個有膽有識、有勇有謀的人。教學層層深入,如剝繭抽絲,學生對諸葛亮這句話的感悟水到渠成。諸葛亮的形象也在學生心中逐漸清晰起來。
三、欣賞性穿插,身臨其境品三國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融人課文,教師穿插一些與課文相關的音樂、圖片、視頻等欣賞性的教學資源,創設與課文相適應的場景或氛圍,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加深課文意境的理解。在學完了周瑜和諸葛亮的對話之后,我是這樣展開教學的。
師:剛才我們學習了周瑜和諸葛亮的對話,看到了一個有著險惡用心、妒賢忌能的周瑜和一個有勇有謀、有膽有識的諸葛亮,現在讓我們一起去看看他們斗智斗勇的場景。
教師播放《草船借箭》第二自然段中周瑜和諸葛亮對話的視頻片段(選自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第34集)。周瑜笑里藏刀的神態,步步緊逼的語調,諸葛亮總是輕搖鵝毛扇的閑庭信步,悠然自得。視頻淋漓盡致地展現了諸葛亮和周瑜的對話過程。學生看得津津有味,時而為周瑜的陰險而憤怒,時而為諸葛亮的膽識欽佩不已。他們從更加直觀的視頻中感受到了兩個人物的不同形象。此時,我再讓學生分角色朗讀,他們讀得更加有滋有味,如臨其境。
如果說視頻欣賞之前的教學讓周瑜和諸葛亮兩個人物形象在學生腦海里樹立、豐滿起來了,那么這段視頻的播放讓這兩個人物的形象在學生心里立體、鮮活起來了。穿插的視頻是教師教學的語言所不能代替的,它讓靜態的文字變成了動態的畫面,它吸引了學生,詮釋了課文,活躍了課堂。
在閱讀教學中,無論穿插一幅畫、一段文字,還是一首歌、一段視頻……只要是當前教學所需,學生所求,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學過程中拐一個彎,教師不去正面地講析而是不失時機地進行穿插,為學生和課文牽線搭橋,就可使學生對課文的感悟向縱深發展,讓學生與課文零距離。
注:原題目為“讓學生與課文零距離”,副標題為“以《草船借箭》為例”,此文題目為本網編者所加。
《草船借箭》教學案例 篇4
[教學設計]
《語文課程標準》把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作為一個基本理念,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十二冊的課文《草船借箭》這節課,我運用了自主閱讀、合作探究和課堂教學策略,重在培養學生通過“閱讀”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發展的語文綜合素養。
[教學片斷(一)]
師:請瀏覽課文,用文中一處合適的詞語概括諸葛亮在借箭中所表現出的才能。
生:神機妙算。
師:“神機妙算”是什么意思?
生:“神機妙算”是驚人的機智、巧妙的謀劃,形容計謀高明。
師:很好,結合課文,圍繞這個詞你還有什么問題要問?
生:我想問諸葛亮為什么會如此神機妙算?
生: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表現在哪些地方?
師:大家提的問題相信都可以通過讀求得解決,現在我們集中研究:“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表現在哪些地方?”(點出中心問題)請同學們帶著問題用心讀課文,邊讀邊圈點勾畫,可以和同學交流討論。
。▽W生全面讀書,從字詞句中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交流評價
生:諸葛亮算到了三天后有大霧。
生:諸葛亮算到了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
生:他算到魯肅的為人,他知道魯肅忠厚、守信,所以讓他替自己準備借箭用的材料,并為他保密。
……
師:面對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周瑜有何感嘆?
生:周瑜感嘆:“我真比不上他!”
師:想象一下周瑜說這話時,心情怎樣?并試著讀一讀。
生:我想周瑜會非常佩服地說這句話,因為從草船借箭這件事中他看到諸葛亮確實比他強。所以說這句話時,應該用比較誠懇的語氣來讀。
生:我認為周瑜會更加嫉妒諸葛亮,他說這句話時,應該是忌恨的……
。劢虒W片斷二]
師:在座的各位同學,對于故事中的人物,你們也許有更多的話想說,把你們最想說的用一句話送給故事中的他們,也送給今天的我們。
生:我想對魯肅說:你真是世界上最值得信賴的朋友。
生:我想對周瑜說:做一個心胸寬廣的人吧!那樣你會更出色!
生:我想對曹操說:你的多疑,促成了諸葛亮借箭的成功。該出手時還是要出手。
生:我想對魯肅說:沒有你的幫助,諸葛亮“草船借箭”也不會取得成功,這里也有你的一份功勞。
生:我想對諸葛亮說:你真是太了不起了!我佩服你。
師:同學們,你們能大膽、獨立地發表自己對人物的不同看法,這些思維的火花將成為火炬照亮你們。
[教學反思]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边@早已成為大家的共識。
然而,在實際的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往往自覺或不自覺地被老師剝奪,學生的一切學習活動都是在教師的精心設計下按部就班地進行。為此,作為教師,首先必須轉變觀念,從思想上認識到自己是學生活動的組織者、引領者;其次,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主學生學會適用于自己的學習方式。
本課的教學設計,體現了新課標精神,在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鼓勵學生提出自己感興趣或不懂的問題。并牢牢抓住“神機妙算”關鍵詞,貫穿“讀文、探究、感悟”的教學特點,重讀悟,重感悟,整堂課以學生為主體,以探究為核心,以創新的靈魂,目的是讓學生閱讀、合作、探究!爸T葛亮的神機妙算表現在哪些?”這一問題抓住了文章的重、難點,激起千層浪。在探究性的學習中學生的閱讀興趣被調動,充分有關效的讀書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學生個性化的理解,個性化的朗讀,又充分體現了“以讀為本,以人為本”的教學原則!耙宰x為本”,本節課我堅持通過多種形式多角度的讀,為學生提供一個“發展”的語言環境,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如本課的第二自然段,周瑜和諸葛亮兩人的一問一答,很有意思。我讓學生分角色讀,在讀中去領悟人物的性格特點,同時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罢f說心理話”讓學生走進了人物的感情世界,靈性的回答豐富了學生的精神領域。
。ù似嵌00五年作者參加“福州教育學院、福州市小學教育研究會”評選中獲獎的優秀案例,供大家學習、參考。)
《草船借箭》教學案例 篇5
(-)復習導入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草船借箭》。(出示題目)上節課,我們已經了解了課文大意,知道草船借箭的起因(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干),結果是(周瑜長嘆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不如他!”)
起因和結果截然不同,是諸葛亮的什么(板書:神機妙算)使周瑜自嘆不如的。
“神機妙算”什么意思?(課件出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表現在哪里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老師建議大家用線劃出寫諸葛亮究竟“算”到了什么的句子。聽明白了嗎?
(二)品讀課文 咀嚼賞析,分析重點、難點,了解文章的個性特色。
1,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表現在哪些地方?
生默讀課文,思考。
請同學們分組研究這個問題。
建議每個小組中的人員分好工:先是一人讀課文,其余同學邊聽邊想課文中哪些材料與解決這個問題有關;讀完課文后互相交流、討論。一人準備匯報,其余同學準備補充。
。▽W生讀文討論,教師巡視,點撥引導)
討論交流:
。╨)“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選擇這樣的天氣,說明諸葛亮精通天文、氣象,預測準確。正因為大霧漫天,什么都看不清,曹操才不敢輕易出動,只叫弓弩手射箭,諸葛亮借箭的妙計才得以實施。
。2)會不會是湊巧趕上大霧漫天呢?聯系上文說說。“第一天,不見諸葛亮有什么動靜;第二天,仍不見諸葛亮有什么動靜;直到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秘密地把魯肅請到船里。”(引導學生反復誦讀此句,要讀出諸葛亮的胸有成竹、從容不迫。在讀中悟到諸葛亮早在三天之前就已算準了這場大霧。)
。3)我覺得這個句子寫得太羅嗦!前兩天不是沒動靜嘛,沒動靜有什么可寫的?完全可以寫成這樣嘛: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秘密地把魯肅請到船里。這樣寫既清楚又簡練,多好!改不改?為什么?(組織學生議論。) 小結:“只有這樣寫,我們才能真正體會到諸葛亮的胸有成竹。大家看,這就是神機妙算的諸葛亮!”
。4)“諸葛亮吩咐把二十條船用繩索連接起來,朝北岸開去。”
。ò汛挥美K索連接起來,一字兒擺開,既便于統一行動,避免走散,又不留空檔,使受箭面積大。)
。5)“諸葛亮下令把船頭朝西,船尾朝東,一字兒擺開,又叫船上的軍士一邊擂鼓,一邊大聲吶喊。”
(軍士擂鼓吶喊,既造聲勢,又提示射箭方向。)
。6)魯肅吃驚地說:“如果曹兵出來,怎么辦?”諸葛亮笑著說:“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
“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這是話中有話、話后有話呀!你能把諸葛亮沒說出來的話說出來嗎?(小組討論后組織全班交流)
生: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一定會叫弓弩手朝我們射箭,箭一定會像下雨一樣。
生: 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一定會叫弓弩手朝我們射箭,這10萬支箭我是借定了。
師:你們真是諸葛亮的知音啊!既然如此,那課文為什么不把這些話寫出來呢?
小結:如此談笑風生,鎮定自若。為什么?因為他深知曹操疑心重,用兵謹慎,在看不清虛實的情況下,不會輕易出動,只叫弓弩手朝他們射箭。這樣寫,不僅使課文含蓄,而且給讀者以思考回味的余地。
2.諸葛亮算得準不準呢?從哪里可以看出來?
出示:曹操聽到鼓聲和吶喊聲,就下令說:“江上霧很大,敵人忽然來攻,我們看不清虛實,不要輕易出動,只叫弓弩手朝他們射箭,不讓他們近前。”他派人去旱寨調來六千名弓弩手,到江邊支援水軍。一萬多名弓弩手一齊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樣。
生:曹操生性多疑,再加上天氣的原因,只叫弓弩手射箭而不派兵進攻,正中諸葛亮的下懷,這也是他事先算到的。
生:“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過來,船頭朝東,船尾朝西,仍舊擂鼓吶喊,逼近曹軍水寨受箭。”為什么兩面受箭?既能多受箭,又可保持船體平衡。
師:可見,諸葛亮方方面面考慮得那么周密、那么成熟、那么滴水不漏,安排巧妙,你們說諸葛亮神不神?(生齊答:神。)妙不妙?(生齊答:妙。)
。3)什么時候曹操才知道上當了?
出示:“天漸漸亮了,霧還沒有散……可是這邊的船順風順水,已經駛出二十多里,要追也來不及了。”
生:看來諸葛亮也早已算準了借箭的地理位置。
生:難怪周瑜長嘆一聲,說:“(生讀)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不如他!”
