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變色龍(教案共2課時)
教學反思:(教學時間:9月24-25兩課時)
變色龍是比較少見的一種動物,為了讓學生能準確把握變色龍的外形特點,教學過程中當揭課題后,讓學生觀察課文題目右面的插圖,和用課前搜集的變色龍的圖片說說變色龍的樣子。在引導學生讀悟課文第九自然段時,讓學生讀讀文字,看看插圖,如此一來,學生對變色龍形象的認識,就容易清晰準確、具體實在了。
本文最大的特點是作者按順序觀察、表達的。在學生了解這個特點時引導他們熟練掌握并靈活運用按順序觀察、表達的方法。如在教學片段中,讓學生找出課文中試驗了四次,所用的表示時間先后順序的詞語,另一個特點就是“色”。課文第十四自然段中,按順序分別寫出了三種事物的顏色。學生邊朗讀課文邊找出它們,并在下面標上小圈圈,再讀這幾個表示顏色的詞語,相信學生不但對這些顏色印象清晰,而且在不知不覺中體會到了顏色的漸變過程。
教后反思:
回顧這堂課,發現課堂上學生的眼神時不時地朝著黑板的左面一角觀望,別以為他們是在開小差。因為,那里有一幅變色龍的彩色打印圖,是同班同學朱錦瑜提供來的。這份資料的搜集,看得出她是化了一番心思的。不說那幅圖的選擇是如何的清晰,文字的描繪是如何的具體,而說整個版面的設計就是主題突出,毫無枝節。記得上學期讓學生進行資料的搜集,許多學生都不會對現有的資料進行選擇,拿來的的打印稿上,有著許多無用的內容,甚至還有許多的廣告。本學期一開學,坐在新的教室里,望著上一屆學生留下的一些搜集資料的作品,讓學生展開討論,說說這些作品的設計如何?學生們有了感性的信息之后,紛紛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果然,這堂課便有了好的收獲。真是孺子可教也。
一份小小的打印稿,帶給學生的不僅是美的享受,更讓學生尋找到了如何學習又一個方法。