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 > 草船借箭教學案例(通用10篇)

草船借箭教學案例

發布時間:2023-07-05

草船借箭教學案例(通用10篇)

草船借箭教學案例 篇1

  1、學生自學:自由讀“神機妙算”這一部分內容,用浪線劃出最能體現諸葛亮神機妙算的句子,再用心體會諸葛亮神在哪兒,妙在哪兒。

  2、學生交流匯報,朗讀體會諸葛亮“知天時”。師:你從哪些地方體會出諸葛亮神機妙算?

  生:三天后江上出現了大霧,能體現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師:把你找的句子讀一讀,通過你的朗讀體現霧的大。

  生:(讀)“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楚。”

  師:這霧大嗎?小霧!(眾笑)

  (生第二次讀)

  師:霧大嗎?中霧!(眾笑)

  (生第三次讀)

  師:還不夠大,你們聽王老師讀。(教師范讀)來,像王老師這樣讀一讀!

  (生自由感情朗讀)

  師:你們的表情告訴我,霧很大,很濃。注意,這是一場大霧,一場濃霧!讓我們再來讀一讀。

  (生齊讀)師:這場大霧,魯肅看到了,諸葛亮也看到了。魯肅心里會怎么樣?

  生:害怕。

  師:你來當魯肅讀讀這句話,讀出讓人害怕的語氣。

  生a:(讀)“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楚。”

  師:你不是魯肅!(眾笑)誰能讀得比他更讓人害怕?

  (生b讀得很有感情)

  師:諸葛亮看到這場大霧,又是什么心情?

  生:高興!

  師:你就是諸葛亮,請你帶著高興的心情讀一讀。

  生:“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楚。”(讀得很好)

  師:是呀!這場大霧我都盼了三天了!多讓人高興啊!(眾笑)一起讀一讀。

  (生齊讀本句)

  反思:

  1、獨辟蹊徑,從不同角度,以多種形式進行朗讀訓練。

  為讓學生體會諸葛亮“知天時”,我抓住“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楚”這一句精心設計讀的訓練,以讀代講。短短一句話,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以不同語氣去讀,分別讀出了霧的大、魯肅的害怕和諸葛亮的高興。我還十分注重讀的訓練方式,通過學生試讀、教師范讀、學生自由讀、齊讀等多種形式練讀、品讀,不僅促進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對文中人物性格的把握,還使學生逐步掌握了朗讀技巧,更重要的是使學生領悟到:對短短一句話,就可以有不同的理解,更不用說一篇文章了。文學有其多義性、豐富性,我們讀書就應該有自己的見解。

  2、評價學生朗讀,風趣幽默,別具一格。

  當學生對文句的理解不深,朗讀不到位,心里正著急時,我給予幽默、個性化的評價,巧妙地創設了愉悅、和諧的教學氛圍,化解了學生的緊張心理,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同時也滲透了朗讀的指導。

草船借箭教學案例 篇2

  【設計理念】

  長期以來,語文教學受傳統 “以本為本”

  狹隘觀念的影響,教師拘泥于教材和既定的教學設計,不敢越雷池一步,把學生禁錮在小小的課堂里,缺乏資源意識,對潛藏于課堂內外各種學習素材、資源的利用率極低。久而久之,語文課程學習的鮮活源頭遭到堵塞。這種按部就班的簡單教學形式壓抑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影響學生學語文、用語文的能力。因此我們要轉變觀念,樹立“大語文觀”,具有強烈的資源意識,把課內與課外、學科內外緊緊結合起來,創造性地開發、利用我們周圍的語文課程資源。

  《草船借箭》是根據我國著名古典歷史小說《三國演義》第四十六回的相關情內容改寫的,故事情節錯中復雜。因此,整合教學資源,對學習本課是十分必要的。課內外結合,將學生的學習置于廣闊的生活之中,充分利用學校、家庭一切可以利用的渠道和機會,廣泛利用圖書、網絡等多種資源,全方位地認識諸葛亮、周瑜、魯肅、曹操等人物形象。

  【教材說明】

  草船借箭的故事發生在東漢末年,曹操、劉備、孫權各據一方。當時曹操剛剛打敗劉備,又派兵進攻孫權,于是劉備和孫權聯合起來抵抗曹操。劉備派諸葛亮到孫權那里幫助作戰。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孫、劉聯合抗曹的時候發生的。課文寫周瑜由于妒忌諸葛亮的才干,要諸葛亮在十天內造好十萬支箭,以此陷害他。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計向曹操“借箭”,挫敗了周瑜的暗算,表現了諸葛亮有膽有識、足智多謀、才智超群。

  【教學目標】 通過搜集資料、交流資料,學習搜集資料的方法,加強伙伴間的合作,提高探究能力,擴大學生對“草船借箭”這一故事的了解,更深刻地認識諸葛亮、周瑜、魯肅、曹操等人物特征。

  【教學過程】

  (播放電視劇《三國演義》主題曲。)

  師:這是什么電視連續劇的主題曲?

  (這樣的問題設置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欲望,調動了學習興趣,使學生一上課就很快投入對課文的關注中。)

  生:這是《三國演義》的主題曲。

  師:(相機調查)在讀《草船借箭》之前就對《三國演義》有所了解的同學請舉手。

  (男生只有一人未舉手,女生有六人未舉手)

  師:讀過《三國演義》原著的同學有多少?

  (只有4人)

  師:知道“草船借箭”故事的人有多少?

  生:(有45人)

  師:你們是如何知道的?

  生:電視上看的。

  生:讀故事書后了解的。

  生:……

  師:談談你對《三國演義》的認識。

  (由于每個學生的知識背景等的差異,他們對《三國演義》的認識也是不同的。以下的交流,教師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理解,為學生創造了闡述自己見解的機會。)

  生:《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在四大名著中我最看喜歡《西游記》,一看就能看懂。

  生:《三國演義》我已經看過好多遍,我對其中的曹操、諸葛亮、等人物都了一些了解。

  生:我最喜歡曹操,因為他很珍惜人才。

  生:我喜歡諸葛亮的足智多謀,他不用就嚇退了司馬懿。

  師:這就是諸葛亮擺“空城計”。

  生:……

  師:今天我們只對諸葛亮、周瑜、魯肅、曹操的有關資料向大家介紹。

  師:今天我們就來交流大家收集的資料。

  生:(以四人小組為單位大家爭先恐后地說)

  (根據課文特點,教學中以“全方位地認識諸葛亮、周瑜、魯肅、曹操等人物形象。”為切入點,引導學生小組合作探究后班級交流,讓他們在交流信息中,形成對諸葛亮、周瑜、魯肅、曹操等人物特征的認識。這樣的學習有利于學生間信息交流、思維碰撞,激活了課堂參與,拓寬了閱讀視野。)

  師:(參加各小組交流旁聽,留意周瑜、魯肅、曹操的資料。巡視一周后待全班交流。)

  師:請同學們說說周瑜,他是個什么樣的人?先要介紹你從哪兒了解到的?

  生:我從學校圖書室借了這本書,看書后我發現周瑜是一個十分聰明,但又愛妒忌的人,他特別妒忌諸葛亮,還說“既生瑜,何生亮!”

  生:我是上網,通過百度查閱到的。

  生:……

  師:(課前,我推薦學生打開搜索網站,如google、百度、新浪、搜狐等,輸入關鍵詞“諸葛亮”“草船借箭”、““三國演義”、“三國志”等,尋找與草船借箭有關的內容,并對網上搜索的內容進行篩選,將自己最喜愛的內容,寫成介紹的小知識,或寫成一則小故事。課時,學生交流時都表現出了極為高漲的熱情,他們認為,通過網絡等渠道學到了更多的知識。)

草船借箭教學案例 篇3

  穿插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暫時中斷課文教學思路的主線,恰到好處地插入一些與課文相關的內容。穿插是閱讀教學中非常有效的教學策略之一。在閱讀教學中,有效地穿插可以激發學生熱情,開闊學生視野,引領學生更好地親近課文,走進課文深處。在教學人教版小學語文課標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下冊《草船借箭》時,我三次運用了穿插,現在寫出來與大家共享。

  一、知識性穿插,似問非問識陰險

  教師旁征博引,巧妙地插進課文相關的知識,恰切地豐厚課文內蘊,開拓學生知識領域,促進學生理解課文,提高閱讀教學效益,增加課堂教學的廣度和深度。在教學周瑜的一句話時,我是這樣展開教學的。

  周瑜問:“十天造得好嗎?”