3.出示討論:那么,周瑜到底在哪些地方不如諸葛亮呢?
。ń沂竞笥懻摻涣鳎
生:我覺得周瑜的智商不如諸葛亮,因為周瑜想到的是“造箭”,而諸葛亮想到的是“借”箭。
生:周瑜的胸襟不如諸葛亮,周瑜心胸狹窄,嫉賢妒能,而諸葛亮寬厚待人,善于把握全局。
生:諸葛亮考慮問題的能力,觀察事物的能力,掌握天文、地理的能力都要勝過周瑜。
師:根本區別在于,提到箭,周瑜想到的是什么,諸葛亮想到的是什么?由此你覺得兩個人的真正差距是什么?
生:創造性思維
4.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①諸葛亮精通天文、氣象,利用有霧的天氣,其借箭的妙計才能實施。②利用曹操謹慎、多疑的性格特點,大霧漫天,曹操看不清虛實,不敢輕易出兵,只得放箭。③考慮周全,安排巧妙,諸葛亮用二十條船以繩索相連,一字排開,兩面受箭。)
5.請同學們自己組織語言,要求用四個字來概括諸葛亮的才干。
足智多謀、智慧超群、精明能干、知識淵博、神機妙算
題目“草船借箭”,箭是借來的嗎?題目說“草船借箭”合適嗎?
6,研讀課文 拓展延伸 。
(1)收集《三國演義》中的典型人物資料,召開一次“我眼中的三國人物”讀書交流會。
(2)選擇同體裁或同作者的文段、作品,并運用課內的知識方法去研讀這些課外的材料,舉一反三,從而增大學生的閱讀量,并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同樣在《草船借箭》一文中,文章分析后讓學生討論列舉《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及性格,并講述你認為最精彩的故事例如:《空城計》,《三顧茅廬》。
《草船借箭》教學案例 篇6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學習本課的7個生字,能正確地讀寫下列詞語:諸葛亮、妒忌、都督、懲罰、擂鼓、吶喊、丞相、神機妙算。
2、分角色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領悟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過程與方法
1、學生自己查找資料,自學課文,并提出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帶著問題讀課文。
2、從問題入手,激發學生興趣,同時交代背景,鼓勵他們提出問題。
3、通過小組合作討論,解決提出的問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感悟祖國燦爛文化的民族底蘊,激發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和創新意識。
2、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克服妒忌心理。
重點
了解“草船借箭”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和一步步的發展過程。
突破方法
學生通過多種方法的朗讀,借課文中周瑜的話概括出諸葛亮的特點,然后引導出諸葛亮的所作所為,領悟課文發展經過。
難點
從“草船借箭”這件具體事情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了和他的創新。
突破方法:通過小組討論,教師相機點撥,結合朗讀課文理解問題。
教法: 談話法、演示法、導讀法。
學法:自學討論法。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多媒體、小帆船
設計理念: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發展的語文綜合素養。
課前導語:
同學們今天有領導、老師到我們班來聽課指導,我們把最熱烈的掌聲送給他們。(師生鼓掌)你們緊張嗎?老師我也緊張,讓我們聽一首歌曲放松一下。
聽歌曲: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一首膾炙人口的歌,又重新把我們帶進了三國時代,那風起云涌、斗智斗勇、英雄輩出的時代。這節課我們要繼續探究學習的課文,就是選自于《三國演義》的一段故事《草船借箭》。板書:11、草船借箭
一、回味課文,把握探究主題
經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了故事發生在東漢末年,即1700多年前,曹操、劉備、孫權各據一方。當時曹操剛剛打敗劉備,又派兵進攻孫權,于是劉備和孫權聯合起來抵抗曹操。劉備派諸葛亮到孫權那里幫助作戰,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孫、劉聯合抗曹的時候發生的。故事的起因是——周瑜設計,要諸葛亮三天內造10萬支箭;經過是——諸葛亮趁霧天,向曹操草船借箭;結果是——借箭成功,周瑜自嘆不如。
這節課我們首先用學過的抓詞語、抓句子的品讀法來探究學習課文。請同學們翻開課文,邊看邊思考:你認為課文中哪個詞語最有研究價值?
(生答:“神機妙算”。師:神機妙算是什么意思?生:驚人的智慧,巧妙的策劃,形容有預見性,善于估計客觀形勢,決定策略。師:誰能用這個詞說句話?生:略)
二、精讀課文,領悟探究策略
教師引入:
“請同學們齊讀‘霧中借箭'這部分,把你認為最能表現諸葛亮神機妙算的地方找出來,再用心體會,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處?”
生:三天后江上出現了大霧,能體現諸葛亮的神機妙算。[1、懂天文]
師:把你找的句子讀一讀,通過你的朗讀體現霧的大。
生:(讀)“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楚!
師:這霧大嗎?大!
師范讀:來,像老師這樣讀一讀!(生自由感情朗讀)
師:你們的表情告訴我,霧很大,很濃。注意,這是一場大霧,一場濃霧!讓我們再來讀一讀。(生齊讀)
師:這場大霧,魯肅看到了,諸葛亮也看到了。坐在船上,靠近曹操水寨,魯肅心里會怎么樣?
生:害怕。
師:是啊, 魯肅會感到很害怕。那么大的霧,船要是誤進了曹軍的水寨怎么辦?你來當魯肅讀讀這句話。
師:諸葛亮看到這場大霧,又是什么心情?
生:高興!
師:你就是諸葛亮,請你帶著高興的心情讀一讀。
師:是呀!這場大霧我都盼了三天了!多讓人高興。∥覀円黄鹱x一讀。(師生齊讀本句)
但是,光讀這句話,就能看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嗎?不能!為什么?因為這場大霧也許是湊巧碰上的呢?所以,你得再往前面讀一讀,聯系上文進一步理解。
“第一天,不見諸葛亮有什么動靜;第二天,仍然不見諸葛亮有什么動靜;直到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秘密地把魯肅請到船里!币龑W生反復誦讀此句,要讀出諸葛亮的胸有成竹、從容不迫。在讀中悟到諸葛亮早在三天之前就已算準了這場大霧。
“不過,我覺得這個句子寫得太啰嗦!前兩天不是沒動靜嘛,沒動靜有什么可寫的?完全可以寫成這樣嘛(出示句子):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秘密地把魯肅請到船里。這樣寫既清楚又簡練,多好!改不改?為什么?"(組織學生比較討論。)
過渡:
“只有這樣寫,我們才能真正體會到諸葛亮的胸有成竹。大家看,這就是神機妙算的諸葛亮!"
難怪周瑜會長嘆一聲"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引導學生反復誦讀周瑜的一聲嘆息)
三、回讀課文,類化探究體驗
剛才,我們通過抓住前后句子之間的聯系,真正體會到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同學們,用下面用聯系的方法來研究問題,這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讀書能力。請大家用這種方法,再次探究‘霧中借箭'這部分內容,看看你還能從哪些句子的聯系中讀懂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學生自己研讀,教師巡視。讀后分小組組織討論交流。要求:小組長組織好,讓每個小組成員都要發言說說自己的探究結果,最后由組長總結,派代表發言。
2、識人心。
。╨)誰來說說,你從哪兩個句子的聯系中讀懂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僦T葛亮笑著說:“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
、诓懿僭跔I寨里聽到鼓聲和吶喊聲,就下令說:“江上霧很大,敵人忽然來攻,我們看不清虛實,不要輕易出動。只叫弓弩手朝他們射箭,不讓他們近前!
在文中,寫諸葛亮說話的地方有11處之多,但只有這個地方寫到了諸葛亮的笑。你們說,諸葛亮他在笑誰?"
生:笑曹操,注定失敗。
師:你抓住文中哪一句話來體會?
生: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
師:好,你能聯系課文來體會。這是指出他在笑曹操的謹慎多疑、輕易中計,是一種諷刺的笑,輕蔑地笑。
師:還在笑誰? 生:笑周瑜,狂費心機。
師:你從諸葛亮說的什么話中體會到?(生:略)
師:這是笑周瑜的自不量力、陰謀落空,這是瀟灑的笑、智慧的笑、勝利的笑。
師:還在笑誰? 生:笑魯肅,老實膽小。
師:他在笑魯肅的忠厚老實,這是寬厚的笑。
師:這一笑,包含了多少內容呀!他這一笑,早就算準了曹操不敢派兵出來,只會放箭如雨;早就算準了周瑜狂費心機。這就是料事如神的諸葛亮,這就是神機妙算的諸葛亮,難怪周瑜聽了魯肅的話,說——生: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不如他!
。2)老師我覺得諸葛亮這句(出示句子:“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保┻@是話中有話、話后有話呀!你是怎樣理解諸葛亮的話,請寫出來。學生練筆,寫后組織全班交流。
學生交流例示(幻燈出示):
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一定會叫弓弩手朝我們射箭。
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一定會叫弓弩手朝我們射箭,箭一定會像下雨一樣。
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一定會叫弓弩手朝我們射箭,這10萬枝箭我是借定了。......
“你們真是諸葛亮的知音!既然如此,那課文為什么不把這些話寫出來呢?”
。ㄟ@樣寫,不僅使課文含蓄,而且給讀者以思考回味的余地。)
3、知地理
引導學生(找出并齊讀):
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過來,船頭朝東,船尾朝西,仍舊擂鼓吶喊,逼近曹軍水寨去受箭。教師追問:為什么要這樣做?(兩面受箭,既能多受箭,又可保持船體平衡)。(師生共同用簡筆畫鉤畫,再用小船表演。)可見,諸葛亮方方面面考慮得那么周密、那么成熟、那么滴水不漏,安排巧妙,你們說諸葛亮神不神?(生齊答:神。)妙不妙?(生齊答:妙。)
什么時候曹操才知道上當了?
出示句子:
“天漸漸亮了,霧還沒有散……可是這邊的船順風順水,已經駛出二十多里,要追也來不及了! (男生讀)
看來諸葛亮也早已算準了借箭的地理位置。
難怪周瑜長嘆一聲,說:“(生讀)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不如他!”
出示討論:那么,周瑜到底在哪些地方不如諸葛亮呢?
。ㄌ崾竞笥懻摻涣鳎
生:我覺得周瑜的智商不如諸葛亮,因為周瑜想到的是“造箭”,而諸葛亮想到的 是“借”箭。
生:周瑜的胸襟不如諸葛亮,周瑜心胸狹窄,嫉賢妒能,而諸葛亮寬厚待人,善 于把握全局。
師:同學們,適當的嫉妒會帶給你們上進、拼搏,但嫉妒心太強,就會扭曲我們的心靈,所以你們要把握好這個“度”,不要像周瑜那樣。那么,在你們的成長道路乃至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就會生活的很快樂!很幸福!
