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保衛戰》教學設計與案例
(蘇教版第十冊)
設計理念:
重視引導學生走進文本,通過與文本對話、交流,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體驗,讓學生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個性化的閱讀收獲。在語言環境中整合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實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設計特色:采用多種方法,充分展開學生與文本對話過程;在語言文字訓練中提升情感,并學會在不同的情境中進行合理的想象與文字創作。
教學要求: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五自然段。
2. 學會本課6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4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驚心動魄”、“閃爍”造句。
3. 通過對具體語言材料的閱讀賞析,理解含義較為深刻的句子,在語言文字訓練中提升情感,學習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惡浪面前,為了保衛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而奮不顧身的大無畏精神。
教學重點:通過具體的語言文字訓練,體會子弟兵大無畏氣概以及軍民魚水深情。
教學難點:通過對具體語言材料的閱讀賞析,體會子弟兵與人民的魚水深情,引導學生獲得個性化的閱讀收獲。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1.播放歌曲《為了誰》,讓學生邊聽邊看畫面,進入情境。
2.讓學生談談自己對這首歌的理解。
3.教師小結:這首歌贊頌了抗洪救災中英勇無畏的人民子弟兵。它曾經唱遍祖國的大江南北,許許多多的人為之流下了感動的淚水。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有關1998年抗洪救災的課文。
4.揭示課題,簡介背景。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 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熟課文,讀出感情。
2. 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
3. 你在預習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不認識或不理解的字詞?是怎么解決的?還有哪些沒有解決?誰來幫幫忙?
(設計意圖:最有魅力的教學就是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學生質疑問難,就是為了激發學生深入探究文本的欲望,讓他們產生新的閱讀欲望。面對文本的邀請,孩子們定會躍躍欲試。)
4. 你把課文分為哪幾個部分?你是怎么考慮的?
三、再讀課文,自由體會。
1. 學生自由讀課文,選擇自己喜歡的內容充分朗讀。
2. 指名讀。(評價:讀得怎么樣?或者問:你為什么這樣讀?)
(設計意圖:讓孩子充分朗讀課文,走進文本;通過個性化朗讀強化細膩的情感體驗,注重個性體驗的差異和多樣,使朗讀與悟情有機地融為一體,為下節課的深入體會軍民魚水情作鋪墊。)
四、小結:
同學們的預習工作做得很好,我從你們的朗讀中就已經知道了,說明我們班的孩子個個都愛學習,真好。
五、作業:
1.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造句:
(1)驚心動魄
(2) 閃爍
第二課時
一、回憶課文,進入情境。
1. 通過上節課的讀課文,人民子弟兵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用一些詞語來形容。
過渡:今天我們來具體感受一下人民子弟兵和人民之間的魚水深情。
二、學習課文,深入體會。
1. 默讀,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人民子弟兵在大江保衛戰中的動人事跡,主要寫了哪幾個動人事跡?(板書:大堤搶險 鐵漢本色 勇救群眾)
2. 最讓你感動的是哪個事跡?為什么?(默讀思考,同桌討論,集體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