  師:讀了這句話你感受到了什么?

  (沒有學生應答。)

  師:沒有關系,我們先來看看造箭的過程吧!

  (教師邊放映幻燈邊介紹古時造箭的過程。)

  師:看了剛才造箭的圖片,你對周瑜說的這句話有什么感受?

  生:造一支箭要那么多道工序,十天造十萬支箭肯定完不成。周瑜這是明知故問。

  生:我覺得周瑜很陰險,給十天時間實在是太少了,因為造箭的過程太復雜了。

  師:真好,你體會到了周瑜的陰險,那你試著來讀讀這個句子。(生讀。)

  生:我覺得十天造十萬支箭簡直就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我想,周瑜是想借造箭之事置諸葛亮于死地。

  生:現在,我明白了周瑜此次讓諸葛亮十天完成十萬支箭任務的目的并不是想齊心協力造箭攻打曹操,而是妒忌諸葛亮的才干設下的一個陰險的圈套。

  師:你也體會到了周瑜的險惡用心,相信你也一定能把這句話讀好。(生讀。)

  在此環節的教學中,我不失時機地將造箭的過程通過圖片和講述穿插進來。學生頓時豁然開朗,感受到了造一支箭是多么的復雜,十天造十萬支箭簡直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進而感受到周瑜是妒忌諸葛亮的才干,想借造箭陷害他!造箭過程的穿插讓學生感悟到周瑜話中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

  二、誘導性穿插,軍令狀里現膽識

  圍繞當前的教學主題,巧抓課文中的關鍵知識點進行穿插,一步步地誘導學生探求文字背后的知識,使閱讀的過程成為學生有情有趣、興味十足的發現過程。在教學諸葛亮的一句話時,我是這樣展開教學的。

  諸葛亮說:“怎么敢跟都督開玩笑?我愿意立下軍令狀,三天造不好,甘受處罰。”

  師:這句活中有“軍令狀”一詞,有誰知道“軍令狀”是什么?

  生:“軍令狀”就是接受軍令后寫的保證書,如不能完成任務會依軍法處置。

  師:看來你課前認真預習了。立軍令狀是有極大風險的,因為軍中無戲言,立下軍令狀,白紙黑字,那是要兌現的。你猜猜看,諸葛亮在軍令狀里可能會寫些什么?

  生:我諸葛亮愿意在三天之內完成十萬支箭,如不完成愿意受都督處罰。

  生:我諸葛孔明保證三天內造好十萬支箭,否則愿受軍法處置。

  師:同學們基本上說出了軍令狀的內容,你對諸葛亮立軍令狀有什么感想?

  生:我感受到了諸葛亮是個很自信的人,因為十天造十萬支箭是很難完成的任務,他不但不推辭,反而接受并立下了軍令狀,足以看出他對完成這項任務很有信心。

  師:回答真精彩,你想加個什么提示語來讀讀這句話?

  生:我想加個“從容不迫”。(生讀。)

  生:我感受到了諸葛亮是一個有膽有識的人,只有有膽識的人才會立下這樣的軍令狀,不給自己留半點退路。

  師:體會得真好。但大家想想諸葛亮是不是真的不給自己留退路?(生:不是。)對了,諸葛亮其實只是沒有讓別人看出他留了后路。現在你想加個什么提示語來讀讀這句話?

  生:我想加個“十拿九穩”。(生讀。)

  生:我想諸葛亮立這樣的軍令狀,是因為他對“草船借箭”的計劃考慮十分周密,很有把握了。

  我想加個“胸有成竹”來讀。(生讀。)

  教學時,我緊扣“軍令狀”這個關鍵詞,透過軍令狀,讓學生發現諸葛亮是一個有膽有識、有勇有謀的人。教學層層深入,如剝繭抽絲,學生對諸葛亮這句話的感悟水到渠成。諸葛亮的形象也在學生心中逐漸清晰起來。

  三、欣賞性穿插,身臨其境品三國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融人課文,教師穿插一些與課文相關的音樂、圖片、視頻等欣賞性的教學資源,創設與課文相適應的場景或氛圍,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加深課文意境的理解。在學完了周瑜和諸葛亮的對話之后,我是這樣展開教學的。

  師:剛才我們學習了周瑜和諸葛亮的對話,看到了一個有著險惡用心、妒賢忌能的周瑜和一個有勇有謀、有膽有識的諸葛亮,現在讓我們一起去看看他們斗智斗勇的場景。

  教師播放《草船借箭》第二自然段中周瑜和諸葛亮對話的視頻片段(選自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第34集)。周瑜笑里藏刀的神態,步步緊逼的語調,諸葛亮總是輕搖鵝毛扇的閑庭信步,悠然自得。視頻淋漓盡致地展現了諸葛亮和周瑜的對話過程。學生看得津津有味,時而為周瑜的陰險而憤怒,時而為諸葛亮的膽識欽佩不已。他們從更加直觀的視頻中感受到了兩個人物的不同形象。此時,我再讓學生分角色朗讀,他們讀得更加有滋有味,如臨其境。

  如果說視頻欣賞之前的教學讓周瑜和諸葛亮兩個人物形象在學生腦海里樹立、豐滿起來了,那么這段視頻的播放讓這兩個人物的形象在學生心里立體、鮮活起來了。穿插的視頻是教師教學的語言所不能代替的,它讓靜態的文字變成了動態的畫面,它吸引了學生,詮釋了課文,活躍了課堂。

  在閱讀教學中,無論穿插一幅畫、一段文字,還是一首歌、一段視頻……只要是當前教學所需,學生所求,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學過程中拐一個彎,教師不去正面地講析而是不失時機地進行穿插,為學生和課文牽線搭橋,就可使學生對課文的感悟向縱深發展,讓學生與課文零距離。

  注:原題目為“讓學生與課文零距離”,副標題為“以《草船借箭》為例”,此文題目為本網編者所加。

草船借箭教學案例 篇4

  【教材分析】

  《草船借箭》一課是根據我國著名古典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的一段改寫的。講的是周瑜嫉妒諸葛亮的才干,想陷害他。諸葛亮同周瑜斗智,巧妙地取得了勝利。在事實面前周瑜不得不嘆服諸葛亮的才干勝過自己。課文贊揚了諸葛亮的才能和廣闊的胸懷。

  【教學目的、重點、難點】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會用“委托”、“輕易”造句。

  2、理解課文內容,弄清文章的脈絡及草船借箭的前因后果。

  3、熟讀課文,有感情朗讀課文,能按事情發展的順序理清課文脈絡。

  4、能把課文的內容編成課本劇

  5、重點、難點:理解草船借箭的前因后果及其實質,體會諸葛亮神機妙算之所在及其原因。

  【教學構想】

  語文教學要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潛能,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以《草船借箭》一課,課文篇幅長,距離學生實際生活的年代很遠。所表達的中心較難領會的特點,教學時按“學前備課──激發興趣──質疑討論,自主學習──課中表演──課后閱讀”的構想進行。質疑討論貫穿于教學的每一個課時。當學生第一課時,初讀課文后教師啟發學生針對詞語、句子的理解和較淺顯的問題進行質疑,訓練學生探索性思維。第二課時講讀課文時教師因勢利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之后,誘導他們圍繞“諸葛亮神機妙算、具有非凡的才干和廣闊的胸懷”這一中心有順序地質疑,即抓重點詞、中心詞進行思維輻射,理解課文。在學習總結全文之后,再次啟發學生發散思維,引導學生多角度質疑,提高學習質量。這樣,能充分地保證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既能在課內又能在課外引導學生創造性地學習,真正體現素質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地位。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課前

  自讀課文,查資料或請教。《三國演義》的作者是誰?“三國”指哪三國?各國的代表人物是誰?諸葛亮、周瑜各是哪國大將?又是怎樣的人?

  二、教學目標

  了解時代背景,初讀課文,了解大意。學習生字新詞。

  三、教學過程

  1、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由《三國演義》電視劇、課文《赤壁之戰》啟發學生各抒己見、教師簡介時代背景,并畫出三國人物關系簡圖。

  2、學生自讀課文:

  ⑴ 劃出不懂的詞語,聯系上下文查字典理解。

  ⑵ 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什么事?

