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祖父的園子說課稿
一、說教材
《我和祖父的園子》節選自現代女作家蕭紅的自傳體小說《呼蘭河傳》。這是蘇教版語文第十冊第五單元——“親情依依”中的一篇講讀課文。課文重點描寫了作者在園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這份自由和快樂,不僅來自于祖父的園子,更源于祖父的愛。
本文用兒童化的語言,生活化的描寫,為我們展現了一幅農家園子的風景圖,字里行間滲透著作者對童年自由和快樂的眷戀,以及對祖父的深情懷念。
二、說設計理念
本堂課的設計始終以《課程標準》的“語文課程應致力于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等基本理念為依托,在教學中力求,引領學生真實地觸摸文本,緊扣文中關鍵字、詞、句,不斷地品味、感悟、內化,使學生實實在在地對文本進行個性化的解讀,從而使學生獲得收獲,那就是在得到語言文化的熏陶同時,獲得語文素養的全面提升。
三、說目標
本課的教學目標有兩點: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對文本語言的觸摸、感悟、還原語言的形象性,拓展學生的理解,豐富語言的積累和運用。
2.多層次、多角度地“看”園,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樂,理解“園子”的精神意義。
四、說重點、難點
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想象園子里的“一切都活了”,體會“我”的率情、率性、率真,感悟因為有了祖父的寬容和愛,才有了“我”的自由與快樂,有了這個童年的樂園,有了這個無法忘卻的“精神家園”。 并學習揣摩作者鮮活的,獨具個性的語言和境由心生,借景抒情、敘事抒情的寫作方法。
五、說過程
本課時教學,我分為五個板塊:1、走進園子,感受這是一個自然之園,同時也是一個自由之園;2、走進童年的“我”,體會“我”的自由與快樂;3、走進祖父,感受祖父對我的濃濃的愛;4、再進園子,感受這是一個充滿愛的園子;5、推薦原著,補充生平,升華主題。
板塊一:走進園子
我抓住“美麗”和“自由”兩個特點,第2自然段的昆蟲多,色彩豐富,第12、13自然段中的“就”;“愿意”; “一會……一會”進行重點品析。指導學生賞析作者是怎么來寫園子中的自由的?注意那些有趣的、特別的詞句并劃下來。然后提出問題,為什么在作者的眼里,園中的昆蟲、花草、莊稼,這一切事物都是自由的?指導學生抓住關鍵詞來讀,聯系上下文來想。在學生說出“作者的童年生活是自由的,心靈是自由的,所以看園子中的一切都是自由的了。”這層意思之后,我指出:像作者這樣把人物的情感傾注在事物上,借助事物來表達人物的情懷,這種寫法就叫借物抒情。作者寫園子的自由實際上是要表達“我”童年生活的自由。接著,讓學生把這種自由的感受帶進這一段中,通過朗讀表現出來。
板塊二:走進童年的“我”
教學3—12自然段。我讓學生選擇他們喜歡的方式,輕聲地、自由地讀課文,提醒他們注意那些最有趣、最快樂的細節,讀一讀,劃一劃,可以在課文旁邊寫下自己最想說的話。然后交流,品析,再次指導朗讀。朗讀時要求學生抓住關鍵詞,一邊讀書一邊想象當時的情景。如教學第12自然段時,品析“我”是怎么澆菜的?讓學生讀讀課文,找出描寫“我”動作的詞和短語“搶,拼盡了力氣,往天空里一揚,大喊”。說說通過這些詞語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