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練習題(通用3篇)
草船借箭練習題 篇1
【練兵場】
★讀拼音,寫漢字。
wěi chéng fá fēn fù nà sī
( )托 ( ) ( ) ( ) 喊 ( )自
★給帶下劃線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用勾標出。
都督(dōu dū) 懲罰(chéng chěng)
調度(diào tiáo) 擂鼓(léi lèi)
丞相(chéng zhěng) 諸葛(zhū zhǔ)
【快樂島】
★比較下列兩組句子,寫出你的體會。
我愿立下軍令狀,三天造不好,甘受懲罰。
我愿立下軍令狀,如果三天造不好,就甘受懲罰。
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
霧這樣大,曹操不一定敢派兵出來。
你覺得每組中的兩個句子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不如他!”你從這句話讀出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過閱讀課文和查閱資料,從下面的人物中選擇兩個,談談你的看法。
諸葛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魯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曹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書海漫游】
★下面是《三國演義》中的一個故事,叫“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
東吳呂蒙,勇敢善戰,二十多歲就已成為名將。但他出身貧寒,早年沒有讀書機會。在吳主孫權的啟發下,他于繁忙的軍旅生活中,利用一切空余時間發奮讀書,越讀越起勁。隨著知識面的不斷擴大,見解也日益深刻。軍師魯肅領兵經過呂蒙駐地,以為呂蒙是個大老粗,不屑去看他。部下有人建議,呂將軍進步很快,不能用老眼光看他,還是去一趟吧!
魯肅前去看望,呂蒙設宴招待。席上,呂蒙問:“軍師這次接受重任,和蜀國大將關羽為鄰,不知有何打算?”魯肅答道:“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到時再說吧!” 呂蒙聽了,婉言批評說:“現在吳蜀雖然結盟,但關羽性同猛虎,懷有野心,戰略應該早定,決不能倉促從事啊!”并為魯肅籌劃了五項策略。魯肅聽了,非常佩服,并拍著呂蒙的背親切地說:“我總以為老弟只會打仗,沒想到學識與謀略也日漸精進,真是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哪!”
1.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智慧宮】
★三國故事擂臺賽《三國演義》中還有許多膾炙人口的故事,如“桃園三結義”“三顧茅廬”“空城計”等。請你準備一段三國故事講給同學聽。
出自三國故事的成語、歇后語很多,除了“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還有:
成語:望梅止渴、老馬識途、手不釋卷、三顧茅廬
歇后語:東吳招親——賠了夫人又折兵
諸葛亮吊孝——裝模作樣
草船借箭練習題 篇2
一、讀拼音,寫詞語。
dù jì cáo jūn dū dū xing lǔ chí yán chéng xi
( )( )( )( )( )( )
màn zi sī zì shuǐ zhài léi gǔ nà hǎn zhī yuán
( ) ( ) ( )( )( ) ( )
tuī què diào dù jūn lìng zhuàng zì yǒu miào yòng shén jī miào suàn
( )( ) ( ) ( ) ( )
二、為帶點字選擇正確的字義。
支援( ) ①引,牽;②幫助、救助;③引用。
·
定罪( ) ①犯罪的行為;②刑法;③苦難、痛苦
·
虛實( ) ①空;②不真實的;③衰弱。
三、比一比,再組詞。
諸( ) 虛( ) 妙( )著( ) 虎( ) 炒( )罪( )
援( ) 懲( ) 飲( )暖( ) 征( ) 饑( )罰( )
四、判斷下列答案是否正確。
1.果然不提借船的事。
①是說魯肅很講信用。( )
②是說魯肅不提借船的事。( )