  ⑶ 檢查自學效果

  ⑷ 朗讀課文, 指名讀,老師指出優點及不足,適當范讀引導。

  3、質疑問難。

  4、課堂作業:抄寫生字、新詞。

  5、家庭作業:

  ⑴ 讀課文6~9自然段,根據課文內容畫一張草船借箭的簡易圖。并折兩只小船串在一起。

  ⑵ 查資料或請教:

  周瑜是如何死的?臨死時說了一句什么話?從那句話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講讀課文,弄清草船借箭的經過及前因后果,體會諸葛亮神機妙算之所在。

  二、教學過程

  1、解題:

  誰利用草船向誰借箭?諸葛亮為什么能順利地借到箭?(揭示中心詞)為什么會發生這件事?(事情的起因是什么?)

  2、講讀1~2自然段:

  ⑴ 指名讀,學生思考,質疑討論:草船借箭的起因是什么?

  ⑵ “妒忌”說明周瑜什么?他是怎樣做的?

  ⑶ 指名朗讀,然后再討論:面對周瑜的刁難陷害,諸葛亮不僅接受了任務,而且自己立下了軍令狀,說明了什么?表現了什么?

  (討論中教師引導學生小結并板書相關詞語,讓學生深入理解人物心理、思想。)

  ⑷ 指導朗讀。

  3、講讀3~5自然段:

  ⑴ 輕聲自讀,思考質疑:當諸葛亮接受任務后,周瑜、諸葛亮各自是怎樣做的?你從中看出什么?

  ⑵ 四人小組討論。

  ⑶ 檢查討論結果,先指名讀有關課文內容,再回答補充問題。

  ⑷ 分角色朗讀周瑜、魯肅、諸葛亮的對話內容,加深對人物的了解。

  4、講讀6~9自然段:

  ⑴ 默讀課文,完成練習(展示臺出示):

  ① 用“—”劃出草船借箭出發的時間。用“~~~”劃出草船受箭的有關語句。

  ② 同桌兩個同學拿出自制簡易圖,用自制好的小船一邊演示,一邊說說諸葛亮指揮軍士借箭的經過,互相糾正、補充。教師巡視指導。

  ⑵ 展示臺出示簡圖,請學生上臺演示、講解。

  ⑶ 師生互相質疑:草船借箭的出發時間為什么選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的安排巧在哪里?說明了什么?(討論后板書)

  ⑷ 出示課文插圖,諸葛亮在干什么?指名讀他說的話,他為什么說只管飲酒取樂?

  ⑸ 曹操最后是怎樣知道上當的?

  ⑹ 小結,(板書相關詞語)朗讀指導。

  5、講讀第10自然段:

  ⑴ 齊讀,思考回答:草船借箭的結果怎樣?

  ⑵ 周瑜為什么長嘆?齊讀周瑜的話,想象周瑜當時復雜的心情。

  6、回顧全文:

  ⑴ 諸葛亮神機妙算之處表現在哪些方面?

  ⑵ 課題中的“借”字什么含義?從中你知道了什么?贊揚了諸葛亮什么?

  ⑶ 根據板書,說說課文的因果關系,點明學習方法。

  第三課時

  一、教學目標

  根據課文內容,把課文編成課本劇。

  二、教學過程

  1、教師出示課前和同學共同討論的提綱。

  2、引導學生討論如何才能表演好課本劇。

  3、深入理解課文,把握人物言行特點。

  4、注意細節描寫:

  (如船外箭雨紛紛、諸葛亮在艙內卻笑著只管飲酒取樂,從而體會諸葛亮的飄逸安閑、運籌帷幄,于談笑間巧制曹兵的雄才大略。)

  5、組織學生分組表演并作適當的評價。

  (按組分好角色,先進行配音練習,再按角色表演。)

  6、選優秀選手在全班表演。

  7、完成下表。

  三、出示課本劇表演評價表(展示臺)

  評價等級語言動作神態表演技巧音響效果總體印象改進意見a       b       c       

  【板書設計】 

  周瑜:妒忌 長嘆不如

  識人心

  諸葛亮:挺有才干 知天文 神機妙算

  曉地理

  十天造箭十萬 三天借箭十多萬

  (起因) (結果) 

  【教學后記】

  在上《草船借箭》第一課時的時候,學生尤其是男同學表現出濃厚的興趣,說到《三國演義》,侃侃而談,言無不盡。但是,在上課時,情緒卻有些低落,是什么原因呢?課后我與同學們談心,才知道很多同學平時很喜歡看《三國演義》,尤其是男同學,有不少的男同學已經看了幾遍了,已經能夠達到耳熟能詳,再按老辦法上,學生們感到提不起興趣。我笑著問同學們:“既然大家不想按老辦法上,同學們有什么好點子呢?”一個男同學說:“表演,讓我們表演吧!”“對,演課本劇。”教室里一下熱鬧起來,同學們都興奮起來。看著孩子們一張張興奮的小臉,我同意了孩子們的要求。不過,我也提出了要求作為“交換”:要想演好,先把 “劇本”(課本)、“臺詞”讀懂讀熟。

  這可是我們班的第一遭,以前,雖然我也就課文怎么上、想怎么學,征求同學們的意見,但同學們提出的方法早在我的意料之中,如:抓住人物的動作、神態等體會人物的品質,抓住中心句、抓住重點段深入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等。但是這一次卻不一樣,學生提出的辦法是我壓根都沒想到的,也是我教案中所沒有預設的。但是學生提得對,提得好,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更應該是學生學習的忠實服務者,而學生的提法也著實讓我高興了一陣,這意味著學生們在思維上又向創新靠近了一步!教師為什么不能采納他們的這么好的建議呢?

  第三課時,我調整了教學設計,首先明確表示,采納同學們提出的建議。先讓學生精讀課文,揣摩每個人物的特點,尤其是抓住能體現諸葛亮“神機妙算”的詞語、句子深入體會,然后讓學生自由組合表演。在表演中,學生們演得惟妙惟肖,興趣盎然。表演這一環節既讓學生對課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又內化了語言,在表演中,充分發揮了學生的創造性與想象力。

  試想,如果我沒有采納學生們的建議,仍然按照原有教學設計按部就班地上課,那么課堂也許就會是另外一番景象了!學生的創造力無所不在,最關鍵的是我們教師是否給了學生創造、創新的時間與空間,是否相信我們的學生,敢于從“神壇”上走到學生的中間。只有我們與學生成為學習的合作伙伴時,我們教師才會時時處處為學生設身處地的著想,不是嗎?

  通過這一堂課的設計及實施,我得出了這樣的結論:老師在上課的時候,應打破傳統教學觀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創設樂學氛圍,這樣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草船借箭教學案例 篇5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深入理解課文,領悟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2.分角色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草船借箭》。(出示題目)上節課,我們已經了解了課文大意,知道草船借箭的起因(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干),結果是(周瑜長嘆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不如他!”)

  起因和結果截然不同,是諸葛亮的什么(板書:神機妙算)使周瑜自嘆不如的。

  “神機妙算”什么意思?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表現在哪里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在書中標注出來。

  二、學習課文

  1.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表現在哪些地方?

  (1)默讀課文,思考。

  (2)分組交流。

  (3)集體交流。

  “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選擇這樣的天氣,說明諸葛亮精通天文、氣象,預測準確。正因為大霧漫天,什么都看不清,曹操才不敢輕易出動,只叫弓弩手射箭,諸葛亮借箭的妙計才得以實施。

  會不會是湊巧趕上大霧漫天呢?聯系上文說說。“第一天,不見諸葛亮有什么動靜;第二天,仍不見諸葛亮有什么動靜;直到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秘密地把魯肅請到船里。”(引導學生反復誦讀此句,要讀出諸葛亮的胸有成竹、從容不迫。在讀中悟到諸葛亮早在三天之前就已算準了這場大霧。)

  “諸葛亮吩咐把二十條船用繩索連接起來,朝北岸開去。”

  (把船只用繩索連接起來,一字兒擺開,既便于統一行動,避免走散,又不留空檔,使受箭面積大。)

  “諸葛亮下令把船頭朝西,船尾朝東,一字兒擺開,又叫船上的軍士一邊擂鼓,一邊大聲吶喊。”

  (軍士擂鼓吶喊,既造聲勢,又提示射箭方向。)

  魯肅吃驚地說:“如果曹兵出來,怎么辦?”諸葛亮笑著說:“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

  “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這是話中有話、話后有話呀!你能把諸葛亮沒說出來的話說出來嗎?

