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譯《報任少卿書》
我的祖先,也沒有什么功臣能獲得御賜的丹書鐵券。掌管文史、星象和歷法的史官,其地位也就在巫師、卜祝之間吧,本來就是供帝王逗個樂的,帝王養一個史官,就好比養個把*女戲子,所以一般人也不把史官放在眼里。在這種情況下,我如果接受死刑的處罰,不過是九牛亡一毛的事,我死了,與死掉一只螞蟻又有什么不同呢?世俗的人當然不會把我看作是為尊嚴而死的人,他們只會說:“這個人真蠢,居然犯下這樣不可饒恕的死罪!”我如果選擇死,結果不就是這樣嗎?還能怎樣呢?我這毫無建樹的一生在人家看來,死了也就死了!
人都會死,有的人死了,他的人格卻能象泰山一般永遠矗立著,而有的人的死,輕飄飄的就好象一根羽毛,那是因為他們的活法不一樣。人生一世,最要緊的就是不能受辱,首先不能辱沒自己的祖宗,其次是不能失去做人的尊嚴,再其次是不能有失體面,再往下是不能理屈詞窮讓人笑話,再次一等是在人前卑躬屈節,還有不停地貶官直至換上罪犯的赭衣。接著就是戴上木枷挨打受刑,再有是剔去你的胡須與頭發,在你身上、脖子上纏上鐵鐐,更有甚者就是在你身上烙下囚犯的印記,剁去你的腳趾,而最最不堪的奇恥大辱,就是宮刑啊!書傳經典有所謂“刑不上大夫”之說,其用意是要讀書人知恥,萬萬不可觸犯刑律。猛虎在深山,百獸都怕它,有朝一日它掉進了陷井,也只能可憐巴巴地搖尾乞食,它多年的威風也就慢慢地收斂了。真正潔身自好的讀書人,即使是在地上畫一個象征性的牢房讓他進去,他都決不肯進去;即便是用木頭削一個法吏,他也決不肯面對只有犯人才面對的此類角色。在意識到可能受辱之前,他們會下決心自殺。當一個曾經顯赫的人被人捆住了手腳,戴上了木枷、鐵鐐,裸露著受傷的肌體,忍受著棍棒與鞭笞,被關入牢房之時,看到看守牢房的小吏,他會磕頭求饒,看到小牢子,他都會嚇得要死。為什么會這樣呢?和前面所說的猛虎一樣,他從前再怎么威風,這會兒也不能不忍氣吞聲。人到了這個地步,還要說自己沒有受辱,無非是打腫了臉充胖子、自欺欺人罷了,根本不值一提。
周文王姬昌任西伯之時,曾被商紂囚禁在蕩陰的地牢里,他好歹也是個王侯啊!李斯,當到了秦國的丞相,結果卻被處以死刑。淮陰侯韓信,一度封王,不也在陳地被捕入獄嗎?彭越、張敖,都曾以王侯自居,也都因有野心而被收監治罪。絳侯周勃滅諸呂,一度權傾朝野,但也有過幽囚入獄的時候。魏其侯竇嬰,景帝手下的一員大將啊,不也得穿著囚犯的衣服,忍受頭、手、足都戴上木枷的羞辱嗎?所謂一諾千金的季布,也曾為逃脫追捕,剔發變裝,自己賣身到朱家當家奴。灌夫曾經被少府囚禁。這些人都曾身為王侯將相,聞名天下,而一旦犯法下獄,都沒有自殺而寧可茍活于這個骯臟的塵世。古人也罷,今人也罷,都是如此。難道他們不感到受辱嗎!如此看來,勇敢和怯懦,決定于人所處的情勢;強硬或是懦弱,也只是外在的表現而已。對人性,我們應該已經很清楚了,有什么可奇怪的呢?如果一個人不能早早地在法律制裁之前自殺,而慢慢失去了全部血性,到了鞭笞與棍棒之下,才想到要維護自己的尊嚴,那不是太晚了嗎!古人之所以不輕易讓士大夫受刑,恐怕就是因為這個道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