生:諸葛亮考慮問題的能力、觀察事物的能力,掌握天文、地理的能力都要勝過周瑜。
師提示:那么他們兩個人的真正差距是什么?(生:略)
四、總結
隨著探究步步深入,我們體會到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那諸葛亮上知天文,下曉地理,(懂天時,知地理,識人心)足智多謀,智慧過人,你還知道他的哪些故事?(三顧茅廬、火燒赤壁、空城計、......)這些資料你是從哪里收集到的?
他的本事是天上掉下來的?是地上長出來的?那是怎么來的?想知道嗎?真想知道嗎?--課后請閱讀《諸葛亮全傳》、《三國演義》第46回。
學了課文后,你認為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生:略)
請同學們自己組織語言,要求用四個字來概括諸葛亮的才干。
足智多謀 智慧超群 精明能干 知識淵博 神機妙算
題目“草船借箭”,的歇后語是什么?(生討論交流,師歸納:草船借箭----滿載而歸。)
箭是借來的嗎?題目說“草船借箭”合適嗎?你覺得應該用什么做題?
生:《草船騙箭》
師:請同學們看看這句:“謝謝曹丞相的箭!边@有個“謝謝”一詞,“騙”箭會說“謝謝”嗎?……
后人借這件事贊美諸葛亮的一首小詩:(幻燈放出)
一夜濃霧滿長江,
遠近難分水渺茫。
驟雨飛蝗來戰艦,
孔明今日伏周郎。
這首詩是后人用來贊揚諸葛亮的智慧的。這首小詩精煉地概括了草船借箭的經過,其中的“驟雨飛蝗”用來比喻曹軍射來那么多的箭。課后把這首詩背熟。
學了這篇文章,你從中得到什么啟發?生討論,師總結:
。1)要獲得成功,必須掌握各種知識(天文地理......)
。2)變“造箭 ”為“借箭”——解決問題的時候,可以換一個角度來想......
五、研究其他人物
1、諸葛亮是那樣的神機妙算,其他的人物又怎么樣?
a、周瑜---陰險狡猾 你從哪里可以看出來?
課文第二自然段是一段諸葛亮和周瑜的精彩對白,把周瑜的陰險狡猾,諸葛亮的足智多謀,智慧過人,刻畫得栩栩如生。
b、曹操---- 謹慎多疑
c、魯肅---- 忠厚老實
2、課文就是這樣,通過語言的描寫把人物刻畫得栩栩如生。在平時的寫作上,我們也要學習刻畫人物語言的寫作方法。
五、課后延伸,涓涓細流入江海
同學們,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是燦爛輝煌的。這一節課我們更進一步了解到《三國演義》中的人物、詩詞、成語、歇后語等,這只是滄海一粟,本單元我們還要學習從其他名著節選出來的片段,更進一步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請同學們課后再讀一讀其他名著。相信通過學習,你們一定會有新的發現,新的收獲。老師期待著大家再次走進我國的文化長河中,去尋找更多美麗、發光的貝殼!
課后小練筆:我心中的諸葛亮
板書:
11、草船借箭
諸葛亮 笑 周瑜 陰險狡猾
懂天文 曹操 謹慎多疑
神機妙算 知地理 魯肅 忠厚老實
識人心
抓詞語、抓句子的品讀法
用聯系的方法
《草船借箭》教學案例 篇7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深入理解課文,領悟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2.分角色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草船借箭》。(出示題目)上節課,我們已經了解了課文大意,知道草船借箭的起因(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干),結果是(周瑜長嘆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不如他!”)
起因和結果截然不同,是諸葛亮的什么(板書:神機妙算)使周瑜自嘆不如的。
“神機妙算”什么意思?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表現在哪里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在書中標注出來。
二、學習課文
1.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表現在哪些地方?
(1)默讀課文,思考。
(2)分組交流。
。3)集體交流。
“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選擇這樣的天氣,說明諸葛亮精通天文、氣象,預測準確。正因為大霧漫天,什么都看不清,曹操才不敢輕易出動,只叫弓弩手射箭,諸葛亮借箭的妙計才得以實施。
會不會是湊巧趕上大霧漫天呢?聯系上文說說。“第一天,不見諸葛亮有什么動靜;第二天,仍不見諸葛亮有什么動靜;直到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秘密地把魯肅請到船里。”(引導學生反復誦讀此句,要讀出諸葛亮的胸有成竹、從容不迫。在讀中悟到諸葛亮早在三天之前就已算準了這場大霧。)
“諸葛亮吩咐把二十條船用繩索連接起來,朝北岸開去。”
(把船只用繩索連接起來,一字兒擺開,既便于統一行動,避免走散,又不留空檔,使受箭面積大。)
“諸葛亮下令把船頭朝西,船尾朝東,一字兒擺開,又叫船上的軍士一邊擂鼓,一邊大聲吶喊。”
。ㄜ娛坷薰膮群,既造聲勢,又提示射箭方向。)
魯肅吃驚地說:“如果曹兵出來,怎么辦?”諸葛亮笑著說:“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
“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這是話中有話、話后有話呀!你能把諸葛亮沒說出來的話說出來嗎?
。F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一定會叫弓弩手朝我們射箭,箭一定會像下雨一樣。
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一定會叫弓弩手朝我們射箭,這10萬支箭我是借定了。)
小結:如此談笑風生,鎮定自若。為什么?因為他深知曹操疑心重,用兵謹慎,在看不清虛實的情況下,不會輕易出動,只叫弓弩手朝他們射箭。這樣寫,不僅使課文含蓄,而且給讀者以思考回味的余地。
2.諸葛亮算得準不準呢?從哪里可以看出來?
曹操聽到鼓聲和吶喊聲,就下令說:“江上霧很大,敵人忽然來攻,我們看不清虛實,不要輕易出動,只叫弓弩手朝他們射箭,不讓他們近前。”他派人去旱寨調來六千名弓弩手,到江邊支援水軍。一萬多名弓弩手一齊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樣。
“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過來,船頭朝東,船尾朝西,仍舊擂鼓吶喊,逼近曹軍水寨受箭。”為什么兩面受箭?既能多受箭,又可保持船體平衡。
過渡:什么時候曹操才知道上當了?
“天漸漸亮了,霧還沒有散……可是這邊的船順風順水,已經駛出二十多里,要追也來不及了。”
看來諸葛亮也早已算準了借箭的地理位置。
難怪周瑜長嘆一聲,說:“(生讀)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不如他!”
3.出示討論:那么,周瑜到底在哪些地方不如諸葛亮呢?
教師揭示:根本區別在于,提到箭,周瑜想到的是什么,諸葛亮想到的是什么?由此你覺得兩個人的真正差距是什么?(創造性思維)
4.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á僦T葛亮精通天文、氣象,利用有霧的天氣,其借箭的妙計才能實施。②利用曹操謹慎、多疑的性格特點,大霧漫天,曹操看不清虛實,不敢輕易出兵,只得放箭。③考慮周全,安排巧妙,諸葛亮用二十條船以繩索相連,一字排開,兩面受箭。)
5.請同學們自己組織語言,要求用四個字來概括諸葛亮的才干。
足智多謀、智慧超群、精明能干、知識淵博、神機妙算
題目“草船借箭”,箭是借來的嗎?題目說“草船借箭”合適嗎?
6.出示后人借這件事贊美諸葛亮的一首小詩:
一夜濃霧滿長江,遠近難分水渺茫。
驟雨飛蝗來戰艦,孫明今日伏周郎。
三、布置作業
復述課文
《草船借箭》教學案例 篇8
1、學生自學:自由讀“神機妙算”這一部分內容,用浪線劃出最能體現諸葛亮神機妙算的句子,再用心體會諸葛亮神在哪兒,妙在哪兒。
2、學生交流匯報,朗讀體會諸葛亮“知天時”。師:你從哪些地方體會出諸葛亮神機妙算?
生:三天后江上出現了大霧,能體現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師:把你找的句子讀一讀,通過你的朗讀體現霧的大。
生:(讀)“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楚!
師:這霧大嗎?小霧。ū娦Γ
。ㄉ诙巫x)
師:霧大嗎?中霧。ū娦Γ
。ㄉ谌巫x)
師:還不夠大,你們聽王老師讀。(教師范讀)來,像王老師這樣讀一讀!
。ㄉ杂筛星槔首x)
師:你們的表情告訴我,霧很大,很濃。注意,這是一場大霧,一場濃霧!讓我們再來讀一讀。
。ㄉR讀)師:這場大霧,魯肅看到了,諸葛亮也看到了。魯肅心里會怎么樣?
生:害怕。
師:你來當魯肅讀讀這句話,讀出讓人害怕的語氣。
生a:(讀)“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楚!
師:你不是魯肅!(眾笑)誰能讀得比他更讓人害怕?
。ㄉ鷅讀得很有感情)
師:諸葛亮看到這場大霧,又是什么心情?
生:高興!