  (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一定會叫弓弩手朝我們射箭,箭一定會像下雨一樣。

  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一定會叫弓弩手朝我們射箭,這10萬支箭我是借定了。)

  小結:如此談笑風生,鎮定自若。為什么?因為他深知曹操疑心重,用兵謹慎,在看不清虛實的情況下,不會輕易出動,只叫弓弩手朝他們射箭。這樣寫,不僅使課文含蓄,而且給讀者以思考回味的余地。

  2.諸葛亮算得準不準呢?從哪里可以看出來?

  曹操聽到鼓聲和吶喊聲,就下令說:“江上霧很大,敵人忽然來攻,我們看不清虛實,不要輕易出動,只叫弓弩手朝他們射箭,不讓他們近前。”他派人去旱寨調來六千名弓弩手,到江邊支援水軍。一萬多名弓弩手一齊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樣。

  “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過來,船頭朝東,船尾朝西,仍舊擂鼓吶喊,逼近曹軍水寨受箭。”為什么兩面受箭?既能多受箭,又可保持船體平衡。

  過渡:什么時候曹操才知道上當了?

  “天漸漸亮了,霧還沒有散……可是這邊的船順風順水,已經駛出二十多里,要追也來不及了。”

  看來諸葛亮也早已算準了借箭的地理位置。

  難怪周瑜長嘆一聲,說:“(生讀)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不如他!”

  3.出示討論:那么,周瑜到底在哪些地方不如諸葛亮呢?

  教師揭示:根本區別在于,提到箭,周瑜想到的是什么,諸葛亮想到的是什么?由此你覺得兩個人的真正差距是什么?(創造性思維)

  4.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①諸葛亮精通天文、氣象,利用有霧的天氣,其借箭的妙計才能實施。②利用曹操謹慎、多疑的性格特點,大霧漫天,曹操看不清虛實,不敢輕易出兵,只得放箭。③考慮周全,安排巧妙,諸葛亮用二十條船以繩索相連,一字排開,兩面受箭。)

  5.請同學們自己組織語言,要求用四個字來概括諸葛亮的才干。

  足智多謀、智慧超群、精明能干、知識淵博、神機妙算

  題目“草船借箭”,箭是借來的嗎?題目說“草船借箭”合適嗎?

  6.出示后人借這件事贊美諸葛亮的一首小詩:

  一夜濃霧滿長江,遠近難分水渺茫。

  驟雨飛蝗來戰艦,孫明今日伏周郎。

  三、布置作業

  復述課文

草船借箭教學案例 篇6

  (-)復習導入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草船借箭》。(出示題目)上節課,我們已經了解了課文大意,知道草船借箭的起因(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干),結果是(周瑜長嘆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不如他!”)

  起因和結果截然不同,是諸葛亮的什么(板書:神機妙算)使周瑜自嘆不如的。

  “神機妙算”什么意思?(課件出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表現在哪里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老師建議大家用線劃出寫諸葛亮究竟“算”到了什么的句子。聽明白了嗎?

  (二)品讀課文 咀嚼賞析,分析重點、難點,了解文章的個性特色。

  1,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表現在哪些地方?

  生默讀課文,思考。

  請同學們分組研究這個問題。

  建議每個小組中的人員分好工:先是一人讀課文,其余同學邊聽邊想課文中哪些材料與解決這個問題有關;讀完課文后互相交流、討論。一人準備匯報,其余同學準備補充。

  (學生讀文討論,教師巡視,點撥引導)

  討論交流:

  (l)“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選擇這樣的天氣,說明諸葛亮精通天文、氣象,預測準確。正因為大霧漫天,什么都看不清,曹操才不敢輕易出動,只叫弓弩手射箭,諸葛亮借箭的妙計才得以實施。

  (2)會不會是湊巧趕上大霧漫天呢?聯系上文說說。“第一天,不見諸葛亮有什么動靜;第二天,仍不見諸葛亮有什么動靜;直到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秘密地把魯肅請到船里。”(引導學生反復誦讀此句,要讀出諸葛亮的胸有成竹、從容不迫。在讀中悟到諸葛亮早在三天之前就已算準了這場大霧。)

  (3)我覺得這個句子寫得太羅嗦!前兩天不是沒動靜嘛,沒動靜有什么可寫的?完全可以寫成這樣嘛: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秘密地把魯肅請到船里。這樣寫既清楚又簡練,多好!改不改?為什么?(組織學生議論。)  小結:“只有這樣寫,我們才能真正體會到諸葛亮的胸有成竹。大家看,這就是神機妙算的諸葛亮!”

  (4)“諸葛亮吩咐把二十條船用繩索連接起來,朝北岸開去。”

  (把船只用繩索連接起來,一字兒擺開,既便于統一行動,避免走散,又不留空檔,使受箭面積大。)

  (5)“諸葛亮下令把船頭朝西,船尾朝東,一字兒擺開,又叫船上的軍士一邊擂鼓,一邊大聲吶喊。”

  (軍士擂鼓吶喊,既造聲勢,又提示射箭方向。)

  (6)魯肅吃驚地說:“如果曹兵出來,怎么辦?”諸葛亮笑著說:“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

  “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這是話中有話、話后有話呀!你能把諸葛亮沒說出來的話說出來嗎?(小組討論后組織全班交流)

  生: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一定會叫弓弩手朝我們射箭,箭一定會像下雨一樣。

  生: 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一定會叫弓弩手朝我們射箭,這10萬支箭我是借定了。

  師:你們真是諸葛亮的知音啊!既然如此,那課文為什么不把這些話寫出來呢?

  小結:如此談笑風生,鎮定自若。為什么?因為他深知曹操疑心重,用兵謹慎,在看不清虛實的情況下,不會輕易出動,只叫弓弩手朝他們射箭。這樣寫,不僅使課文含蓄,而且給讀者以思考回味的余地。

  2.諸葛亮算得準不準呢?從哪里可以看出來?

  出示:曹操聽到鼓聲和吶喊聲,就下令說:“江上霧很大,敵人忽然來攻,我們看不清虛實,不要輕易出動,只叫弓弩手朝他們射箭,不讓他們近前。”他派人去旱寨調來六千名弓弩手,到江邊支援水軍。一萬多名弓弩手一齊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樣。

  生:曹操生性多疑,再加上天氣的原因,只叫弓弩手射箭而不派兵進攻,正中諸葛亮的下懷,這也是他事先算到的。

  生:“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過來,船頭朝東,船尾朝西,仍舊擂鼓吶喊,逼近曹軍水寨受箭。”為什么兩面受箭?既能多受箭,又可保持船體平衡。

  師:可見,諸葛亮方方面面考慮得那么周密、那么成熟、那么滴水不漏,安排巧妙,你們說諸葛亮神不神?(生齊答:神。)妙不妙?(生齊答:妙。)

  (3)什么時候曹操才知道上當了?

  出示:“天漸漸亮了,霧還沒有散……可是這邊的船順風順水,已經駛出二十多里,要追也來不及了。”

  生:看來諸葛亮也早已算準了借箭的地理位置。

  生:難怪周瑜長嘆一聲,說:“(生讀)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不如他!”

  3.出示討論:那么,周瑜到底在哪些地方不如諸葛亮呢?

  (揭示后討論交流)

  生:我覺得周瑜的智商不如諸葛亮,因為周瑜想到的是“造箭”,而諸葛亮想到的是“借”箭。

  生:周瑜的胸襟不如諸葛亮,周瑜心胸狹窄,嫉賢妒能,而諸葛亮寬厚待人,善于把握全局。

  生:諸葛亮考慮問題的能力,觀察事物的能力,掌握天文、地理的能力都要勝過周瑜。

  師:根本區別在于,提到箭,周瑜想到的是什么,諸葛亮想到的是什么?由此你覺得兩個人的真正差距是什么?

  生:創造性思維

  4.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①諸葛亮精通天文、氣象,利用有霧的天氣,其借箭的妙計才能實施。②利用曹操謹慎、多疑的性格特點,大霧漫天,曹操看不清虛實,不敢輕易出兵,只得放箭。③考慮周全,安排巧妙,諸葛亮用二十條船以繩索相連,一字排開,兩面受箭。)

  5.請同學們自己組織語言,要求用四個字來概括諸葛亮的才干。

  足智多謀、智慧超群、精明能干、知識淵博、神機妙算

  題目“草船借箭”,箭是借來的嗎?題目說“草船借箭”合適嗎?

