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送別說課稿
一、說教材
1、說對教材的解讀
本課的文體是一篇“文包詩”,描繪了李白在黃鶴樓送別好友孟浩然的情景,表達了朋友間依依惜別的真情,展現了李白創作《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名詩的情境和過程。 根據送別的過程和內在的情感變化,可把文章理解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寫兩人借賞景藏別情,這里流淌的是纏綿的含蓄之美;第二部分是舉杯話別,這里勃發的是奔放的熾熱之美;第三部分是寫李白觸景吟詩,這里展現的是不盡的思念之美。
2、說教學目標的設定
(1)首先說“三維目標”
認知目標:理解課文內容,借助課文語言理解詩句意思。
技能目標:練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誦讀古詩。 情感目標:品讀文、詩,體會詩文意境和朋友間依依惜別的深情。
(2)其次說教學重、難點:
鑒于本課文包詩的特殊文體,教學重、難點主要確定為兩個:
借助課文語言理解詩句意思,做到詩文交融。
在品讀中體會詩文意境和朋友間依依惜別的深情。
(3)最后說教學準備:準備簡單課件,主要用于突破教學重點、難點處以及拓展延伸處。
二、說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引出中心情感“依依惜別”
1、繼續學習第25課《黃鶴樓送別》,通過上節課的學習,知道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2、通過上節課反復讀課文,你讀懂了李白和孟浩然之間的什么情感?能用一個詞語來說說嗎?
3、課文是怎么通過描寫兩個好朋友的送別經過來表現兩人之間依依惜別之情的呢?這節課我們就隨著課文來細細體味。 設計意圖:教學第一個環節就抓住了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主線——“送別”以及中心情感“依依惜別”,體現了教學設計從整體入手的理念。
(二)學習1、2小節,品味“賞景藏情”
1、“依依惜別”這幾個字我們說起來很容易,可是對于即將分別的好朋友來說卻是那么沉重,打開書,自由讀1、2小節,邊讀邊注意體會好朋友即將分別時的心情。 2、哪個句子寫出了好朋友即將分別時的心情?(出示句子)指名讀,這個句子中有個字耐人尋味,是“藏”字。 (1)兩位好朋友藏的是什么? (2)他們是怎么藏的呢?(借觀賞景色藏惜別之情) (3)他們賞的是怎樣的景呢?1、2小節中有一個描繪江上美景的句子,找出來。 *我們要善于一邊讀書一邊想象,通過 “煙霧迷蒙、繁花似錦”,你能想象出怎樣的畫面?
*說得真美,誰來讀讀看?
*李白把這“煙霧迷蒙、繁花似錦”的景象合起來稱為“煙花”,這是長江邊三月間特有的景象。[副板書:煙花三月]
(4)可惜呀,“煙花三月”的景象雖美,兩位好朋友卻無心欣賞。我們再回到“藏”字上面來。現在思考:兩位好朋友為什么先要把這“依依惜別”之情藏起來呢? 3、齊讀這句話,感受一下兩人別樣的深情。 設計意圖:抓住關鍵詞“藏”,引導(ben文由wuyanrenjia收集整理)學生先讀到文字的里面,再讀到文字的背后,同時還輻射出對“煙花三月”的理解,為后面理解古詩埋下了伏筆。 (三)學習第3小節,品讀“對話敘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