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教學案例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
1、學習本課的7個生字,能正確地讀寫下列詞語:諸葛亮、妒忌、都督、懲罰、擂鼓、吶喊、丞相、神機妙算。
2、分角色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領悟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過程與方法
1、學生自己查找資料,自學課文,并提出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帶著問題讀課文。
2、從問題入手,激發學生興趣,同時交代背景,鼓勵他們提出問題。
3、通過小組合作討論,解決提出的問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感悟祖國燦爛文化的民族底蘊,激發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和創新意識。
2、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克服妒忌心理。
重點
了解“草船借箭”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和一步步的發展過程。
突破方法
學生通過多種方法的朗讀,借課文中周瑜的話概括出諸葛亮的特點,然后引導出諸葛亮的所作所為,領悟課文發展經過。
難點
從“草船借箭”這件具體事情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了和他的創新。
突破方法:通過小組討論,教師相機點撥,結合朗讀課文理解問題。
教法: 談話法、演示法、導讀法。
學法:自學討論法。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多媒體、小帆船
設計理念: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發展的語文綜合素養。
課前導語:
同學們今天有領導、老師到我們班來聽課指導,我們把最熱烈的掌聲送給他們。(師生鼓掌)你們緊張嗎?老師我也緊張,讓我們聽一首歌曲放松一下。
聽歌曲: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一首膾炙人口的歌,又重新把我們帶進了三國時代,那風起云涌、斗智斗勇、英雄輩出的時代。這節課我們要繼續探究學習的課文,就是選自于《三國演義》的一段故事《草船借箭》。板書:11、草船借箭
一、回味課文,把握探究主題
經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了故事發生在東漢末年,即1700多年前,曹操、劉備、孫權各據一方。當時曹操剛剛打敗劉備,又派兵進攻孫權,于是劉備和孫權聯合起來抵抗曹操。劉備派諸葛亮到孫權那里幫助作戰,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孫、劉聯合抗曹的時候發生的。故事的起因是——周瑜設計,要諸葛亮三天內造10萬支箭;經過是——諸葛亮趁霧天,向曹操草船借箭;結果是——借箭成功,周瑜自嘆不如。
這節課我們首先用學過的抓詞語、抓句子的品讀法來探究學習課文。請同學們翻開課文,邊看邊思考:你認為課文中哪個詞語最有研究價值?
(生答:“神機妙算”。師:神機妙算是什么意思?生:驚人的智慧,巧妙的策劃,形容有預見性,善于估計客觀形勢,決定策略。師:誰能用這個詞說句話?生:略)
二、精讀課文,領悟探究策略
教師引入:
“請同學們齊讀‘霧中借箭'這部分,把你認為最能表現諸葛亮神機妙算的地方找出來,再用心體會,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處?”
生:三天后江上出現了大霧,能體現諸葛亮的神機妙算。[1、懂天文]
師:把你找的句子讀一讀,通過你的朗讀體現霧的大。
生:(讀)“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楚。”
師:這霧大嗎?大!
師范讀:來,像老師這樣讀一讀!(生自由感情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