  6,研讀課文 拓展延伸 。

  (1)收集《三國演義》中的典型人物資料,召開一次“我眼中的三國人物”讀書交流會。

  (2)選擇同體裁或同作者的文段、作品,并運用課內的知識方法去研讀這些課外的材料,舉一反三,從而增大學生的閱讀量,并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同樣在《草船借箭》一文中,文章分析后讓學生討論列舉《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及性格,并講述你認為最精彩的故事例如:《空城計》,《三顧茅廬》。

草船借箭教學案例 篇7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學習本課的7個生字,能正確地讀寫下列詞語:諸葛亮、妒忌、都督、懲罰、擂鼓、吶喊、丞相、神機妙算。

  2、分角色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領悟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過程與方法

  1、學生自己查找資料,自學課文,并提出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帶著問題讀課文。

  2、從問題入手,激發學生興趣,同時交代背景,鼓勵他們提出問題。

  3、通過小組合作討論,解決提出的問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感悟祖國燦爛文化的民族底蘊,激發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和創新意識。

  2、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克服妒忌心理。

  重點

  了解“草船借箭”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和一步步的發展過程。

  突破方法

  學生通過多種方法的朗讀,借課文中周瑜的話概括出諸葛亮的特點,然后引導出諸葛亮的所作所為,領悟課文發展經過。

  難點

  從“草船借箭”這件具體事情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了和他的創新。

  突破方法:通過小組討論,教師相機點撥,結合朗讀課文理解問題。

  教法: 談話法、演示法、導讀法。

  學法:自學討論法。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多媒體、小帆船

  設計理念: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發展的語文綜合素養。

  課前導語:

  同學們今天有領導、老師到我們班來聽課指導,我們把最熱烈的掌聲送給他們。(師生鼓掌)你們緊張嗎?老師我也緊張,讓我們聽一首歌曲放松一下。

  聽歌曲: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一首膾炙人口的歌,又重新把我們帶進了三國時代,那風起云涌、斗智斗勇、英雄輩出的時代。這節課我們要繼續探究學習的課文,就是選自于《三國演義》的一段故事《草船借箭》。板書:11、草船借箭

  一、回味課文,把握探究主題

  經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了故事發生在東漢末年,即1700多年前,曹操、劉備、孫權各據一方。當時曹操剛剛打敗劉備,又派兵進攻孫權,于是劉備和孫權聯合起來抵抗曹操。劉備派諸葛亮到孫權那里幫助作戰,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孫、劉聯合抗曹的時候發生的。故事的起因是——周瑜設計,要諸葛亮三天內造10萬支箭;經過是——諸葛亮趁霧天,向曹操草船借箭;結果是——借箭成功,周瑜自嘆不如。

  這節課我們首先用學過的抓詞語、抓句子的品讀法來探究學習課文。請同學們翻開課文,邊看邊思考:你認為課文中哪個詞語最有研究價值?

  (生答:“神機妙算”。師:神機妙算是什么意思?生:驚人的智慧,巧妙的策劃,形容有預見性,善于估計客觀形勢,決定策略。師:誰能用這個詞說句話?生:略)

  二、精讀課文,領悟探究策略

  教師引入:

  “請同學們齊讀‘霧中借箭'這部分,把你認為最能表現諸葛亮神機妙算的地方找出來,再用心體會,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處?”

  生:三天后江上出現了大霧,能體現諸葛亮的神機妙算。[1、懂天文]

  師:把你找的句子讀一讀,通過你的朗讀體現霧的大。

  生:(讀)“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楚。”

  師:這霧大嗎?大!  

  師范讀:來,像老師這樣讀一讀!(生自由感情朗讀)

  師:你們的表情告訴我,霧很大,很濃。注意,這是一場大霧,一場濃霧!讓我們再來讀一讀。(生齊讀)

  師:這場大霧,魯肅看到了,諸葛亮也看到了。坐在船上,靠近曹操水寨,魯肅心里會怎么樣?

  生:害怕。

  師:是啊, 魯肅會感到很害怕。那么大的霧,船要是誤進了曹軍的水寨怎么辦?你來當魯肅讀讀這句話。

  師:諸葛亮看到這場大霧,又是什么心情?

  生:高興!

  師:你就是諸葛亮,請你帶著高興的心情讀一讀。

  師:是呀!這場大霧我都盼了三天了!多讓人高興啊!我們一起讀一讀。(師生齊讀本句)

  但是,光讀這句話,就能看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嗎?不能!為什么?因為這場大霧也許是湊巧碰上的呢?所以,你得再往前面讀一讀,聯系上文進一步理解。

  “第一天,不見諸葛亮有什么動靜;第二天,仍然不見諸葛亮有什么動靜;直到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秘密地把魯肅請到船里。”引導學生反復誦讀此句,要讀出諸葛亮的胸有成竹、從容不迫。在讀中悟到諸葛亮早在三天之前就已算準了這場大霧。

  “不過,我覺得這個句子寫得太啰嗦!前兩天不是沒動靜嘛,沒動靜有什么可寫的?完全可以寫成這樣嘛(出示句子):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秘密地把魯肅請到船里。這樣寫既清楚又簡練,多好!改不改?為什么?"(組織學生比較討論。)

  過渡:

  “只有這樣寫,我們才能真正體會到諸葛亮的胸有成竹。大家看,這就是神機妙算的諸葛亮!"    

  難怪周瑜會長嘆一聲"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引導學生反復誦讀周瑜的一聲嘆息)

  三、回讀課文,類化探究體驗

  剛才,我們通過抓住前后句子之間的聯系,真正體會到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同學們,用下面用聯系的方法來研究問題,這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讀書能力。請大家用這種方法,再次探究‘霧中借箭'這部分內容,看看你還能從哪些句子的聯系中讀懂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學生自己研讀,教師巡視。讀后分小組組織討論交流。要求:小組長組織好,讓每個小組成員都要發言說說自己的探究結果,最后由組長總結,派代表發言。

  2、識人心。

  (l)誰來說說,你從哪兩個句子的聯系中讀懂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①諸葛亮笑著說:“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    

  ②曹操在營寨里聽到鼓聲和吶喊聲,就下令說:“江上霧很大,敵人忽然來攻,我們看不清虛實,不要輕易出動。只叫弓弩手朝他們射箭,不讓他們近前。”

  在文中,寫諸葛亮說話的地方有11處之多,但只有這個地方寫到了諸葛亮的笑。你們說,諸葛亮他在笑誰?"   

  生:笑曹操,注定失敗。

  師:你抓住文中哪一句話來體會?

  生: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

  師:好,你能聯系課文來體會。這是指出他在笑曹操的謹慎多疑、輕易中計,是一種諷刺的笑,輕蔑地笑。

  師:還在笑誰?         生:笑周瑜,狂費心機。

  師:你從諸葛亮說的什么話中體會到?(生:略)

  師:這是笑周瑜的自不量力、陰謀落空,這是瀟灑的笑、智慧的笑、勝利的笑。

  師:還在笑誰?         生:笑魯肅,老實膽小。

  師:他在笑魯肅的忠厚老實,這是寬厚的笑。

  師:這一笑,包含了多少內容呀!他這一笑,早就算準了曹操不敢派兵出來,只會放箭如雨;早就算準了周瑜狂費心機。這就是料事如神的諸葛亮,這就是神機妙算的諸葛亮,難怪周瑜聽了魯肅的話,說——生: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不如他!

  (2)老師我覺得諸葛亮這句(出示句子:“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這是話中有話、話后有話呀!你是怎樣理解諸葛亮的話,請寫出來。學生練筆,寫后組織全班交流。

  學生交流例示(幻燈出示):

  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一定會叫弓弩手朝我們射箭。

  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一定會叫弓弩手朝我們射箭,箭一定會像下雨一樣。

  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一定會叫弓弩手朝我們射箭,這10萬枝箭我是借定了。......

  “你們真是諸葛亮的知音啊!既然如此,那課文為什么不把這些話寫出來呢?”

