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教學設計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教學設計福安市德藝學校小學部:李正通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感受古詩詞文化的魅力。
2、學會本課1個生字。理解古詩詞句的意思。
3、借助閱讀想象,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之時的奇特景象,體會詩人的情感和詩句的語言之美。
4、進行適當的拓展,學習品析詩句,自主朗讀表達情感。
教學重難點:
1.借助注釋,通過自學,逐字逐句解釋,理解詩意,學會背誦。
2.注意古今詞義變遷,理解詩意。
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課前 賽詩激趣、初涉雨詩
自從學校開展了“經典詩文誦讀”活動以來,同學們都爭相與詩文為友,背誦了大量的古詩,課前你們敢和老師比賽背古詩嗎?
(學生躍躍欲試。)
這么有信心,那我先開始了,“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這首詩可是和雨有關聯的,你們也能背誦這樣的詩句嗎?
學生爭相背誦,教師相機點撥,營造濃濃的賽詩氛圍。
小結:同學們積累的古詩真不少啊!這么多的雨詩中有讓人心情舒暢的斜風細雨,有紛紛揚揚令人思緒萬千的黃梅雨,還有令人稱奇驚嘆的滂沱大雨。雨千姿百態,在不同詩人的眼中也總是風情萬種,這節課我們就跟隨宋代著名詩人蘇軾走進一場特別的西湖雨。
一、揭示詩題,簡介詩文
板書課題,提示“望”字第三筆是豎提,沒有點。“醉”字左邊的“酒瓶”中可不能少了一橫啊!
(學生齊讀詩題)說說詩題中告訴了我們什么?(時間、地點、事件,6月27日蘇軾在西湖邊的望湖樓上醉酒題詩)
師生交流資料,加深對作者及此詩的了解:1. 蘇軾的文學成就及寫作風格(能更好了解這首詩的寫作特點)2. 蘇軾對西湖的喜愛(了解蘇軾寫西湖雨的心情)
二、探索大意,感知雨驟
1.學生自由讀詩,教師提示要發音正確、吐字清晰。
指名讀(指導發音“遮”、“卷”)
再指名讀(提示詩的節奏)
學生點評后,教師小結:讀詩不僅要讀得正確,還要讀出節奏,詩韻,這樣讀詩就叫“有板有眼”,還想讀讀嗎?
學生自由練讀。
剛才老師發現╳╳同學讀的特別認真,就請你當回小老師領著大家一齊讀讀。
2.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我們讀了這么多遍,相信同學們也一定有所發現,接下來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聽老師讀一讀,結合你的發現想象下這是一幅怎樣的畫面?
(師范讀,生想象畫面)
交流:你看到了什么樣的情景?(這是場急雨,黑云翻滾、雨大風大,來得快去得也快)
三、品詞讀句,聯景悟境
蘇軾也和你們一樣看到了這場來去匆匆的驟雨,可他卻抓住了每個精彩的瞬間,將它們一一呈現在我們眼前,寫得多么精妙啊!請同學們再身臨其境讀讀,找出你最欣賞的詩句,寫下你的感受。
(視學生的回答交流各句)
1.“黑云翻墨未遮山”
這個“翻”字讓你想到了哪些詞語?(翻滾、涌動、云翻墨滾……)這是一種怎樣的情景,平時有見過嗎?(生說)從“黑云翻墨”中,還讓你感受到什么?(烏云黑壓壓的來勢迅猛)誰能讀出這種氣勢? (個別讀、男生讀、齊讀)
這句中的 “遮”是個生字,你能用“遮”組成哪些詞語呢?(生組詞)詩中什么遮什么? (烏云遮山)下雨前遮住了嗎?(沒有)你是從哪看出的說說你的理解。
這樣翻滾來勢洶洶的黑云卻都來不及遮住山頭,這場雨來得還真是夠快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