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目光傾聽》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用目光傾聽》一課是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中的一篇兒童詩,它分為四節,用樸實的語言說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與人交往要真誠。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2.理解詩歌內容,并進行詞語和佳句的積累。
3.培養學生與人真誠交流的習慣。
4.培養學生口語表達能力,朗讀能力及思維拓展能力。
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詩歌,理解“用目光傾聽”的含義。
教學難點:理解“用目光傾聽”的含義。
教學準備:課件和鋼琴曲。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談話引入課題。
2.由課題說一說“傾聽”的意思并在書中做批注。
3.課題質疑。〖在學生初步理解了“傾聽”的含義后,針對課文題目提出自己的質疑,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
二、初讀感知。
1.自由讀文并勾畫出喜歡的詞語和句子。
2.學生匯報自己選出的詞語和句子,教師進行評價和引導。
3.課件出示:傾聽、窗子、勝似,檢測學生的識字情況。
三、讀中感悟。
1.學生范讀課文,教師引導學生掌握本課體裁為兒童詩。
2.讀中思考“怎樣用目光傾聽?”(學生在書中做勾畫記錄并回答,或者是用自己的話的來回答)由此學習第一小節,其中出示詞語替換。(媽媽說過一句最平常的話,替換“平常”)[詞語替換有助于學生詞語之間的運用,也是提高寫作的一種方法,從而理解課文。]
3.學習第二小節,感悟:“交流最需要的是真誠。”(①詞語替換真誠。②用真誠的語氣讀“真誠“這個詞并用它造句。③有感情地朗讀第二小節。)在次環節中學生相互評價從實際生活出發體會與人交往要真誠。
4.教師范讀第三小節,學生在讀中感知“我的窗子”指什么?“目光傳送了什么”?
5.學生配樂朗讀第三小節,感受“目光”傳送的是真誠,友情等。讓學生體會到與人交往要擁有真誠、善意、信任等這些像春天一樣溫暖人心的寶貴東西,進一步說明“用目光傾聽”的重要性。
6.提出媽媽真誠的目光指的是什么?從而讓學生感受到媽媽真誠的教育一直影響著作者,教會他怎樣生活,同時也教會我們大家怎樣生活,所以我們也應該真誠的對待父母。
7.感知本課運用了首尾呼應的寫作方法,引導學生在寫作上恰當的運用這種方法會使文章主題更加鮮明。
8.配樂整體朗讀詩歌感受詩歌的韻味體會詩歌中蘊藏的感情基因。在此安排“想對老師說些什么?”一環節,從實際出發學生暢所欲言,進一步理解真誠的與人交往,會擁有更多的朋友,會使生活豐富多彩,人生道路也會越走越寬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