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泉映月》優秀教學案例
教學目標: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聯系課文內容,理解文中描寫月夜景色和由琴聲聯想《二泉映月》樂曲豐富內涵的語句的意思,體會阿炳豐富的內心情感,學會用心聆聽這首不朽的名曲。
2.感受阿炳創作的艱辛,學習他敢同命運抗爭、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教學重點:體會阿炳創作《二泉映月》的艱辛和這首名曲的豐富內涵。
教學難點:讓學生在傾聽、感受、朗讀、感悟中深切理解語言文字的內涵。
教學準備:二胡曲《二泉映月》、教學課件、查閱這首曲子及阿炳的有關資料(學生)。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同學們,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你對二泉映月有了怎樣的了解?(學生自由發言)今天還想更深入地了解什么?
二、賞景。
1、過渡:同學們說了許多,但大家可能還不知道,實際上它不光是一首二胡曲,它還是無錫惠山的一道非常著名的風景,在我們今天的這篇課文當中就有不少地方在寫“二泉映月”這一道風景。這樣,打開課文,快速瀏覽一下這篇課文,把你能夠發現,能夠找到的描寫“二泉映月”這一道風景的詞都找出來。
2、自讀、圈畫。
3、交流。
映示:茫茫月夜如銀月光
一泓清泉靜影沉璧
流水淙淙蜿蜒而來
月光照水水波映月
指導朗讀,引導說說讀后的感覺。(拉開拉幕遮蓋的標點,引導感受如詩如畫的意境。)
感人。
1、導:是呀,就是無錫惠山的二泉映月。但是,同學們,這如詩如畫的風景,對那個雙目失明的阿炳來說,卻意味著什么?
(生:可惜、孤獨、黑暗……)
2、又一個八月十五,中秋之夜,阿炳再一次來到了二泉池畔。同學們看這個時候的阿炳,他正在做些什么,他正在想些什么,讀課文第4節,把有關的話劃出來,再用心地讀一讀。
3、讀后交流。相機板書:泉聲
(1)重點理解:他想起了師父說過的話,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經歷,漸漸地,漸漸地,他似乎聽到了深沉的嘆息,傷心的哭泣,激憤的傾訴,倔強的吶喊……
是誰在深沉的嘆息,傷心的哭泣,激憤的傾訴,倔強的吶喊?為什么要倔強地吶喊?
練讀這句話,體會表達的情感。
(2)師:如果讓我們本小節中的一個詞來書寫阿炳人生的話,你覺得應該是什么?
生:坎坷 指讀、齊讀
(3)課文哪些地方寫了阿炳的坎坷經歷?
生:在第三自然段的“他整天戴著墨鏡,操著胡琴,賣藝度日。但是生活的窮困和疾病的折磨,泯滅不了阿炳對音樂的熱愛和對光明的向往。
生:十多年過去了,師父早已離開人世,阿炳也因患眼疾而雙目失明。
生:月光似水,靜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見了。
生:生活的窮困和疾病的折磨……
(4)想像說話:是啊,雙目失明的阿炳、疾病纏身的阿炳是怎樣賣藝度日的呢?書上沒有寫,卻一定寫在我們的心上。閉上眼睛,讓我們走進阿炳生活的那個年代,
也許是一個大雪紛飛、寒風刺骨的早晨,雙目失明的阿炳又走上街頭……你看到了一個怎么樣的阿炳?
也許,是一個風雨交加的黃昏,阿炳拖著沉重的步子賣藝回來了……那又是一個什么樣的阿炳?
一天深夜,阿炳生病了,發著高燒,渾身發抖……你又看到了一個怎么樣的阿炳?也許……還有很多也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