師:你就是諸葛亮,請你帶著高興的心情讀一讀。
生:“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楚!保ㄗx得很好)
師:是呀!這場大霧我都盼了三天了!多讓人高興啊。ū娦Γ┮黄鹱x一讀。
。ㄉR讀本句)
反思:
1、獨辟蹊徑,從不同角度,以多種形式進行朗讀訓練。
為讓學生體會諸葛亮“知天時”,我抓住“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楚”這一句精心設計讀的訓練,以讀代講。短短一句話,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以不同語氣去讀,分別讀出了霧的大、魯肅的害怕和諸葛亮的高興。我還十分注重讀的訓練方式,通過學生試讀、教師范讀、學生自由讀、齊讀等多種形式練讀、品讀,不僅促進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對文中人物性格的把握,還使學生逐步掌握了朗讀技巧,更重要的是使學生領悟到:對短短一句話,就可以有不同的理解,更不用說一篇文章了。文學有其多義性、豐富性,我們讀書就應該有自己的見解。
2、評價學生朗讀,風趣幽默,別具一格。
當學生對文句的理解不深,朗讀不到位,心里正著急時,我給予幽默、個性化的評價,巧妙地創設了愉悅、和諧的教學氛圍,化解了學生的緊張心理,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同時也滲透了朗讀的指導。
《草船借箭》教學案例 篇9
【設計理念】
長期以來,語文教學受傳統 “以本為本”
狹隘觀念的影響,教師拘泥于教材和既定的教學設計,不敢越雷池一步,把學生禁錮在小小的課堂里,缺乏資源意識,對潛藏于課堂內外各種學習素材、資源的利用率極低。久而久之,語文課程學習的鮮活源頭遭到堵塞。這種按部就班的簡單教學形式壓抑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影響學生學語文、用語文的能力。因此我們要轉變觀念,樹立“大語文觀”,具有強烈的資源意識,把課內與課外、學科內外緊緊結合起來,創造性地開發、利用我們周圍的語文課程資源。
《草船借箭》是根據我國著名古典歷史小說《三國演義》第四十六回的相關情內容改寫的,故事情節錯中復雜。因此,整合教學資源,對學習本課是十分必要的。課內外結合,將學生的學習置于廣闊的生活之中,充分利用學校、家庭一切可以利用的渠道和機會,廣泛利用圖書、網絡等多種資源,全方位地認識諸葛亮、周瑜、魯肅、曹操等人物形象。
【教材說明】
草船借箭的故事發生在東漢末年,曹操、劉備、孫權各據一方。當時曹操剛剛打敗劉備,又派兵進攻孫權,于是劉備和孫權聯合起來抵抗曹操。劉備派諸葛亮到孫權那里幫助作戰。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孫、劉聯合抗曹的時候發生的。課文寫周瑜由于妒忌諸葛亮的才干,要諸葛亮在十天內造好十萬支箭,以此陷害他。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計向曹操“借箭”,挫敗了周瑜的暗算,表現了諸葛亮有膽有識、足智多謀、才智超群。
【教學目標】 通過搜集資料、交流資料,學習搜集資料的方法,加強伙伴間的合作,提高探究能力,擴大學生對“草船借箭”這一故事的了解,更深刻地認識諸葛亮、周瑜、魯肅、曹操等人物特征。
【教學過程】
。úシ烹娨晞 度龂萘x》主題曲。)
師:這是什么電視連續劇的主題曲?
。ㄟ@樣的問題設置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欲望,調動了學習興趣,使學生一上課就很快投入對課文的關注中。)
生:這是《三國演義》的主題曲。
師:(相機調查)在讀《草船借箭》之前就對《三國演義》有所了解的同學請舉手。
。猩挥幸蝗宋磁e手,女生有六人未舉手)
師:讀過《三國演義》原著的同學有多少?
(只有4人)
師:知道“草船借箭”故事的人有多少?
生:(有45人)
師:你們是如何知道的?
生:電視上看的。
生:讀故事書后了解的。
生:……
師:談談你對《三國演義》的認識。
(由于每個學生的知識背景等的差異,他們對《三國演義》的認識也是不同的。以下的交流,教師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理解,為學生創造了闡述自己見解的機會。)
生:《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在四大名著中我最看喜歡《西游記》,一看就能看懂。
生:《三國演義》我已經看過好多遍,我對其中的曹操、諸葛亮、等人物都了一些了解。
生:我最喜歡曹操,因為他很珍惜人才。
生:我喜歡諸葛亮的足智多謀,他不用就嚇退了司馬懿。
師:這就是諸葛亮擺“空城計”。
生:……
師:今天我們只對諸葛亮、周瑜、魯肅、曹操的有關資料向大家介紹。
師:今天我們就來交流大家收集的資料。
生:(以四人小組為單位大家爭先恐后地說)
(根據課文特點,教學中以“全方位地認識諸葛亮、周瑜、魯肅、曹操等人物形象。”為切入點,引導學生小組合作探究后班級交流,讓他們在交流信息中,形成對諸葛亮、周瑜、魯肅、曹操等人物特征的認識。這樣的學習有利于學生間信息交流、思維碰撞,激活了課堂參與,拓寬了閱讀視野。)
師:(參加各小組交流旁聽,留意周瑜、魯肅、曹操的資料。巡視一周后待全班交流。)
師:請同學們說說周瑜,他是個什么樣的人?先要介紹你從哪兒了解到的?
生:我從學校圖書室借了這本書,看書后我發現周瑜是一個十分聰明,但又愛妒忌的人,他特別妒忌諸葛亮,還說“既生瑜,何生亮!”
生:我是上網,通過百度查閱到的。
生:……
師:(課前,我推薦學生打開搜索網站,如google、百度、新浪、搜狐等,輸入關鍵詞“諸葛亮”“草船借箭”、““三國演義”、“三國志”等,尋找與草船借箭有關的內容,并對網上搜索的內容進行篩選,將自己最喜愛的內容,寫成介紹的小知識,或寫成一則小故事。課時,學生交流時都表現出了極為高漲的熱情,他們認為,通過網絡等渠道學到了更多的知識。)
《草船借箭》教學案例 篇10
一 設計思想
由于《草船借箭》是根據我國著名古典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有關“草船借箭”的情節改寫的,因此,整合教學資源,對學習本課的知識有很大的幫助。課內外結合,將學生的學習置于廣闊的生活之中,廣泛利用學校、家庭、社會中的圖書、音像、圖片、生活卡片、網絡等多種資源,全方位地認識諸葛亮、周瑜、魯肅、曹操等人物形象。
二、 教學過程
師:播放電視劇《三國演義》主題曲。
生:揭示課文出處-------《三國演義》。
師:談談你對《三國演義》的了解。
生:《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我已經看過三遍,我對其中的曹操、劉備、諸葛亮、關羽、張飛、趙云、孫權、周瑜等人物都有很多的了解。
師:今天我們只對諸葛亮、周瑜、魯肅、曹操的有關資料向大家介紹。
生:我對《三國演義》的了解是從統一方便面食品公司發行的“三國風云錄”的人物卡片開始的,一開始的興趣是噴香的方便面,(同學大笑)后來卻只對卡片感興趣了。如:我最喜歡的人物諸葛亮,字孔明,人稱“臥龍”,躬耕于南陽,好為《梁夫吟》,劉備三顧茅廬而得之;馃┩、舌戰群儒、草船借箭、借東風、三氣周瑜,留下無數萬古傳頌的故事。他一生鞠躬盡瘁,后來史官稱:“治世之良才,管(管仲)、蕭(蕭何)之亞匹”。他的攻擊力1800,防御力 2200,智謀力3300,步兵a,馬兵a,弓箭a,水軍b,陣法:一字長龍陣、二龍出水陣、云龍三現陣、兩儀四象陣、六丁六甲陣、七星連珠陣、八門金鎖陣、河洛八卦陣、十面埋伏陣、混元一氣陣。
生:我最佩服也是諸葛亮,我對他的了解是看了《三國演義》的電視劇,有兩場戲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一場是三顧茅廬,還有一場就是草船借箭,就說“草船借箭”吧,諸葛亮神機妙算,知道第三天午夜有大霧,真是通曉天文地理,利用江面濃霧,不費一兵一卒,不用一竹一翎,巧得十萬支箭,那才真叫人佩服呢!
師:(相機調查),在讀《赤壁之戰》和《草船借箭》之前就對三國有關知識有所了解的同學請舉手。
生:(全班除一人外,都舉起了小手)
師:讀過《三國演義》原著的同學有多少?
生:(有24人,占全班總人數的39%)
師:知道并能說出“草船借箭”故事的人有多少?
生:(有41人,占全班總人數的64%)
師:好,我們接著交流你所收集的資料,我給大家十分鐘的時間,把你收集到的資料告訴你們一學習小組(四人一組)的同學,記住每人只有兩分半鐘,所以只你介紹跟本課有關的內容。
生:(四人一組大家爭先恐后地說) 師:(參加各小組交流旁聽,留意周瑜、魯肅、曹操的資料。巡視一周后待全班交流。)
師:時間到,請同學們停下,我請位同學來說說周瑜,他是個什么樣的人?先要介紹你從哪兒了解到的?
生:我家有本《中國古典小說四大名著鑒賞辭典》,我從那上面了解到的,下面是我摘抄的一部分:三國史上英雄輩出,江東的周瑜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曾經叱詫風云、揮斥自如地指揮了赤壁之戰,具有超群的軍事素質;曾經竭忠盡智、卓有成效地輔助了東吳政權,具有杰出的王佐之才。他年少氣盛,聰穎過人,沉機果斷、富于韜略,卻又心胸狹窄、忌刻好勝,雅量不足。性格弱點,制約并阻礙著他的才智的發揮,也折磨著他的身心,終于金瘡迸裂,英年早逝。
師:課文中有沒有說明周瑜心胸狹窄,雅量不足的表現呢?
生:讀課文的第一、二、三自然段。
師:這足以說明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干,而要假公濟私,加害諸葛亮。
師:請問諸葛亮在借箭過程中要感謝兩個人,你知道是誰嗎?
生:魯肅、曹操。
師:他為什么要感謝魯肅呢?
生:我是看《三國演義》原著的。我認為他首先要感謝魯肅,因為正是魯肅忠厚老實,沒有告訴周瑜而私自調用了二十條快船,每條船上配有三十名軍士,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諸葛亮調度,要是告訴了都督,都督哪能容忍他幫助諸葛亮調用呢?這樣一來諸葛亮也就只能望霧興嘆了。
師:請讀這一部分課文,體會魯肅的忠厚老實。
生:(學生默讀課文)
師:那諸葛亮為什么還要感謝曹操呢?
