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音樂家揚科》教學設計 5份
(1)田野里,小蟲為他演奏;果園里,麻雀為他歌唱。凡是鄉村是里能聽得到的一切響聲,他都注意聽著,他覺得都是音樂。
(小蟲和麻雀是實在的事物,“演奏”“歌唱”是揚科引起的聯想。)
(2)小提琴奏出輕快柔和的樂曲,大提琴用低沉的調子和著。窗戶里燈光閃耀,揚科覺得旅店里的每一根柱子都在顫動,都在歌唱、都在演奏。
(小提琴和大提琴的演奏是實在的事物,每一根柱子都在顫動、歌唱、演奏則是揚科引起的聯想。)
二、深入學習第二部分,重點體會揚科的悲慘命運
1、指名朗讀第二部分。
2、你覺得哪些地方最能體現揚科的悲慘命運?說說你的感受和體會。
3、學生思考、準備后自由發言。
主要有以下幾點:
(1)揚科悄悄地到食具間去,只想把那把小提琴拿在手里,仔細地看看。但是,這么一個小小的愿望都不能實現,反而為此送了命。
(2)揚科“覺得自己好象闖進了籠子里的小動物”。闖進了籠子里的小動物隨時都有被逮住和打殺,這形容揚科的恐懼心理,恐懼已經越來越緊地抓住了他。
(3)更夫把揚科帶出去毒打時,課文中用了兩個比喻句。從這兩個比喻句中我們可以看出,更夫是多么強壯,揚科是多么弱小,可憐的揚科落到這樣的更夫手里,將會受到怎樣的毒打啊!
(4)揚科在他臨死前,還是在聽著音樂。說明他是多么熱愛音樂,多么富有音樂才華啊!但是殘酷的剝削制度卻奪去了他的生命。
(5)揚科死了以后,“白樺樹嘩嘩地響,在揚科的頭上不住地號叫。”這句話表達了作者強烈的悲憤感情。萬惡的剝削制度扼殺了一位音樂天才的生命,連白樺樹也在不住地號叫,仿佛在為他嗚不平。
三、總結
從揚科的悲慘命運中,你想到了什么?(學生自由發言,內容應包括:在吃人的剝削制度,窮人的孩子沒有發展才能的機會,連生命也沒有保障;今天我們有這樣好的生活和學習條件,要加倍珍惜,利用一切機會,發展自己的才能,為祖國和人民服務。)
四、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五、作業
預習下一課。
板書設計 7 小音樂家揚科
窮孩子 短工 寄居 牧童 |
愛音樂 無論……都 |憎恨剝削制度
想提琴 聽、想、做 |
望提琴 躲進墻角 |同情勞動人民
被打死 不再動 號叫 |
使用教材:人教版第十冊。
教學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語文教學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自主學習,學會求知。還要讓他們感受語言文字的美。”教學時,以讀為主,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感受語言的美。
設計特色:
以讀為主,從問題入手,啟發思考,感受語言美。
教學流程及設計意圖:
一、簡介作者,揭示課題。
1、前面我們學習了《最后的輝煌》這篇課文,知道了有諾貝爾文學獎這個獎項,其中有一位獲得者——顯克微支,他是波蘭十九世紀著名作家,被稱為波蘭語言大師。今天我們來學習他寫的一篇作品《小音樂家揚科》,這篇作品波蘭農村在封建地主的統治下,勞動人民過著悲慘的生活,揭露了貴族地主階級的罪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