2.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
①選擇這樣的天氣,說明諸葛亮精通天文,預測準確。( )
②選擇這樣的天氣,太不好了。( )
五.根據課文填空。
1. 草船借箭的起因是( );草船借箭準備是( );草船借箭的過程是( );草船借箭的結果是( )。
2.文章結尾的句子( )照應了開頭的句子( )。把這句話改成第三人稱轉述( )。
我們學過的首尾照應的課文還有( )。
六、語文營養菜。
1、把兩邊的詞語連起來組成歇后語。
曹操南下 來得兇敗得慘
諸葛亮立軍令狀 有借無還
魯肅上了孔明的船 糊里糊涂
諸葛亮開口 面不改色心不跳
草船借箭 盡是計謀
2、照樣子寫詞語。
虛實( )( )( )( )( )( )
3、關于三國的成語請讀一讀, 再試著寫出幾個。
望梅止渴 三顧茅廬 味如雞肋 士別三日刮目相看 手不釋卷
草船借箭練習題 篇3
1.積累字詞,了解《三國演義》中的一些故事。
2.分析本文的對話描寫及人物性格特點。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公瑾( )省悟( )半晌( )酬勞( )
兩脅( )布幔( )酌酒( )擂鼓( )
2.詞語釋義:
連日措辦軍務:
子敬不肯為我隱諱:
比及號令到來:
將這一件風流罪過:
簡介背景:東漢末年,即1700多年前,曹操、劉備、孫權各據一方。曹操打敗了劉備,又派兵進攻孫權,于是劉備和孫權聯合起來抵抗曹操。諸葛亮奉劉備之命到孫權那里幫助作戰,“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孫、劉聯合抗曹的時候,也就是在赤壁之戰之前發生的。
作家作品:羅貫中,元末明初小說家、戲曲家。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 他所創作的《三國演義》,不僅在國內家喻戶曉,婦孺皆知,而且被翻譯成十多個國家的文字,風行全世界,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全書一百二十回,以東漢靈帝到晉武帝百余年間的歷史為藍本,描述了魏、蜀、吳三國復雜的政治軍事斗爭,塑造了曹操、孔明、關羽
等眾多的人物形象。
草船借箭
知人知天 神機妙算 安排周密
寫作借鑒:
利用對話、動作、心理等描寫方法刻畫人物形象。
按照事情發展的時間先后順序來組織材料。
1.孔明是怎樣化解周瑜的殺機的?
【解析】孔明善觀天象,知三日內有霧,于是想到了“借箭”一計,用自己的知識和智慧化解了周瑜對他的殺機。
2.課文的中心事件是“草船借箭”,作者是怎樣圍繞這一事件寫得波瀾起伏、扣人心弦的?
【解析】第一波,魯肅傳話,周瑜決心殺孔明。周瑜設下妙計使蔣干上當,自然十分得意,但他又不放心孔明,因此就讓魯肅去試探孔明。這是一“弛”。沒想到孔明心知肚明,這就讓嫉妒心十分強的周瑜非常不舒服,下定決心地說:“此人決不可留!吾決意斬之。”這讓文中的魯肅很緊張,也讓讀者很緊張。這是一“張”。第二波,商討軍務,孔明假中計。在“親切友好”的氣氛中,周瑜“請教孔明議事”。這又是一“弛”。但越議越緊張,最后“迫使”孔明“不得不”立下了“軍令狀”。這時,周瑜暗喜,孔明假急,讀者真緊張。這又是一“張”。第三波,草船借箭,周瑜自愧不如。孔明心中有數,但卻假裝為難,誘使魯肅私下借給他草船。這是故事的第三“弛”。等到“重霧迷江”,孔明率船向曹操的軍營挑戰,曹操的軍營“箭如雨發”。這是故事的第三“張”。結果,孔明十分瀟灑地借到了“十余萬箭”,周瑜慨嘆不如,讀者心中大快。這是故事的最后一“弛”。故事就是這樣張弛有致地逐步展開,顯示出獨有的藝術魅力。
1.請結合你所讀過的文學名著,完成下列句子。
讀古今中外的名著,不僅可以學到豐富的知識,而且能夠了解社會,懂得人生道理。從吳承恩《西游記》里孫悟空的身上,我們能學到愛憎分明的品格;從老舍《 ① 》里祥子的遭遇中,我們能了解到舊社會的黑暗;從羅貫中《三國演義》里 ② 的身上,我們能學到忠誠和智慧;從笛福《魯濱孫漂流記》里魯濱孫的身上,我們能體會到 ③的精神。
2.修改病句
中學生理解和閱讀大量的文學名著,有利于開闊視野、陶冶情操。
修改:
閱讀全文,回答問題
3.本文選自 ,作者 是元末明初小說家。
4.周瑜要殺孔明的原因是 ,使用了什么計謀?
5.分析下列描寫所反映出的人物性格。
⑴瑜大驚曰:“此人決不可留!吾決意斬之!”( )
⑵瑜曰:“吾自有公道斬之,教他死而無怨。”( )
⑶孔明曰:“只消三日,便可拜納十萬枝箭。”( )
6、你能說說下列人物語言的潛臺詞嗎?