  (這樣寫,不僅使課文含蓄,而且給讀者以思考回味的余地。)

  3、知地理

  引導學生(找出并齊讀):

  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過來,船頭朝東,船尾朝西,仍舊擂鼓吶喊,逼近曹軍水寨去受箭。教師追問:為什么要這樣做?(兩面受箭,既能多受箭,又可保持船體平衡)。(師生共同用簡筆畫鉤畫,再用小船表演。)可見,諸葛亮方方面面考慮得那么周密、那么成熟、那么滴水不漏,安排巧妙,你們說諸葛亮神不神?(生齊答:神。)妙不妙?(生齊答:妙。)

  什么時候曹操才知道上當了?

  出示句子:

  “天漸漸亮了,霧還沒有散……可是這邊的船順風順水,已經駛出二十多里,要追也來不及了。” (男生讀)

  看來諸葛亮也早已算準了借箭的地理位置。

  難怪周瑜長嘆一聲,說:“(生讀)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不如他!”

  出示討論:那么,周瑜到底在哪些地方不如諸葛亮呢?

  (提示后討論交流)

  生:我覺得周瑜的智商不如諸葛亮,因為周瑜想到的是“造箭”,而諸葛亮想到的        是“借”箭。

  生:周瑜的胸襟不如諸葛亮,周瑜心胸狹窄,嫉賢妒能,而諸葛亮寬厚待人,善              于把握全局。

  師:同學們,適當的嫉妒會帶給你們上進、拼搏,但嫉妒心太強,就會扭曲我們的心靈,所以你們要把握好這個“度”,不要像周瑜那樣。那么,在你們的成長道路乃至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就會生活的很快樂!很幸福!

  生:諸葛亮考慮問題的能力、觀察事物的能力,掌握天文、地理的能力都要勝過周瑜。

  師提示:那么他們兩個人的真正差距是什么?(生:略)

  四、總結

  隨著探究步步深入,我們體會到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那諸葛亮上知天文,下曉地理,(懂天時,知地理,識人心)足智多謀,智慧過人,你還知道他的哪些故事?(三顧茅廬、火燒赤壁、空城計、......)這些資料你是從哪里收集到的?

  他的本事是天上掉下來的?是地上長出來的?那是怎么來的?想知道嗎?真想知道嗎?--課后請閱讀《諸葛亮全傳》、《三國演義》第46回。

  學了課文后,你認為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生:略)

  請同學們自己組織語言,要求用四個字來概括諸葛亮的才干。

  足智多謀       智慧超群       精明能干         知識淵博           神機妙算

  題目“草船借箭”,的歇后語是什么?(生討論交流,師歸納:草船借箭----滿載而歸。)

  箭是借來的嗎?題目說“草船借箭”合適嗎?你覺得應該用什么做題?

  生:《草船騙箭》  

  師:請同學們看看這句:“謝謝曹丞相的箭。”這有個“謝謝”一詞,“騙”箭會說“謝謝”嗎?……

  后人借這件事贊美諸葛亮的一首小詩:(幻燈放出)

  一夜濃霧滿長江,

  遠近難分水渺茫。

  驟雨飛蝗來戰艦,

  孔明今日伏周郎。

  這首詩是后人用來贊揚諸葛亮的智慧的。這首小詩精煉地概括了草船借箭的經過,其中的“驟雨飛蝗”用來比喻曹軍射來那么多的箭。課后把這首詩背熟。

  學了這篇文章,你從中得到什么啟發?生討論,師總結:

  (1)要獲得成功,必須掌握各種知識(天文地理......)

  (2)變“造箭 ”為“借箭”——解決問題的時候,可以換一個角度來想......

  五、研究其他人物

  1、諸葛亮是那樣的神機妙算,其他的人物又怎么樣?

  a、周瑜---陰險狡猾   你從哪里可以看出來?

  課文第二自然段是一段諸葛亮和周瑜的精彩對白,把周瑜的陰險狡猾,諸葛亮的足智多謀,智慧過人,刻畫得栩栩如生。

  b、曹操---- 謹慎多疑

  c、魯肅---- 忠厚老實

  2、課文就是這樣,通過語言的描寫把人物刻畫得栩栩如生。在平時的寫作上,我們也要學習刻畫人物語言的寫作方法。

  五、課后延伸,涓涓細流入江海

  同學們,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是燦爛輝煌的。這一節課我們更進一步了解到《三國演義》中的人物、詩詞、成語、歇后語等,這只是滄海一粟,本單元我們還要學習從其他名著節選出來的片段,更進一步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請同學們課后再讀一讀其他名著。相信通過學習,你們一定會有新的發現,新的收獲。老師期待著大家再次走進我國的文化長河中,去尋找更多美麗、發光的貝殼!

  課后小練筆:我心中的諸葛亮

  板書:                

  11、草船借箭

  諸葛亮                     笑     周瑜   陰險狡猾

  懂天文               曹操   謹慎多疑

  神機妙算     知地理               魯肅   忠厚老實

  識人心

  抓詞語、抓句子的品讀法

  用聯系的方法

草船借箭教學案例 篇8

  《草船借箭》是小語人教版第十冊的教材。這篇課文故事性很強,多數學生已經讀過連環畫冊或者看過電視劇,對故事的內容有了一定的印象。現代教育理論認為, “學習者是主體”。本篇課文的教學我是以“神機妙算”這個成語為突破點,引導學生細讀課文,仔細品位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的。

  老師:剛才同學讀了課文,覺得諸葛亮是一個神機妙算的人。誰能說說神機妙算的意思?

  生:機,就是機智的意思。

  生:算,就是打算。

  老師:妙算呢?

  生:巧妙的打算。

  老師:那么神機妙算的意思呢?

  生:神機妙算,就是說有驚人的機智,巧妙的打算。

  老師:說的好。做事能有預見性,根據形式做出準確的判斷,這樣的人就可以稱做神機妙算了。

  老師:那么課文里哪些地方能表現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呢?請同學仔細的品位課文內容,把這些內容找出來。

  生:當周瑜叫諸葛亮在10天造出10萬支箭的時候,諸葛亮胸有成竹的說,只要3天,可以看出,他知道周瑜要陷害他,并且已經想好了如何去應對他的方法。

  老師:說的很有道理,說明諸葛亮對周瑜的性格了解得很清楚。

  生:諸葛亮吩咐把找20條快船30個軍士,說明他已經算計好了得到10萬只箭的最佳人手和工具。

  生:一千個草把子也說明了這一點。

  生:課文里有一句話也可以看出來:每條船接受了五六千只箭,20條船總共有20多萬只。

  老師:諸葛亮的數學運算能力真是一絕。

  生:把20條船用繩索連起來,這樣在統一受箭的時候才會集中,不浪費空間。

  生:我補充,來去的途中也便于統一行動。

  生:特別是回去的時候,曹操派人追殺,這樣行動起來就迅速了。

  生:說到這里,我想到課文里的一句話,諸葛亮回去的時候船是順風順水,曹操要追也來不及了。

  老師:能看出什么問題來?

  生:諸葛亮對天氣情況也很熟悉,他三天以前就預見到了。

  老師:還有哪里能看出諸葛亮對于天氣的熟悉?

  生:第一天和第二天諸葛亮都不急著行動,到了第三天的四更,諸葛亮才開始行動,這時,江上大霧漫天,而這是諸葛亮需要的天氣。說明他也提前都估計到了。

  老師:當魯肅吃驚地問,如果曹操出來怎么辦,諸葛亮是怎么說的?他的回答你能看出點什么?

  生:諸葛亮說,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出兵。

  老師:諸葛亮的膽子怎么這樣大呢?

  生:因為他已經知道操場的性格特點了?

  老師:什么性格呢?

  生:生性多疑啊!

  老師:諸葛亮對人了解的很透徹了。

  老師:對于魯肅,諸葛亮很信任他,這又是為什么呢?

