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他的尊嚴》教學設計
(5)讓學生抓住乞丐表情的變化來體會他內心的變化,原來一只手也能干活,也有尊嚴。
(6)誰能帶著乞丐恍然大悟的表情把他內心的變化讀出來。
(7)乞丐的動作有沒有表演到位呢?大家來評價一下。
(8)學生讀乞丐干活時的樣子,說一說看到這一切感受到什么?
(學生抓住“整整……才……”、“氣喘如牛”、“布滿灰塵”、“汗水濡濕”等詞語體會這搬磚的活對獨臂乞丐來說很不容易,而且又累又臟。)
(9)干了這么又臟又累的活,乞丐還生氣嗎?他的態度有了什么變化?(感激)剛才演員的表演有沒有注意到呢?為什么感激?
(10)帶著感激之情,再讀乞丐的話。同學們在課前提到“為什么要帶走那條擦汗的毛巾”現在大家明白了嗎?
(11)小結:他感激的不僅僅是婦人給他的20元錢,更重要的是婦人的做法喚起了他的尊嚴。那么誰愿意來表演一下這個片段,比前幾個演員表演更出色。
3.再來看看那位雙手健全的乞丐,他為什么不搬磚?請同學們默讀有關的段落,抓住句子體會。想像他的結果會怎樣?(小結:他不僅僅是沒有掙到20元錢,更重要的是失去了自己的尊嚴,可能永遠只會是個乞丐。)
4.再讀這句話:“磚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都一樣,可搬不搬對乞丐來說就不一樣了。”學生進一步體會搬不搬對乞丐來說的確不一樣。
(三)感情升華
課文學到這兒,同學們一定收獲很多,能不能和同學分享一下?
總結:同學們說得都很好,是尊嚴改變了乞丐的命運,也是尊嚴使我們感到了婦人是高大而可敬的,尊嚴對我們每個人都是重要的,讓我們珍惜尊嚴吧!
(四)布置作業
1.閱讀語文天地中的短文《嗟來之食》,圍繞著尊嚴這個主題,評價文中主人公。
2.搜集有關“尊嚴”的格言和故事。
五、教后反思
我嘗試著把自己的教育理念貫穿整個課堂,側重培養學生通過體驗獲得知識的能力。一堂課上下來,感受頗多。對于新課程改革的形式下,四年級語文教學如何體現課改的精神,我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并進行了初步的實驗。
在這節課的教學設計中,我比較注重學生從自己的體驗中獲得自己的知識,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體驗。我以一個失敗的課本劇入手,引導學生進行評價,并加以適當的點撥,使學生能通過品讀關鍵詞句,理解課文的中心思想。在實際的教學中,這一部分內容基本實現了我的教學理想,達到了教學目的。學生能在認真觀看小品后,針對不足之處,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且,能夠抓住課文中表現乞丐從不情愿搬磚到頓悟道理后的無限感激的句子,體會婦人的用心,從而理解課文。理解課文只是一個最基本的教學目的,我更重視學生在理解基礎上,學會研究問題,解決問題。所以,在學生的點評中我指導他們通過抓重點詞句的方法研究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讓他們先提出問題,然后逐步在課文學習中慢慢找到相關詞句,進行研讀。
四年級是一個承上啟下的過渡年級。語文教學不能停留在直觀的層面上,而是應該引導學生做深層次的思考,懂得自讀,自悟。在這節課上,我也做了這方面的嘗試。我發現學生的潛力是不可估量的,我們千萬別小瞧了他們。老師可以放手把感悟的自主權交給學生,在啟發與點撥下,不少孩子都能獲得自己的感悟。今后的教學中,我還要進一步做這方面的探索,讓孩子學得更有動力,更有干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