生:我跟曹操是老鄉,我們同為安徽亳州人,去年春節回家,我特地去參觀了曹操家族墓地,并對曹操有了一些了解,曹操這人,牢籠人心而又嫉妒賢才,剛愎自用而又機謀權變,刻薄暴虐而又豪爽多智,聰明而又愚蠢,坦誠而又虛詐!安荽杓钡墓适轮,諸葛亮就是利用了曹操疑心重,知其不敢冒險進攻的心理,而不費一點氣力就借箭成功的。大家說是不是該感謝曹操哇。
生:是,是,是------(大家異口同聲)
師:分學習小組談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以及對諸葛亮的認識。
生:諸葛亮真是神機妙算。
生:有大將風范,遇事從容鎮定,胸有成竹。
生:以大局為重。
師:請大家談談你搜集資料的經驗。
生:我請爺爺給我講故事,因為我爺爺是人文學院的歷史教授。
生:我上網打開網站,輸入“草船借箭”詞條,用了0.13秒鐘,搜索到相關資料5850條,共10頁。
生:我去了圖書館。
生:我打開書柜找到了《三國演義》認真讀了其中的第46回——草船借箭。
生:……
師:善于積累生活中的資料,快速查找資料,是我們生活、學習中非常重要的一種能力。我們要培養并提高這方面的能力,為生活、學習服務。
《草船借箭》教學案例 篇11
教材分析
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發生在孫、劉聯合抗曹的時候。課文寫周瑜由于妒忌諸葛亮的才干,要諸葛亮在十天內造好十萬支箭,以此陷害他。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計向曹操“借箭”,挫敗了周瑜的暗算,表現了諸葛亮有膽有識、足智多謀、才智超群。
課文結構嚴謹。故事以“借”為主線,按事情發展順序進行敘述。先寫了草船借箭的原因;接著寫了諸葛亮做草船借箭的準備;然后重點寫了草船借箭的經過;最后寫了事情的結果——箭如期如數交付周瑜,周瑜自嘆不如。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敘述得清清楚楚。不僅如此,文中的許多內容還前后呼應,如,結尾與開頭照應。這樣嚴謹的結構,大大增強了故事的完整性和嚴密性。
諸葛亮、周瑜是文中的主要人物。諸葛亮,文中著力贊美的人物,他神機妙算,對周瑜的險惡用心了然于胸。但他不動聲色,按周瑜意愿立下軍令狀,并對借箭妙計進行了通盤考慮和周密安排。他算到了天氣,算好了受箭的方法,也算好了人——他知道魯肅忠厚守信,知道周瑜聰明過人,知道曹操謹慎多疑。周瑜,智謀過人,但他自負,妒賢嫉能。此外,文中還塑造了忠厚守信的魯肅、多疑謹慎的曹操等人物形象。鮮明的人物形象,更增添了故事的吸引力。
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妒忌、都督、推卻、遲延、探聽、私自、調度、水寨、擂鼓、吶喊、支援、丞相、軍令狀、自有妙用、神機妙算”等詞語。
2、分角色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教學重點:
通過對故事情節的了解,感受鮮明的人物形象,特別是諸葛亮、周瑜的形象,體驗閱讀名著的樂趣。
教學難點:
研讀文本語言,從語句的前后聯系中領悟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課前準備:
師生共同查閱與課文有關的資料,預習課文。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知道中國四大名著是哪四部?其中元末明初的羅貫中寫的著名長篇歷史小說叫什么?(《三國演義》)關于這部書的很多人物,后人根據他們的名字制作了很多謎語,想猜猜嗎?
師生猜謎:鳥籠(關羽)油煎豆腐(黃蓋)兒童體育(曹操)山東寧靜(魯肅)鑿壁偷光(孔明)
孔明就是諸葛亮,你知道他的哪些故事?
揭題、讀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學習起因,研讀對話
1、齊讀第1句。什么叫:“妒忌”?(對才能、名譽、地位或境遇等比自己好的人心懷怨恨。)
2、從第二節的人物對話中我們能看出周瑜對諸葛亮的“妒忌”嗎?
、胖该2生分角色讀課文第2節,師讀旁白。
大家聽2人對話共幾輪,為每一輪編上序號。
、泼恳惠唽υ捴,都能看出周瑜對諸葛亮的妒忌。讓我們再來看看,周瑜在與諸葛亮對話時,心中是怎么想的吧。
3、學習第一輪對話。
⑴齊讀,思考:周瑜這時心里是怎么想的呢?同桌討論。(學生多元表達)
、平涣鳎2人一組,一人讀周瑜說的話,一個說周瑜的心理活動(可發揮想象,有不同答案)。
、沁^渡:顯然,周瑜正在設計想陷害諸葛亮,那他怎樣一步一步進行下去的呢?
4、學習第二輪對話。
、胖该2人讀對話,師插問讓大家思考周瑜的心理活動
“公事”是什么意思?“推卻”又是什么意思?為什么不能推卻?(周瑜以公事來壓諸葛亮,使諸葛亮無法不答應。)
、仆酪黄鹣駝偛乓粯佑懻撝荑さ男睦砘顒。
5、學習第三——六輪對話。
、欧炙慕M討論~六輪對話,學著剛才的方法,先分角色對話,再說說周瑜的心理活動。
最后一輪,周瑜沒有問話但有動作——
、朴懻、交流。
6、小結:周瑜是步步緊逼,把諸葛亮圈入了他設置的圈套。從每一次對話中,我們都能看到周瑜的妒忌、怨恨之心。而諸葛亮似乎已陷入他的圈套,讓周瑜計劃得逞了。真的是這樣嗎?
思考:諸葛亮為什么答應周瑜如此難辦到的任務?(結合介紹孫劉聯合抗曹的背景)默讀1~2節,思考這些問題。
諸葛亮其實已識破了周瑜的計劃,但他以國家大計為重,為水戰勝利考慮,不顧個人恩怨,答應三天造十萬枝箭。)
分組分角色,指名一生讀旁白,朗讀第1、2節,體會人物內心活動。
四、小結。
周瑜想害諸葛亮,而諸葛亮更是立下軍令狀,那么事情又是怎么發展的呢?下節課繼續學習。
第二課時
一、復習引入
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學習了課文的第一段,知道了“草船借箭”的起因是周瑜妒忌諸葛亮,用10天造十萬枝箭的命令來設計暗算諸葛亮,而諸葛亮立下軍令狀三天就造十萬枝箭。
二、理清借箭過程,感受“神機妙算”
1、草船借箭的過程是哪幾節?(6-9節)
自讀,研究諸葛亮借箭船隊的航行路線。劃出提示航行路線的句子及行進途中航線改變的句子。(學生動手畫船隊航行路線。)
“諸葛亮吩咐把二十條船用繩索連接起來,朝北岸開去!
“天還沒亮,船已經靠近曹軍的水寨!
“諸葛亮下令把船頭朝西,船尾朝東,一字擺開!
“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過來,船頭朝東,船尾朝西,仍舊擂鼓吶喊,逼近曹軍水寨受箭!薄爸T葛亮接著叫二十條船駛回南岸。”
2、教師提示:靠近水寨時,該怎么走?在句子中有沒有給提示的詞語?
4、看著這條航線,你想對諸葛亮說什么?用一個詞(神機妙算、才智超群、有膽有識、足智多謀……)板書:神機妙算
5、“神機妙算”僅僅表現在航線上嗎?繼續讀句段,你還能從哪體會到他的“神機妙算”?生邊讀書邊作批注。
學生交流:⑴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
指導讀出霧的大,閉眼感受“大霧”。從哪句話中看出諸葛亮算到了漫天大霧?(……直到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秘密地把魯肅請到船里。)
小結學法,板書:聯系前后照應的詞句
你還能找到哪些有聯系的句子,看出“神機妙算”?
⑵諸葛亮笑著說:“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
哪個字、詞讓你看出“神機妙算”?(一定、只管、笑著說)
6、學習寫魯肅的話,你感受到什么?指名讀諸葛亮的話。同桌練讀對話。指名二生讀對話。
師描述情境,再讀對話。
三、總結全文
諸葛亮知天時、懂地利、識人心,神機妙算,用妙計向曹操借到了十萬支箭,挫敗了周瑜的暗算,難怪當周瑜知道了草船借箭的經過,長嘆一聲,說——(生齊讀“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四、作業布置:
1、縮寫本文。
2、排演課本劇。
板書設計:
略
《草船借箭》教學案例 篇12
【教學目標】
1.通過初讀,列小標題,感知文章主要內容。
2.通過自讀,資料拓展,引讀和情景語言實踐,知道周瑜要諸葛亮造箭的真正原因,感受周瑜和諸葛亮的人物形象。
3.激發學生閱讀名著的樂趣。
【課前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同學們,平時看過跟《三國演義》有關的電視或者書嗎?那你都知道哪些呢?
重點:點一下諸葛亮是劉備的軍師,周瑜、魯肅是吳國孫權的大將。
一、導入1,
出示背景圖:
東漢末年,曹操、劉備、孫權各據一方,相互討伐。當時曹操剛剛打敗劉備,又率領八十萬大軍進攻孫權,于是劉備和孫權聯合起來共同抵抗曹操。劉備派了諸葛亮到孫權那里協助作戰,草船借箭的故事便發生在這個時候。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三國演義》,走進這個精彩的故事。
二、初讀10,
請大家把書翻到96頁,大聲地讀一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完后想一想,草船借箭的起因、經過、結果又是怎樣的。
這個故事比較長,有些詞語很容易讀錯,你會讀嗎?誰當小老師來領讀。
1.生字詞:妒忌、都督、草把子、調度、大霧漫天、遲延、擂鼓、丞相、神機妙算
領讀——指導——齊讀。
2.快速簡潔地解說人物關系。
魯肅
周瑜 諸葛亮
曹操
3.請大家再快速地瀏覽一遍課文,想一想草船借箭的起因、經過、結果是怎樣的。
草船借箭的起因是什么?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干,讓他造10萬支箭。(板書:造箭)
結果呢?諸葛亮按期交箭。(板書:交箭)
那經過呢?除了借箭,還寫了什么?為借箭做準備。(板書:借箭,準備)
4.誰能連起來說一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先自己說一說。
指名學生說。今后我們學習課文就可以把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連起來來概括主要內容。
三、明“造箭目的”5,
1.周瑜要諸葛亮三天之內造好10萬支箭,可他暗中卻打算想盡辦法阻撓諸葛亮造箭,周瑜是怎樣打算的呢?
請你快速瀏覽課文,劃出相關的語句。
誰來讀一讀,出示:……周瑜說:“是他自己說的,我可沒逼他。我得吩咐軍匠們,叫他們故意遲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給他準備齊全。到時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沒話可說了。你去探聽探聽,看他怎么打算,回來報告我。”
①你來讀一讀,周瑜是怎樣打算的阻撓諸葛亮造箭的?
、谀隳苡蒙“不但……而且……”把這句來說一說嗎?先自己試著說一說。
學生交流,點評,不會說教師示范。
、墼偌由线@句話,你能用上“不但……而且……”把這兩句話連起來說一說嗎?
學生說。
④周瑜這樣想盡辦法,百般阻撓,是為了什么呢,這段話里怎么說?
“到時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沒話可說了”。
定的是什么罪,你從哪里可以看出來?
已經立下了軍令狀。造不好箭,就得死。
整段連起來讀一讀。
2.我去查了資料,按照當時的造箭技術,三天時間最多只能造一萬支箭,即使周瑜不阻撓,諸葛亮三天也絕對造不好這10萬支箭的。
3.周瑜這么做是因為什么呢?——
看到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想除掉他。讓他,到時候造不成,引讀——“定他的罪,他就沒話可說了”。
這才是周瑜要諸葛亮造箭的真正目的。
四、揭“周瑜面目”5,
1.這是周瑜私下里對手下魯肅說的,可是他在諸葛亮面前,說造箭是因為什么呢?
