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探究 個性朗讀——《二泉映月》案例分析
一、復習導入,明確目標。
師:上堂課大家學得都很主動、很認真。了解了這么多知識,真了不起。老師很佩服你們。那么,在這堂課上,你們想了解些什么呢?前后4人一小組用2分鐘時間盡快商量一下。
生:(討論、交流)
師:(生說,師評價)①他用1、2、3說了自己想了解的問題,非常有條理;②你說了這么多,可能時間來不及啊,能不能說說你最想了解的一、兩個問題呢?③你提的是個很有價值的問題;④你提的和有些同學是一樣的,真是英雄所見略同。
通過聽大家的討論和交流,我覺得每位同學都提了很好的問題,粗略的計算一下可能有20多個。這么多問題讓大家在幾十分鐘內都解決,恐怕——(有些為難)辦法還是你們想啊!
生:(思考)揀最重要的來討論。
師:突出重點,這個辦法好,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抓重點帶——(生接:一般),也叫牽一發而動——(生接:全身)你出了金點子,老師愿意為大家提供一下服務,幫你們概括出兩個大問題,好不好?(生接:好)請看——(出示教學目標:探究問題①阿炳為什么會聽到這深沉的嘆息,傷心的哭泣,激憤的傾訴,倔強的吶喊?探究問題②他要通過琴聲把積淀已久的情懷,傾吐給這茫茫月夜。他是怎樣傾吐的,傾吐了什么?)
生:(集體讀教學目標)
一、提示學法,合作探究。
師:問題出來了,怎么學?(學生回答,老師引導并相機板書)①對,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好辦法(讀);②對,不動筆墨不讀書(圈、畫);③一邊讀,一邊想,光讀不想沒印象(思);④自己先思考,不懂問別人,不錯(問);⑤眾人拾柴火焰高(討論)。概括起來就是(指板書)——
生:(讀)。
師:同學們用自己總結出來的方法去學習課文,一定會有很大的收獲。好開始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讀吧,老師等著聽大家精彩的朗讀呢。
生:(自學探究)
三、匯報交流,明義悟情。
……
師:這些聲音他是怎么聽到的呢,在家里或在別的地方怎么沒聽到,偏偏到這兒聽到了?
生:(回答)
師:對了,觸景才能生情啊。讓你到二泉來聽,你會聽出這聲音來嗎?(學生搖頭)是啊,你沒這個體驗,是不是。現在請允許老師和同學們一起把第4小節讀一下,好不好?(師引讀:又是一個中秋夜,——。鄰家少年讓他在泉邊的一塊青石上慢慢地坐下來,并告訴他,今夜的景色真是太美了,——但是——(耳畔)。就是這淙淙的流水聲使他想起了——(話),“你年紀還小,等你長大了,你就會從二泉的流水中聽到許多奇妙的聲音”,師父就在這二泉邊說過的話,使他想到了——。于是——
師:(指屏幕)當阿炳聽到這聲音,他的心情會是怎么樣的?
生(回答)
師:對啊,撕心裂肺,悲憤無比,他要做生活的強者。那么該怎樣讀,才能把當時那種復雜的情感表達出來?試試看。
生:(練讀、試讀、互評)
師:(在學生讀評的同時,相機點撥)①對,這流水聲是每個人都能聽到的實實在在的聲響,而那嘆息、哭泣、傾訴、吶喊,是由他自己坎坷的經歷虛幻過來的,是他個人一種情感的流露。所以讀的時候聲音要輕一些,讀著這些句子我們仿佛還能聽到淙淙的泉水聲。②很好,這些他要慢慢地回憶,不是 “轟”的一下全冒出來的。所以要讀慢一點兒③要注意想到他到底在嘆息什么?如果一個人光在哪兒唉聲嘆氣,你不知道他為什么嘆氣,會引起你的同情嗎?你說說,他可能在嘆息什么呢?(生答)是啊,阿炳才三十幾歲,今后的路還很長啊,本屬于他的光明和美麗,無情地從他眼前抹去,但這一切又無法挽回,他只能從心靈深處發出——④對,同樣要明白他為什么哭泣,激憤、吶喊的原因。(生說)⑤從他的朗讀中讓我們感受到阿炳人生道路的——(生接:坎坷)讓我們一塊有感情地跟著這段美妙的音樂把這段讀一下。(配樂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