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約用水》教學案例
教材簡析“節約用水”是五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內容,是學和做系列之二,屬語文綜合性學習。其內容是引導學生以“水”為話題,了解農村、城市、家庭、學校生活中水資源浪費的情況,并能有效地設計節水方案。
二、 學生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對生活中的一些顯著的事物和現象有自己的理解,并易受周圍環境的影響,初步形成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課前組織學生調查和整理發現,大部分學生意識到節約用水,但是存在狹隘的理解:在自己家里用水,反正是自家交水費,浪費的是家里的錢,想怎么用就怎么用。
三、 教學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倡導“書本知識與實踐活動緊密結合”。教學時一要指導學生開展調查、實踐、查閱和收集資料活動,引導學生用多種方式呈現學習的過程和結果;二要鼓勵學生多渠道獲取信息和資料,要求學生掌握通過互聯網、圖書館、人際交往等獲取資料的方法與途徑。開放的空間,自主的學習,互動的發展,從而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和社會責任感,為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奠定基礎。
四、 案例片斷描述
片斷(一) 調查實踐,了解現狀
師:請各小組就選的項目匯報調查研究的結果。
師:大家先交流家庭里有哪些浪費水的不良現象。
學生甲:我爸爸經常往抽水馬桶里扔個煙頭,然后按下閥門沖走。
學生乙:媽媽洗衣洗菜時,一打開龍頭就不關,任由水空流。
學生丙:哥哥洗澡淋浴時間過長。
學生丁:我家衛生間里的水龍頭漏水,沒及時修好,水不停地往下滴。
……
師:不觀察不知道,一觀察嚇一跳。家家戶戶水龍頭不關緊而滴答漏水的現象造成的浪費是驚人的。據測定,“滴水”在一個小時里就可以集到3.6公斤水,一個月里可集到2.6噸水。如果是連續成線的小水流,每小時可集水17公斤,每個月可集水12噸。就是這些現象的存在導致家庭生活中浪費水70%左右。
師:大家再來交流在農田灌溉中,怎樣提高水的利用率,從而減少水的浪費。
學生甲:把土渠改裝成管道輸送。
學生乙:將土渠用混凝土固住。
師:通過觀察和調查,你有什么體會呢?
學生甲:我將和家長交流家中浪費水的現象,動員他們改掉用水的壞習慣。
學生乙:我將從自身做起,從現在做起,在家庭中養成節約用水的習慣。
……
評析: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一個壞的老師奉送真理,一個好的老師則教人發現真理。”語文課教學也是如此。只有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人,回歸到學生的生活中,讓學生在生動活潑的生活中用心體驗與實踐,讓學生在參與中學習,在探究中感悟,使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促進者和合作者,在適當時機對學生進行點撥,從而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教學的實效性才有可能更明顯地得到體現。此片段中學做社會調查,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
片斷(二) 走向生活,介紹節水經驗
師:今天,我們還要走向生活,了解節水方法和節水小竅門。并評出“小小愛迪生”。
師:大家先談談采訪家長,了解節水方法的成果。
(學生暢談)
師:匯報課前查找資料,研究節水方法的收獲。
(學生匯報)
師:下面舉行主題活動:節水竅門大家談。談談你的節水構想。
根據發言情況,最后由大家評出“小小愛迪生”,并頒發獎牌。
評析:《標準》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與交流是學生學習語文的重要方式。……”語文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學生要有充分的從事學習活動的時間和空間,在自主探索、親自實踐、合作交流的氛圍中解除困惑,更清楚地明確自己的思想,并有機會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想法。作為一名新課程的實踐者,我努力學習新課標,盡量在教學中落實這一新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