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祖父的園子》說課稿
《我和祖父的園子》說課稿
江蘇省太倉市朱棣文小學金虹霞
一、 說教材
《我與祖父的園子》選自國標本第十冊,這篇課文節選于著名作家蕭紅寫的回憶性長篇小說《呼蘭河傳》。通過對“我”童年時代跟隨祖父在園子里勞動情景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戀和對親人的懷念。
課文共14個自然段,可以分三段:第一段(1、2自然段):通過蜜蜂、蝴蝶等的描寫,來反映祖父的園子充滿生機!〉诙危3--12自然段):我和祖父在園子中勞作的情景,體現出祖父的園子帶給了我無窮的樂趣。第三段(13-14自然段):作者記憶中的園子里一切都是鮮活的自由的。
根據本課及學生的特點,我設計了如下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理解文中重點詞語,賞讀、積累優美句段。
2.能力目標:能找出文中富有生趣的句子,并談談自己的感受;了解課文中出現的反復手法的運用。
3.情感目標:a:透過課文的語言文字,深切感受祖父與我之間濃濃的親情b、通過對“我”童年時代跟隨祖父在園子里勞動情景的學習,了解作者眷戀童年美好生活和懷念親人的思想感情,進而引發學生對自己童年生活的美好回憶。
教學重點:我與祖父在園中勞作玩耍的情景是本課學習的重點。
教學難點:反復手法運用的妙處
二、 說教法、學法
在這堂課中,從復習導入開始,讓學生回憶文中的主要場景,從而明確文章學習的重難點,而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探究性,緊扣關鍵字詞句,對文本進行富有個性化的閱讀,期間再付之相關的說話訓練、句式對比訓練等,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
三、 說教學過程
一、 復習導入,回憶場景,喚醒學生對文本的感知
語文的學習是以課文文本為載體,學生通過多種途徑進行感知、領悟和運用來完成的。很多時候,通過第一課時的初讀課文,我相信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一定的了解。但到了第二課時教學時,學生對課文的記憶就顯得比較零碎。如果這時教師直接進入對課文的教學,往往學生不能很好地容入對課文的學習中,因此,對課文主要內容的復習在第二課時的教學中是必不可少的。這不但喚醒了學生對文本的最初的感知,同時也能很好地關注到文本的整體性。
鑒于以上想法,因此在導入時,我提了兩個問題:1、說說通過第一課時對第二自然段的學習,祖父的園子留給你什么印象?(由于課時緊張,因此把這段對園子的直接描寫安排在第一課時中,此時的提問,為的是還文本以整體性)2、在這個園子中發生了很多有趣的事,回憶文中主要描寫了哪幾個有趣的場景。學生根據第一課時的感知,很快就能得出相應的答案:這是一個充滿生機的園子,主要描寫的場景有種白菜、鋤地、澆菜和睡覺。知道了主要場景,就為我接下來的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也無形中為學生接下來研讀文本指明了方向。
二、 以“趣”字為抓手,引領學生研讀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