請你瀏覽第2自然段,先用橫線劃出周瑜當時所說的話。
共5處,劃對了嗎?課件出示:
、“我們就要跟曹軍交戰。水上交戰,用什么兵器最好?”
、“對,先生跟我想的一樣,F在軍中缺箭,想請先生負責趕造十萬支。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卻。”
、“十天造得好嗎?”
、“先生預計幾天可以造好?”
⑤“軍情緊急,可不能開玩笑。”
2.周瑜對諸葛亮說,這造箭是因為什么呢?曹軍交戰。
你還從哪些字詞也可以看出來這造箭是因為要跟曹軍交戰呢?
軍中缺箭、這是公事、軍情緊急。
3.這造箭是因為要與曹軍交戰嗎?是為了到時候造不成,引讀——
定他的罪,他就沒話可說了。
是因為軍中缺箭嗎?是為了到時候造不成,引讀——
定他的罪,他就沒話可說了。
是因為這是公事嗎?是為了,引讀——
到時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沒話可說了。
是因為軍情緊急嗎?是為了,引讀——
到時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沒話可說了。
這所有的一切,其實周瑜都是為了,一起讀,引讀——
到時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沒話可說了。
讀到這里,你覺得周瑜是一個怎樣的人?誰來說?
陰險,狡詐,公報私仇……(板書:四個有代表性的四字短語。)
五、品“諸葛亮智慧”20,
1.可是諸葛亮卻答應了造箭,而且還提出三天造好十萬支箭,甚至立下了軍令狀,造不好甘受懲罰。他怎么會這樣做呢?
請你默讀第2自然段,用波浪線劃出諸葛亮說的話,再快速地瀏覽幾遍全篇課文,靜靜地想一想你從諸葛亮的話里讀出了什么呢?寫上批注。
諸葛亮說:“用弓箭最好。”
諸葛亮說:“都督委托,當然照辦。不知道這十萬支箭什么時候用?”
諸葛亮說:“既然就要交戰,十天造好,必然誤了大事。”
諸葛亮說:“只要三天。”
諸葛亮說:“怎么敢跟都督開玩笑?我愿意立下軍令狀,三天造不好,甘受懲罰。”
諸葛亮說:“今天來不及了。從明天,到第三天,請派五百個軍士到江邊來搬箭。”
好,我們一起來重點來交流,你從諸葛亮的這句話里讀出了什么?
重點交流:
①“既然就要交戰,十天造好,必然誤了大事。”
機動:你還從這個句子里讀出了什么?(讓學生充分地說?)
“十天造好,必然誤了大事。”言外之意就是說:諸葛亮可以用更少的時間造好箭。
他在說這話的時候,早已經算好了什么呢?
第三天有大霧。帶著感受讀。
還算好了什么呢?
曹操是不會輕易出兵的。帶著感受讀。
其實諸葛亮此時,心里早已知道了周瑜要害他了!早已想好草船借箭了!讓我們一起讀一讀。
※必引:必然誤了“大事”,對于諸葛亮來說,什么是他的心頭大事呢?
請你讀這句話——
對于周瑜來說,什么又是他的大事呢?
請你讀這句話——
讀到這里,你又讀出了其他不一樣的感受嗎?
諸葛亮造箭是為了顧全大局,周瑜自私自利……
讓我們一起再來讀一讀。
、“只要三天”。
于是,當周瑜問他預計幾天可以造好,他說:“只要三天”。那是一種怎樣的回答?
你來回答一下。
還是一種怎樣的回答?
你來回答。
2.那么諸葛亮還會怎么樣跟周瑜說這一些話呢?他當時的心理、動作和表情又是怎樣的呢?請你選擇其中的一處,聯系上下文來寫一寫。
①有一天,周瑜請諸葛亮商議軍事,說:“我們就要跟曹軍交戰。水上交戰,用什么兵器最好?”諸葛亮( 。┱f:“用弓箭最好。”周瑜說: “對,先生跟我想的一樣。現在軍中缺箭,想請先生負責趕造十萬支。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卻。”諸葛亮想:( ),說:“都督委托,當然照辦。不知道這十萬支箭什么時候用?”
、谥荑ふf:“十天造得好嗎?”諸葛亮又想:( 。驼f:“既然就要交戰,十天造好,必然誤了大事。”周瑜問:“先生預計幾天可以造好?”諸葛亮( )說:“只要三天。”
、壑荑ふf:“軍情緊急,可不能開玩笑。”諸葛亮( 。┱f:“怎么敢跟都督開玩笑。我愿意立下軍令狀,三天造不好,甘受懲罰。”周瑜很高興,叫諸葛亮當面立下軍令狀,又擺了酒席招待他。諸葛亮( 。┱f:“今天來不及了。從明天起,到第三天,請派五百個軍士到江邊來搬箭。”諸葛亮喝了幾杯酒就走了。
先寫,指名三個學生說,評價。
哪應該怎么說才像諸葛亮呢?讓我和大家合作著來說,再選三個學生連起來,師生合作說。
3.其實,諸葛亮早已巧妙地計劃好了借箭,早已知道周瑜要陷害他,可是周瑜卻還蒙在鼓里,他還在說——“是他自己說的,我可沒逼他。我得吩咐軍匠們,叫他們故意遲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給他準備齊全。到時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沒話可說了。你去探聽探聽看他怎么打算,回來報告我。”
4.讀到這里,你覺得諸葛亮是一個怎樣的人呢?板書。
5.那諸葛亮又是怎樣一步步進行草船借箭的呢?我們下節課來學習,下課!
板書:
草船借箭
造箭 心胸狹隘 顧全大局
準備 對比
借箭 自私自利 神機妙算
交箭
《草船借箭》教學案例 篇13
特級教師王崧舟在教學《草船借箭》一課時,對朗讀訓練的設計別開生面,現將其中一教學片斷摘錄如下:
1、學生自學:自由讀“神機妙算”這一部分內容,用浪線劃出最能體現諸葛亮神機妙算的句子,再用心體會諸葛亮神在哪兒,妙在哪兒。
2、學生交流匯報,朗讀體會諸葛亮“知天時”。師:你從哪些地方體會出諸葛亮神機妙算?
生:三天后江上出現了大霧,能體現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師:把你找的句子讀一讀,通過你的朗讀體現霧的大。
生:(讀)“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楚!
師:這霧大嗎?小霧!(眾笑)
(生第二次讀。)
師:霧大嗎?中霧!(眾笑)
。ㄉ谌巫x。)
師:還不夠大,你們聽王老師讀。(教師范讀)來,像王老師這樣讀一讀!
(生自由感情朗讀。)
師:你們的表情告訴我,霧很大,很濃。注意,這是一場大霧,一場濃霧!讓我們再來讀一讀。
。ㄉR讀)師:這場大霧,魯肅看到了,諸葛亮也看到了。魯肅心里會怎么樣?
生:害怕。
師:你來當魯肅讀讀這句話,讀出讓人害怕的語氣。
生a:(讀)“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楚!
師:你不是魯肅。ū娦Γ┱l能讀得比他更讓人害怕?
。ㄉ鷅讀得很有感情。)
師:諸葛亮看到這場大霧,又是什么心情?
生:高興!
師:你就是諸葛亮,請你帶著高興的心情讀一讀。
生:“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楚!保ㄗx得很好)
師:是呀!這場大霧我都盼了三天了!多讓人高興。。ū娦Γ┮黄鹱x一讀。
。ㄉR讀本句。)
王崧舟老師的上述朗讀訓練片斷有以下兩個特點:
1、獨辟蹊徑,從不同角度,以多種形式進行朗讀訓練:
為讓學生體會諸葛亮“知天時”,王老師抓住“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楚”這一句精心設計讀的訓練,以讀代講。短短一句話,他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以不同語氣去讀,分別讀出了霧的大、魯肅的害怕和諸葛亮的高興。王老師還十分注重讀的訓練方式,通過學生試讀、教師范讀、學生自由讀、齊讀等多種形式練讀、品讀,不僅促進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對文中人物性格的把握,還使學生逐步掌握了朗讀技巧,更重要的是使學生領悟到:對短短一句話,就可以有不同的理解,更不用說一篇文章了。文學有其多義性、豐富性,我們讀書就應該有自己的見解。
2、評價學生朗讀,風趣幽默,別具一格:
當學生對文句的理解不深,朗讀不到位,心里正著急時,王老師給予幽默、個性化的評價,巧妙地創設了愉悅、和諧的教學氛圍,化解了學生的緊張心理,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同時也滲透了朗讀的指導。
借──《草船借箭》片斷賞析
湖北省荊州市師范附屬小學 陳德兵
(學完了全文。)
師:這些箭分明是諸葛亮從曹操那兒騙來的,怎么說是“借”呢?把課題改為《草船騙箭》如何?
全班學生一下子沸騰起來,議論紛紛。
生:課題不能改為《草船騙箭》。其實諸葛亮對曹操還是挺“客氣”的,箭收足后,他讓軍士齊聲高喊:“謝謝曹丞相的箭!”如果是騙,怎么還要讓對方知道呢?只有是“借”才會說“謝謝”。
生:課文第一段里周瑜說,“我們就要跟曹軍交戰”,“請先生負責趕造十萬支箭”。我想,這些箭肯定會交戰中“還”給曹軍的,這叫“有借有還,再借不難”。(全班大笑)如果是騙,就不存在“還了”。所以我覺得用“借”好。
生:“騙”是貶義詞。諸葛亮是人們心中的英雄人物,因此不能用“騙”,只能用“借”。
生:“騙”字一般讓人覺得很卑鄙、無恥。但諸葛亮卻用計從如此精明的曹操那兒“光明正大”地“借”走了十萬支箭,是多么的聰明!用“借”更能體現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和超人智慧。所以課題不能換成《草船騙箭》。
師:同學們分析得頭頭是道,說明大家的確把文章讀透了。同時,我們也可以體會出作者遣詞用字是多么精當!
一箭三雕──《草船借箭》片斷賞析
【教例】
師:初讀了課文,大家看出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干,想設計陷害他。第二小節是一段精彩的對白。我讀提示語,一、二組讀周瑜的話,三、四組讀諸葛亮的話。想一想:從對話中可以看出周瑜和諸葛亮分別是個什么樣的人?
(師生讀書。)
生:老師,這一段對話的提示語太單調,怎么總是“周瑜問,周瑜說”呢?
師:(一愣)是啊,我們學過的提示語中,常常有恰當地描寫說話人的動作、神態等的語句,可以幫助我們理解人物的個性特點。提得真好。只是本文是由古文翻譯過來的,古人寫文章用提示語一般很簡潔,“某人曰”就好了。(略作思考)那好,我們接下去就來通過人物對話的朗讀和揣摩,給文中提示語加一個確切的表示人物動作、神態、心理活動的詞語,再讀讀這句話,更深地體會人物的個性特征,好嗎?
