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泥灣開荒
教學重點:理解本課含義
教學難點:感受八路軍戰士們以苦為樂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教學過程:
一、回顧訓練點
學習了重點段之后,該怎么做?
二、學習第一段
1、指名讀第一段。說說主要寫了什么?
2、戰士們當時的生活條件怎么樣?
從哪里看出當時的生活條件比較艱苦呢?
(舊窯洞,住在草棚、野地里、深草叢的窩鋪里)
3、在這樣的條件下,戰士們的情緒如何?
從哪里可以看出來?
4、用“雖然……但是……”、“盡管……還是……”造句。
5、指導朗讀。
6、說說你喜歡哪些句子?(對偶句、排比句)
三、學習最后一段
1、齊讀最后一自然段。
2、說說“到處是”、“遍地是”說明了什么?
3、說說征服南泥灣,表現了三五九旅的什么精神?
4、有感情地朗讀。
四、朗讀課文,總結全文,深化主題。
1、熟讀課文。
2、突破難點:
(1)開荒前后的南泥灣分別是怎么樣的?
(2)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結果?
(3)表現了戰士們的什么精神?
3、聯系實際,談談認識。
五、課堂練習
1、聽寫詞語
2、讀寫結合:仿照第6自然段的“總分總”段式寫段話。
3、作業本
4、課后題4
抗日戰爭時期 國民黨反動派消極抗日 對陜甘寧邊區實行了軍事包圍和經濟封鎖 邊區軍民生活出現了很大困難 在這關鍵時刻 毛主席發出了 自己動手 豐衣足食 的偉大號召陜甘寧邊區軍民積極響應 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
三五九旅的指戰員,來到離延安不遠的南泥灣開荒。當時,沒有房子,他們就自己挖窯洞;沒有水,就自己打井;沒有糧食,就到三十多里以外的地方去背;缺少生產工具就自己制造。
開荒的戰斗打響了。每天,天還沒亮,戰士們就出發了。他們背著槍,扛著鋤頭,一邊走一邊高唱:“開荒啊,開荒,要向荒地要軍糧……”一到荒地,就緊張地干起來。荒地上荊棘多,砍掉一叢荊棘,就要花費很大力氣。有的同志干了一會兒就滿手血泡。可是,鋤頭照樣像雨點兒一樣往地上落,誰也不叫苦,誰也不肯落后半步。
每到吃飯或收工的時候,同志們常常要發起幾個“沖鋒”。這里有人建議“再猛干五分鐘”,那里有人提出“再突擊一塊地”,往往一鼓勁,又開出了一個山峁。
通過辛勤勞動,南泥灣出現了一片新氣象。到處是莊稼,遍地是牛羊。一排排新窯洞也修建起來了。南泥灣成了陜北的江南。
三五九旅的指戰員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一把鋤頭一支槍,建設和保衛陜甘寧邊區,有力地支援了抗日戰爭。
1.給第1自然段標上標點符號。
2.全文以“開荒”為中心,按照____、____和____的順序完整地記敘了“南泥灣開荒”這件事。
3.按照本文的記敘順序,本文可分為三段。(用“‖”在文中標出)
4.第5自然段是按總——分——總的方式構段的。第____句是總起句,第____句是對總起句的分述,第____句是總結句。
5.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