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古詩兩首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教案4
23、古詩兩首
主備人:沈亞芬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
1、 理解古詩意思,能說出詩歌大意。
2、 感受夏日西湖的自然美,領悟詩人“以景寄情”的表達手法。
3、 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中實現最大限度的資源共享。
4、能有感情的朗讀、背誦兩首詩,感受古詩的豐富力涵,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重點、難點:
以“情”為線索,以景為輔佐點,理解、感悟和體會古詩的意境和情感內涵。教師對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活動的反饋的調控。
教學過程:
1、 導入:美麗的荷花固然為西湖增添了魅力,下邊我們隨著著名的詩人蘇軾去領略一下,西湖邊的另一種自然景象,看看作者在寫詩中又流露出什么情感。
2、 揭題,讀題,釋題。簡介“望湖樓”:望湖樓在西湖之濱,“登樓憑欄,取山形,嶺碧波,借摩崖”天容水色綠凈,樓閣內境中懸”,確為西湖名樓。
3、 小組合作研究:① 自由朗讀詩歌,反復讀,達到瑯瑯上口。② 弄懂全詩的大致意思,不能解決的問題班上交流。③ 想想詩中描繪了哪一種自然形象,從哪些詩句可見?任選其中一句或幾句用朗讀或自己的話來描繪。
4、 反饋:①“我找到了哪句”“我用……來描繪”②教師適當點撥。下雨前:“黑云翻墨”運用了生動形象的比喻。雨 中:“百雨跳珠亂入船”此時感受到了什么?(雨大)生活中見到這樣的暴雨嗎?請用一個詞來形容?雨 后:“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雨過天睛,你想到什么?體會詩人心境的舒暢。
5、 回讀:一切景語皆情語。
6、 小結:這首詩描寫了夏日西湖上一場來去匆匆的暴雨,大自然變化。多么迅速,詩人用筆又是多么的神奇。讓我們領略了大自然景象的動態美。四句短小精焊,富于音樂美的字里行間無不流露出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喜愛。讓我們通過讀來讀出自己內心的感受吧!
7、朗讀:① 自由讀 ② 指名讀 ③ 指導讀④ 評價讀:誰讀得好?好在哪兒,有需要提醒大家的地方嗎?
8、配樂吟誦。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 知道詩的大致意思。
2、 能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古詩。
3、感受杭州西湖的美,增強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能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古詩。古詩問文高度概括、精練含蓄的特點,以及時代的變遷,造成了學生理解上的困難。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用一個詞來形容荷花或荷葉。
2、 同學們說得多美呀,我們一起去西湖看一看吧。
看到這么美的景色你最想干什么? 一千多年前的南宋大詩人楊萬里和你們一樣看到那么美的荷花,作了一首詩,膾炙人口,傳誦至今,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二、 學習古詩1、 自讀古詩,讀正確。2、 指名讀古詩。3、 那些詞語的意思你一看就明白了。4、 還有那些不明白的我們一起來討論。 我們第一次和這首詩親密接觸,就有不小的收獲,再來讀讀,我們的收獲會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