。▽W生默讀、思考。)
生:我給第一句加“假惺惺”,因為一個大都督怎么會不知道水上交戰用弓箭最好?他這是裝的。(讀)
生:我認為加“明知故問”好(讀“周瑜明知故問地說”)。
師:詞用得好。但這兒“問”和“說”有重復之嫌。請再讀讀,改一改,把句子讀好。
生:周瑜明知故問:“我們就要跟曹軍交戰。水上交戰,用什么兵器最好?”
生:我給周瑜第二句話前加“狡猾地”一詞。諸葛亮是一個文人,一個客人,他沒有兵工廠,怎么造十萬枝箭?分明想害他。
生:我說這是“促狹”。(笑)
師:剛才,大家從周瑜的語言中體會出他的險惡用心,由此加深了對人物的了解,真棒極了。接下去,把周瑜和諸葛亮的對話認真讀讀,仔細想想,從中挑選出你認為有必要的,補充提示語,并說說理由。
。ㄉ宰鳒蕚,繼續討論。)
生:我認為“軍情緊急,可開不得玩笑”一句前可以加“高興”。因為周瑜看到諸葛亮上當了,心中非常高興。
生:周瑜雖然高興,但又要忍著,裝模作樣。所以,我添上“心中暗喜,嘴上卻說”。
師:好啊,從語言交流中體會到人物內心復雜的變化了。
生:諸葛亮愿立軍令狀之前,應加上“很有把握”。
師:意思對了,若用上一個成語就好了。
生:胸有成竹。
師:請你把諸葛亮的話讀一讀,讀出他胸有成竹的語氣。
(生讀)還有哪句話也表現出他胸有成竹?我們一起讀。
【評析】
從上例中,我們可以看出:教師原意是讓學生通過對話的朗讀來體會人物的內心,欣賞故事情節的發展。然而,在朗讀中,那單調的“某某說”使學生產生了疑惑。教師抓住這一機會,設計了給課文提示語加進人物神態、動作的練習,對學生進行訓練。這一隨機應變之舉,除了達到原來目標外,起碼還有三得:一是這一過程,讓學生充分體會到人物的語言是人物內心或直或曲的表露,從而加深了對周瑜和諸葛亮這兩個人物的個性和才干的認識,鍛煉了學生的分析能力和想象能力;二是通過感情朗讀,使學生明白人物在什么情況下說什么話該怎么處理語速、語音和語調;三是補充訓練,使學生對如何運用好提示語有了一個很好的理解:符合人物的地位、個性和辦事目的以及所處環境,為學生作文中恰當用好提示語作了很好的指導。這真是一箭三雕。
變式朗讀 讀中感悟──《草船借箭》片斷賞析
【教例】
一位教師在教學《草船借箭》第二小節時設計了下面兩個朗讀教學環節:
一、“去枝減葉”讀
先讓學生自由讀,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錯字,讀通這一節。在此基礎上,把全班學生分成兩大組,一組讀諸葛亮說的話,另一組讀周瑜說的話,旁白部分去掉不讀。由于去掉了旁白,學生朗讀時讀得十分緊湊,讀出了對話的語氣。
二、“添油加醬”讀
首先,啟發學生想象人物對話時的心理、動作、表情等,在學生討論、發言的基礎上,把第二小節變為:
有一天,周瑜請諸葛亮商議軍事,(周瑜不懷好意地)說:“我們就要跟曹軍交戰。水上交站,用什么兵器最好?”諸葛亮(想,周瑜又要玩什么把戲了,他稍加思索)說:“用弓箭最好!敝荑ぃㄅ牧艘幌麓笸龋Q起大拇指)說:“對,先生跟我想的一樣,F在軍中缺箭,想請先生負責趕造十萬支。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卻!保ㄖT葛亮想:果然不出所料,他又要為難我了,我就來個將計就計吧。于是)諸葛亮說:“都督委托,當然照辦。不知道這十萬支箭什么時候用?”周瑜(試探地)問:“十天造得好嗎?”諸葛亮(故作驚訝)地說:“既然就要交戰,十天造好,必然誤了大事!敝荑ぃㄕ0椭劬Γ﹩枺骸跋壬A計幾天可以造好?”諸葛亮(胸有成竹地)說:“只要三天!敝荑ぃㄏ耄阍谡f大話吧!他一本正經地)說:“軍情緊急,可不能開玩笑!敝T葛亮(拍了一下胸脯)說:“怎么敢跟都督開玩笑?我愿意立下軍令狀,三天造不好,甘受懲罰!敝荑ず芨吲d,叫諸葛亮當面立下了軍令狀,又擺了酒席招待他。諸葛亮(想了想,補充)說: “今天來不及了。從明天起,到第三天,請派五百個軍士到江邊來搬箭!敝T葛亮喝了幾懷酒就走了。
然后,讓學生進行角色朗讀,一組讀諸葛亮說的話,另一組讀周瑜說的話,中間的旁白及括號中加進去的內容由教師讀。教師讀得繪聲繪色,學生讀得入情入境,教學效果令人滿意。
【評析】
朗讀是閱讀教學中經常用到的教學手段,也是理解課文培養語感的有效途徑。采用什么形式朗讀,如何組織朗讀,這都將直接影響到朗讀作用的發揮。本教例根據課文以對話為主的特點,對課文作了先刪后添的變動,通過“去枝減葉”,學生角色朗讀時好像就在面對面地說話,真正進入了角色,讀出了對話的語氣,體會了人物說話時的內心思想活動;而引導學生“添油加醬”的過程其實就是由表及里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通過“添沒加醬”的朗讀,深化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達到了以讀導悟、讀中見悟的目的。
《草船借箭》教學案例 篇14
【教材簡析】
這篇課文是根據我國著名古典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有關“草船借箭”的情節改寫的。課文結構嚴謹,以“借”為主線,寫周瑜由于嫉妒諸葛亮的才干,要諸葛亮在十天內造好十萬支箭,以此來陷害他。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計向曹操“借箭”,挫敗了周瑜的暗算,表現了諸葛亮有膽有識、足智多謀、才智過人。
選編本文的目的,是通過對故事情節的了解,感受鮮明的人物形象,從而體驗閱讀名著的樂趣,激發學生讀名著的興趣。
【設計理念】
《三國演義》作為四大名著之一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這部書之所以能煥發出如此雋永的魁力,其最吸引人也是最富生命力的地方在于塑造出了一系列血肉豐富、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我們應把小說所創造出來的成功的、典型的人物形象,通過語言在孩子們的大腦里儲存下來,使這些人物形象能夠活靈活現地、生動傳神地展現在孩子們的面前,通過品讀活的語言使人物的形象豐滿起來。這樣諸葛亮運籌帷幄、胸有成竹、雍容大度、神機妙算的形象才會“立”在孩子的心中。
【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妒忌、都督、推卻、遲延、探聽、私自、調度、水寨、擂鼓、吶喊、支援、丞相、軍令狀、自有妙用、神機妙算”等詞語!
2、自主閱讀,理解課文內容,認識諸葛亮的神機妙算體現在知天文、懂地理、識人心!
3、分角色朗讀課文,能簡要復述課文內容。
【重點】感悟人物形象,從“草船借箭”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難點】通過具體語句感受人物特點,并通過讀表現人物個性。
【教學準備】
1、推薦學生閱讀古典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有關諸葛亮的篇章。
2、把相關的句子制成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簡介背景
1、板書課題,啟示談話:
我們國家有著燦爛的歷史文化,我國的“四大名著”就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文化遺產,你知道四大名著指哪些書嗎?今天我們學習的《草船借箭》這個故事就節選自著名歷史小說《三國演義》。誰來說說這個故事主要寫了哪幾個人?誰向誰借箭?
。ㄖ饕獙懥酥T葛亮、周瑜、曹操、魯肅,是諸葛亮向曹操“借”箭。)
2、簡介時代背景:
課件出示:
故事發生在東漢末年,曹操、劉備、孫權各據一方,相互討伐,史稱“三國鼎立”。當時曹操實力雄厚,剛剛打敗了劉備又派兵進攻孫權,于是劉備和孫權聯合起來抵抗曹操,劉備派諸葛亮到孫權那里幫助作戰。孫權手下大將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干,設下圈套,假意讓他負責趕造十萬支箭,企圖以造不成箭違誤軍令的借口加以陷害,于是就發生了這個故事。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
1、請同學們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學生已經初步具有默讀能力,能在默讀中體悟情感,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2、引導學生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3、檢查預習,鞏固生字詞:
、拧≈缸x課文,正音:
“擂”,應讀léi,不能讀lèi;“丞”,讀chéng,不能讀céng;指導寫字時,“忌”的上面是“己”不是“已”;“延”要注意與“廷”區別;“援”的右邊是“爰”不是“愛”!柏弊謶嵝褜W生注意筆順!
、啤〗Y合上下文體會詞語的意思:
妒忌:對才能、名譽地位比自己好的人心懷怨恨,本課指周瑜因諸葛亮比自己強而忌恨他。
懲罰:嚴厲地處罰。
自有妙用:自然巧妙的用處。
神機妙算:驚人的機智,巧妙的謀劃,形容有預見性,善于估計客觀形勢,決定策略。
三、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1、請同學們再讀課文,想一想,這篇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重點寫了哪些內容?
2、“草船借箭”這個題目的題眼是哪個字?圍繞“借”課文講了哪些內容?
。ㄏ葘懥瞬荽杓脑;接著寫了諸葛亮借箭的準備;然后重點寫了草船借箭的經過;最后寫了事情的結果—箭如數交付周瑜,周瑜自嘆弗如。)
課文結構嚴謹,故事以“借”為線索。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敘述得清清楚楚,引領學生概括內容,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四、品讀借箭原因,感受人物特點
1、指名讀第1自然段。
2、諸葛亮的才干怎樣?周瑜妒忌諸葛亮是一般的妒忌嗎?文中哪些詞可說明請畫出來。
。ā巴Α、“才”,指導朗讀稍重些。)
3、自讀第二自然段段:
⑴ 課件出示:
思考:周瑜“請”諸葛亮商議軍事,他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從哪兒看出來?