  生:因為魯肅為人忠厚誠實。

  老師:從哪里可以看出他的這個特點。

  生:諸葛亮讓魯肅不要把他的計策告訴周瑜,魯肅很守信用。

  老師:看來,諸葛亮對人,對天氣,對于如何布陣都是得心應手的。這樣的人真可以稱得上神機妙算了。

  【教學收獲】

  本篇課文教學的順利進行叫我為之一喜,學生的的深刻理解和較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在我的新里引起了震撼。學生多會思想,多會思考。自始自終,學生主動參與,自主探究。“學起于思,思源于疑。”要想讓學生自發的學習,最大限度的發揮自身的主動性,我們教師就得營造出自由、民主、開放的教學氛圍,讓他們在課堂上盡情地讀書、說話,不斷地質疑、解疑,使他們的思維活起來,想象飛起來,語言生動起來。

草船借箭教學案例 篇9

  [教學設計]

  《語文課程標準》把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作為一個基本理念,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十二冊的課文《草船借箭》這節課,我運用了自主閱讀、合作探究和課堂教學策略,重在培養學生通過“閱讀”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發展的語文綜合素養。

  [教學片斷(一)]

  師:請瀏覽課文,用文中一處合適的詞語概括諸葛亮在借箭中所表現出的才能。

  生:神機妙算。

  師:“神機妙算”是什么意思?

  生:“神機妙算”是驚人的機智、巧妙的謀劃,形容計謀高明。

  師:很好,結合課文,圍繞這個詞你還有什么問題要問?

  生:我想問諸葛亮為什么會如此神機妙算?

  生: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表現在哪些地方?

  師:大家提的問題相信都可以通過讀求得解決,現在我們集中研究:“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表現在哪些地方?”(點出中心問題)請同學們帶著問題用心讀課文,邊讀邊圈點勾畫,可以和同學交流討論。

  (學生全面讀書,從字詞句中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交流評價

  生:諸葛亮算到了三天后有大霧。

  生:諸葛亮算到了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

  生:他算到魯肅的為人,他知道魯肅忠厚、守信,所以讓他替自己準備借箭用的材料,并為他保密。

  ……

  師:面對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周瑜有何感嘆?

  生:周瑜感嘆:“我真比不上他!”

  師:想象一下周瑜說這話時,心情怎樣?并試著讀一讀。

  生:我想周瑜會非常佩服地說這句話,因為從草船借箭這件事中他看到諸葛亮確實比他強。所以說這句話時,應該用比較誠懇的語氣來讀。

  生:我認為周瑜會更加嫉妒諸葛亮,他說這句話時,應該是忌恨的……

  [教學片斷二]

  師:在座的各位同學,對于故事中的人物,你們也許有更多的話想說,把你們最想說的用一句話送給故事中的他們,也送給今天的我們。

  生:我想對魯肅說:你真是世界上最值得信賴的朋友。

  生:我想對周瑜說:做一個心胸寬廣的人吧!那樣你會更出色!

  生:我想對曹操說:你的多疑,促成了諸葛亮借箭的成功。該出手時還是要出手。

  生:我想對魯肅說:沒有你的幫助,諸葛亮“草船借箭”也不會取得成功,這里也有你的一份功勞。

  生:我想對諸葛亮說:你真是太了不起了!我佩服你。

  師:同學們,你們能大膽、獨立地發表自己對人物的不同看法,這些思維的火花將成為火炬照亮你們。

  [教學反思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這早已成為大家的共識。

  然而,在實際的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往往自覺或不自覺地被老師剝奪,學生的一切學習活動都是在教師的精心設計下按部就班地進行。為此,作為教師,首先必須轉變觀念,從思想上認識到自己是學生活動的組織者、引領者;其次,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主學生學會適用于自己的學習方式。

  本課的教學設計,體現了新課標精神,在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鼓勵學生提出自己感興趣或不懂的問題。并牢牢抓住“神機妙算”關鍵詞,貫穿“讀文、探究、感悟”的教學特點,重讀悟,重感悟,整堂課以學生為主體,以探究為核心,以創新的靈魂,目的是讓學生閱讀、合作、探究。“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表現在哪些?”這一問題抓住了文章的重、難點,激起千層浪。在探究性的學習中學生的閱讀興趣被調動,充分有關效的讀書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學生個性化的理解,個性化的朗讀,又充分體現了“以讀為本,以人為本”的教學原則。“以讀為本”,本節課我堅持通過多種形式多角度的讀,為學生提供一個“發展”的語言環境,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如本課的第二自然段,周瑜和諸葛亮兩人的一問一答,很有意思。我讓學生分角色讀,在讀中去領悟人物的性格特點,同時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說說心理話”讓學生走進了人物的感情世界,靈性的回答豐富了學生的精神領域。

  (此篇是二00五年作者參加“福州教育學院、福州市小學教育研究會”評選中獲獎的優秀案例,供大家學習、參考。)

草船借箭教學案例 篇10

  一 設計思想

  由于《草船借箭》是根據我國著名古典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有關“草船借箭”的情節改寫的,因此,整合教學資源,對學習本課的知識有很大的幫助。課內外結合,將學生的學習置于廣闊的生活之中,廣泛利用學校、家庭、社會中的圖書、音像、圖片、生活卡片、網絡等多種資源,全方位地認識諸葛亮、周瑜、魯肅、曹操等人物形象。

  二、 教學過程

  師:播放電視劇《三國演義》主題曲。

  生:揭示課文出處-------《三國演義》。

  師:談談你對《三國演義》的了解。

  生:《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我已經看過三遍,我對其中的曹操、劉備、諸葛亮、關羽、張飛、趙云、孫權、周瑜等人物都有很多的了解。

  師:今天我們只對諸葛亮、周瑜、魯肅、曹操的有關資料向大家介紹。

  生:我對《三國演義》的了解是從統一方便面食品公司發行的“三國風云錄”的人物卡片開始的,一開始的興趣是噴香的方便面,(同學大笑)后來卻只對卡片感興趣了。如:我最喜歡的人物諸葛亮,字孔明,人稱“臥龍”,躬耕于南陽,好為《梁夫吟》,劉備三顧茅廬而得之。火燒博望坡、舌戰群儒、草船借箭、借東風、三氣周瑜,留下無數萬古傳頌的故事。他一生鞠躬盡瘁,后來史官稱:“治世之良才,管(管仲)、蕭(蕭何)之亞匹”。他的攻擊力1800,防御力 2200,智謀力3300,步兵a,馬兵a,弓箭a,水軍b,陣法:一字長龍陣、二龍出水陣、云龍三現陣、兩儀四象陣、六丁六甲陣、七星連珠陣、八門金鎖陣、河洛八卦陣、十面埋伏陣、混元一氣陣。

  生:我最佩服也是諸葛亮,我對他的了解是看了《三國演義》的電視劇,有兩場戲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一場是三顧茅廬,還有一場就是草船借箭,就說“草船借箭”吧,諸葛亮神機妙算,知道第三天午夜有大霧,真是通曉天文地理,利用江面濃霧,不費一兵一卒,不用一竹一翎,巧得十萬支箭,那才真叫人佩服呢!

  師:(相機調查),在讀《赤壁之戰》和《草船借箭》之前就對三國有關知識有所了解的同學請舉手。

  生:(全班除一人外,都舉起了小手)

  師:讀過《三國演義》原著的同學有多少?

  生:(有24人,占全班總人數的39%)

  師:知道并能說出“草船借箭”故事的人有多少?

  生:(有41人,占全班總人數的64%)

  師:好,我們接著交流你所收集的資料,我給大家十分鐘的時間,把你收集到的資料告訴你們一學習小組(四人一組)的同學,記住每人只有兩分半鐘,所以只你介紹跟本課有關的內容。

  生:(四人一組大家爭先恐后地說)  師:(參加各小組交流旁聽,留意周瑜、魯肅、曹操的資料。巡視一周后待全班交流。)

  師:時間到,請同學們停下,我請位同學來說說周瑜,他是個什么樣的人?先要介紹你從哪兒了解到的?

  生:我家有本《中國古典小說四大名著鑒賞辭典》,我從那上面了解到的,下面是我摘抄的一部分:三國史上英雄輩出,江東的周瑜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曾經叱詫風云、揮斥自如地指揮了赤壁之戰,具有超群的軍事素質;曾經竭忠盡智、卓有成效地輔助了東吳政權,具有杰出的王佐之才。他年少氣盛,聰穎過人,沉機果斷、富于韜略,卻又心胸狹窄、忌刻好勝,雅量不足。性格弱點,制約并阻礙著他的才智的發揮,也折磨著他的身心,終于金瘡迸裂,英年早逝。

  師:課文中有沒有說明周瑜心胸狹窄,雅量不足的表現呢?

  生:讀課文的第一、二、三自然段。

  師:這足以說明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干,而要假公濟私,加害諸葛亮。

  師:請問諸葛亮在借箭過程中要感謝兩個人,你知道是誰嗎?

