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音樂家揚科》教學設計 5份
(3)說說自己對揚科被毒打的看法。
2、交流評議。
3、體會句子里含著的意思,完成課后習題第2題的第(2)(3)小題。
4、朗讀指導。
讀揚科進食具間看小提琴的部分時,語調要急促,表現出揚科恐懼、緊張和渴望的感情。
四、課堂練習:
課后習題第2題的(1)(2)小題。
第三課時
教學要點
學習課文第五段,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總結全文。
教學過程
一、學習第五段。
1、默讀思考:
(1)揚科只想看一看、摸一摸小提琴,卻導致了怎樣的結局?你是從哪些話里看出來的?
(2)更夫夾揚科“像一只小貓似的”,說明了什么?
(3)揚科“像一只被抓住的小鳥”又說明了什么?
2、檢查交流。
3、體會句子里含著的意思,完成課后練習第2題第(3)小題。
4、朗讀指導。讀楊科之死的部分,語調要緩慢,表現出對楊科之死的惋惜和同情。
5、總結全文。
(1)楊科只想看一看、摸一摸小提琴卻被打致死,這說明了什么?
(2)你認為這篇課文的哪些地方寫得最能使你感動?為什么?
(3)有感情地朗讀自己認為寫得最好的地方。
6、課堂練習。
(1)填空:課文記敘了這件事,反映了。
(2)摘抄2-3句自己認為寫得最好的句子。
參考資料:
一、關于課后習題
1、第1題:說明了在人吃人的剝削制度下,窮人的孩子不但不能擁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無法實現自己的美好愿望,而且在遭到迫害致死的悲慘命運。
2、第2題:第(1)題應選(2);第(2)題應選(2);第(3)題應選(2)。
教學目的:
1、通過對課文的分析,使學生體會到在吃人的剝削制度下,窮人的孩子即使有才能,也只能被埋沒,甚至慘遭迫害,激發學生對剝削制度的痛恨,對社會主義制度的熱愛。
2、繼續引導學生注意分辨事物和聯想。
3、學會生字新詞,注意多音字的讀法。
教學重點:
揚科因偷看小提琴而慘遭毒打致死的過程是分析課文的重點,要激發起學生的同情心和痛恨感。
教學過程:
一、介紹背景,引出課文題目。
一百多年前的波蘭,正處于封建剝削制度的統治之下,封建地主橫行霸道,毒辣兇狠,使得當時波蘭人民的生活處于水深火熱之中,過著牛馬不如的生活。正是在這樣的社會環境里,一個具有音樂天才的孩子誕生了,他就是小音樂家揚科。
板書課題:小音樂家揚科。
二、分析課文。
1、揚科的外貌特征以及生活情況。
提問:有誰能夠找出課文中描寫揚科外貌的句子?你喜歡揚科嗎?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從一個人的眼睛中可以看出一個人是愚笨的還是聰明的,揚科有一雙“閃閃發光的眼睛”,可以看出小揚科是一個怎樣的人?
從哪些地方能看出揚科的生活狀況來?
深刻理解:好象寄居在人家屋檐底下的燕子。
2、揚科喜歡音樂。
提問: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揚科喜歡音樂?
(從課文中找出有關句子)
“揚科覺得旅店里的每一根柱子都在顫抖、都在歌唱、都在演奏。”這句話有什么含義?柱子真的會唱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