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教學設計 2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
1讀懂詩句,想象詩歌描寫的畫面,體會感情,感受意境。
2有感情地朗讀詩句,背誦詩句。
3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河的感情。
二、教學重點、難點:
1讀懂詩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三、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感知
(課前播放杭州的風光)師問:同學們,你們知道剛才看的是什么地方的風景?誰到過這旅游?說說你當時的感受。是呀,杭州西湖素有人間天堂的美稱,那兒一年四季風光如畫,景色宜人。尤其是夏日的西湖更是讓人留連忘返,心曠神怡。(定格畫面)看到此景,此時你最想說的是什么?距今一千多年的南宋詩人楊萬里看到這么美的荷花,作了一首詩,膾炙人口,傳誦至今,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課件出示全詩)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說起楊萬里詩人,你對他了解多少?
詩人介紹:南宋詩人,字廷秀,號誠齋,吉州吉水(江西吉安)人。他的詩語言清新活潑,想象豐富,具有明快自然、詼諧風趣、生動逼真、富于形象性的特點,被人稱之為“誠齋體”,世稱誠齋先生。他的詩在當時與尤袤、范成大、陸游齊名,并稱“南宋四家”。他一生寫了兩萬多首詩,今存4200多首。我們曾學過的——《小池》就是他寫的。誰來背背?
(二)自學古詩,感知詩意
小組合作學習:現在請同學們到學習古詩的百寶箱中取寶,自學古詩。
1.自讀古詩,把詩句讀通,字音讀準。
2、結合注釋及工具書,理解詩句的意思。
3、邊讀邊想,提出不懂的問題 ,與同學討論,也可以向同學交流自己學會的知識。
4.反復吟誦,想象詩的意境。
(三)品讀詩句,體驗情感
1、剛才同學們學得很認真,誰愿意把你們小組的學習收獲說說,與大家分享。
字詞的理解:畢竟:到底 四時:四季(這里指六月以外的時間)
接天:一直鋪到水天相接的地方,連天 映日:陽光照射
2、詩句的理解:西湖的美麗到底是在六月之中,這時的湖光山色跟別的時節大不相同,連天的荷葉一望無垠,顏色碧綠,在朝陽的映照下,荷花嬌艷火紅。
3、你看這是一幅多么美麗的景色呀!詩人在六月的西湖送別友人林子方,沒有敘友誼,更沒有抒發離愁別緒,而是通過對西湖美景的極度贊美,婉轉地表達對友人的眷戀。同學們假如你就是楊萬里,在送別時,讀給你的朋友林子方聽。誰來試試。
4、質疑:學到這,你們還有什么疑難的問題嗎?請提出來。
(四)想象畫面,融入意境
剛才的交流中,我們已知道了詩的大致意思,假如我們再深入研究,會有很多新的發現。從課題中,我們知道詩人在什么情況下寫這首詩的?(詩人送他的朋友林子方經過西湖,他一下就被這美景吸引住了,脫口而出——“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那么究竟有什么不同呢?誰能把文中具體描寫景色的詩句讀讀。
1、從這兩句中,首先映入你眼簾的是什么?(引導:①、蓮葉:它不僅與遠處的青山、綠水相接,而且還連接著蔚藍色的天空,你想,這個畫面是開闊的,非常有氣勢。②、荷花:它與紅日相映,頭腦中的荷花不僅有婷婷玉立的樣子,還有它嬌艷的色彩,因為它與朝陽相映,它的畫面是光彩奪目的。③、蓮葉與荷花:想像中的畫面還是蓮葉與荷花交相輝映。眼前即有一望無際的碧綠,又有點點相綴的紅艷,不僅有廣闊的面積,又有艷麗的色彩,它是清新秀麗的。真可謂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