、啤∮懻摗⒔涣鳎
(周瑜開始以“公事”為由迫使諸葛亮不要推卻,接著又以“十天為限”故意刁難,最后當諸葛亮答應三天造十萬枝箭時叫諸葛亮當面立下軍令狀,以便抓到字據,日后好加害于他,他的真正目的是妒忌諸葛亮的才干,設下計來陷害諸葛亮。)
在學生整體感悟課文內容后,已經對人物形象有了初步了解。結合課始時代背景的介紹,他們能在字里行間洞悉人物的內心然后自由發言,各抒己見。
4、周瑜的真正目的是陷害諸葛亮,而諸葛亮為什么不拆穿他,反而接受趕造十萬枝箭的任務,并且立下軍令狀?
5、周瑜居心叵測,諸葛亮運籌帷幄,請同學們體會他倆每次對話時,各人心里可能想些什么?他們在說話的時候會是什么表情?什么語氣?試著讀一讀
6、分角色朗讀1、2自然段,體會人物性格特點。
邊議邊讀,讀后評價,通過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讀,讓文中人物的形象在學生頭腦中鮮活起來。
五、設置懸念,布置作業
1、諸葛亮立下軍令狀,只要三天就造好十萬支箭,他答應的是否太多草率?他將怎樣做呢?下節課我們將繼續學習這篇課文。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1、2自然段,體會周瑜、諸葛亮的不同心理。
第二課時
一、回顧導入,切入中心
1、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19課《草船借箭》。(出示題目)
2、上節課,我們已經了解了課文大意,知道草船借箭的起因(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干),結果是(周瑜長嘆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不如他!”)
3、使周瑜自嘆不如的是諸葛亮的什么?(板書:神機妙算)。
“神機妙算”什么意思?
二、探究課文,感悟“神妙”
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表現在哪些地方?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把你認為最能表現諸葛亮神機妙算的句子劃出來,再用心體會,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處?
(學生讀文討論,教師巡視,點撥引導。)
討論交流,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思考:
1、知天時:
課件出示:“這時候大霧滿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
、拧撛O語境,感悟朗讀:
、佟∵@場大霧,諸葛亮和魯肅都看到了,請大家體會,魯肅看到這場大霧會是一種怎樣的心情?
② 假如你是魯肅,怎么讀這個句子?
、邸∧敲粗T葛亮看到這場大霧又是怎樣的心情呢?誰來讀讀。
小結:選擇這樣的天氣,說明諸葛亮精通天文、氣象,預測準確。正因為大霧漫天,什么都看不清,曹操才不敢輕易出動只叫弓弩手射箭,諸葛亮借箭的妙計才得以實施。
⑵ 聯系上下文,體會知天時:
、佟」庾x這句話就能看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嗎?也許是湊巧趕上大霧滿天呢?請聯系上文,找到可以聯系的句子
。ㄖ该卮穑骸暗谝惶,不見諸葛亮有什么動靜;第二天,仍不見諸葛亮有什么動靜;直到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秘密地把魯肅請到船里!保
、凇∏皟商鞗]動靜可不可以不寫,直接交代: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秘密地把魯肅請到船里。這樣寫多簡練,這樣改好嗎?為什么?
。ńM織學生議論。)
引導學生議論、誦讀原文,要讀出諸葛亮的胸有成竹、從容不迫。在讀中悟到諸葛亮早在三天之前就已算準了這場大霧。
小結:只有這樣寫,我們才能真正體會到諸葛亮的胸有成竹,對天氣情況了如指掌。怪不得周瑜一聲嘆息: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2、懂地利:
諸葛亮算好了大霧天,那么他又是怎樣找準借箭的地理位置的呢?
⑴ “諸葛亮吩咐把二十條船用繩索連接起來,朝北岸開去!
。ò汛挥美K索連接起來,一字兒擺開,既便于統一行動,避免走散,又不留空檔,使受箭面積大。)
、啤 爸T葛亮下令把船頭朝西,船尾朝東,一字兒擺開,又叫船上的軍士一邊擂鼓,一邊大聲吶喊。”
、恰 爸T葛亮又下令把船掉過來,船頭朝東,船尾朝西,仍舊擂鼓吶喊,逼近曹軍水寨去受箭!睘槭裁?
。▋擅媸芗,既能多受箭,又可保持船體平衡。)
可見,諸葛亮方方面面考慮得那么周密、那么成熟、那么滴水不漏,安排巧妙,你們說諸葛亮神不神?妙不妙?
、取 疤鞚u漸亮了,霧還沒有散……可是這邊的船順風順水,已經駛出二十多里,要追也來不及了!
。L滾長江東逝水,長江水流方向向東,風向向東,因此船受箭歸來才會順風順水,這就是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看來諸葛亮也早已算準了借箭的地理位置。難怪周瑜長嘆一聲,說──
。ㄉx: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3、識人心:
草船借箭的成功,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條件,那就是諸葛亮十分了解曹操生性多疑的性格,他算得準不準呢?從那里可以看出來呢?
、拧 安懿俾牭焦穆暫蛥群奥暎拖铝钫f:“江上霧很大,敵人忽然來攻……箭好像下雨一樣。”
(引導學生理解:曹操生性多疑,再加上天氣的原因,只叫弓琴手射箭而不派兵進攻,正中諸葛亮的下懷,這也是他事先算到的。)
⑵ “魯肅吃驚地說:“如果曹兵出來,怎么辦?”諸葛亮笑著說:“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
在這篇課文中,寫諸葛亮說話的地方有11處之多,但只有這個地方寫到了諸葛亮的笑。你怎樣理解諸葛亮的笑?”
仔細體味,反復品讀,品出語言之美、語言之妙,也品出了人物的內心世界,品出人物的精神、人物的內涵。
⑶ 老師覺得諸葛亮的話并沒有說完!办F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
這是話中有話、話后有話呀!你能把諸葛亮沒說出來的話說出來嗎?
、取⌒〗Y:如此談笑風生,鎮定自若。怪不得周瑜長嘆一聲,說──
(生讀: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三、人物對比,升華感受
1、那么,周瑜到底在哪些地方不如諸葛亮呢?(提示后討論交流)
交流預設:
、拧≈荑さ闹巧滩蝗缰T葛亮,因為周瑜想到的是“造箭”,而諸葛亮想到的是“借”箭。
、啤≈荑さ男亟蟛蝗缰T葛亮,周瑜心胸狹窄,嫉賢妒能,而諸葛亮寬厚待人,善于把握全局。
、恰≈T葛亮考慮問題的能力、觀察事物的能力,掌握天文、地理的能力都要勝過周瑜。
2、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拧≈T葛亮精通天文,氣象,利用有霧的天氣,其借箭的妙計才能實施。
、啤±貌懿僦斏鳌⒍嘁傻男愿裉攸c,大霧滿天,曹操看不清虛實,不敢輕易出兵,只得放箭。
⑶ 考慮周全,安排巧妙,諸葛亮用二十條船以繩索相連,一字排開,兩面受箭。
四、鏈接詩句,擴展文本
1、課文學到這里,大家是不是認為諸葛亮挺有才干?請你選用一些四字詞語來形容諸葛亮。
(足智多謀、智慧超群、精明能干、知識淵博、神機妙算。)
2、后人借這件事寫出了贊美諸葛亮的一首小詩,課件出示:
一夜濃霧滿長江,
遠近難分水渺茫。
驟雨飛蝗來戰艦,
孔明今日伏周郎。
3、指名朗讀,背誦。
這首小詩精煉的概括了草船借箭的經過,又贊美了諸葛亮的智慧,是對文本精妙的擴展和延伸。
五、總結拓展
通過學習,我們體會到諸葛亮的神機妙算,那么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足智多謀,他的本事從何而來,想知道嗎?請大家閱讀《諸葛亮全轉》、《三國演義》的46等相關章節。
【練習設計】
1、回憶課文內容,填空:
課文是按照事情發展順序寫的,先寫了____,接著寫了____,重點寫了____,最后寫了____。
2、歇后語連線:
張飛吃豆芽 鐵了心
諸葛亮吊孝 一個愿打,一個愿挨
諸葛亮借箭 裝模作樣
東吳招親 陪了夫人又折兵
張飛吃秤砣 有借無還
周瑜打黃蓋 小菜一碟
3、關于三國的成語請讀一讀, 再試著寫出幾個。
望梅止渴、三顧茅廬、味如雞肋、士別三日刮目相看、手不釋卷。
【教學建議】
1、教學時,也可以從題目入手,讓學生圍繞題目質疑,如,“草船借箭是什么意思?”根據質疑,學生自主讀書,讀熟課文,理解文章的脈絡,大體了解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然后,抓住學生感興趣的地方,如,周瑜為何設造箭之計來為難諸葛亮,諸葛亮為什么能借箭成功,可采用讀、議、演等多種方式幫助學生進一步感受人物形象,理解故事情節。最后,引導學生對文中的幾個人物進行評價,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2、感受人物形象,特別是諸葛亮、周瑜的形象,這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形象化的語言,是刻畫人物形象的最好的載體,教學中,注意品讀課文當中富有形象色彩的語言。把小說所創造出來的人物形象,通過語言在孩子們的大腦里儲存下來,使這些人物形象能夠活靈活現地、生動傳神地展現在孩子們的面前。
【補充資料】
死諸葛嚇走活仲達
諸葛亮病危期間吩咐楊儀,死后不能發喪,做一個假諸葛亮木像放在車上,一切事務照常進行。
諸葛亮死后,遺體裝在靈車上的一個龕里,由三百多精心挑選的將士護送,要運回成都。
司馬懿催動大軍追趕蜀兵,以為諸葛亮已死了。但是半途他猶豫了,會不會又中了諸葛亮的詭計!這時夏侯霸帶著探子來報,五丈原蜀營已空無一人。司馬懿聽說后,半信半疑,率兵開向五丈原,果然蜀營空空。他唯恐蜀軍撤走,趕緊帶領人馬向前追殺而去。忽然間蜀軍掉頭殺了回來,只見中軍“漢丞相武鄉侯諸葛亮”大旗飄動,四輪車上坐著一位活生生的諸葛亮!這可嚇壞了司馬懿,以為又中了諸葛亮的計了。于是勒馬往回逃,魏軍兵將丟盔棄甲,自相踐踏。魏軍一直逃跑了五十多里地。兩個魏將趕了來,叫司馬懿不要驚謊。司馬懿停下來急問:“我的腦袋還在嗎?”知道蜀兵已遠去,他才放心了。司馬懿到處探聽蜀軍的去向,而蜀軍早已不見蹤影。
后來司馬懿得知,諸葛亮確實死了,蜀軍已全部退回漢中。司馬懿遇見的諸葛亮僅僅是木像而已,他這才后悔不迭。由此,蜀地便流行了一條諺語:“死諸葛亮嚇走活仲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