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泉映月教學案例
一、 教案背景
1,面向學生: □小學 2,學科:語文 2,課時:2 3,學生課前準備: 一、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二、自學生字新詞,讀準生字的讀音,想想詞的意思。
三、自學課文,思考課后的問題。
四、讓學生提出自學中遇到的問題。 五、聽聽阿炳創作的《二泉映月》這首歌。 二、 教學課題 教養方面: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4、5自然段。 2、學會本課生字,綠線中的生字只識不寫。認識一個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感受名曲《二泉映月》的豐富內涵,學習阿炳敢于同命運抗爭、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教育方面: 體會阿炳創作《二泉映月》的艱辛和這首名曲的豐富內涵。
發展方面:
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三、 教材分析 《二泉映月》是蘇教版小學語文課本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課文。課文濃縮了民間音樂家阿炳艱辛苦難的一生,記敘了《二泉映月》這首名曲的形成過程,再現了《二泉映月》的豐富內涵,表現了阿炳熱愛生活、熱愛音樂、追求理想、敢于同命運抗爭的精神。 《二泉映月》是一部傳世之作。通過查閱資料,我了解到作者以自己辛酸痛苦的人生體驗,經過長期的積淀創作出這首動人心弦的樂曲。樂曲向人們傾訴了對他坎坷的一生,既有對人生的無奈,又有對痛苦生活無盡的憤怒與抗爭,其中纏綿不盡的愁思、慨嘆,動人心弦。音樂本是天籟之聲,只有熱愛生活,熱愛音樂的人才能聽懂;文字本是有溫度的,只有熱愛生活,善于品詞析句的人才能感受得到。本文的重點應落在讓學生讀中悟,悟中讀方面,進而了解阿炳生活坎坷,學習阿炳不向命運屈服,勇于抗爭的精神,領會曲子的意境。同時,使學生學會正確的去面對困難、挫折。課前,可先布置學生在百度網上搜索下載聽聽阿炳創作的《二泉映月》這首歌,初步感受一下這首歌的旋律與意境。課堂上,我再把從百度網上搜索下載的阿炳創作的《二泉映月》這首歌放給學生聽,給學生聽覺上的直觀感受。 四、 教學方法 西方體驗美學認為,閱讀活動是文本與讀者體驗相融合的一種歷史性的交流。要讓學生產生閱讀體驗,就得讓學生沉浸在課文豐富的情感世界中。因此教學本課時,我引導學生反復誦讀、涵詠,品位語言文字的魅力,感受主人公的情感經歷。在學完全文后,學生對文本的理解狀態已經達到了一個較為理想的程度。課堂中在音樂的渲染下,我讓學生發表自己的真情實感,也是學生對文本個性化解讀的體現。在個性化的解讀交流中,學生互相碰撞,互相補充,使得人物的形象越來越飽滿,情感越來越復雜,符合現實。同時讓學生走出文本,去拓展,去創造,去豐富自己的情感體驗。不僅使學生受到阿炳身殘志堅的人格魅力的熏陶和感染,還會受到在人生道路上要樂觀向上,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