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祖父的園子》教學片斷及評析
2008年1月4日,全國著名特級教師薛法根應江寧區教研員周愛華之邀前來江寧實小執教觀摩課《我和祖父的園子》并作了《好的語文教學是什么樣的?》的講座報告。《我和祖父的園子》(原蘇教版五年級下)選自現代著名作家蕭紅的作品《呼蘭河傳》,課文主要敘寫了童年的蕭紅在祖父的園子里快樂自由、無拘無束的生活,是一篇深受老師和學生喜歡的課文。現擷取他在課堂上的一些精彩片斷,絕對原汁原味,供大家參考學習。
一、詞語教學真“古怪”
師板書:我和祖父的園子
師:(面向學生,滿面笑容)同學們,知道我姓什么嗎?
生:(齊答)姓薛。
師:課前,老師已經告訴你們了。下面請三位同學上黑板,每人一支粉筆,下面同學打開練習本,我們來聽寫詞語。臺上三位同學一人寫第一組,一人寫第二組,一人寫第三組,豎著寫,每組寫好后接著寫一個同一類的詞,只報一遍,用心聽,用心記,如果默不出,就畫個大圓圈或鴨蛋。
評析:此舉告訴了學生聽寫的方法,同時暗示了學生要學會傾聽,可謂一舉兩得。
師:(語速很快地報了第一組詞)蜜蜂、蝴蝶、蜻蜓、螞蚱
(生很不適應,不少同學急得抓耳撓腮。)
師:有的同學忘了在四個詞語下面寫上同一類的詞,看看上面四個詞語有什么特點?默好的請舉手(約有20幾人舉手)。
師:(依然很快地報了第二組詞)玉米、黃瓜、倭瓜 、谷穗
(生面面相覷。)
師:有的默不出,有的在偷看,可以偷看,讓你偷看要找的到。(臺下老師大笑)預習過了,偷看在哪里呢?
評析:語言趣味叢生,一下子拉近了與學生和聽課老師的距離,同時向學生傳達了一個信息:沒有充分的預習肯定是不行的。
師:(很神秘的樣子)第三組,有點難,栽花、拔草、下種、鏟地、澆菜。默好了,請舉手,沒默好的,要正大光明地圈出來。
師:再報一個詞:“草帽”,想想在哪組下面?(講臺上三個同學焦急地討論,就是不能判斷“草帽”應該寫在哪一組詞語下面。)默好的請舉手,一定要默,不能不默,人人都要舉手。
師:看講臺上默寫的人,他讀一個,你對一個,看你默對了嗎?一邊讀,一邊想。
(對第一組詞)生邊讀邊打勾,(當對到“臭蟲”時,全場一起大笑。)
師:你為什么寫這個詞呢?
生:它是昆蟲類。
師:還有其它詞語嗎?
生1:小鳥。(又是一陣笑聲)隨后改成了“蜂子”。
生2:蒼蠅。
生3:蚊子。
生4:蠕蟲。
師:你很有研究,全默對的打個五角星。
(對第二組詞)生邊讀邊打勾。
師:“韭菜”的“韭”對嗎?注意寫法。寫錯的在大圓圈里訂正。五個詞語都對的請舉手。
(教師數了數,只有14人左右全對)
師:顯然少了許多,默對的同學真了不起!
(對第三組詞)生邊讀邊打勾。
師:(領讀第三組詞)不對的只得“三角”,缺兩個角,第三組默對的,說明你預習非常認真。為什么這樣默呢?
生:我這樣默,因為第一組是昆蟲類,是名詞……(后面有些語塞)
師:第一組是昆蟲類,第二組是農作物類,第三組是動詞。“草帽”是“農作物”嗎?
生:(齊答)不是。
師:(認真指導“帽”的寫法,并在黑板上板書。)你們知道了嗎?第一次對的得五角星,第二次對的得紅五角星,自己的字能得五角星嗎?(七八人左右)看來不是太多,說明我們還需要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