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是龍的傳人
一、教學目標: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熱愛祖國的情感,增強報效祖國的責任感。認同民族文化,繼承民族精神,樹立報國之志。能力:曾強學習民族文化的自覺性主動性,自覺落實愛國行動。知識:了解祖國的燦爛文化,知道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各民族之見有不可分割的的血肉關系;理解愛國是每一個人的的責任和義務。二、重點難點:重點:使學生知道自己是龍的傳人,要熱愛自己的祖國。難點: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三、課前準備:學生準備:搜集有關中華民族起源、形成的故事、傳說和歷史知識;搜集整理中國臺灣自古就是中國領土的歷史事實;搜集有關愛國華僑的事例。教師準備:搜集有關祖國統一的詩歌、歌曲。如:歌曲《我的中國心》、詩朗誦《鄉愁》等。四、教學流程:(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教學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導入新課
活動1:多媒體播放歌曲《我的中國心》
教師:“洋裝雖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國心,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國印;留在心里的血,彭湃著中華的聲音,就算生在他鄉也改變不了我的中國心。為什么即使身著洋裝、生在他鄉也改變不了一顆火熱的中國心?現在就讓我們來學習第八課第二節。(多媒體出示課題:我們都是龍的傳人)欣賞歌曲、情感共鳴(二)分組探究,小組合作教學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第一目炎黃子孫一脈相承第二目我與祖國共命運活動2:新聞大家談學生看課本26頁資料和圖片教師:我們如何理解海內外炎黃子孫的這種民族情結?教師:全球華人同根同組、血脈相連。強調:實現祖國統一,民族團結、中華騰飛,是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國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眾多海外華僑的共同心聲。活動3:走進美麗的中國臺灣(1)配樂詩朗誦《鄉愁》小組討論:詩中我的“鄉愁”是什么?談談對這首詩的感受。“鄉愁”是對祖國的懷念。(2)學生用歷史說明中國臺灣自古就是中國領土 1、三國 吳國派衛溫到達夷州(中國臺灣)2、元朝設澎湖巡檢司,正式對澎湖和中國臺灣管轄3、1662年鄭成功收復臺灣4、1684年設中國臺灣府5、1945年中國從日本手中收復 中國臺灣6、1949年國民黨敗退中國臺灣,中國臺灣與大陸再次分裂教師:中國臺灣自古以來就是祖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海峽兩岸人民渴望統一,渴望團聚。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是全體中國人民不可動搖的堅強意志,是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親情割不斷,兩岸必將實現統一!許多海外華僑無論過去還是現在,他們都心系祖國,以不同的方式支持和關注著祖國的建設和發展。活動4:網上大搜尋1、 傾資辦學耀青史 嘉庚精神流芳百世介紹著名的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2、古國情深:丁肇中為祖國做貢獻的事跡3、抗震救災顯真情。師:許多海外華僑華人雖然身居國外,但心系祖國,仍以不同的方式為祖國做貢獻。我們應向他們學習,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活動5:暢所欲言請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本p28的材料小組討論:是什么精神不斷激勵著中國人民勇往直前?這一精神的內涵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