⑴瑜曰:“先生之言,甚合愚意。但今軍中正缺箭用,敢煩先生監造十萬枝箭,以為應敵之具。此系公事,先生幸勿推卻。”
⑵瑜大喜,喚軍政司當面取了文書,置酒相待曰:“待軍事畢后,自有酬勞。”
⑶孔明笑曰:“吾料曹操于重霧中必不敢出。吾等只顧酌酒取樂,待霧散便回。”
閱讀文段,回答問題
孔明聽罷,啞然而笑曰:“鵬飛萬里,其志豈群鳥能識哉?譬如人染沉疴,當先用糜粥以飲之,和藥以服之,待其腑臟調和,形體漸安,然后用肉食以補之,猛藥以治之,則病根盡去,人得全生也。若不待氣脈和緩,便以猛藥厚味,欲求安保,誠為難矣。吾主劉豫州,向日軍敗于汝南,寄跡劉表,兵不滿千,將止關、張、趙云而已,此正如病勢危羸已極之時也。新野山僻小縣,人民稀少,糧食鮮薄,豫州不過暫借以容身,豈真將坐守于此耶?夫以甲兵不完,城郭不固,軍不經練,糧不計日,然而博望燒屯,白河用水,使夏侯惇、曹仁輩心驚膽裂,竊謂管仲、樂毅之用兵,未必過此。至于劉琮降操,豫州實出不知,且又不忍乘亂奪同宗之基業,此真大仁大義也。當陽之敗,豫州見有數十萬赴義之民,扶老攜幼相隨,不忍棄之,日行十里,不思進取江陵,甘于同敗,此亦大仁大義也。寡不敵眾,勝負乃其常事。昔高皇數敗于項羽,而垓下一戰成功,此非韓信之良謀乎?夫信久事高皇,未嘗累勝。蓋國家大計,社傻安危,是有主謀。非比夸辯之徒,虛譽欺人,坐議立談,無人可及;臨機應變,百無一能。誠為天下笑耳!”這一篇言語,說得張昭并無一言回答。
7.結合語境解釋加點的詞語。
⑴新野山僻小縣,人民稀少,糧食鮮薄……
鮮薄:
⑵夫以甲兵不完,城郭不固,軍不經練,糧不計日……
糧不計日:
8.孔明在反駁張昭“豫州既得先生之后,反不如其初也,管仲、樂毅果如是乎” 時,為什么要先談治病養身之道?列舉韓信一例的原因是什么?
9.諸葛亮在舌戰群儒時針對每個人提出的觀點,有針對性地進行反駁,從而展示出人物各自的身份和不同的性格特點。對張昭的舌戰,針對張昭的什么特點進行了批駁?采取的是什么方法?表現了諸葛亮怎樣的特點?
針對張昭:
采取的方法:
表現了諸葛亮:
答案
【預習作業】
1. 公瑾(jǐn )省悟(xǐng)半晌(shǎng)
酬勞(chóu )兩脅(xié )布幔(màn)
酌酒(zhuó)擂鼓(léi)
2.措辦:籌劃辦理。
隱諱:有所顧忌而隱瞞不說。
比及:等到。
風流罪過:這里指隨便尋些理由使自己犯錯誤。
【課堂訓練】
1. ①駱駝祥子②諸葛亮③創新、開拓、頑強不屈等
2.中學生閱讀和理解大量文學名著,有利于開闊視野、陶冶情操。
3.《三國演義》;羅貫中。
4.嫉妒孔明的才能。讓孔明在短期內造十萬枝箭。
5.⑴心胸狹窄,嫉賢妒能⑵老謀深算,陰險毒辣⑶鎮定自若,胸有成竹
6.⑴我倒要看看你孔明用什么東西造十萬枝箭!⑵立字為據,還怕到時你不認帳?⑶那他只有用箭攻了,正合吾意!
7.⑴稀少。⑵意思是糧食缺乏,不按天數計算供給。
8.諸葛亮用治病之道論述戰爭的策略,反駁了張昭對自己的蔑視,以證明自己的真實才干。以韓信為例,增強了反駁的戰斗力,使對方無言以對。
9針對張昭的只是善辯的特點,即“夸辯之徒,虛譽欺人,坐議立談”批評了他的“臨機應變,百無一能”。采取的是“曲折迂回”的方法。表現了諸葛亮機警雄辯地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