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港基隆》教學指導
教材分析本篇課文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用瑰麗流暢的語言,淋漓盡致地描繪出了雨港基隆的雨景之美,抒發了作者對基隆港的無限贊美之情。
這篇文章共8個自然段。1―2自然段描繪了基隆港的雨景瞬息萬變的自然之美。3―6自然段通過描繪雨的形態和聲音,贊揚了基隆港雨中的景色如雄壯優雅的交響樂。第7―8自然段描繪了基隆雨后的美麗景象。第8自然段描繪了基隆雨夜的壯麗、驚奇。
文章具體生動地描繪了基隆雨景的美。分別從基隆雨的急驟、雨景的變化莫測,雨中、雨后、雨夜的景象突出了基隆雨港美麗壯觀的景色。作者還將雨的形態與聲音的描寫有機地結合起來,將雨港基隆的雨中景色描繪成了一種天然合奏的優雅雄壯的交響樂。而雨后景色描寫,作者又抓住了岸上與海中的日光照射的不同景象進行描寫,突出了雨后日出基隆絢麗壯觀的景象。雨夜的描繪,作者更以小處著手,通過對海面各種船只上燈光和岸上路燈燈光的描寫,展現出基隆雨景的美麗壯觀和令人感到驚奇的特點。
要點提示
1.這篇課文具有濃郁的抒情色彩,語句極富感染力,教師可以在讀中引導學生感悟語言的優美,培養語感。
2.文章語言流暢,語句簡潔優美。教師可以讓學生反復朗讀,通過朗讀入情入境,劃分出基隆雨的急驟、雨景的變化莫測,雨中、雨后、雨夜的景象幾部分,進一步感受雨景之美和壯觀,與作者產生共鳴,拉近學生與文本的情感距離。
3.課文的第3、第5自然段是過度段,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讓學生通過讀懂課文來理解。
4.學習本課由細節入手、細膩簡潔的描繪手法。
教學建議
1.教學時,通過匯報查找的相關資料,初步了解基隆港的地理位置,以及在交通運輸方面的作用,增加對基隆港的了解。
2.本文篇幅不長、語句優美,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讀書。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理解?梢灾笇W生用多種方法來讀書。比如:品讀――一邊讀,一邊將文中的好詞佳句畫下來,仔細品味,小組交流;評讀――邊讀邊評議重點詞句,或者段落的意思,從中體會基隆港的美麗景色;選讀――將自己喜歡的內容找出來,通過朗讀,體會其含義;背讀――將需要積累的內容背下來。除此之外,還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小組討論、質疑問難等方法學習課文。
3.讀懂全文后,引導學生想想課文第3、5段在文中起的作用,從而明確過渡段承上啟下的作用。
4.可以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由細節入手、細膩簡潔的描繪手法,學習本課的寫作方法,課后讓學生仿照描寫家鄉雨景。
綜合活動
活動目的
1.通過本次活動,引導學生從實踐中感受單元主題中必要的學習內容,讓學生對每天都會接觸到的水有感性的認識和理性的對待方式,使學生對“水”這一主題有更深入的了解,體會更加深刻,認識更加提高。
2.增強搜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能夠將課內知識與課外知識進行有機整合。并且能夠把搜集的知識和自己的生活學習密切的積累運用,武裝自己的頭腦,豐富自己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