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的傳人》教學設計
課文內容概述:
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征.它的圖形和文字,在很早就已經開始出現了,在我國出土的大量甲骨文中,就頻繁出現"龍"字以及龍的圖案,并在紅山和良褚文化中出土龍形玉器. 在中國人的心目中,龍是威力無比、無所不能的,龍被看作是至高無上的權力的象征。在老百姓的眼中,龍象征著自由歡騰和完美。中國人長自稱為“龍的傳人”。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相關的龍的圖片,啟發學生了解龍的形象是中國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創造出來的.歷史發展到今天,龍已經成為炎黃子孫的精神寄托,是中華民族的象征,象征著人們對自由和完美的向往和追求。
2、通過對龍的相關知識的了解(成語、活動),拓寬孩子的知識面,體驗成功的喜悅。
3、欣賞學唱歌曲《龍的傳人》,嘗試體驗歌詞內容,欣賞龍的藝術作品,初步了解祖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4、學習課文首尾呼應的寫法。
教學重難點:自讀課文,體會“龍到底是什么”。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老師邀請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來到我們的教室,出示“龍”的圖片。強調龍(dragon)是中華民族的文化標志,炎黃子孫、華夏兒女都是龍的傳人.
2、提問:你對“龍”了解嗎?這個世界上是否真的有龍存在?在“龍”的身上你可以看見哪些動物的影子?你知道“龍”的身世之謎嗎?圍繞以上問題師生共同展開討論。
二、自學課文,結合課文內容說說“龍到底是什么”?
三、欣賞
1、你在哪些地方曾經看見過龍的影子呢?學生首先展示在生活中收集到的一些龍的圖片或資料。 你知道哪些與龍有關的民間活動?有那些以“龍”命名的地名?有哪些與龍有關的藝術品?
2、老師出示一些資料,讓學生圍繞它們分別才用了哪些藝術手段展開討論,進一步啟發學生了解龍的形象是中國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創造出來的.歷史發展到今天,龍已經成為炎黃子孫的精神寄托,是中華民族的象征。
四、說說跟龍有關的活動
1、賽龍舟
2、舞龍燈
了解一些民間的習俗
四、你還知道哪些跟龍有關的故事或成語
1、學生簡介自己以有的知識
2、觀看視頻,拓展學生的知識面
五、學唱歌曲《龍的傳人》
第二課時
一、指名聽寫生字詞語。
數不勝數 龍騰虎躍 龍飛鳳舞 翻江倒海 呼風喚雨
金龍獻瑞 至高無上
二、再讀課文,感悟課文開頭結尾的寫法:
首尾呼應,使課文結構更加嚴謹,完整,給讀者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開頭:“提起龍,中國人莫不引以為自豪,有時還自稱為“龍的傳人”。”
結尾:……所以中國人常常自稱為“龍的傳人”。
三、比一比,誰積累的成語多。
四、反復誦讀課文,談談學習體會。
梳理課文:遠古時期的龍是怎么樣的?
宋代的龍又是怎樣的?
中國人眼中的龍是怎樣的?在統治者和老百姓的心目中,龍有什么不一樣的意義?
西方的龍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