  生:魯肅、曹操。

  師:他為什么要感謝魯肅呢?

  生:我是看《三國演義》原著的。我認為他首先要感謝魯肅,因為正是魯肅忠厚老實,沒有告訴周瑜而私自調用了二十條快船,每條船上配有三十名軍士,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諸葛亮調度,要是告訴了都督,都督哪能容忍他幫助諸葛亮調用呢?這樣一來諸葛亮也就只能望霧興嘆了。

  師:請讀這一部分課文,體會魯肅的忠厚老實。

  生:(學生默讀課文)

  師:那諸葛亮為什么還要感謝曹操呢?

  生:我跟曹操是老鄉,我們同為安徽亳州人,去年春節回家,我特地去參觀了曹操家族墓地,并對曹操有了一些了解,曹操這人,牢籠人心而又嫉妒賢才,剛愎自用而又機謀權變,刻薄暴虐而又豪爽多智,聰明而又愚蠢,坦誠而又虛詐。“草船借箭”的故事中,諸葛亮就是利用了曹操疑心重,知其不敢冒險進攻的心理,而不費一點氣力就借箭成功的。大家說是不是該感謝曹操哇。

  生:是,是,是------(大家異口同聲)

  師:分學習小組談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以及對諸葛亮的認識。

  生:諸葛亮真是神機妙算。

  生:有大將風范,遇事從容鎮定,胸有成竹。

  生:以大局為重。

  師:請大家談談你搜集資料的經驗。

  生:我請爺爺給我講故事,因為我爺爺是人文學院的歷史教授。

  生:我上網打開網站,輸入“草船借箭”詞條,用了0.13秒鐘,搜索到相關資料5850條,共10頁。

  生:我去了圖書館。

  生:我打開書柜找到了《三國演義》認真讀了其中的第46回——草船借箭。

  生:……

  師:善于積累生活中的資料,快速查找資料,是我們生活、學習中非常重要的一種能力。我們要培養并提高這方面的能力,為生活、學習服務。

草船借箭教學案例(通用10篇) 相關內容:
  • 《草船借箭》教學案例

    【教材分析】《草船借箭》一課是根據我國著名古典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的一段改寫的。講的是周瑜嫉妒諸葛亮的才干,想陷害他。諸葛亮同周瑜斗智,巧妙地取得了勝利。在事實面前周瑜不得不嘆服諸葛亮的才干勝過自己。...

  • 草船借箭教學案例

    第二課時教學目標:1.深入理解課文,領悟諸葛亮的神機妙算。2.分角色朗讀課文。復述課文。教學過程:一、復習導入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草船借箭》。...

  • 19 《草船借箭》教學案例

    【設計理念】 長期以來,語文教學受傳統 以本為本 狹隘觀念的影響,教師拘泥于教材和既定的教學設計,不敢越雷池一步,把學生禁錮在小小的課堂里,缺乏資源意識,對潛藏于課堂內外各種學習素材、資源的利用率極低。...

  • 《草船借箭》教學設計(精選15篇)

    教學要求:1、知識技能(1)學習本課“妒、督、魯”等10個生字,會寫“妒、忌、曹、督”等14個生字,會寫“商議、推卻、探聽”等詞語,理解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會用“推卻、輕易”等詞語造句。...

  • 《草船借箭》教學反思(精選16篇)

    《草船借箭》這篇課文是根據我國著名古典小說《三國演義》中有關“草船借箭”的情節改寫的,情節曲折,引人入勝。整個故事贊揚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 大巧若拙因材施教──《草船借箭》教學實錄(精選14篇)

    一、《草船借箭》的破題開篇師:今天我們共同學習一篇課文,大家一起說,學哪一課?生:《草船借箭》(教師板書課題)。師:誰知道這個“箭”是什么樣子?生:前邊是一個三角形的鐵頭,中間是一根竹竿,后面有翎毛。...

  • “算”也能幫助感悟──《草船借箭》教學課例(精選17篇)

    【案例】在導讀《草船借箭》一課時,我巧妙地引導學生去“演算”,使學生具體的感受到周瑜心胸狹窄,逼人之“急”,和諸葛亮神機妙算,處事之巧。師:周瑜嫉妒諸葛亮,給諸葛亮出了一個什么難題?生:要諸葛亮10天造10萬支箭。...

  • 草船借箭說課稿(通用7篇)

    一、分析教材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六年級十二冊第三組11課《草船借箭》,這篇課文是一篇精讀課文。這篇課文是根據我國著名古典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有關草船借箭的情節改寫的。...

  • 草船借箭優秀教案(通用16篇)

    教材分析《草船借箭》是根據我國著名古典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的一段改寫。講的是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干,假借商議軍事急于造箭來為難和陷害諸葛亮,諸葛亮巧妙地用草船向曹操“借”得十萬支箭,挫敗了周瑜的陰謀。...

  • 《草船借箭》片斷賞析(通用12篇)

    特級教師王崧舟在教學《草船借箭》一課時,對朗讀訓練的設計別開生面,現將其中一教學片斷摘錄如下:1、學生自學:自由讀“神機妙算”這一部分內容,用浪線劃出最能體現諸葛亮神機妙算的句子,再用心體會諸葛亮神在哪兒,妙在哪兒。...

  • 《草船借箭》探究性學習教案(通用15篇)

    浙江省寧波市萬里國際學校小學 周仁洋 設計理念探究性學習是一個嶄新的課題,當前還處在一個探討、摸索的過程之中。就內容而言,它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課題,用類似科學研究的方法,主動地獲取知...

  • 《草船借箭》兩種教法(精選14篇)

    佚名 一、推理反饋法。采用分線索順思路進行推理,適時反饋,完成教學要求。1、順周瑜的線索推理。令亮造箭 —→ 立軍令狀 —→ 遲交材料 虛……達到除亮的目的“不要推卻” “很高興” “定罪” —→ 實—→疑惑—→長嘆折服2、順諸葛亮...

  • 一次意外的回答--《草船借箭》教學反思(精選12篇)

    教學《草船借箭》這一課,臨近尾聲,在分析總結人物個特征時,我提問:同學們,你最喜歡課文中的哪個人物,學生踴躍發言,各抒己見,大部分同學都說喜歡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足智多謀、顧全大局,還有的說喜歡黃蓋的忠誠、愛國……這些人物...

  • 19草船借箭教學設計(精選17篇)

    教材分析:《草船借箭》一文是根據我國著名古典小說《三國演義》中有關“草船借箭”的情節改變的。課文寫周瑜由于嫉妒諸葛亮的才干,要諸葛亮在十天內造好十萬支箭,以此來陷害他,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計想曹操“借箭”,挫敗了周瑜的...

  • 草船借箭練習題(通用3篇)

    【練兵場】★讀拼音,寫漢字。wěichngffēnfnsī()托()()()喊()自★給帶下劃線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用勾標出。都督(dōudū) 懲罰(chngchěng)調度(diotio)擂鼓(lili)丞相(chngzhěng)諸葛(zhūzhǔ)【快樂島】 ★...

  •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狼友 | 男人亚洲天堂网 | 国产狼人综合免费视频 | 九九九全国免费 | 亚洲一级影片在线观看 | 国产伦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国产精品禁漫天堂视频 | 亚洲国产99999在线精品一区 | 中文字幕精品在线观看 | 亚洲午夜激情视频 | 久久久成人一区二区免费影院 | 激情久久av| 熟女俱乐部五十路二区AV | AAA级毛片| 免费女人高潮流视频在线 | 精品国模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影片 | 国产无遮挡又黄又爽奶头 | 欧美xxx视频 | 灰色果实哪里黄 |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网图片 | 天堂蜜桃91精品 | 麻豆短视频传媒 | 亚洲成人黄色网址 | 麻豆精品传媒 | 日韩性小视频 | yy6080午夜国产免费福利 | 老司机99久久99精品免费播放 | 中国久久久 | 最新中文字幕在线观看视频 |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日韩 | 91.九色视频 | 公和我做好爽添厨房在线观看 | 另类小说一区 | gogogo免费观看| 拔插拔插在线观看 | 久久精品无码午夜福利理论片 | 欲望之岛在线免费观看 | 亚洲国产99在线精品一区二区 | 91产国在线观看动作片喷水 | 亚洲成人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